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位於羌塘南部申紮縣境內,我國第三大湖泊西藏第二大湖泊色林錯(湖面積1640平方公里)的南面,被稱為是色林錯(湖)的衛星湖,地理位置在北緯31度38分和東經88席40分之間,湖面海拔高度4562米,湖水面積約244平方公里,湖水按礦化度分類為微鹹的淡水湖,湖內水生植物在各鳥島周圍生長茂盛,魚類資源豐富。
湖內共有大小島嶼6個,6月17日我們對各島的植被和大型野生動物逐一進行了考察。
現分述如下:
桑勒日熱鳥島:位於錯鄂湖的東面,距湖濱約100米,島面積隨季節性升降在4600一5100平方米之間,高出水面1.5米左右,島上鳥巢密佈,平均每平方米2.52個鳥巢,最密處每平方米達6個鳥巢,島內魚骨遍地,鳥糞厚度達10—15 釐米。土壤質地為粗礫石沙質土,島東南部和周圍有大塊石相間,植被蓋度約30%,主要植物是藏蒿,高度可達20—30釐米。鳥的種類有:漁鷗(黑頭鷗\斑頭雁、赤麻鴨、鳳頭鸊鷉和鳳頭潛鴨。該島是錯鄂湖鳥類數量最多的鳥島,經電腦類比分析各種鳥的數量是:
漁鷗50289-53797 只
斑頭雁5265-5850 只
鳳頭鸊鷉12—20只
在每年4月份至8月份鳥類繁殖季節,該島共有鳥類總數量56000只左右。
鐵布甲勒島:位於錯鄂湖的東北面,距湖濱300米左右,島面積約19200平方米,高出水面1—16米,島上鳥巢主要分佈在東北部,其土壤質地有沙質土和沙礫、碎石。東南部多為大塊石相間,島內植被較茂密,平均高度可達到30—50釐米,主要植物種類是蕁麻、大蒿草、野蔥、藏蒿、小蒿草等。該島鳥種類較多,記錄有:棕頭鷗、紅嘴區鷗、白翅浮鷗、燕鷗、斑頭雁、長鷸、金眶、蒙古沙、赤麻鴨、鳳頭潛鴨、鳳頭鸊鷉、赭紅尾鴝、普通鸕鷀、烏鴉、雪雀等16種。該島是今年錯鄂湖鳥島中棕頭鷗、燕鷗和斑頭雁數量最多的島。
昂公地布:藏語意思為斑頭雁蛋島。幾乎位於錯鄂湖的中部,與“鐵布甲勒”島相距200米左右,島面積約17000平方米,高出水面1—14米,西北部有約12米高的懸岩。土壤質地,在西北部主要為沙礫石,在東南面主要是大塊石和碎石帶少量沙礫石上。島內植被較茂密,平均高度可達到30—50釐米,總蓋度達90%,主要植物種類是尊麻、藏蒿等。島上遍佈有高密度的舊鳥巢。島周圍水域綠色水藻較多。見有成群的魚。該島今年幾乎沒有鳥類,被認為是一個寂靜的荒島,僅見到有10多隻風頭潛鴨驚飛入水中,2只燕鷗在大石頂站立,10多隻雪雀在島上空飛動,4只斑頭雁不敢停留一躍飛過島上空。
考察中發現島上有狐狸抱土的痕跡和類便。分析認為該島在湖水解凍以前,有狐狸上島後一直留住在島上,今年來到錯鄂湖地區參加繁殖的鳥類發現該島有敵害,故遷移到別的島上。
色朵崗千島:位於錯鄂湖北面,距湖濱約100多米,島面積最大,長約2100米,寬約1200米,達2.52方公里,高出水面1—12米,島上的生態環境幾乎與湖濱地區相似,土壤質地多為粗礫石和沙質土。植被蓋度達70—90%,主要植物是小蒿草、莎草、羊茅、早熟禾、針茅、黃華、矮生二裂委陵菜、野韭菜(粗根韭)等,植被平均高度15-20釐米,在湖邊野韭菜(粗根韭)和石崖上爬滿了搖蚊。島上有己倒塌的舊石房,現有幾十隻羊,是牧民在湖水解凍前將島上的狼趕走後留下的一群羊。待冬季湖水結冰後再將自然長肥的羊趕回,該島被稱之為“天然牧場”。由於島大,生態環境與湖周圍陸地相似,所以島上沒有其他重要水禽繁殖,只有在陸地一樣生活的鳥類,如:金雕、鴦、雪雀、沙鷗等。
俄桑道裏島:位於錯鄂湖的西南面,島長約1800米,寬約1200米,面積約2.2平方公里,高出水面約100米,土壤質地多為粗石礫和粗沙土,裸露岩石達全島面積的20—30%。植被與“色朵崗千”島相似,生態環境與陸地相似。沒有見到水禽,見有雀類和沙鶴在地面上築的巢,由細軟的草莖編織,直徑約8—12 釐米,巢深約4—6釐米,在見到的7個巢中每個巢都是3枚卵,島上靠近湖岸的粗沙質土上見有許多鼠洞。
鐵布查幾島:位於錯鄂湖的東南面,島長約300米。寬約120米,島的西部為懸岩,高出水面約15米,土壤質地多為裸岩,島東部較平緩的坡地植被蓋度達90%,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植被高度約10—15 釐米,島上的生態環境與“色朵崗千”島相似,但沒有許多搖蚊,島上沒有水禽,僅有雪雀類與沙鴴,見有三隻綿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