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巍巍

 

我曾經花費大量的時間,試圖在手頭的各種中外昆蟲學書籍和網路中尋找Angle Insects(天使之蟲)這一缺翅蟲英文俗名的來歷,但最終未能如願。究竟為什麼將這種鮮為人知的神秘小蟲稱為天使?這個名字又是從何時而來?難道是一個永遠難以破解之謎?

05

 

缺翅蟲,屬昆蟲綱缺翅目。成蟲體長2-4mm,是極為罕見的昆蟲類群,被稱作昆蟲中的活化石。全世界已知現生種類34種,化石種類10種。我國已知3種,其中中華缺翅蟲和墨脫缺翅蟲分佈于藏東南地區,紐氏缺翅蟲分佈于臺灣,中華缺翅蟲和墨脫缺翅蟲均為我國二類保護動物。缺翅蟲現生種類主要分佈於全球熱帶、亞熱帶的很多地區,以海島為多。但絕大多數為窄布種類,是大陸漂移學說的很好例證。

 

 

 

神秘天使雨中現身

 

201177日是雅魯藏布大峽谷生物多樣性影像調查(IBE)野外工作的倒數第二天。我們在通麥休整一宿之後,驅車前往著名的易貢茶廠,並準備沿途考察、拍攝。

 

但是,天公並不作美,一直稀稀拉拉下著雨,時小時大。對於一心想拍攝各種藏東南地區特有蝴蝶、甲蟲的我來說,在這種天氣下幾乎很難找到那些大型引人注目的觀賞昆蟲,著實令人心煩意亂。不過最想見到的則是那傳說中的天使蟲了!當然,這種天氣對於車上的另外四位來說,也是同樣的心情。一路上,只停了為數不多的一兩次車,直到在易貢湖畔,發現了成片的蘑菇,大家才開始興奮起來。出門在外,美味也是一種能使人產生動力的東西。為了能讓這些蘑菇進到肚子,我們驅車前往數十公里外的易貢鄉政府所在地,因為只有那裏才有一家川菜小館!

 

水足飯飽,雨依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但我們則必須往回趕了。想想心中那牽腸掛肚思念著的神秘天使蟲和第二天就要返回八一鎮的現實,時間不多了,我必須當機立斷瞅准地形喊停車了!

06

 

第二次停車,雨正是大的時候。我隻身一人下了車,直奔路邊的一棵倒木而去。翻開樹皮,除了螞蟻,什麼也沒看到。顧不了更多的了,我往密林深處走去,幾棵倒伏的大樹就在不遠處。樹皮下面依然沒有看到希望,加上光線昏暗,只好退了出來。回到公路旁,遇到下車找我的攝影師郭亮。

 

往回走了幾步,見到一段滿是苔蘚的朽木,心想,最後看看吧。於是先去掉一層苔蘚,然後再扒開樹皮,很快發現三兩隻3mm左右的小蟲在快速爬行、躲藏,並有棕色和白色之分。天使蟲?既沒帶相機下車,也沒有放大鏡在身,加之滿臉雨水橫流,實在無法判別。況且,天使蟲在傳說中都是群居的,扒開樹皮便會四散奔逃,究竟是不是呢?無奈,只好取回一個活蟲做樣本,回去拍照辨認。本來,到了車上,也可以嘗試著拍一張照片以作初步鑒別。但,意外發生了,我的手上出現一隻螞蟥!

 

 

我從小就喜歡抓各種蟲子、蛇類等,基本上沒有什麼動物是能夠讓我產生恐懼心裏的,自從前兩年在海南島的五指山跟螞蟥多次親密接觸之後,便對這種神奇的動物產生了莫名的恐懼。車上的幾個人也跟隨我一起躁動起來,立刻下車幫我在身上遍尋螞蟥,果然又發現一隻。再次上車之後,大家的話題自然而然轉到螞蟥上面,忘記了疑似天使蟲的存在。大約10公里之後,我的手上莫名其妙的又出現一隻螞蟥,話題也就自然無法轉回到天使蟲上來了。

 

回到駐地,趕緊拿出相機拍照。放大後,一位天使”——缺翅蟲的成蟲出現在了我的相機顯示幕上!時間在那一刻仿佛凝固了!那魂縈夢牽的天使終於被我發現。

 

第二天,我們一早就出發,奔赴頭一天的發現地,終於順利拍到缺翅蟲。

 

