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常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而我說:一樹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樹的生命表象幾乎包羅萬象,涵蓋著世間的所有精華。從樹梢到根系,從外在能量的吸收到內在生命力的流轉,從漫長的孤獨的林中歲月再到與萬物生靈間的共息與共存,一棵樹所構成的世界,既難為人類的眼睛所捕獲,亦難以真正進入人類的心靈的層面被感知。然而,誰又能否定那個沈靜而豐富的世界的真實存在呢?
在西藏,經常可以看見樹上掛著各種用來祈福、吉祥的物品。
藏族人對森林樹木的心靈感知
原始宗教普遍具有的一種思想觀念便是世間的萬物皆有神靈,這也是早期人們對靈魂存在的信仰。後來英國人類學家泰勒把這種關於靈魂存在的信仰命名為「萬物有靈論」,並指出這是所有宗教的基礎,作為宗教最低限度的定義,是對神靈的信仰。
藏族人的傳統宗教——苯教就是一個十分重視「萬物有靈論」的宗教。按照苯教的觀點,在天上、地上、地下,以及在動物和植物身上,在太陽、月亮和湖泊里,在每一棵樹中,都無不存在著靈魂。換句話說,在苯教的眼裡,現實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中都居住著某種用肉眼看不見的靈魂或幽靈。這種現象就是「萬物有靈論」的具體表現形式。
後來,佛教傳入青藏高原,對苯教構成威脅,隨之藏傳佛教形成,並取代了苯教的正統地位。從此,苯教在藏族地區只能扮演一種附屬性的角色,它將邊緣僻壤或民間作為自己的主要生存環境而延續至今。但是,藏傳佛教的不斷興盛,對苯教的「萬物有靈論」觀念,則沒有受到大的衝擊,這種觀念在藏族群眾中,仍然有著廣泛而深厚的基礎。這是因為藏傳佛教自身中也有近似於「萬物有靈論」的思想,例如「六道輪回」、「活佛轉世」等學說,實際上也是在宣揚和傳達「靈魂不滅」思想,兩者不謀而合,融為一體,在廣大藏族地區特別在農牧民的思想中,形成一股強大的不可動搖的力量,在他們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起著巨大作用。這主要反映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比如藏族人在「萬物有靈論」的觀念之下,不僅對一切動物持平等、愛惜之心,而且對自然界的植物也加以細心保護,尤其在植物中對森林樹木的保護更為突出。
在龍王潭公園里,轉經的藏族人,很重視自己的轉經筒和念珠,一定會將其放置在最潔淨的地方,而放生樹無疑被認為是聖潔的。
藏族人對森林樹木的保護意識
「次塔拿(tsetar nak)」,「放生」的樹。
藏族人保護森林樹木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在藏區寺院或寶塔周圍的山上的樹林被稱為「次塔拿(tsetar nak)」,「次塔(tsetar)」意為「長壽」或「放生」,「拿(nak)」即森林、樹木之意。不知從何時開始藏族人民便採用了「放生」這麼極為獨特的保護形式將如今人們祭神、拜佛勞徒過後輕鬆過「林卡」的這片樹林給保護了下來。「放生」本來是藏傳佛教在家畜等動物身上,使用的一種包含「長壽」、「用不宰殺」等意義的殺戒形式,其標記一般用一撮白綿羊毛系在被「放生」的動物身上。藏族人一看此標記便知曉該動物已被「放生」,不敢宰殺或買賣,只有讓它長壽直至自然死亡為止。但藏族人們將這片樹林被當做有生命的物體,每棵樹上都系掛著白綿羊毛,其含義很明顯,是指已被「放生」,不准砍伐。
我的老家在西藏錯那縣曲卓木鄉的一個偏僻的山坳里,那裡有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天然古沙棘林。經考證這裡的沙棘林有800多畝,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而曲卓木鄉一帶,沿娘姆江河谷分布著大約2000多畝的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約15米,樹圍最粗4.5米,十分壯觀。我小時候常到該樹林周圍拾柴火,不但看見每棵樹上掛著的一撮白綿羊毛,而且知道人們很忌諱到該書林中去砍伐樹木。所以,「次塔拿(tsetar nak)」周圍的樹木被人們砍伐得幾乎沒剩幾棵,而只有「次塔拿(tsetar nak)」這片古沙棘林孤零零地粗壯成長。由此可見,藏族人對「次塔拿(tsetar nak)」樹林的保護,不同於其它以神山的名義將整個山上的樹木被保護起來的形式。似乎可以認為,藏族人將「次塔拿(tsetar nak)」中的每棵樹都作為有生命、有靈魂的生命物來看待。
布達拉宮背後的龍王潭公園,人在轉經,樹 在生長。
樹中之王龍王潭的樹,每棵樹上都居住著小龍王。
龍王潭,藏名宗角祿康,意為布達拉宮後的龍王廟。五世達賴重修布達拉宮時,在此地取土挖石,形成一個巨大的水坑,六世達賴在水坑中央小島上修了個龍王廟,迎請墨竹工卡地方的龍女色青來此護佑,龍王潭因此得名。以後在此廣植樹林,修建樓閣,架設橋梁,龍王潭成為了一個以水面為中心的園林勝地。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藏族百姓悠閒地在公園裡休憩、散步。湖邊上有很多古老獨特的左旋柳,巨大的枝丫在地上虯結,彷彿龍身在上下翻騰著,證實著龍王潭幾百年的歷史。藏族人認為龍王潭的每棵樹上都住著小龍王,於是走近樹旁時不會踩踏地上虯結的枝丫,也不會在樹旁方便或亂扔垃圾,更不用提亂砍亂伐。路過樹旁的時候老人們還不時地對小孩提醒「別弄臟樹,有龍王會抓你的,臉上會長癬的……」。人們對森林樹木異常地珍愛,就像對待有情眾生一樣。
藏族人在「萬物有靈論」的思想觀念的長期熏陶之下,保護森林樹木,保護自然環境,這從人類的生存必須依賴於自然環境的角度來看,保護自然環境也起到了保護人類自身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