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林寺

Published in 紮達縣

景點簡介:

托林寺坐落於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紮達縣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始建於北宋時期,是古格王國(西元1017世紀)在阿裏地區建造的第一座佛寺。1996年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幾百年以來,托林寺雖然歷經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聳。托林寺始建於西元996年,由古格王國國王益西沃和佛經翻譯大師仁青桑布仿照前藏的桑耶寺設計建造。托林,意為飛翔空中永不墜落。由於古格王朝的大力興佛,托林寺便逐漸成為當時的佛教中心。

托林寺的建築佈局呈帶形,包括殿堂、僧舍和塔林三部分,主要建築有迦薩殿、白殿(尼姑殿)、佛塔、羅漢殿、彌勒佛殿、護法殿、集會殿(祖拉康殿)、色康殿、阿底峽傳經殿以及轉經房、拉讓、僧舍等。主體建築為迦薩殿,大殿分為內、外圈,內圈包括中心大殿和4座小殿,中心大殿呈四方形,供有主體壇城和如來佛像,四周有回廊與4座分殿相連。外圈包括16座殿堂,中間殿堂有轉經道。外圈的四角還建有4座高13米的紅磚塔。白殿位於集會殿的東北部,殿內牆壁上繪有許多精美的壁畫。塔林分為兩組,每組塔群中各有3條長塔,每條長塔由數十座或上百座形制相同的小塔串連而成,極為壯觀。

托林寺融合了印度、尼泊爾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築風格,是研究當地建築、雕塑、繪畫藝術等方面的珍貴實物資料。

寺廟格局托林寺,意為飛翔寺。寺周地勢平坦,原多僧舍,現為民居。寺廟南以土山為屏,北臨朗欽藏布,殿堂、佛塔、塔牆、僧舍如星散布,遠眺氣勢非凡。托林寺原有建築規模較大,包括朗巴朗則拉康、拉康嘎波、杜康等三座大殿,巴爾祖拉康、瑪尼拉康、吐幾拉康、乃舉拉康、強巴拉康、貢康、卻巴康等近十座中小殿,以及堪布(寺院住持)私邸、僧舍、經堂、佛塔、塔牆等建築。由於歷史原因,寺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保存較好的只有三大殿和一座佛塔。

寺廟歷史在藏族歷史上,托林寺的地位舉足輕重。著名的益西沃、阿底峽、仁欽桑布等人物的故事都以托林寺為背景展開,它凝結了印度、尼泊爾和拉達克的工匠的心血,也是三地的建築和佛像風格的集大成者。完好時的托林寺由迦薩殿、白殿、十八羅漢殿、米勒佛殿、護法神殿阿底峽殿、仁欽桑布譯師殿以及眾多僧舍、佛塔林構成,規模宏大,而今已很難從遺存的斷牆殘塔窺見當初的規模格局了。

古格開國之時,已確定尊崇佛教。當時的藏地佛教雖開始復興但卻仍然混亂。第二代古格王意希沃撥亂反正,興建托林寺。其後請來的印度高僧阿底峽弘法,以此寺為駐錫地。阿底峽帶動了西藏佛教的復興,托林寺也因而逐漸成為當時的藏傳佛教中心。據說,周圍的廢墟裏,至今還有許多遺物。托林寺的建築風格和壁畫明顯直接受尼泊爾和印度的影響,是各地的建築和佛像風格的集大成者。印度高僧阿底峽曾在這裏講經著述,弘傳佛法。此後,許多高僧相繼在此留下足跡。

900多年歷史的托林寺歷經了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衝擊最為嚴重。經過不斷重修,主殿已恢復原樣,可以看出其設計佈局基本是依照桑耶寺的樣子。主體建築象徵須彌山,四面的高塔象徵四大護法金剛,殿內供奉了許多鎦金佛像。幸運的是,雖然建築有損壞,但是由於在文革期間被當作糧倉,大殿保存的很完好,裏面的壁畫仍栩栩如生,令人讚歎不已。建議你最好帶上手電筒欣賞,因為殿內燈光比較暗淡。