令人興奮的是:這是國內首次拍攝到缺翅蟲的生態照片,除了缺翅型成蟲之外,也拍到了有翅型的成蟲,以及兩種類型的若蟲照片。同時還拍攝了一些視頻片段。除了美國的廣布種類之外,世界其他地方的缺翅蟲也幾乎都沒有像樣的影像資料。

 

07

 

缺翅蟲的前世今生

 

2002年,昆蟲學界傳出一個驚人的消息,一個新”——螳(蟲脩)目被發現並建立!什麼是?發現一個新真的就這麼偉大?生物分類是階元系統,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種、屬、科、目、綱、門、界,物種是最基本的分類階元,每種生物都有它各自的位置。昆蟲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而昆蟲綱僅有三十幾個目(根據分類系統及觀點的不同略有出入)。

 

一篇介紹螳(蟲脩)目的文章開篇寫到:如果你是第一個看見蝴蝶、甲蟲或者黃蜂的人,想像一下這種驚奇的感覺:你面對的不是一種、一屬或一科未發現的生物,而是整整一目等待命名的生物世界。250年前,當林奈按照他發明的分類法對新發現的動植物進行歸類時,他一定有過這種感覺。當EM.沃克於1914年首次描述蛩蠊時,可能也有過類似的感覺。仔細想來,最後一個有這種感覺的真的不應該是沃克,因為他1914年的時候把蛩蠊當作了直翅目的一個新的發表,而蛩蠊目的建立是在1915年,經過了他人的修訂。那麼在O. 左普發現螳(蟲脩)之前那最後一個有這種感覺的又是誰呢?他便是義大利著名的昆蟲分類學家F. 希爾維斯特裏,正是他發現了缺翅目!

 

1913年,F. 希爾維斯特裏的論文《一個昆蟲新目的描述》橫空出世,改變了所有昆蟲學教科書的格局。這篇論文發表在的《普通動物學和農業研究學報》第二卷上,文章非常詳細的描述了新目及新科、新屬的特徵,並命名了來自黃金海岸(現加納)、錫蘭(現斯里蘭卡)和爪哇(荷屬東印度,現印尼)的三個新種。其研究之細緻入微,插圖之精美,直至今日也堪稱楷模。

 

 

什麼樣才算是缺翅目昆蟲呢?我國著名昆蟲分類學家楊集昆教授曾寫過一個系列的昆蟲分目打油詩,其中缺翅目是這樣寫的:觸角九節缺翅目,一節尾須二節跗;無翅有翅常脫落,隱居高溫高濕處。

 

缺翅目怎麼還有翅?希爾維斯特裏在發表新目的時候所見到的缺翅蟲全都是無翅的類型,因此,他把缺翅目命名為Zoraptera,在希臘語中zoros純粹的意思,a的意思,pteron則是的意思。時間到了1920年,美國昆蟲學家A.N.考德爾在《華盛頓昆蟲學會文集》中發表了另一篇震驚昆蟲學界的論文《缺翅目並非一個缺翅的目》,將其在美國考察的發現公之於眾。至此,人們才瞭解到,缺翅目昆蟲大多分為兩個型:缺翅型和有翅型。但是,根據命名法則的優先權的規定,缺翅蟲的名字則無法改變了。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缺翅蟲多群居生活,通常是以缺翅類型出現,當種群較為擁擠或者某些特殊情況下,便產生部分有翅個體,以便於擴散到周圍。但是,其身體較為柔弱,也只能進行短距離的遷飛擴散。有意思的是,缺翅型缺翅蟲沒有單眼和複眼,而有翅型則兩者均有。當有翅型遷飛到新的居所之後,翅便像白蟻和螞蟻一樣,自行脫落。缺翅蟲一般生活在常綠闊葉林中,多發現於朽木的樹皮下或者腐殖質土內,以真菌為食。由於只有2-4mm,因此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

 

缺翅目目前僅知一科一屬,即缺翅蟲科缺翅蟲屬,全世界有34個現生種類的報導,加之分佈的狹窄,更顯彌足珍貴。另外,尚有10個化石種類被發現於多明尼克共和國(始新世和中新世)以及緬甸(白堊紀)等國所產的琥珀之中。

08

藏東南缺翅蟲的猜測

 

缺翅目在中國的發現應該說完全得益於中國科學院在七十年代組織的大規模科學考察。1973年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黃複生研究員在考察過程中,於察隅地區首次發現了中國的第一種缺翅蟲,即1974年命名的中華缺翅蟲。1974年第二次進藏考察的黃複生在墨脫的漢密地區採集到我國第二種缺翅蟲,並於1976年被命名為墨脫缺翅蟲。除缺翅型之外,也採集到了墨脫缺翅蟲的有翅型成蟲和若蟲。

