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下轄的一個自治州,總面積4.6萬平方公里,轄共和、貴德、貴南、同德、興海5縣和龍羊峽行委,共有41個鄉鎮,自治州政府駐共和縣。海南州位於著名的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是青藏高原的東門戶,素有“海藏通衢”之稱。
中文名稱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面 積 4.6萬平方公里 |
外文名稱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Hainan |
人 口 44.17萬人(2010年) |
行政區類別 自治州 |
方 言 蘭銀官話、藏語 |
所屬地區 中國 青海省 |
氣候條件 高原氣候 |
下轄地區 共和、貴德、貴南等5縣 |
著名景點 青海湖、龍羊峽水庫、貴德古城 |
政府駐地 共和縣恰卜恰鎮 |
機 場 青海湖機場(籌建) |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東北隅 青海湖之南 |
電話區號 0974 |
郵政區碼 812200 |
車牌代碼 青E |
遠古時期
海南地區遠在7000年前就有了人類活動。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海南各民族人民在這裡繁衍生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古樸精深而獨具特色的歷史文明,使其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封建時期
西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金城郡設河關縣,轄今貴德、共和東部地區,受“護羌校尉”節制。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置西海郡,其轄地包括今共和、興海兩縣的大部分地區。南梁大同六年(540年),吐谷渾國王誇呂在今共和縣石乃亥鄉建都伏俟城,海南地區均為其屬地。此後,曾數度為吐蕃屬地。元至元八年(1271年)設貴德州,轄今貴德、共和部分地區,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河州路管轄,其餘牧區各地則直屬中央宣政院“吐蕃等處宣慰使司”管轄,稱必里萬戶府。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貴德縣置歸德守御千戶所,轄今貴德、貴南、同德及黃南州的部分地區,屬陝西都指揮使河洲衛管轄,其餘地區則屬答司麻萬戶府和必里衛管轄。17世紀初至雍正初年屬和碩特蒙古政權,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今貴德縣設欽差總理蒙古番子事務大臣公署,管理今海南州在內的廣大牧區,後經奏准遷往西寧。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歸德為貴德;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置貴德廳、設扶番同知,轄今海南及黃南部分地區。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以後,1913年改貴德廳為縣,1915年北洋政府在青海改變建制,海南地區歸甘邊寧海鎮守使和蒙番宣慰使管轄。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設青海第五、第七行政督察區。青海建省後於1929年、1935年、1939年先後設共和縣、同德縣、大河壩設治局、1945年大河壩設治局改為興海縣。
解放後
1949年9月今海南地區解放後,相繼建立了貴德、共河、興海、同德4縣人民政府。
1953年7月,由貴德、同德兩縣划出部分地區建立了貴南縣。
1953年9月30日,政務院批准設立海南藏族自治區,12月6日正式設立,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共和縣恰卜恰,轄共和(原共和縣藏族自治區恢復為縣,駐恰卜恰)、貴德(駐河陰鎮)、貴南(由貴德縣南部設置,駐拉曲)、興海(原興海縣藏族自治區恢復為縣,駐大河壩)、同德(原同德縣藏族自治區恢復為縣,駐尕巴松都)5縣。
1955年6月5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區據憲法規定改為海南藏族自治州。
1958年興海縣由大河壩遷駐子科灘。
1959年將同德縣劃歸果洛藏族自治州,原屬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瑪多縣划入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駐地遷茫拉。
1962年同德縣由果洛藏族自治州划回海南藏族自治州,將瑪多縣劃歸果洛藏族自治州;至此,海南藏族自治州轄共和(駐恰卜恰)、貴德(駐河陰)、貴南(駐茫拉)、同德(駐尕巴松都)、興海(駐子科灘)5縣。
1979年3月隨龍羊峽水電站的建成,成立龍羊峽辦事處(1988年改為龍羊峽行政委員會),為州政府派出的縣級機構;至此,海南州共轄共和、貴德、興海、貴南、同德5縣和龍羊峽1行委。
2002年,撤銷龍羊峽行委;至此,海南州共轄共和、貴德、興海、貴南、同德5縣。
2001年1月9日,撤銷貴德縣河西鄉,設立河西鎮。撤銷貴南縣拉乙亥鄉、設立並命名為茫曲鎮;撤銷過馬營鄉,設立過馬營鎮。撤銷同德縣巴水鄉,設立並命名為尕巴松多鎮。撤銷共和縣恰卜恰鄉,併入恰卜恰鎮;撤銷倒淌河鄉,設立倒淌河鎮。撤銷興海縣大河壩鄉,設立並命名為子科灘鎮(遷至子科灘);撤銷河卡鄉,設立河卡鎮。
2006年8月,經青海省政府批准,海南州鄉鎮行政區劃將原有的40個鄉鎮(其中29個鄉、11個鎮)調整為36個鄉鎮(其中21個鄉、15個鎮):撤銷共和縣英德爾鄉,設立塘格木鎮,鎮政府駐地遷至原塘格木農場場部所在地塘格木,實行鎮管村體制;撤銷共和縣東巴鄉,併入恰卜恰鎮;撤銷貴德縣常牧、東溝兩鄉,合併設立常牧鎮,鎮政府設在原東溝鄉政府駐地周屯,實行鎮管村體制;撤銷興海縣曲什安鄉,設立曲什安鎮,實行鎮管村體制;撤銷興海縣桑當鄉,將桑當鄉的桑當、明星、夏塘、野馬台4個村劃歸興海縣唐乃亥鄉,並將桑當鄉的切卜藏村劃歸興海縣子科灘鎮管轄;撤銷同德縣唐乾、谷芒兩鄉,合併設立唐谷鎮,鎮政府設在原谷芒鄉政府駐地谷芒,實行鎮管村體制。
海南州人民政府住所地:共和縣恰卜恰鎮,海南州轄共和、貴德、貴南、同德、興海5縣和龍羊峽行委,共有41個鄉鎮。
位置境域
海南州位於青海省東部,東與海東地區和黃南州毗連,西與海西接壤,南與果洛州為鄰,北隔青海湖與海北相望,因地處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地理坐標為東經98°55′--105°50′,北緯34°38′--37°10′,東西寬260千米,南北長270千米,面積為4.45萬平方千米,佔青海省總面積的6.18%。
地形地貌
海南州在地貌分區上屬柴達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區,青海東部中海拔盆地分區,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區。海南呈北西西--南東東向之盆地與山地相間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貴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興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崗大起伏山地。在這種近東西向起伏相間的格局兩端,西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東為西山--扎馬日崗中起伏山地,這種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於地質構造山斷塊抬升的山地與山間斷陷盆地的差異性升降運動,以及共和盆地東西兩側各存在一個近南北向的構造帶。山地是海南主要地貌類型,面積佔海南陸地總面積的42.3%,丘陵及殘山佔海南陸地總面積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佔海南陸地總面積的46.7%,其中河谷階地為12.4%。
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四圍環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間其中,地勢起伏較大,複雜多樣。海南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
氣候特徵
海南州屬於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區。其特徵是大氣稀薄,乾旱少雨,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候溫涼寒冷,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涼爽,秋季陰濕多雨,冬季漫長乾燥。全年平均氣溫在4℃左右,以溫涼寒冷氣候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