Print this page

金沙江

Published in 江達縣

景點簡介:

金沙江(Chin-sha River )是中國長江的上游,譯作Chin-sha ChiangJinsha JiangKinsha Kiang。長江江源水系匯成通天河後,到青海玉樹縣境進入橫斷山區,開始稱為金沙江。金沙江流經雲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賓接納岷江為止,全長2,316公里,流域面積34萬平方公里。由於流經山高穀深的橫斷山區,水流湍急,向東南奔騰直下,至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附近突然轉向東北,形成著名的虎跳峽,虎跳峽兩岸山嶺與江面高差達2,5003,000公尺,是世界最深峽谷之一。

金沙江發源於青海境內唐古喇山脈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它在西藏的江達縣和四川的石渠縣交界處(江達縣鄧柯鄉的蓋哈河口)進入昌都地區邊界,經江達、貢覺和芒康等縣東部邊緣,至巴塘縣中心線附近的麥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匯口處入雲南,然後在雲南麗江折向東流,為長江上游。金沙江在昌都地區段河長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積2 . 3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957.3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01.9億立方米(巴塘站)。

金沙江落差3,300公尺,水力資源一億多瓩,占長江水力資源的40%以上。流域內礦物資源豐富,但流急坎陡,江勢驚險,航運困難。由於河床陡峻,流水侵蝕力強,金沙江是長江幹流宜昌站泥沙的主要來源

命名緣由金沙江是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上游,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成書的《禹貢》中將其稱為黑水,隨後的《山海經》中稱之為繩水。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及《漢書·地理志》中將今雅礱江以上部分稱為淹水,而以若水(雅礱江)為幹流。

三國時期,稱為瀘水,諸葛武侯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首次對金沙江水系做了詳細描述,但未能言明金沙江與長江幹流的關係。除此以外,金沙江還有麗水、馬湖江、神川等名稱。

沿河盛產沙金,黃金生於麗水,白銀出自朱提。宋代因為河中出現大量淘金人而改稱金沙江。詩人陣志歲《金沙江口號》詩曰:江人競說淘工苦,萬粒黃沙一粒金。不識官家金鑄檻,幾多黔首失光陰。(摘自《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實地考察後提出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從而確認了金沙江作為長江上源而糾正了自《禹貢》以來岷山導江延續兩千年的謬誤。

什麼是沙金呢? 沙金,是產於河流底層或低窪地帶,於是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被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水系概況:金沙江為長江上游河段,流經州內會理、會東、甯南、布拖、金陽和雷波等6縣,州內長598.7公里,流域面積2.489萬平方公里,平均水面寬239米。

金沙江河床窄,岸坡陡峭,呈“V”型河床,具有高、深、窄、曲、陡的特點,為典型的高山深谷型河道。水量豐沛穩定,年際變化小。水能條件優越,國家在涼山段規劃了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等三座特大型、大型水電站。

塵河塵河源於會理縣外北鄉龍肘山麓石棚子,自北向南流經縣城果園、南閣、彰冠、愛民等鄉,於該縣南部新安鄉回龍村河口注入金沙江。塵河縱貫會理全縣,全長141公里,水面平均寬45米,流域面積2288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31.9秒平方米,徑流量9?27億立方米,徑流主要為降水補給。天然落差1460米,多集中於下中下游,平均比降10.35‰

魚參魚河魚參魚河源於會理東北部馬宗鄉的馬店梁子,流經會東縣並於該縣南部洛左鄉小河口注入金沙江,因產魚參魚而得名。全長93.8公里,水面平均寬50米,流域面積1363平方公里,落差2050米,平均比降為21.85‰,徑流量8.48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雙馬河、大村河、木廠河、野豬河、官村河、小岔河、鐵橋河等。

黑水河黑水河源於昭覺縣西部三崗鄉馬石樑子,自北向南流經昭覺、普格、甯南3縣,于甯南縣東南部華彈葫蘆口注入金沙江。全長173.3公里,水面平均寬45米,流域面積3591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每秒68.2立方米,徑流量25.25億立方米。徑流主要靠降水補給,年際變化不大。天然落差1931米,平均比降11.90‰

西溪河西溪河源於昭覺縣北部比爾拉達,北南流向,在昭覺城東南3公里處有三灣河入匯,流經布拖、金陽縣境,于金陽縣西南打洛鄉石子壩注入金沙江。全長173公里,水面平均寬50米,流域面積2858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61.4秒立方米,徑流量19.01億立方米。徑流主要是降水補給,年際變化小。

