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this page

西藏阿裏景點介紹

Published in 川藏坐標
Rate this item
(1 Vote)

阿裏象雄王國遺址

阿裏象雄王國遺址,當時已經領有高度的文明,曾初次建立自個兒的書契,況且是苯教的起源地崛起于青藏高原西部的時代至少先於吐蕃六部結成同盟兩個世紀,按同段時間的苯教經典描敘,今阿裏、拉達克(喀什米爾一帶)等地是內象雄,是中心區域衛藏(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等地為中象雄;多康(那曲、安多、昌都)等地為外象雄。各方面力量範圍幾乎全部包括了整個兒青藏高原,又跨青海、四川的局部地區。嚴厲來說象雄還不是社稷,只是一個較大、較強的群落聯盟。其後,蘇毗、吐蕃先後興起於藏北與山南,逐層削弱了象雄的各方面力量。三大群落你我互有戰事,成三足鼎立之勢。象雄的最後一代國王李迷秀是被赤松德贊串氣了其皇后,在他祭湖的時分將其秘密殺害,以致了象雄的消亡。

象雄王國遺址的都城據苯教傳說是在被稱為瓊隆銀城的地方。瓊隆在阿裏紮達縣內,這一帶的確發現了不少較早期人類活動的洞窟遺址和岩繪製。在文部鄉的這片遺址也被稱為是象雄都城之存在的地方,上面所說的兩個地方究竟誰是象雄之都,見仁見智。不管怎麼樣他們都姘居於象雄的各方面力量範圍內。其書契與古喀什米爾及古旁遮譜(印度古邦)的書契相關聯,晚于象雄文顯露出來的藏文也以前借鏡。

         窮宗距文部鄉管理處約20千米,地處達果山系中段以西,有約1公制面積單位的大片遺址即是象雄王國遺址之存在的地方。遺址沿途的山壁便是王宮的自然產生的抗禦工事,有些地域用卵石夾層夯高。頂部較為沒有凹凸,並有數量多的作戰壕溝、隱蔽的道路的遺跡。山壁物品兩端高聳的立著著很大的土石結構的城垣殘體,有幾米高,可見當時城防之固。隱蔽的道路已基本垮塌,但仍能辨出隱蔽的道路一通王宮,一通山壁外牆。這規模巨大的遺址群背依達果雪山,斷壁殘垣如雕塑般靜止於空氣中,無言地低訴著遙遠的古代的歷史滄桑,讓你在觸目間承受不住假想它往日的輝煌。窮宗也是苯教的一座神山,繞山一圈據聞會福澤沒有限量,但要注意得逆時針來繞。

象雄王國遺址,從尼瑪到文部一鄉約有100多千米,約略3個鐘頭多的車程。文布鄉政府存在的地方地,就在湖水呈可想而知的如翡翠般的綠的當穹錯旁邊兒。這個好看的高原湖泊一百萬年初和當惹雍錯是同一個浩蕩的古湖,氣候學的乾燥,水標位的不斷減退,以致湖區被離合成兩個。由當穹錯南行到當惹雍錯,就是挺進在當年的湖底世界。

窮宗距文部村約20千米,可由尼瑪駕車到了。上面所說的兩地是否象雄之都尚需考據,但他們有總共同點,那就是都曾處於象雄強勢範圍之內。

在那曲尼瑪縣文部鄉管理處不遠的窮宗有大片遺址,也被稱為象雄都城之存在的地方。窮宗近旁的當惹雍錯是苯教徒最高看的神湖,湖邊今存一建於峭壁洞穴中的寶刹——玉本寺,相傳為苯教最古老的寶刹,香火尤盛。

象雄信奉苯教史載苯教的創立者辛繞是象雄熬頭代王窮宗地方達果山系中段以西處,規模可觀的遺址群背依達果雪山,西臨當惹雍錯,地勢雄奇,富裕王京城城之氣派遺址總占地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小1公制面積單位,似一扼險而踞的大石堡山寨。因為靠近大湖,遺址近旁草場吝嗇候學特點標誌表面化,降水量多,畜草多而好,出產非常多優質的喀什米爾山包羊,在這搭時可發覺藏北施放牧牲畜的人的圍帳。

        

      雅魯藏布江源頭探秘

雅魯藏布江是世界最高的大河,也是西藏第一大河。雅魯藏布江水力資源相當豐富,全年河川經流總量達989億立方米,全年平均流量達每秒三千立方米,僅小於長江和珠江。由於水量大,落差集中,初步估算,其水能蘊藏量達7460萬千瓦,僅次於長江,在我國居第二位。它的開發和利用,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西藏有巨大的意義。

