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帕裏鎮(Pagri Zhen)西藏南部貿易中心和通往錫金、不丹、印度的交通要道。有“世界第一高城”之稱。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正南方,喜馬拉雅山脈群山之中的亞東縣境內,綽莫拉利峰(海拔7314米)西南麓的帕裏盆地,人口2000餘人。海拔約4300米,面積3300公頃。被群山環繞,這裏的房屋大都是藏族傳統的石木結構,整齊劃一。拉薩—亞東公路(拉薩市通往不丹的公路的大段)經此。
帕裏鎮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脊的一片開闊、灰黃的大壩子上,一排排土石結構的民居縱橫排列在一起。某種意義來講,帕裏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北分界點上。從帕裏至亞東縣府所在地下司馬鎮的46公里路程幾乎全是下坡路。河谷深切,河水南流。越往南走,海拔越來越低,迎面撲來的是吹自印度洋的陣陣暖風,空氣也濕潤起來,植被也越來越豐富。只有經歷過乾燥缺氧折磨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這雨霧和滿目蒼翠的可貴。公路沿亞東河谷蜿蜒南下。溪流湍急,清轍可鑒。山峰聳立,雲霧籠罩。樹木鬱鬱蔥蔥。山澗不時飛出白練似的瀑布。山坡綠草如茵,野花爛漫,牛羊遊牧。一派江南風光。
帕裏盆地處於喜馬拉雅山南側的高山草原地帶,年均溫-0.2℃,極端最高氣溫19.3℃。年降水量約380毫米,冰雪融水資源豐富,灌叢、草甸發育,是發展牧業的好地方,所以以牧為主。
自然資源:帕裏鎮境內有豐富的礦產、野生動、植物及旅遊資源。該鎮境內的高原犛牛聞名區內外;境內的草藥資源極為豐富主要有蟲草、貝母、雪蓮花等等;帕裏鎮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商業貿易市場發展潛力很大,貿易業將是該鎮的支柱產業之一。
傳說及風情:鎮內有兩座小山,相隔不遠。傳說中是一頭豬從東邊拱山到此,因為太累了,就放在這兒。帕裏藏語就是“豬拱山”的意思。那豬為什麼要拱山呢?那山是豬從東邊不遠的不丹境內拱過來的。說不遠就是你坐在汽車內就能看到那座山。山間的埡口就是中國和不丹邊境的區敏嘎波山口。由於靠近邊境,帕裏居民自古就有經商的習慣,因而,此地十分富裕。你可以從公路兩邊林立的店鋪和當地居民的房屋上可以直接地感受到這一點。這裏的屋子都是用石塊壘起來的藏式樓,黑瓦白牆,雕樑畫棟,錯落有致,整個小城古樸典雅而莊嚴,別有一番古樸的韻味。
發展:帕裏鎮是一個以牧業為主的半農半牧地區。過去,這裏交通不便,與外界聯繫困難。改革開放以來,穿鎮而過的公路引導著帕裏人走亞東縣、到江孜、闖拉薩。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172家,473戶居民中大約有一半的家庭在做著各種各樣的生意。裏鎮與我國鄰邦不丹僅一山之隔。不丹商人到帕裏鎮做生意,只要在鎮上公安部門辦理簡單的手續即可。每年春、夏、秋季,大約有1000多人次的不丹商人來到這裏,他們帶來了炒米、手錶、草藥等貨物,來交換熱水瓶、膠鞋、布料等日常用品。帕裏鎮每年也有幾百人翻過大山,到不丹從事易貨貿易。42歲的巴桑是個運輸專業戶。1990年,他貸款2萬多元買了一台舊解放牌汽車,往返於帕裏和日喀則之間搞運輸。幾年下來,他家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巴桑新買了一台東風牌汽車,妻子也開起了商店,一家5口人住在一幢新蓋的二層樓裏。 由於海拔高,距離大城市遠,過去一到冬季大雪封山,帕裏就幾乎與世隔絕,人們用不上電,吃不上自來水和新鮮蔬菜。鎮政府投資建起了自來水廠、小型水電站和菜市場,如今自來水管道已通到了每戶的灶台前,居民家家用上了電燈,70%的家庭還買了電視機。人們不僅吃上了來自亞東和不丹的蔬菜,還吃上了本地生產的新鮮蔬菜。 每當夜幕降臨,帕裏鎮便燈火通明。許多人在家中悠閑地看著電視,從這小小螢屏上,他們更多地瞭解到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