溜筒河溜筒河源於美姑縣北部洪溪椅子椏口由北向南至美姑縣城下乍,經牛牛壩接納連洛河又轉向南行,到美姑大橋又向東流在雷波縣上田壩的沙坪子注入金沙江。美姑大橋以上稱美姑河,以下稱溜筒河。山勢陡峭,水流湍急。過去因人棕河無橋無船,只能用藤索滑至彼岸,故稱溜筒河。全長160.1公里,水面平均寬52米,流域面積3260平方公里,天然落差2985米,平均比降18.6‰,河口實測最大洪水流量1500.8秒立方米,最小流量9.18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67.8秒立方米,徑流量20.74億立方米,年際變化小。

水洛河水洛河源頭由甘孜進入木裏縣北部東朗鄉,自北向南流經縣多日、水洛、寧朗、依吉、俄椏等鄉,於俄椏南部牛溝注入金沙江。境內長度182.5公里,流域面積3972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570米,平均比降8.9‰。主要支流有東義河、瓦郎河、尼汝河、巨龍河、白水河等。河口實測最大洪水流量1100秒立方米,最小流量48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97秒立方米,徑流量17.27億立方米。徑流主要是降雨補給,少量為融冰雪補給,年際變化不大。

水文特徵

氣候特徵金沙江流域包括青藏高原東部和橫斷山脈區,向南至滇北高原、向東至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廣闊地區,南北跨緯度9度以上。地形極為複雜,眾多高山深谷相間並列,峰谷高差可達10003000米。因此,流域內氣候不僅時空變化大,而且垂直差異十分顯著。

流域大氣環流形勢,冬半年(橫斷山脈區北段為10月至次年5月,其餘地區為11月至次年4月)主要受西風帶氣流影響,被青藏高原分成南北兩支的西風急流,其南支經過雲貴高原,帶來大陸性的晴朗乾燥天氣;而流域東北部受昆明靜止鋒和西南氣流影響,陰濕多雨。夏半年(69月或510月)西風帶北撤,則受海洋性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影響,帶來豐沛的降水,並由流域東南向流域西北逐趨減少。

水量金沙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約710毫米;因流域廣闊,支流眾多,河川徑流比較豐富且穩定,多年平均年徑流量達1498億立方米,構成長江幹流比較穩定的基本流量。

金沙江水系徑流分佈情勢和降水分佈情勢相應,具有中下段徑流增長較快、降水山地大於河谷、地帶性水準分佈和局部地區垂直分佈相互交織的特點。

降水量下段(新市鎮宜賓)河段兩側山地年降水量約為9001300毫米,相應徑流深為500900毫米,特別是大涼山地區年降水量高達1500毫米以上,徑流深達12001400毫米。

中上段屬高山峽谷區,降水和徑流垂直分佈明顯,兩岸山地年降水量為600800毫米,徑流深為400700毫米,其中大雪山、小相嶺年降水量高達14002300毫米,徑流深為8001800毫米。

而河谷地區年降水量僅有400600毫米,徑流深僅200400毫米,其中白玉至塔城、金江街至龍街段年徑流深最小,僅有150200毫米。

徑流量金沙江降雨徑流主要來源於石鼓以下及其支流雅礱江。因玉樹巴塘河口石鼓區間屬於橫斷山區,流域狹窄,而且又位於金沙江縱向河谷少雨區,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特別是玉樹巴塘河口至奔子欄段的年平均降水僅在500毫米以下,徑流深小於250毫米,兩岸無較大支流匯入,因此金沙江上段區間徑流約只占27%。石鼓以上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424億立方米,石鼓站多年平均流量1343立方米/秒;在中段由於降水量增大,又有最大支流雅礱江匯入,河川徑流倍增,龍街多年平均流量為3760立方米/秒,至屏山站多年平均流量達461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攀枝花為572億立方米,支流雅礱江小得石為524億立方米,兩者幾乎相當。屏山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1428億立方米,約占長江宜昌以上總徑流量的1/3

金沙江實測年最大徑流量:屏山站為1952億立方米(1954),攀枝花站為699億立方米(1966),石鼓站為546億立方米(1964)。實測年最小徑流量:屏山站1065億立方米(1942),攀枝花站429億立方米,石鼓站29億立方米(1959)

金沙江的徑流和降雨都集中在汛期610月,屏山、攀枝花、石鼓、小得石等站610月徑流量均約占全年徑流總量的75%左右,79月更為集中,上述各站79月徑流量占全年的55%左右。