雅魯藏布江像一條銀色蛟龍,從海拔六千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中段北坡發源,由西向東奔流于西藏高原南部著名的藏南谷地。流到東經95°左右,她橫穿喜馬拉雅山,突然爭轉向南,形成有名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雅魯藏布江在我國各大河中,長度和流域面積均占第五位。長度小於長江、黃河、黑龍江及怒江;流域面積則次於長江、黃河、黑龍江及珠江。雅魯藏布江所流貫的地區,除了印度半島在五百米以下外,大都在海拔四千五百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雅魯藏布江最後在喜馬拉雅東端珞渝地區的巴昔卡附近流出國境,並改稱布拉馬普特拉河,經印度、孟加拉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從發源地至入海口,全長960公里,流域面積67萬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的雅魯藏布江長約2093公里,流域面積23.9萬平公里。

中國科學家們對雅魯藏布大峽谷進行了科學論證,以綜合的指標,確認雅魯藏布在林芝段幹流上的那個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被譽為世界山地植被類型的天然博物館。

       

      阿裏紮達土林

西藏旅遊景點——阿裏地區阿裏紮達土林

人們都說阿裏紮達的霞光是最美麗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那是水準岩層地貌經洪水沖刷、風化剝蝕而形成的獨特地貌,陡峭挺拔,雄偉多姿。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峽谷中靜靜流淌,宛若置身於仙境中,夢遊一個奇幻無比的世界。明麗的晚霞賦予土林生命的靈光,似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樓、一頂頂帳篷、一層層宮殿,參差嵯峨,儀態萬千,面對著大自然的傑作真讓人驚歎不已。

土林地貌是阿裏的一大奇觀。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紮達一帶是一片汪洋,藍天之下只有水和風。後來,土林山漸漸從海裏冒了出來。雖然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卻含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據科學家考證,這裏曾經是一個方圓500公里的大湖,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水位遞減,露出水面的山岩經風雨長期侵蝕才雕琢出了現在這副景象。紮達縣城週邊的山坡上,土林到處都是,可從縣城徒步前往。

往來紮達時,在途中停車,就可看到大峽谷般的景色。其中又以毛刺溝的土林最為壯觀。這裏嚴整的山體,酷似一座座土城古堡,面積達數百平方千米,浩大壯闊。

班公措

西藏旅遊景點——阿裏地區班公措

當到達班公措湖邊的時候,那種藍卻變幻無端了:湖遠處是深邃的寶石藍,稍近一點是寧靜的天藍,到了岸邊,便過渡到淺淺的青碧。極目向西,滿湖碎金,遠天一線處微微發白,這是驚起的波光。班公是印度語,意思是草地,在藏語裏又叫措木昂拉仁波歌木克拉喇令措,意思是長脖子天鵝明媚而狹長的湖泊。這些名字,形象地反映了它的地理特徵和風光特色:它是我國最長的湖泊,東西長一百五十多公里,南北寬約兩公里,而最窄處卻僅五米。

        班公措是我國極少的幾個國際性湖泊之一,小部分水域在印控喀什米爾地區,大部分則在我國西藏自治區日土縣境內,最為奇特的是,在我國境內的湖區水量充足,為淡水湖泊,水草豐美;而一到了印控區內,則湖水搖身一變為咸水,寸草難生。

圍繞著湖岸的是矮山,上面卻還蓋著皚皚白雪,光線從一側輕輕掃過,給它們染上一層金色。山既高低不平,漏過去的背影便也錯落有致,映在視野裏,明明滅滅,若彈急琴。沿湖有長長沙灘,和湖水犬牙交錯,極盡嫵媚,另一側長了高低不一的綠草,風過去,起伏不定。藍湖的深處,偶然掠過白色的影,勾勒出優美的曲線,陽光的熱度緩緩冷卻,這些美麗的影子便多了起來。它們是班公措的水鳥,每年都從遙遠的地中海飛來此處。

乘船去湖西小島,湖中散落著許多小島,夕照中,有一種褐黃的蒼老,可是它們配了碧水,並不蒼涼,只覺得內斂的智慧,如同入定的老僧。湖水清澈冷冽,可看到極深的湖底。或有游魚行於水底,亦如飛鳥懸於半空,直視無礙。

       瑪旁雍錯

西藏旅遊景點——阿裏地區瑪旁雍錯

瑪旁雍錯位於岡仁波齊峰東南20公里處,納木那尼雪峰北側,海拔4588,面積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達7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天氣晴好時湖水蔚藍,碧波輕蕩,白雲雪峰倒映其中,湖周遠山隱約可見,景色奇美。

