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瑪曲林寺

Published in 薩迦縣

  

景點簡介:

白瑪曲林寺建於7世紀,為松贊干布時期興建的寺廟之一,始名耐瑪祖拉康8世紀,蓮花生大師也曾在此修行。19世紀時,由強巴朗傑對該寺進行過全面修葺和擴建。強巴朗傑系薩迦縣賽地方人,為一苦行僧,以在深山幽洞中靜修而聞名,是寧瑪派的掘藏人,精通醫學,40歲時主持寺廟,87歲圓寂。後由弟子羅桑群沛繼任堪布,羅桑群沛系薩迦縣雄瑪鄉德薩村人,學識廣博,精通宗教哲理,任職期間擴建了該寺。始奉寧瑪派,後改宗格魯派。

白瑪曲林寺,在日喀則地區之薩迦縣境內,位於縣駐地東北、雄瑪鄉的吉龍村,寺廟坐落在蘇日山南麓,海拔4090米。

曲林是藏語音,意思是法洲,就是寺廟的意思。白瑪曲林意思就是白瑪寺

寺院建築由兩座大殿組成,一座由強巴朗傑修建,高二層,一層平面由前廊、經堂、佛殿三部分組成;另一座大殿主要建築有甘珠爾殿、度母殿、偉幹拉康、甘丹拉康、瑪尼拉康等。另一座大殿由強巴朗傑的弟子羅桑群沛主持修建,高二層。下層平面由前廊、經堂、佛殿、護法神殿組成。

白瑪曲林寺民主改革前有土地200畝、牛50頭,有僧、尼四十餘人;現有23人,其中喇嘛12人,尼姑11人。寺廟組織機構由堪布(寺廟住持)、翁則(領經師)、吉薩(管家)組成。1976年寺廟被毀,1983年後群眾集資恢復。新修大殿1座,高二層,由前廊(2柱)、經堂(8柱)、佛殿(1間)組成;修護法神殿1座,高一層,面積2柱;修僧舍11間。

前廊風景前廊壁畫彩繪四大天王;經堂面積4柱,主供釋迦牟尼佛及二弟子,泥塑,主尊高約1.8米,經書架上供放《甘珠爾》一套,無壁畫;佛殿面積2柱,主供強巴佛,泥塑,高約5米,左右供無量壽佛和蓮花生像,皆泥塑,高1.7米,壁畫題材為八大藥師尊。

甘珠爾殿風景位於大殿之東,面積4柱,主供觀音菩薩,合金質,高1.7米,經書架珍藏《甘珠爾》一套,無壁畫。

度母殿風景位於大殿之南,主供綠度母,另供釋迦牟尼佛、四臂觀音、無量壽佛、金剛持,皆合金質,高0.4米。

偉幹拉康風景位於大殿之東,面積4柱,主供蓮花生泥塑等身像。

甘丹拉康位於大殿之西,面積2柱,主供宗喀巴師徒三尊,泥塑,高2.6米。

瑪尼拉康即轉經房,位於大殿之東,內置一大轉經輪。

印經室位於大殿西側,面積2柱,經版為寧瑪派法系之內容。

護法神殿位於印經室之西,主供多傑熱巴依怙面具。

羅桑群沛主持修建前廊風景前廊面積2柱,廊前繪製四大天王。

經堂風景經堂面闊5間,進深5間,內16柱,主供釋迦牟尼佛、文殊,鎏金銅質,高1.7米;另供有一些泥塑造像,珍藏《般若經》一套,壁畫為十六羅漢、三世佛等題材。

佛殿風景佛殿面積4柱,主供釋迦牟尼佛及二弟子,泥塑,高約2米,兩側經書架上珍藏《甘珠爾》、《丹珠爾》各一套,無壁畫。

護法殿風景護法神殿位於大殿一層東側,面積1柱,主供六臂依怙及吉祥天女、牛頭金剛、財神等面具,壁畫亦為諸護法神。

大殿第二層風景大殿第二層為堪布和高僧臥室。寺院內有僧尼23人,其中喇嘛12人,尼姑11人。組織機構由堪布(寺廟主持)、翁則(領經)、吉薩(管家)組成。寺內文物有貝葉經一部,木質四臂觀音極樂世界壇城一方、合金質綠度母一尊。

