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網橋

Published in 墨脫縣

景點簡介:

墨脫藤網橋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墨脫縣德興鄉,該橋橫跨於雅魯藏布江上空,是貫通墨脫縣南北的重要紐帶。墨脫縣藤網橋始建於西元12世紀清朝。藤網橋是一種呈管狀懸空網橋,一般高出河面數10,多架設在水深流急,河面較寬河上,有些長達數百米,整個橋用白藤條建造,橋底部四至六根粗藤,兩旁各有34根粗藤,構成橋體的經線。作經線的粗藤固定在橋頭的大樹或木住上,然後分別用粗藤和細藤作緯線,即每隔一米纏一圈粗藤,各粗藤條之間編織細藤條,低遇風吹時,橋身搖繩飄蕩,甚至驚險。

該橋全長約200米,橋體懸空下垂呈淩晨月狀,系用騰條網織而成,橋橫截面呈“U”形,高1.51.8米,上端寬0.71米,用以支撐橋面,橋體兩側分別用17根騰絲為經線,每隔1020釐米一緯線,底部經線為3050根,緯線網織較之兩側面更為密集,這種添加騰絲的作法,意在進一步加固橋身,行人過橋時,可充當扶手,過這種橋時,搖擺飄晃不定,但很安全。墨脫常年陰雨連綿,空氣濕潤,此橋每年要維修加固,35年整座橋需維修一遍,以便行走。該橋取材於當地特有藤條網織,具有獨特的形制特色和地方風格。

價值清代典籍《歸流記》中描述墨脫花木遍地,藤蘿為橋,可見騰網橋的創建年代可上溯到更早的年代。騰網橋是由懸索,溜索發展而來,約15世紀,又發展衍變為鐵索橋,是西藏建橋史上一個跨劃時代的發展。可見原始古樸獨具一格的騰網橋歷史悠久,充分反映了墨脫門巴族、珞巴族人民的聰明智慧,是我國橋樑史上創造的奇跡。墨脫縣藤網橋1996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