洪枯水金沙江洪水是由融雪()洪水和暴雨洪水形成,以暴雨洪水為主。暴雨主要產生在北緯28度以南的幹流奔子欄至雅礱江瀘寧一線以南和安寧河以東地區。洪水一般發生在6月下旬至10月中旬,尤以79月最為集中。由於流域面積大,降雨歷時一般較長,汛期610月,平均每月雨日可達20天左右,造成洪水連續多峰,汛期610月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4%81%,其中79月占全年水量的53%61%,最大月(上段出現在78月,中下段出現在89)水量占年水量的19%22%,約占汛期水量1/4以上。最大洪峰上段多出現在7月或8月,中下段多發生在8月或9月。一次洪水持續時間最短的約10天左右,最長的達30天左右,多年平均15天洪量約占60天洪量的1/360天洪量超過汛期洪量的一半。

金沙江的洪水組成,幹流石鼓以上所占比重一般小於1/3,所以金沙江洪水主要來自雅礱江及石鼓、小得石(雅礱江)至屏山區間。屏山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為29000立方米/(196692),攀枝花站為12200立方米/(1966831),石鼓站為7800立方米/(1970719)日,雅礱江小得石站為11000立方米/(1965810)。屏山站1954年最大洪峰流量為23900立方米/(827),汛期超過10000立方米/秒的時間共98天,1966年超過10000立方米/秒的時間共63天。屏山站1966年最大30天洪量為477億立方米,石鼓為132.6億立方米,占屏山以上27.8%;雅礱江小得石140.5億立方米,占屏山以上29.4%;石鼓、小得石至屏山區間203.9億立方米,約占屏山站42.8%

金沙江幹流金江街以下調查歷史洪水均以1924年為最大,重現期相當於60120年一遇,屏山站推算最大洪峰流量達36900立方米/秒,巧家站為32700立方米/秒,攀枝花站為17500立方米/秒。

枯水金沙江的枯水期從11月至次年5月,枯季徑流量約占年徑流總量的25%(屏山站),最枯的24月僅占年徑流總量的7%左右。枯季徑流變化平緩,較為穩定。枯季徑流量多年平均值占年水量比例,金沙江下段大於上段。上下段月流量分配不同,下段各站以3月最小,而上段則以2月最小。

根據實測資料,近60年來以1942年、1959年最枯。屏山站194211月至19435月徑流總量為288億立方米195911月至19605月徑流總量為296億立方米,分別相當於多年平均枯季徑流總量363億立方米的79%82%。屏山站實測最小流量為1060立方米/(1982322日、1943314),巧家站為820立方米/(196962),攀枝花站為409立方米/(1984315),石鼓站為310立方米/(1960130),小得石站為354立方米/(1985322)

泥沙金沙江是長江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屏山站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2.55億噸,約為宜昌站多年平均年輸沙量5.21億噸(19501989)48%,少數年份所占比重更大。如1974年,屏山站年輸沙量達5.01億噸,占宜昌6.76億噸的74.2%,占長江大通站年平均輸沙量的近一半。因此控制金沙江的洪水和泥沙,對三峽水庫長期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金沙江泥沙含量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地質地貌條件和氣候條件是造成本區嚴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本區以山地為主,多數地區切割強烈,山高坡陡,加之斷裂發育,地震頻繁,岩層破碎,易於導致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發生。氣候條件方面,由於幹濕季分明,植被的生長受到限制,岩層物理風化強烈,易於鬆散破碎,加之雨季降雨集中,歷時短、降水強度大的局地性暴雨,成為滑坡、泥石流的激發因素。人為因素方面,隨著人口增長,過度墾殖和放牧,加之濫伐森林,工礦、交通建設等也加重了水土流失程度。然而從金沙江屏山站19541989年共36年的輸沙量系列統計分析結果來看,輸沙量尚無明顯系統性遞增趨勢,而與年徑流量有密切關係,呈現出水多沙多、水少沙少的基本規律。

