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隅,青海省東部,著名的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是青藏高原的東門戶,素有“海藏通衢”之稱。
青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有蜚聲中外的許多景點,令人流連忘返。濃郁的民族風情,多彩的宗教節日和文化,神秘而望而莊嚴的祭海儀式組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景觀。
海南州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淳樸迷人,綠草如茵、野花燦爛的草原遼闊,牛羊漫山啓遍野,帳篷星羅棋布。肥美的手抓羊肉、鮮嫩的血腸、醉人的青稞美酒、淳香的酥油奶菜香飄千里草原。穿戴色彩絢麗的藏族婦女風姿婆姍的出沒在帳篷牧場之間……,獨特、神秘是海南州最大的誘惑力。
歷史
西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金城郡設河關縣,轄今貴德、共和東部地區,受“護羌校尉”節制。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置西海郡,其轄地包括今共和、興海兩縣的大部分地區。南梁大同六年(540年),吐谷渾國王誇呂在今共和縣石乃亥鄉建都伏俟城,海南地區均為其屬地。此後,曾數度為吐蕃屬地。元至元八年(1271年)設貴德州,轄今貴德、共和部分地區,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河州路管轄,其餘牧區各地則直屬中央宣政院“吐蕃等處宣慰使司”管轄,稱必里萬戶府。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貴德縣置歸德守御千戶所,轄今貴德、貴南、同德及黃南州的部分地區,屬陝西都指揮使河洲衛管轄,其餘地區則屬答司麻萬戶府和必里衛管轄。17世紀初至雍正初年屬和碩特蒙古政權,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今貴德縣設欽差總理蒙古番子事務大臣公署,管理今海南州在內的廣大牧區,後經奏准遷往西寧。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歸德為貴德;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置貴德廳、設扶番同知,轄今海南及黃南部分地區。辛亥革命以後,1913年改貴德廳為縣,1915年北洋政府在青海改變建制,海南地區歸甘邊寧海鎮守使和蒙番宣慰使管轄。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設青海第五、第七行政督察區。青海建省後於1929年、1935年、1939年先後設共和縣、同德縣、大河壩設治局、1945年大河壩設治局改為興海縣。
環境
屬於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區。其特徵是大氣稀薄,乾旱少雨,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候溫涼寒冷,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涼爽,秋季陰濕多雨,冬季漫長寒冷。全年平均氣溫在4℃左右,以溫涼寒冷氣候為主。每年5月至9月是最佳旅遊季節。
民族
海南州是一個以藏族為的多民族聚集地區,世居民族有藏、漢、回、蒙古、撒拉、土、哈薩克7個民族,主要民族為藏族和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