許多宗教典籍和傳說中都曾記載描述過瑪旁雍錯印度傳說中稱這裏是濕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瑪拉雅山的女兒烏瑪女神沐浴的地方,而西藏的古代傳說認為這裏是廣財龍神居住的地方。瑪旁雍措又稱瑪法雍措,藏語意為永恆不敗的碧玉湖,據說這是為紀念11世紀佛教戰勝當地本教所取的名字,源起於11世紀在湖畔進行的一場宗教大戰,結果,藏傳佛教噶舉派大勝外道黑教,瑪旁就是紀念佛教的勝利,此湖因而得名……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記》中對瑪旁雍措也有所描寫,將這裏稱為西天瑤池。佛教經典中將一處湖泊稱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與神山並列齊名的聖湖”——瑪旁雍措。過去湖周圍有九座寺廟,它們分別是位於東面止貢噶舉的修習地色瓦龍寺,位於東南面的薩迦派聶果寺,南面的格魯派的吹果寺,西南面的止貢噶舉大德果倉瓦的修習地果祖寺,西面的蓮花生大師的修習地切馬寺,西北面的高僧修習洞,北面的竹巴噶舉派的朗那寺和東北面的格魯派的日笨寺。

        歷來的朝聖者都以到過此湖轉經洗浴為人生最大幸事。其實,瑪旁雍錯作為聖湖之王的地位,即便僅對一般旅遊觀光客來說,也是無可置疑的。信徒們認為,這裏的聖水能洗掉人們心靈上的五毒”(貪、嗔、癡、怠、嫉),清除人肌膚上的污穢。印度人對瑪旁雍湖的敬仰之情還由於印度著名的領袖聖雄甘地的骨灰也曾撒入了瑪旁雍湖。所以每年夏季,印度、尼泊爾和西藏的香客紛紛到此朝聖沐浴以求功德,他們還將聖湖的水千里迢迢帶回家去,當作珍貴的禮品,饋贈親友。

聖湖有四大浴門:東為蓮花浴門,南為香甜浴門,西為去汙浴門,北為信仰浴門。楚古寺周圍被尊為聖潔的浴場。聖湖四面還有四水之源:東面是馬泉河,北面是獅泉河,西面是象泉河,南面是孔雀河。以天國中的馬、獅、象、孔雀四種神物命名的這四條河,分別又是南亞著名的恒河、印度河、薩特累季河和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為尊重和保護西藏各地和鄰國教徒的宗教信仰,中國政府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制定了相關規定,同印度、尼泊爾等鄰國簽定了允許信教徒入境朝聖的有關條文及事項。1997年中國國務院就西藏阿裏地區對外開放朝聖事宜進一步作出了明確規定,更加方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徒的朝聖活動。

        藏文古籍《岡底斯山海志》中是這樣記敍的:聖湖瑪旁雍錯中有一座廣財龍王的龍宮,龍宮中聚集了世間眾多的財寶。來到這裏朝聖的人,只要繞湖一圈或者在湖邊能得到湖中的一條小魚、一塊小石頭、一根飛鳥的羽毛便算是得到了龍王的賞賜。在佛教傳說中,認為瑪旁雍錯的湖水直接來自神山的融雪,是聖水,用它來洗浴能清除人們心靈上的五毒,肌膚上的污穢,使人的心靈純潔。而印度教的故事則說,濕婆神與他的妻子烏瑪女神居於神山,烏瑪女神每天在瑪旁雍錯裏沐浴,所以湖水成了聖水。

提示:

一般旅客會以即烏寺邊的一條小村莊為落腳點,位於大金東南30公里,從神山前往,如非包吉普車,就只有在大金或者到巴噶檢查站等便車,價格在30-70元不等。至於如何前往神山,可詳見神山的交通。

靠在即烏寺山腳的小村,有兩間由藏人經營的無名字旅店,住宿每位收費20/人。這小村由10間土屋組成,沒有飯館,南面的旅店提供素菜白飯,每頓10元,最好帶速食麵或乾糧,店內有火爐和燃燒用的牛糞,可自行煮食。

聖湖周圍約60公里,轉湖需時2天,順時針方向,需帶備食物,除第二晚要在野外度過外,沿途均有寺廟可供住宿。

       鬼湖拉昂錯

西藏旅遊景點---阿裏地區鬼湖拉昂錯

與淡水的聖湖一路相隔的是鹹水湖拉昂錯(Lhanag-tso,又名Rakshas4573米)。拉昂錯湖水呈深藍色,相當鹹。周圍沒有植物、沒有牛羊,死氣沉沉,沒有生機,人稱鬼湖