老大殿由強巴朗傑創建。門向東,高二層。底層由前廊、經堂、佛殿三部分組成。前廊有柱2根,廊前壁畫彩繪四大天王。經堂面積4柱,主供釋迦牟尼佛及二弟子泥塑像,主尊高約1.8米;經書架上供放《甘珠爾》一套。佛殿面積2柱,殿內主供強巴佛泥塑像高約5米,面目慈祥雍容大度;其左右供奉無量壽佛和蓮花生泥塑像,甚為精美。大殿上層為活佛居室。

寺內甘珠爾殿位於大殿之東,門向西,高一層,面積4柱。主供觀音菩薩合金像,高1.7米;經書架上珍藏《甘珠爾》一套。度母殿:位於大殿之南,門向北,高一層。殿內主供合金質的綠度母像,高0.4米,還供有合金質的釋迦牟尼佛、四臂觀音、無量壽佛、金剛持造像,皆高0.4米。偉幹拉康:位於大殿之東,門向南,高一層,面積4柱。殿內主供蓮花生泥塑等身像。甘丹拉康:位於大殿之西,門向東,高一層,面積2柱。殿內主供宗喀巴師徒三尊泥塑像,高2.6米。瑪尼拉康:即轉經房。位於大殿之東,門向北,高一層,內置一大轉經輪。印經室:位於大殿西側,門向西,高一層,面積2柱。經版為寧瑪派法系之內容。護法神殿:位於印經室之西,門向東,高一層,主供多傑熱巴依怙面具。

新大殿為羅桑群沛主持寺廟期間創建。位於老大殿之南。門向南,高二層。底層由前廊、經堂、佛殿三部分組成。前廊面積2柱,廊前彩繪四大天王。經堂面闊5間進深5間,面積16柱,其中2長柱撐托天窗,用以採光;堂內主供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鎏金銅像,高1.7米,還供有其他神佛造像;珍藏《般若經》一套;壁畫為十六羅漢、三世佛等內容。佛殿面積4柱,2長柱直通上層頂;殿內主供釋迦牟尼佛及二弟子泥塑像,高約2米;兩側經書架上放置《甘珠爾》、《丹珠爾》各一套。護法神殿位於底層東側,面積1柱,主供六臂依怙及吉祥天女、牛頭金剛、財神等面具;壁畫亦為諸護法神內容。第二層為堪布和高僧臥室。

珍貴寶物白瑪同林寺現存文物有《貝葉經》1部、木質四臂觀音極樂世界壇城1幅、合金質綠度母造像1尊。其中尤為珍貴的有:

貝葉經1部:上下有經板,中貫長釘,通厚14釐米,經書厚12釐米。經板木質,長35釐米,寬7釐米,厚1釐米。經板一端彩繪釋迦牟尼佛涅盤圖:佛陀側臥仰蓮床上,右手支頤,神態安詳,迦葉、阿難二弟子侍立身邊躬身揖手,似在誦經祈禱,兩則八弟子(即: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優婆離、阿那律、富樓那、迦旃延、羅睺羅)側身跣足而立,曲腰扭臀,呈三道彎式,姿式婀娜,手勢各異,面向佛祖,神態虔誠;另一端為三世佛和釋迦牟尼佛降生、出遊、成道等內容。經書存12釐米,長32.5釐米。經書厚12釐米,長32.5釐米,寬5釐米,約384頁,每頁梵文5行,部分而面插圖繪佛陀或菩薩像。經書系墨書梵文乾貝葉上串綴成集,被視為稀世珍寶。

木質四臂觀音極樂世界壇城畫:木板彩畫為核桃木質,方形,邊長26.5釐米。板中繪一圓形壇城,中心端坐一尊四臂觀音,周圍開7蓮,上繪7尊立佛,外繪字形壇城(曼荼羅),四邊外飾八珍寶(法輪、海螺、白傘、尊勝幢、蓮花、水罐、金魚、吉祥結)圖案,外接三圈輪圖案,繪有佛、菩薩、仰蓮、火焰等。

旅遊指南:

交通:瑪曲縣交通便利,主要公路有尕()()線及兩(河口)(萬倉)線。境內黃河上架有齊哈瑪鋼索公路橋及縣城附近雙曲拱水泥大橋,溝通了瑪曲與外界的聯繫。

氣候:海拔在33004806米之間。氣候屬高寒濕潤型。長冬無夏,氣候嚴寒是其特徵。年均氣溫11,年降水量6155毫米,年相對無霜期僅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