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德寺

Published in 吉隆縣

 

景點簡介:

曲德寺,在日喀則地區吉隆縣境內,位於縣駐地以南,海拔4050米。曲德寺,亦稱曲丹倫布習寺沃日仲覺·甘丹培覺林寺。始奉寧瑪派,17世紀第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時期改宗格魯派。系拉薩沙拉寺吉紮倉管轄,堪布每屆任期三年,由沙拉寺吉紮倉委派,沿襲至1959年民主改革前。

曲德寺平面佈局呈東西向縱長方形,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長60米,寬30米)。由前庭、門廊、主殿、塔殿及一系列附屬建築組成。

前庭:為露天庭壩,面積232平方米(長29米,寬8米),坐西朝東。每年藏曆1229日在北舉行宗教活動時,可容納90名喇嘛跳神。

門廊:位於前庭西部。面積648平方米(長12米,寬4米),其中方柱4根,柱徑40釐米;圓柱2根,柱徑20釐米。門廊東側為大門,寬2.4米。廊內西壁繪有四大天王像,門楣上方繪有宗喀巴師徒三尊,南、北兩壁各有宗喀巴師徒三尊,南、北兩壁各繪有佛教八珍寶及福壽圖案等。

主殿:門朝東,平面略呈方形,面積480平方米(長24米,寬20米),有八棱方柱22根(原為36根)進深7間面闊7間;在柱、梁及椽頭上皆雕刻有如意雲頭、蓮瓣、卷草紋等裝飾圖案,在木構件上雕刻有鳥、獅、鹿等動物圖案。殿內南壁原置有木端刻的千佛像;西壁北端置有創寺人拉喇嘛·強曲沃及寺中堪布芒布·卡敦活佛的肉身,據說在清乾隆年間廓爾喀入侵攻入寺廟時遭到毀壞;西壁南端還置有寺主的寶座及釋迦牟尼、班丹拉姆等鍍金神佛像數尊;壁上置有木經櫥,珍藏有《甘珠爾》、《丹珠爾》各一套。殿內四壁原皆遍佈壁畫,其中東壁南端:左起為該寺護法神劄西貢布,身黑色,面三目,左手執旗,右手執鉤索,騎白蹄黑馬,腰掛箭袋、大刀,其下方為狗、狼等;中部為三世佛像,主佛結跏趺坐於蓮台,內著僧祗支,外披黃色袈裟,其間繪有眾弟子小像,或乘羊車或頂華蓋執勝幢,姿態各異;主佛兩側繪有頭戴蓮花寶冠的侍女側身奉侍,其右側繪有甯瑪派祖師,頭戴紅色類帽,披黃色袈裟,坐於紅色法台,其下為釋迦牟尼弟子3人及3個頭戴寶冠、佩大耳環的伎樂天,下方繪有四臂觀音像;最後端繪主尊馬頭明王,鷹身馬首,其下為弟子禮佛、侍女儀仗圖等,底邊飾有蓮花、祥雲、法輪、金剛杵等圖案。東壁北端:左起為輪回圖、二十一尊度母像;最右側為護法神班達墨松加母,藍身三目,右手執戟,左手執人天靈蓋,身騎黃騾,其四周為眾小神像:前有諸龍及六臂依怙貢布恰縣,後有猛獅及吹人骨法號、手執法仗的小神、上有寶馬、駱駝、鷹、羊、狗、狼等動物相伴。西壁:主像為日松貢布像:釋迦牟尼佛居中、強巴佛居左、桑傑吾松松居右;其上方左起繪有米拉日巴、聖山岡仁波且、宗喀巴、次巴麥、嘎曲卓瑪等像,下方繪有桑傑吾松的兩名弟子和卓瑪色布(黃度母)等像。南、北壁還繪有本尊、菩薩、度母及歷代達賴肖像等。主殿第二層有房間15間,其中5間為紮巴住所,其餘為聶章(倉庫);第三層有房18間,其中7間為寺主臥室,其餘為僧舍。現上層建築已坍2毀,僅殘垣上留有小窗。