一條狹長的小山丘把瑪旁雍錯和東側的拉昂錯分開,有一道水渠(Ganpa Chu)連接兩湖,雖然一向都是幹的,但是當地人相信總有一天會有水從瑪旁雍錯流進拉昂錯,同時會有一條金色的和一條紅色的魚遊進拉昂錯,這樣鬼湖的水以後就也會變得像瑪旁雍錯一樣的清甜了。

偶爾在特別特殊的年份,水大的時候,的確有水在水渠裏流動。在從神山或聖湖去普蘭的時候會有很長的一段路是在鬼湖旁邊,道路距離湖邊只有不到1公里。

由於湖色異常的美,所以有些旅行者喜歡走到湖邊看個究竟,其實湖邊什麼也沒有。

神山岡仁波齊

西藏旅遊景點——阿裏地區神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崗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歎。

        岡仁波齊,位於東經81.3°,北緯31°海拔6638米(另說海拔6714米),是岡底斯山的主峰。岡仁波齊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稱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對稱。由南面望去可見到它著名的標誌: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標誌,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岡仁波齊峰經常是白雲繚繞,當地人認為如果能看到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

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在梵文中意為濕婆的天堂(濕婆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發源於此。從印度創世史詩《羅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岡底斯山海志》、《往世書》等著述中的記載推測,人們對於岡仁波齊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西元前1000年左右。據苯教經典描述:一條從岡仁波齊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瑪旁雍湖。有四條大河由此發源,流向東、南、西、北四方。流向東方的是當卻藏布馬泉河(下游為布拉馬普特拉河),綠寶石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朗駒一般強壯;流向南方的是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為恒河),銀沙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孔雀一般可愛;流向西方的是朗欽藏布象泉河(下游為蘇特累季河),金礦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壯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獅泉河(下游為印度河),鑽石礦藏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勇似雄獅。每年有絡繹不絕的來自印度、不丹、尼泊爾以及我國各大藏族聚居區的朝聖隊伍,使得這裏的神聖意味綿延了幾千年。

據說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它。據《佛學小辭典》:須彌,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時代的象雄苯教時期,岡仁波齊被稱為九重(萬)字山,相傳有苯教的360位神靈居住在此。苯教祖師敦巴辛繞從天而降,此山為降落之處。在西元前5-6世紀興起的耆那教中,崗仁波齊被稱作阿什塔婆達,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創始人瑞斯哈巴那刹獲得解脫的地方。

        印度人稱這座山為Kailash,也認為這裏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裏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濕婆,就住在這裏。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發源,所以,現在在岡仁波齊見到大批的印度朝聖者就不奇怪了。

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山,或者說至今還沒有人膽敢觸犯這座世界的中心。旅行者把目光投向這塊聖潔之地不過是最近幾年才有的事,不過人數依然不多,這或許是一件值得慶倖的事情。

岡仁波齊周圍共有5座寺廟。年日寺為轉山第一站,以後依次為止拉浦寺、松楚寺(也稱幻變寺)、江紮寺和賽龍寺,其中後兩座寺位於內線。這五座寺廟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並留存有豐富的雕刻、塑像、壁畫等文物,但如今都程度不同地毀壞了。

提示:

去神山一定要辦邊境通行證,在巴噶會有檢查站查邊境證,從阿裏南線到塔欽和塔欽到普蘭都會經過,或許有些時候還會有流動的檢查哨。

來神山的休息地方是山下的小村塔欽(Darchen),很多人也稱它叫大金寺。這裏不通班車,只能搭順風車或是包車。有五條路可以到達這裏,除去尼泊爾和印度的兩條朝聖線路不談,另有三條是:

1、阿裏北線 拉孜-措勤-改則-革吉-獅泉河-塔欽,距拉薩2021千米,距拉孜1670千米。

2、阿裏南線 薩嘎-仲巴-巴噶-塔,距拉薩1338千米,距拉孜847千米。南線是去神山最直接的一條路。沿雅魯藏布江上游峽谷而上,沿途可欣賞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的壯麗雪峰,偶爾還能見到藏羚羊。這條路是汽車自然壓出來的,並無人修整,過去逢雨季時,車子很容易在過河的時候熄火,現在主要的河流小溪上都架起了水泥公路橋,不大會出現陷到河床裏幾天出不來的情況了。

3、新藏線 喀什-葉城-麻紮-界山大阪-多瑪-日土-獅泉河-門士-塔欽,距喀什1671千米。

從神山北面來主要乘來往獅泉河和普蘭之間的貨車,距離330千米,車程一天半。從南面來,除了租車外便是搭便車,一段一段地推進。

車輛如果不進大金寺的話,便要在大金寺以南7千米處的巴噶檢查站下車,再徒步到大金寺住宿。

住宿提示:

神山南面山腳下的塔欽(海拔4560米)是過往旅行者的落腳點,同時也是轉山的起點和終點。這個面積不大的小村莊面朝廣闊的巴噶平原,一條小溪從村中流過。小溪東側有一個看起來很像集市的地方,有很多帳篷,有些帳篷出售速食麵、餅乾和一些日用百貨,也有些帳篷什麼也不賣。有幾家簡陋的餐館,如果你打算轉山的話可要珍惜,因為這吃的可能是最後一頓飽飯,因為接下來的幾天你只有靠乾糧度日了。

岡底斯賓館,是當地最著名的旅店。公路從岡底斯賓館門前經過。賓館的條件在當地相對是最好的,有開水供應,賓館自己有發電機供電到2400。院子內用水泥砌了一些平臺供搭帳篷。

岡底斯賓館上面不遠有個停車場,裏面有一排房子也可以住宿。

岡底斯賓館東門外就是神山下著名的拉薩飯店。說是飯店,其實只是一個帳篷飯館,門口也只用英文標著“Lhasa restaurant”。飯館主人是一對教師——卓瑪老師原來在澤當中學教書,退休之後和同樣做教師的丈夫一起到這裏開了一家帳篷飯館。這裏簡簡單單,但卻是神山下最好的飯館。這裏的菜肴味道遠勝附近的山東水餃店,價格也公道,大學生還可以優惠。

神山招待所,就在岡底斯賓館旁邊,晚上自設發電機供電。

從脊頂沿小道向西北方向,可以拍到很美的神山,走1.5小時來到Selung寺,小路繼續向前延伸,翻過山梁可以下到拉曲峽谷中的Chuku寺附近。這裏是神山南壁下的冰川末端,也就是內轉經路的起點,只有那些轉完13圈外道(也就是主要的轉經路線,後面我們要詳細介紹)的人才有資格走這條路。

跨過岡底斯賓館南側的小河,在岡底斯賓館的東南側有一小山(山腰有經幡)。沿山路繞過這座山,再向北,再翻過2座山,如果體力一般的話要2個小時,來到面向神山南壁的Gyangdrak寺。這是神山周圍最大的一個寺,據說幾千年前苯教祖師Shenrab Miwoche來西藏時就住在這裏,岡仁波齊的四大佛祖腳印之一就在寺內。左側有一出口,想一覽神山壯麗的遊客,在這裏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完整的岡仁波齊峰了(依體力好壞,來回大概需要4-6小時)。

托林寺

西藏旅遊景點——阿裏地區托林寺

門票價格: 30

托林寺建于11世紀初,位於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的紮達縣城西北隅,距離武裝部招待所約300米,徒步即可到達。托林,意為飛翔空中永不墜落

古格開國之時,已確定尊崇佛教。當時的藏地佛教雖開始復興但卻仍然混亂。第二代古格王意希沃撥亂反正,興建托林寺。其後請來的印度高僧阿底峽弘法,以此寺為駐錫地。阿底峽帶動了西藏佛教的復興,托林寺也因而逐漸成為當時的藏傳佛教中心。據說,周圍的廢墟裏,至今還有許多遺物。

        900多年歷史的托林寺歷經了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衝擊最為嚴重。近年來不斷重修,主殿已恢復原樣,可以看出其設計佈局基本是依照桑耶寺的樣子。主體建築象徵須彌山,四面的高塔象徵四大護法金剛,殿內供奉了許多鎦金佛像。幸運的是,雖然建築有損壞,但是由於在文革期間被當作糧倉,大殿保存的很完好,裏面的壁畫仍栩栩如生,令人讚歎不已。建議你最好帶上手電筒欣賞,因為殿內燈光比較暗淡。

托林寺旁的象泉河谷裏,有一列長達數百米的上百座佛塔遺跡。另外,在河谷觀看紮達土林壯觀迷人的日出和日落也是難得的享受。

西藏阿里最佳旅游季节

每年的78月是阿里地区的最佳旅游时间。阿里地处西藏西部,海拔较高,自然条件恶劣,道路时常因天气变化而中断,每年只有这2个月份适宜行车。阿里的年平均气温19,地区海拔多在5000以上,昼夜温差很大,夏季白天气温为10以上,到夜间则降至0以下,在这里旅行一定要带好足够御寒的衣物。全年降水量极少的阿里,雨水都集中在79月初的雨季。

* 以上資料由王寧提供,Tibettour編輯部編輯。

Read 1013 times
Log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