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魯寺

Published in 日喀則市

   

景點簡介:

夏魯寺在西藏日喀則地區,距日喀則約三十多公里,位於從日喀則到江孜的公路一側山口內。根據寺史記載,夏魯寺始建於西元1087年,相當於宋朝哲宗元佑二年。建寺的創始人名傑尊嘉饒穹涅。至西元1320年,相當於元朝仁宗延佑七年的時候,夏魯寺迎請布頓大師主持寺務,自此在西藏佛敎中建立了夏魯派。到西元1333年元惠宗時,布頓大師乃重行修建了這座寺院。

夏魯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西藏佛教後弘期初期所建古老寺院,位於日喀則(海拔3836,要注意高原反應,建議帶上攜氧片)市東南20公里處的春堆區。是喇嘛教夏魯派(布頓派)的主寺。

春堆,藏語意為商市。相傳年楚河流域曾設立過三大商市。夏魯寺的創建者為西繞瓊乃。據史書記載,當初,藏王赤德微松(朗達瑪之子)與其妃生有一子,名叫貝考贊。貝考贊的長妃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吉德瑪尼裹,後到古格、普蘭、亞蔡等地當了領主;次妃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赤紮西則巴貝,後也到了阿裏貢塘地方當了領主。他的兒子有五個,後佔據了年楚河流域,將年楚河流域分割統治。由此可考證得出西繞瓊乃是吐蕃贊普的後裔。西繞瓊乃的祖父精通佛學,翻譯過《八千頌》等佛經,父親赤桑拉金是熱巴巾的內務大臣,是熱巴巾發展佛教的得力助手。西繞瓊乃早年跟隨洛頓·多吉旺秋,他修建了年麥堅貢寺,建立了僧伽。他的親傳弟子傑尊·西繞瓊乃欲在春堆地方建寺,請求師父指地。多吉旺秋把手杖當箭射出去,箭落之地便為寺址。當時,""正好落在莊稼剛長出來的青稞地裏。西繞瓊乃便遵照師訓,在此地建寺,故稱做夏魯寺

夏魯寺佈局

夏魯大殿夏魯寺的主體建築是夏魯大殿,也即夏魯拉康。其建築十分特殊。殿頂高脊斗拱,琉璃瓦槽,翹著飛簷,如翼如飛。簷下是疊木雕刻,沒有鐵件聯結,造型結構全是仿照內地建寺的風格。醒目的紅牆,坯石壘砌,殿堂緊連,又體現了西藏建寺的特點。該寺的建築,是藏漢民族建築藝術組合的結晶。除此而外,寺裏有四個紮侖,即卡瓦紮倉,熱巴結紮倉,安寧紮倉。保存的僅是大殿部分,其餘紮倉已被村落民居所佔據。夏魯大殿坐西朝東,兩層,底層主殿為集會大殿,面積 1500平方米左右,供有釋迦牟尼和八大弟子塑像,兩則各有一經堂,供奉著《甘珠爾》和《丹珠爾》經卷。大殿二層完全是漢式四合院的佈局,設有正殿、配殿和前殿,軸線分明,左右對稱。四個殿堂均設有琉璃歇山頂和飛簷翹角,簷下斗拱,樣式古樸,圖案多樣,有飛天、仕女、獅虎及花卉,栩栩如生。正殿有釋迦牟尼像和布頓大師的塑像,還有各種大小不同的銅質噶當塔。