塔殿紮西果瑪:原系三層建築。底層為塔殿,門道寬1.2米,門樘5重,上雕蓮花、卷草、荷花、獅頭、龍等圖案,形態生動。殿堂呈長方形,面積133.28平方米(13.6米,寬9.8米),面闊3間進深3間,有柱4要;殿中原建有一座覆缽式靈塔,高十余米,塔之東、南、北三面供有鍍金佛像二百餘尊,今已不存。第二層為夏亞康,南壁原置有十六羅漢鍍金像,南壁與西壁交界處置有該寺第一至九代堪佈置鍍金像,西壁正中供奉觀音菩薩像3尊,其中1尊為鍍金像、2尊為檀香木像,高約2米,其側為二十一尊度母像,系鍍金銅質和檀香木質;北壁西側供有蓮花生大師及恰那多傑護法神泥塑像。第三層主要為護法神殿,有房3間,其中西北角一間供奉拉堅·確巴桑布活佛的肉身,曲腿盤坐,頭戴黃色僧帽,身披金色袈裟,右手熱金剛鈴,左手執金剛杵;房內還塑有一尊牛頭金剛像,比真人稍高,四壁掛有跳神用具。東北角一間供奉護法神貢布、郎塞、拉瑪泥塑像,皆如真人大小;另一間名拉袞松。在塔殿紮西果瑪頂部原建有金頂,使寺廟顯得巍峨壯觀。

冬夏拉康;位於主殿西北角。原系三層,以石塊與土坯砌建。底層有房4間,均為倉庫;上層有拉稽康,為管家等議事之所,有鐵棒嘛住房舍和小伙房,還有一間小佛堂,內供泥塑像35尊。今已不存。

拉不讓;位於主殿西面。原系二層,為寺中有一定地位的喇嘛的住所。上下兩層共有房10間,其下層西南角為神婆住處,北面為堪布拉堅·確巴桑布的住所,內原供奉有一百多尊鍍金佛像。

曲德寺在西藏民主改革前有僧侶93人。1959年寺廟部分被破壞,文革期間全部被毀棄。近年來在該寺遺址重修佛堂一座、僧舍3間,面積約150平方米。佛堂內收集了原寺廟中的銅佛像、銅鈸等文物多件。

木雕孔雀構件:長1.2米,寬0.9米,高0.6米。木構件側面雕刻有孔雀圖案,雙足支地,屏翼長迤,作回首凝眸狀。採用剔地淺浮雕,刀法古樸凝練,線條簡潔鄶展。

木雕勝樂金剛像:通高20釐米,體寬14釐米。主尊四面,每面三目,十二臂,主臂擁抱明妃金剛亥母(藏語稱多吉帕姆),裸腳踏一伏首男子。像腳下為覆蓮座,四周為火焰背光。造型生動,技法嫺熟,充分體現了主尊的忿怒神情和震懾力量。屬明代精品。

大明宣德五年銅鈸:共2對。其中大的一對外徑42釐米,內徑20釐米,通高9.5釐米。圓頂一側刻雙龍戲珠圖案,龍四足,張牙舞牙,兩龍相向,中為火焰寶珠,珠中刻有變形字,另一側刻雙勾線楷書大明宣德五年內加金銀造”11字。刻紋皆為雙線陰刻勾勒,線條柔長而流暢。另一對形體稍小,外徑為35釐米,內徑18釐米,通高8釐米,其形制與銘刻字樣、圖案同前者。兩對銅鈸保存完好,外表光澤依舊,敲擊時淩晨質響亮。銅鈸保存完好,外表光澤依舊,敲擊時音質響亮。銅鈸屬贊用法器類,一般在舉行佛事儀式時使用。

多吉申巴鍍金銅像:像高41釐米,體寬28釐米,青銅灌鑄,外鍍金。主尊四面,每面三目,十二臂,雙腿彎曲,腳下各踏一小鬼,裸體,呈忿怒狀;像後有桃形背光。屬明代精品。

瑪爾巴鍍金銅像:通高40釐米米,體寬25釐米,青銅灌鑄,外鍍金;瑪爾巴(10121097)為堪布噶舉派祖師,身穿僧衣,外披袈裟;左手曲放於大腿上,掌中握金剛杵,右手自然下垂,中指觸地結降魔印,坐於仰、覆兩重蓮台的蓮花座,座高8釐米。體態豐滿,表情莊重。屬明代精品。

醫藥王鍍金銅像:高54.5釐米,寬31.5釐米,青銅灌鑄,外鍍金。醫藥王藏語稱爵母丹門加,為醫救眾生、大慈大悲的化身,頭部有螺發,白毫,披僧衣,左手平置股間,右手曲伸拈一草藥;身下為仰、覆兩重蓮台,高15釐米,結跏趺坐。表情莊嚴,線條柔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屬明代精品。

多吉強切鍍金銅像:像高63釐米,體寬29釐米,重10.6公斤,青銅灌鑄,外鍍金。頭戴蓮花寶冠,佩大耳環和項飾、臂飾,兩臂相交於胸際結金剛吽迦羅印,結跏趺坐於蓮臺上,造像豐乳細腰,體態優美,造型生動。屬明代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