因處於土林的峽谷中,紅牆與土林相映生輝又別具一番壯麗。每每有人搖動經筒,沿土林間的小道繞托林寺轉經。此番情景也讓人生出許多感慨。

托林寺旁的象泉河谷裏,有一列長達數百米的上百座佛塔遺跡。另外,在河谷觀看紮達土林壯觀迷人的日出和日落也是難得的享受。

托林寺是阿裏地區的著名寺廟,11世紀初由古格王國第一代王德祖袞的長子益西沃始建,作為古格高僧、西藏佛教後弘期著名譯師仁欽桑布(9581055)譯經授徒的場所。1036年,古格王沃德及其兄絳曲沃從印度迎請曾任那爛陀寺、超岩寺首座阿底峽(9821054)進藏,住錫托林寺講經著述,弘傳佛法,寺廟也隨之擴建,初具規模。1076年(藏曆之火龍年),在古格王贊德支持下,在托林寺召開了法輪大會,當時衛、藏、康等地區均有高僧前往參加,史稱火龍年大法會,漢文史書稱丙辰法會,成為西藏佛教盛事。由於阿底峽大師的住錫和火龍年大法會的召開,使托林寺蜚聲全藏,成為中世紀西藏名寺。

寺廟建築

遍知如來殿托林寺有寺藏三寶:一是麋鹿角,有說是阿底峽從印度帶來的,也有說是當年佛祖講經地的一隻麋鹿角;二是象牙質的五佛冠(象徵著五智如來的寶冠),據說是托林寺第一任堪布戴用而流傳後世,該寺每任堪布在佛事活動中都戴此冠;三是一塊黑色的大鏇石,上面凹進一個清晰的腳步印,深入石內寸許,掌紋很清晰,據說這是阿底峽尊者留下的腳印。

寺廟派系托林寺自創建到今,出現過許多高大僧大德。早期屬於寧瑪派,後皈依噶舉派。15世紀古格阿旺紮巴任法台時改宗格魯派,1618年迎請第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到托林寺傳法;17世紀第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17081757)將托林寺改為沙拉寺色吉紮倉下屬分寺,並派遣赤欽阿旺(16771739)為托林寺法台,此後從沙拉寺每三年輪換法台及隨從(15人)已成定制。寺內主供佛為堆松桑傑,主護漢神是貢布白登拉姆1950年以前有僧侶60人,最後一任堪布名阿旺紮西;現規定喇嘛18人,僅有2人。每年藏曆元月321日舉行色措大法會,從17日開始跳3天的金剛神舞,20日進行賽馬,熱鬧異常。

托林寺有屬寺25座,分別屬於薩迦派(5座)、噶舉派(3座)、格魯派(17座),遍佈阿裏三圍(古代西藏行政區阿裏劃為三部分,即:普蘭雪圍、芒隅草圍、劄達崖圍)。該寺不僅是古格王國(都城在劄達縣境。10世紀初,吐蕃王室後裔吉德尼瑪袞因吐蕃奴隸平民起久及王權內部紛爭被迫逃至西部阿裏,其後代在西部建立了古格、拉達克和普蘭三個割據王朝。古格王國是吐蕃王朝滅亡後的分裂時期裏勢力較為強大的地方王朝。其王統大約延續至15世紀)最重要的大寺院,也是西藏聞名的古寺,西藏佛教後弘期上路弘法的許多高僧都曾活動于此,古格王國的不少重大佛事也都在此舉行,托林寺的資料對於研究古格王國歷史和西藏佛教史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土林環抱的托林寺為西藏名寺,是古格王子益西沃於11世紀初創建,位於紮達縣城西北隅,距離武裝部招待所約300米,徒步即可到達。托林,意為飛翔空中永不墜落

門票:50

開放時間:800—1900

最佳旅遊時節:7-9月。

交通:紮達縣北,徒步即可到達,距離武裝部招待所約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