主殿和偏殿主殿和偏殿內,古老的壁畫修繕一新。壁畫內容豐富,畫工精美,畫面故事生動,渲染強烈,頗有元代壁畫風格。在此僅舉一例,夏魯寺的菩薩畫像,別於其他寺廟。在藝術風格上,較多地吸收了內地作風,顯得純樸生動,也摻雜了尼泊爾、印度作風,顯得活潑婀娜;更多的則是後藏畫風,顯得典雅莊重。從義大利圖齊編撰的《西藏畫卷》可知,西藏佛教前弘斯的菩薩,皆唇厚、鼻隆、眉長、體豐,挺然,似有大丈夫之相。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菩薩畫像,皆筆工、端嚴、柔弱,似有女子之貌。夏魯寺的菩薩畫像,熔揉西藏佛教前弘期和後弘期菩薩畫像于一爐,畫出的菩薩服飾華美,首戴天冠,身披纓絡,手貫環釧、肩披長巾,半男半女。另外,夏魯寺收藏的文物也不少,除法器、供器、貝葉經等外,還有八張八思巴的文告。這些文告都是當年薩迦法王在接受元朝皇帝敕書以後,轉發給西藏各地諸王的命令或通知,極為珍貴。 夏魯寺珍藏著幾件稀世珍寶,也為這座古寺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大殿門口,擺著一塊盆形巨石。據說天下雨時,水滴滿石盆,卻不會流出來。這塊石盆原來是建寺活佛西繞瓊乃的洗臉盆,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也曾用石盆洗過臉。殿前,有一塊石板,石板前面為白色,後面為黑色,板上刻有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邊上刻有四個玲瓏小塔。塔正中,有一銅壇,壇為黃銅鑄造,上面用紅布封口,封條緊匝,傳說壇內盛的是世界上最潔淨的水,十二年才能換一次水,換水時方能開封,開後壇中的水一點也不會少。使用壇中聖水,能治癒108種疾病,能洗淨108種污垢。

拼經板夏魯寺大殿佛龕下有一塊二尺見方的拼經板,板中有108個字,可以看清這塊經板是由一塊塊小木板拼成的,這塊拼經板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傳說它千年不壞能用不能拆,拆開便再不能合體。這塊拼經板是由布頓大師製造出來的。

布頓生於西元1290年。卒於西元1364年。他一生寫了不少關於佛學和歷史的著作。他的全著有36函,共200多種書。在夏魯寺,有兩件關於他的最著名的事蹟記載。一件是他曾在夏魯寺編纂藏文大藏經《丹珠爾》的目錄,後來的《丹珠爾》版本,基本上都是根據他編訂的秩序刻印的。另一件是他在1322年曾寫了一部佛教史,通常稱為《布頓佛教史》,這部書有一半的篇幅是記述佛教傳播的歷史,還有一半編幅是記述佛教發展情況的。布頓早年學習過噶舉派的教法,後又學習過噶當、薩迦等派的教法。在他成名以後,創立了夏魯派。夏魯派有不學有成就的弟子,其中有幾位還曾當過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老師。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曾邀請布頓到北京去講經,可布頓沒有奉詔進京。

夏魯寺的歷史是悠久的,夏魯寺的文化是燦爛的。它的建築,熔鑄著藏漢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在新的歷史時期仍放射著絢麗的光華,願它的歷史為世人所皆知。

歷史傳承

1320年,夏魯萬戶長邀請西藏著名的佛學家布頓·仁欽珠(1290-1364)主持寺務。由於仁欽珠對西藏佛教研究很深,是西藏大藏經《丹珠爾》的編纂人,一生著有200多種佛學書籍,是自薩班以後,宗喀巴以前,西藏最偉大的一位佛教學者,故此各地僧徒慕名而來聽他講經說法,最多時達3800多人,從而形成一個宗教派系——夏魯派,或叫布頓派。1329年,夏魯寺毀於一次大地震。1333年,在元朝皇帝的大力資助下,布頓大興土木,對原寺加以擴建維修,元朝皇帝給予大量資助,並派去了漢族工匠。重建了這一規模的寺院。因此這座建築具有濃郁的元代風格,而寺院的牆體和庭院,又都是傳統的西藏風格,屬於典型的漢藏全璧的建築。

