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乃旦寺位於昌都地區類烏齊縣加桑區雨紮鄉烏入村東南約二百米高的山上。這裏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該寺四面山巒遍佈著蔥綠的樹木。吉曲河水西流,景色宜人。因北面的多宗山猶如十六尊羅漢,該寺由此而得名乃旦寺(羅漢堂)。乃旦寺由大伏藏掘藏師覺久林巴(貢覺旦增)於藏曆第十四繞迥鐵龍年(西元1820年)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該寺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上妙不變佛殿為二層藏式平頂建築下層為佛殿,四柱,東西長740米,南北寬6\12米,面積四大天王壁畫殿內西邊有壁塑佛龕,共有26個龕,每龕大小不一,中央壁塑龕高1米,進深0.7米,07米,寬穹隆形,頂為泥塑歇山式。內曾供有釋迦牟尼佛銅像及紅教尊師泥塑佛等,今已散失無餘。殿內四周壁畫由於房頂漏雨,山牆斷裂,壁畫沖刷嚴重。
佛殿:北面有一座兩層樓房。上層為修行靜室,共有十四間,其中一間為經典房,內供有《甘珠爾》和《丹珠爾》二套。下層有廚房、倉庫、僧舍共八間。佛殿東面是護法神殿,九柱,高二層,內供泥塑的護法神九尊,四周牆壁上繪有千尊佛及文殊、金剛手、觀世音、地藏、除蓋障虛、空藏、彌勒和普賢八大菩薩壁畫。絕大部分模糊不清。上層出不窮為僧房(修行室)。該殿背後有一由白瑪久美所建的威寶集會大殿。坐北朝南。系該寺主要建築。集會大殿前方兩側各有一座兩層僧房,不是同一時期所建。
僧房:前築有明廊,主次分明,大殿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5米,南北寬1126米,24柱,大門寬2?米,高3米左右,殿前門為屏風式。殿內側繪有蓮花生千尊佛,東西兩面無壁畫。北面為經架,經回上放有《甘珠爾》和《丹珠爾》各一套。西面為壁塑佛龕,共有26龕,每龕大小不一。保存完好。中央壁畫佛龕高1N56米,進深82米,寬113米。內供有泥塑釋迦牟泥,其兩側供有泥塑舍利子和目犍連兩大弟子,已被毀無存。周圍泥塑為妙高處,獅子、翅鳥獨居大象等分居兩旁。整個壁塑佛龕周圍均有山水、花木、雲海波浪、滴水懸岩,還有仙山瓊閣等,兩邊特塑有大白螺各一個。泥塑形式多樣,栩栩如生,整個壁塑均塗有各種顏色。顯得古樸、莊嚴。
威寶集會大殿的二、三層樓均為僧舍、廚房、倉庫。西邊有一兩層樓建築,是該寺最早建築,由大伏藏掘藏師貢覺旦增創建,後為各世活佛居室,名為密咒宮殿。其建築為藏式平項式,矮屋小門,保存完好。現藏有舊唐卡50多幅。
乃旦寺由上妙不變佛殿、護法神殿、威寶集會大殿;系二層藏式平頂建築。底層為佛殿,面積約45.3平方米(東西長7.4米,南北寬6.12米),有柱4根,門朝南。門外為明廊,面積4柱,明廊後牆繪有時輪金剛和四大天王壁畫。佛殿內西邊有壁塑佛龕26龕,中央龕高1.3米,寬0.87米。進深0.27米,每龕大小不一,內曾供有釋迦牟尼佛銅像和甯瑪派祖師泥塑像等。佛殿北面為一座兩層樓房,底層設有廚房、倉庫、僧舍等,有房14間,其中有一間為經典房,內置《甘珠爾》和《丹珠爾》各一套。
護法神殿:位於佛殿東面,面積9柱,高二層。殿內供有護法神泥塑像9尊,四周牆上繪有千尊佛和八大菩薩(即:文殊、金剛手、觀音、地藏、除蓋障、虛空藏、彌勒、普賢)壁畫;上層為僧房(修行室)。
威寶集會大殿:位於護法神殿后面。由白瑪久美創建,坐北朝南,系乃旦寺的主體建築。大殿前方兩側各有一座兩層僧房,不屬同一時期建造;僧房前築有明廊。大殿平面呈長方形,面積281.5平方米(東西長25米,南北寬11.26米),有柱24根;殿門高3米,寬2.4米,為屏風式門。殿內繪有蓮花生大師及千尊佛;北面經架上置有《甘珠爾》、《丹珠爾》佛經各一套;西面有壁龕26座,其中央壁龕高1.56米,寬1.13米,進深0.82米,內供有釋迦牟尼泥塑像,其兩側為舍利子和目犍連,今已毀不存。周圍為泥塑妙高處,獅子、翅鳥、獨居大象等分列兩旁;壁龕周圍有山水花木、雲海波浪、滴水懸岸,還有仙山瓊閣等,兩邊特塑大白螺各1個,塗有各種顏色,形式多樣,古樸莊嚴。二三層為僧舍、廚房、倉庫等。西邊有一座兩層樓建築,是該寺最早的建築,由大伏藏掘藏師貢覺旦增所創建。後為各世活佛居室,稱“密咒宮殿”,保存完好。現藏有舊唐卡五十多幅,彌足珍貴。乃旦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對於研究寧瑪派後期的發展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門票價格: 25元
最佳旅遊時間:昌都地區距離幫達機場較近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旅遊,其他地方因處於高山峽谷區,11月至次年3月大都大雪封山,而7、8月雨季時泥石流和塌方較多,因此5、6、12月是去昌都旅遊的黃金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