 

1998年國家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組織了大型科考,徒步穿越世界最大的峽谷。中科院動物所姚健高級工程師在林芝的達波地區再次採集到墨脫缺翅蟲。增加了墨脫缺翅蟲的新分佈點。

 

2000年臺灣東海大學趙仁方博士和陳錦生教授聯合發表了在臺灣花蓮發現的紐氏臺灣缺翅蟲新屬新種,但後來該新屬被證實是無效的,依然屬於缺翅蟲屬。

 

至此,中國的缺翅蟲種類達到三種。

 

為什麼藏東南的缺翅蟲不是一種,也不是三種,而是兩種?

 

中華缺翅蟲和墨脫缺翅蟲的外觀是非常接近的,除了雄性外生殖器解剖之後有些區別之外,最為明顯的區別是腹部第八腹板上面的四根最粗大的剛毛的排列。在顯微鏡下觀察我們從大峽谷帶回的缺翅蟲標本,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腹面第八節的四根最粗大的剛毛呈梯形排序,而這正好是墨脫缺翅蟲的特徵。因為中華缺翅蟲的這四根剛毛是呈弧形排列的。

 

缺翅蟲基本分佈在南北回歸線以內的地區,但是有四個種類例外。在西半球,美國的胡氏缺翅蟲可以向北延伸到北緯40度的地區。而在東半球,中國的三個種類都比較例外。紐氏缺翅蟲分佈在臺灣北緯23度左右的山地,而中華缺翅蟲和墨脫缺翅蟲的分佈更加向北延伸,直到我們這次的發現地約北緯30度左右,這已經是東半球缺翅蟲最北的分佈記錄了。藏東南這兩種缺翅蟲跟南亞地區分佈最北的缺翅蟲相比,向北推移了15度以上。分析其原因,應該是藏東南地區特殊的水熱條件和獨特的地貌所造成。在遠古時期氣候溫暖時,熱帶的種類就會向北方擴散。當冰期來臨,殘存的缺翅蟲種類遺留在了氣候相對特別的藏東南山谷之中,逐漸演化成當地的特有種類。

 

中華缺翅蟲和墨脫缺翅蟲最接近的分佈區域只有200公里左右,如此接近的分佈地點為什麼會有兩個形態接近卻又明顯不同的種類呢?我們假設:原始的缺翅蟲祖先也許是生活在低海拔的闊葉林中,並且應該和南亞地區的缺翅蟲有著密切的關聯。但是,由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大地不斷隆起,藏東南的缺翅蟲被高山所阻斷,長期的地理隔絕,外加冰川作用的影響,久而久之,逐漸分化成了兩個近緣的缺翅蟲種類。由此可見,高山的隆起及溝谷的形成對物種的分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們這次發現墨脫缺翅蟲的地點與以往的發現地點——達波,雖然直線距離僅三十多公里,但是卻是在雅魯藏布江北岸,而以往的發現的所有地點都在雅魯藏布江南岸。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發現並非一個另外的種類?而只是為墨脫缺翅蟲增加了新的分佈地點呢?我們分析認為,雅魯藏布江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山中的朽木隨著山體滑坡非常容易越過雅魯藏布江的激流,飄向對岸。這樣經常性的兩岸交流,使得兩岸墨脫缺翅蟲雖有大江阻隔,卻還是無法分化成不同的種類。

 

也就是說,缺翅蟲這類微小的生活於樹皮下的柔弱昆蟲雖然自身的擴散能力不強,但是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江河的阻斷對於它們並不能造成完全的阻隔。因此,這一新分佈地點的發現,為研究缺翅蟲的擴散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同時也將為這一稀有物種的科學研究和保護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09

 

世界缺翅蟲分佈圖

 

缺翅目分佈相當廣泛,見於除澳大利亞以外,全球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雨林及季雨林中。中美和南美洲的種類最多,其次為一些南亞島國;非洲地區除幾內亞、象牙海岸、加納、剛果和薩伊等中西部國家以外,在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和塞舌耳也有分佈;大洋洲的薩摩亞和斐濟、夏威夷也有分佈,還有一種被發現分佈於印度洋中的聖誕島。但對於每個種類來說,缺翅蟲又是典型的窄布種類,90%以上的種類僅僅出現在某一特定的區域,是當地的特有種。這種廣布目和窄布種的現象充分說明了缺翅蟲是相當古老的類群,其起源與進化跟大陸漂移學說有著密切的關聯,稱得上是昆蟲中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