夏魯寺是西藏佛教中較大的寺廟之一,也是藏傳佛教夏魯派的祖寺。夏魯寺以藏漢結合的建築風格聞名西藏,它是用藏式殿樓配以漢式宮殿樓閣式的琉璃磚瓦房頂,飛簷獸吻,加上木架鬥栱支撐,兩種不同建築風貌融合得體,這充分顯示了藏漢兄弟民族的能工巧匠們親密的協作關係。

夏魯寺始建於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由薩迦派的吉尊·西繞瓊乃主持修建。吉尊家族原為香雄地區王裔,吐蕃王朝時期吉尊家族許多人都受贊普重用。998年,西藏佛教進入後弘期,當時佛教徒魯梅·楚臣喜饒等衛藏十人(即:魯梅·楚臣喜繞、章·益西雲丹、熱西·楚臣郡勒、巴·楚臣羅哲、松巴·益西羅哲等前藏五人;洛敦·多傑旺秀、村尊·喜繞僧格、珀東巴·德噶等後藏三人;阿裏俄傑兄弟二人)在朗達瑪禁佛以後,聽說從西藏逃亡到青海的大喇嘛欽·貢巴繞賽(約891975)是位高僧,便前去拜他為師。最扣,十人中有一人叫做洛敦·多傑旺秀的學成回藏,就在日喀則東南的甲措建了一座寺廟名堅孔,收了一名徒弟叫吉尊·西繞瓊乃吉尊·西繞瓊乃後去印度求學,成為知識淵博的佛學家。為了發展佛教,吉尊·西繞瓊乃欲建寺廟,便請求大師洛敦·多傑旺秋身箭定址,箭落在莊稼剛長出來的青苗地裏,青苗,藏語意為夏魯,故取名為夏魯寺

據西藏宗教史書記載:1320年,夏魯萬戶長紮巴堅贊(系吉尊家族)將其妹旬奴貝嫁與薩迦以聯姻,後來家族勢力不斷擴大。後紮巴堅贊去內地朝覲元朝皇帝、元仁宗賜給他金冊金印,並按紮巴堅贊請求,皇帝佈施財物派遣工匠以助擴建夏魯寺。今天夏魯寺的建築規模和模式及大多數繪畫和雕塑作品都是在這次擴建中創作完成的。寺廟建成後,萬戶長迎請佛教大師布頓·仁欽珠擔任寺主。布頓·仁欽珠(12901364)是夏魯派(亦稱布頓派)的創始人,他是藏傳教薩迦派中綽浦系的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其父勝幢吉祥賢、母福意都是密宗的軌師(阿闍黎)。

他幼年從母學讀經文,7歲到綽浦派求受菩提心教授,8歲依其他學乾學習曆算、書法、卦宮、咒術,並隨其祖父學習舊派的大圓滿法數年,對於大圓滿的普行續、前譯的五部、後譯的十三部、心部母子十八部等法,都曾廣泛深入地研習。18歲受沙彌戒後,研習顯教小、中般若經、論世面、律藏、因明等各種釋、疏;23歲受比丘戒後,仍繼續廣為研學各派的顯密教法,從自幼到成年共從28位學者修學,對當時藏傳佛教中所有的顯密教法幾首全部學完;30歲左右開始從事著述、翻譯和編訂大藏經等工作。

1320年夏魯寺重建後,他任住持期間,廣傳四部(事密、行密、瑜伽、無上瑜伽)密法,校訂了大藏經,編有大藏經目錄,其著述有28函共計一百餘部。1322年寫出了《布頓佛教史》(即善逝教法源流),這部歷史著述中一部分是記述佛教在印度、尼泊爾傳播的史實;另一部分是記述佛教在西藏及藏族地區的傳播與發殿情況,包括西藏佛教後弘期初的歷史;最後一部分是《甘珠爾》、《丹珠爾》大藏經的總目錄,這是研究西藏佛教史的主要參考書之一。

夏魯寺內珍藏著大量的壁畫、佛像、經書、唐卡、法器等歷史文物,其中以四大寺寶著稱:

第一件寶是拉字經板:在建寺時期採用了108塊小木板拼成方形,每塊木板上都刻有一個經文字。由108塊字板組成了一段經文。信教群眾去朝拜時,都希望得到一張由拼字板印成的消災降福經文。

第二件寶是聖水壇:大經堂東南角陳列著一個直徑80釐米的大銅壇。傳說此壇十二年換水一次,換水時,原裝的淨水不增不減,人能得到此壇中的聖水便一生吉祥,還可洗淨10種污垢。

第三件寶是天生六字真言石:該石傳說是建寺挖地基時出土的,挖出時,石上便有六字真言字跡,四角並有4個小佛塔,因而傳為天生六字真言石。殃在寺牆腳下,作為該寺的基石。

第四件寶是石頭臉盆:據說是建寺人吉尊·西繞瓊乃當時苦行洗臉盆,陳放在大殿前面。雨水積滿後不外溢,甚為神奇。

寺廟文化

夏魯寺的壁畫系元代藏傳佛教壁畫藝術的典範之作。題材由顯密兩宗組成。顯宗以藏傳故事和佛本生故事為主,主要集中在一層金殿回廊四周,其中佛本生故事壁畫最為精彩,共有100鋪(現存96鋪),依據噶瑪噶舉黑帽系第四世活伸縮讓迥多吉(12841339)撰著的佛本生故事集(一百本生)繪製,構圖宏大,採用棋格式構圖,繞回廊外壁一周,金碧輝煌,系夏魯寺壁畫一絕。佛傳故事主要有十二相成道須摩提女請佛,構圖亦十分巨大,為藏傳佛教寺院壁畫同類題材中的代表作。密宗題材主要為壇城和壇城中的諸佛、菩薩、明王護法畫像,包括一層回廊內壁的五方佛(即:毗盧遮那佛、阿閦佛、阿彌陀佛、寶生佛、不空佛)、般若母殿的單尊畫像和三層東、西、南、北無量宮殿中的大型壇城壁畫。主要繪有吉祥勝壇城、金剛界壇城、普明壇翅和文殊城等系列壇城壁畫,均按布頓大師十萬壇城尊像儀軌繪製。其中東無量宮殿中的文殊壇城系列壁畫為布頓大師新手繪製,甚為珍貴。

夏魯寺壁畫的風格清閒明快,質樸端麗。從其風格淵源來看,分別受到了元代中原內地藝術和尼泊爾、印度等佛教藝術的影響,中原內地藝術的影響除了表現在夏魯寺建築上的歇山琉璃建築造型外,在壁畫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大天王等部分人物造型和山水、亭臺樓閣紋樣的表現上。護法神殿的青龍和朱雀紋樣、西無量宮殿中薩迦五祖(好:貢嘎甯布、索南孜摩、劄巴堅贊、貢噶堅贊、八思巴)壁畫中的樹木暈染皴擦、大殿回廊壁畫中的建築樣式都是具有明顯中原特點的作品。

尼泊爾、印度佛教藝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部分構圖、人物造型和傳統諸佛、菩薩尊像儀軌諸如標幟、手印、乘座等的塑造上。在大殿回廊《舞蹈本生》大型壁畫中的舞女,仍有較為明顯的南亞人種特徵。該寺壁畫根據自身的藝術傳統和審美,融元代中原和印度、尼泊爾等地的佛教世術為一體,展現出一種全新的格調。

夏魯寺壁畫對元末明初西藏的壁畫藝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向北影到覺囊寺等寺廟的壁畫藝術,促進了拉堆藝術風格的產生和形成;向東南影響到了明代著名的江孜白居寺壁畫藝術的形成。因此,夏魯寺壁畫在元、明兩代西藏壁畫藝術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元、明兩代西藏藝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對研究元、明兩代乃至於整個西藏藝術史,及元、明兩代西藏藝術與中原和尼泊爾、印度等地間的相互交流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門票40

開放時間: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