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日烏朗傑寺,位於西藏山南地區紮囊縣結林鄉絕彌村東山頭上,海拔三千九百米。
日烏朗傑寺,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為一萬一千平方米。以大殿為中心,四周建有僧舍及其他附屬建築。大殿外有一周不規則的多角長方形圍牆,牆系石塊砌成。大門開於南面。大殿周圍的僧舍皆以石塊為基、土坯為牆身築成。大殿高二層,系石塊夾石片砌成。在石牆外的石塊上刻有八寶圖案。大殿由門廊、大經堂、佛殿、庫房和轉經廊五部分組成,面積七百五十六平方米。整個建築群是依山勢而建,層層擡高。「文革」時寺廟建築被毀,後來僅修復大殿,餘均為殘牆斷壁。
歷史:日烏朗傑寺屬格魯派,系布達拉宮朗傑紮倉的分寺。由宗喀巴的弟子根敦傑布於一四七○年創建。寺內的主供有釋迦牟尼佛、宗喀巴、根敦傑布和朗嘎洛追等人的塑像;壁畫繪有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及宗喀巴等人的壁畫。寺廟由朗嘎咯追主持。管理寺廟喇嘛的人由拉薩布達拉宮朗傑紮倉派員。當時編制喇嘛的有六十人,先後有九名堪布擔任過該寺的住持,這九人是:加瑪瓦·根敦傑布活佛,朗嘎洛追活佛、紮囊·若巴曲覺活佛、紮央卡巴·雲丹嘉措活佛、疆巴林·桑傑群活佛、紮央思·丹巴措活佛、羅桑根敦活佛、後藏·藏巴多桑活佛、墨竹·貢覺頓珠活佛。
到第四代堪布雲丹嘉措時被中斷,其主要原因是一五三七年,也是第二世達賴喇嘛根敦嘉措(一四七五年至一五四二年)住在曲科傑寺的時候,止貢派(由止貢巴·仁欽貝創建)在沃爾卡一帶掀起了戰亂,奪得了格魯派在止貢和墨竹一帶的十八座寺廟,並改變了這些寺廟的教派和僧人帽子的顏色。也就是從這時起為推翻格魯派和維護格魯派共發動了三次大的戰爭:第一次是在一五三七年仁蚌巴和格魯派之間的戰爭;第二次是在一六○五年第司藏巴和格魯派之間的戰爭;第三次是固始汗藏巴汗政權,建立原西藏地方政府,平息噶瑪噶舉派的反抗,一直到一六四二年固始汗統治了西藏,戰爭才告結束。從此,形成了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西藏地方政權。由於以上原因,格魯派設的堪布官職,在第二世達賴時期中斷,直到第五世達賴以後才得以恢復,又延續了五代堪布。
日烏朗傑寺西面的山坡下有一座塔名揚滾塔,建於十五世紀後期,平面呈長方形,由塔座、塔身、塔瓶、塔類四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一千平方米。系石塊砌成,塔外壁刷有白灰,當地人稱「白塔」。「文革」時被毀,一九七八年由當地群從重修,恢復了本來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