從河段上看,金沙江巴塘以上河段,河流泥沙主要來自高山寒凍風化物和穀坡的崩塌、滑坡作用的產物,多年平均年輸沙量僅為1310萬噸,含沙量為0.535千克/立方米。巴塘至石鼓河段河流泥沙主要來自高中山的陡坡部分,石鼓站年輸沙量增加到3600萬噸。雅礱江口至屏山河段是金沙江流域主要產沙區,含沙量呈沿程遞增的趨勢,攀枝花站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761千克/立方米,巧家站為1.34千克/立方米,屏山站達1.71千克/立方米。金沙江在此河段內接納了雲貴高原中部和四川西南部的一些多沙支流,如龍川江、小江、牛欄江等。攀枝花站以上人煙稀少,基本屬於自然侵蝕,含沙量低於長江上游平均值;攀枝花站以下至屏山區間,由於岩層破碎,表土疏鬆,泥石流發育,含沙量沿程急劇增加。

金沙江右岸支流小江流域是中國暴雨型泥石流集中發育的地區之一。小江流域斷裂活動頻繁,新構造運動強烈,是地震多發地。這一地區主要岩石是元古代板岩和千枚狀板岩,河流分水嶺處有震旦紀白雲岩分佈。頻繁的地震和人類活動使地表破碎,為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條件。此外,流域內降水的垂直分帶性和幹濕季交替現象更利於泥石流的形成。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幹季,形成泥石流的物質堆積起來,510月為雨季,其降水量可占年總降水量的85%90%,最大月份(一般是7月份)可占年降水量的30%,集中的降水形成強大的沖刷力。據小江支溝蔣家溝上游觀測,只要有中雨到大雨就會爆發泥石流。據統計,小江兩岸有泥石流溝107條,且暴發頻繁,危害嚴重,其中蔣家溝有一年竟暴發泥石流28次之多。

頻發的泥石流沖刷和淘蝕地面、毀壞農田、村莊和工程建築,造成很大危害。小江流域面積為3120平方公里,而輸沙量達611萬噸,占屏山站的2.5%;含沙量高達5.01千克/立方米,是金沙江支流中含沙量最大記錄。

從金沙江各測站的輸沙量看,石鼓站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0.36億噸,占屏山的14.1%。至攀枝花站,集水面積占屏山以上的58.7%,而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0.50億噸,只占19.6%。雅礱江匯入後,集水面積增大,占金沙江流域總面積(屏山以上)85%,多年平均年輸沙量0.78億噸,占屏山站的32%。到華彈(巧家)站,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1.79億噸,占屏山站的70.2%。以上說明金沙江幹流的泥沙主要來源於雅礱江口至屏山的區間,這一區間的輸沙量約占屏山站的57%,其中龍街至巧家段尤為集中,其區間集水面積僅占屏山以上集水面積的5.7%,而泥沙竟占29.5%

1974年為金沙江最大輸沙量年,攀枝花、龍街、巧家、小得石各站輸沙量分別為0.56億噸、1.53億噸、2.98億噸、0.46億噸,龍街屏山區間3.48億噸。

從各支流看,最大沙年多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龍川江、黑水河、牛欄江分別為1974年、1974年、1976年,年輸沙量最大與最小的比值,以牛欄江最大,達13.7,安寧河其次,為9.10,其他支流大多在5左右。

金沙江輸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10月,約占全年沙量的96%左右,年沙量約80%集中在79月。泥沙年內分配比徑流分配更為集中,最大輸沙月,上游一般為7月,下游一般為8月。各支流510月徑流量占全年的百分比為73.2%88.7%,而輸沙量則占全年的90.2%99.8%

金沙江各站的多年平均年輸沙模數為:攀枝花站約142/平方公里,屏山站近500/平方公里,雅礱江流域約294/平方公里,而攀枝花、雅礱江口至屏山區間高達2310/平方公里。區間內各支流上段輸沙模數一般不大,如牛欄江上段年輸沙模數僅69/平方公里;而下段因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回龍彎至大沙店區間,年輸沙模數增至1810/平方公里。

金沙江由於穀深坡陡、斷裂發育、岩層破碎、地面鬆散固體物質多,崩塌、滑坡、瀉溜極為常見。歷史上常發生崩坍堵江現象:1880年巧家縣石膏地垮山,崩塌體堵塞金沙江形成斷流;1935年會理縣魯車山崩,金沙江中形成高50米的堤壩,江水斷流三日,可涉足而過;1965年祿勸縣普福山崩,崩塌體達4.5億立方米。金沙江兩岸滑坡更為普遍,據統計,巧家縣大於30萬立方米的滑坡體有52處,老河口至巧家60公里河段內有40多條泥石流溝。

自然資源金沙江這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有著令世人為之眩目的自然資源,其豐富的水能資源更是名聞天下、富甲天下。進入20世紀末,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將金沙江由幕後推向前臺。金沙江流域有著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尤其在雲南的北部、四川的西部,不但產量高,而且品質好,所以被人們稱為森林的王國。三江並流地區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庫。由於三江並流地區未受第四紀冰期大陸冰川的覆蓋,加之區域內山脈為南北走向,因此這裏成為歐亞大陸生物物種南來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難所,是歐亞大陸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區。這一地區占我國國土面積不到0.4%,卻擁有全國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國25%的動物種數。

這一區域內棲息著珍稀瀕危動物滇金絲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頸鶴等7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和禿杉、桫楞、紅豆杉等34種國家級保護植物。每年春暖花開時,這裏綠毯般的草甸上、幽靜的林中、湛藍的湖邊,到處是花的海洋,可以觀賞到20多種杜鵑、近百種龍膽、報春及綠絨馬先蒿、杓蘭、百合等野生花卉。因此,植物學界將三江並流地區稱為天然高山花園

同時,該地區還是16個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並存的地區。這一區域孕育了數千年來的江邊文化。金沙江上游的石鼓鎮、瀾滄江上游的葉枝鎮作為歷史文化名鎮的代表作,已成為三江並流區域和茶馬古道上的亮點。

在金沙江流域的地下,還蘊藏著各種各樣的礦藏。尤其在四川和雲南交界的攀枝花一帶,不但擁有十分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而且還有許多煤炭、石灰石、白雲石和黏土,這就使攀枝花成了冶煉高級合金鋼的得天獨厚的地方。經過十七八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國十大鋼廠之一的攀枝花鋼鐵公司(攀鋼),就在這個原先是荒草萋萋的峽谷,紅火熱鬧地發展起來了。金沙江流域的麗江老君山分佈著中國面積最大、發育最完整的丹霞地貌奇觀,它鑲嵌在莽莽原始森林的萬綠叢中,璀璨奪目。

水能開發:溪洛渡水電站位於四川省雷波縣和雲南省永善縣境內金沙江幹流上,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攔沙和改善下游航運條件等巨大綜合效益的工程。溪洛渡電站裝機容量1380萬千瓦,通過水庫合理調度,可使三峽庫區入庫含沙量比天然狀態減少34%以上;由於水庫對徑流的調節作用,將直接改善下游航運條件,水庫區亦可實現部分通航。

溪洛渡水電站樞紐由攔河壩、洩洪、引水、發電等建築物組成。攔河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壩頂高程610米,最大壩高278米,壩頂中心線弧長698.09米;左右兩岸佈置地下廠房,各安裝9台單機容量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為571-640億千瓦時。溪洛渡水庫正常蓄水位600米,死水位540米,水庫總容量126.7億立方米,調節庫容64.6 億立方米,可進行不完全年調節。

金沙江全流域共計畫開發25級電站,總裝機規模相當於4座三峽。金沙江上游規劃建設果通至奔子欄共11級電站,總裝機達1500萬千瓦。金沙江中游計畫開發上虎跳峽、兩家人、梨園、阿海、金安橋、龍開口、魯地拉、觀音岩等一庫八級電站,總裝機規模超過三峽。金沙江下游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4座世界級電站列入開發計畫,總裝機規模相當於兩個三峽

另外還有2處分別是2012年年初獲批的四川攀枝花段金沙、銀江兩級電站。

根據橫斷山研究會等研究機構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資料,金沙江的開發方案中,除唯一已建成的金安橋電站控股單位為民營企業漢能控股集團外,其餘24級悉數被三峽、華潤、大唐、華電、華能5家國有水電巨頭把持。

溪洛渡水庫區水庫長約200千米,平均寬度約700米,正常蓄水位600米以下,庫容115.7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126.7億立方米,水庫淹沒涉及四川省雷波、金陽、布拖、昭覺、甯南和雲南永善、昭陽、魯甸和巧家等9個縣(區)。溪洛渡水庫區處於攀西-六盤水地區的核心地帶。

庫區的9個縣(區)為漢族、彝族、回族、苗族等多民族的聚居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2%。各縣經濟以傳統農業為主,工業所占比重小,豐富的水能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旅遊資源等均未得到開發利用。

旅遊資訊最佳旅遊時間:昌都地區距離幫達機場較近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旅遊,其他地方因處於高山峽谷區,11月至次年3月大都大雪封山,而78月雨季時泥石流和塌方較多,因此5625月是去昌都旅遊的黃金季節。

金沙江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來玩的遊客要注意高原反應,建議帶上攜氧片,快速緩解高反症狀,另外水流很急,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