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地區的生產習俗

07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每年這個時候,在日喀則農區都要為春播舉行隆重的春播儀式,被稱為春播節或開犁節,時間定在正月初五。春播節包括兩個內容,即在地裡安放白石頭和圍繞白石犁五條畦分別播種五穀。

  給莊稼地安放白石頭,源於萬物有靈的苯教崇拜。苯教認為,白色是一種具有法力的顏色。當然這個認識也延伸到了白色石頭上,認為它有威懾能力,能 驅魔嚇鬼,把它擱在地中央,能抵御冰雹洪旱的災害,能保佑莊稼的成熟。基於這種思想,才設計了往地裡安放白石頭的儀式。這些白石頭,有的人還稱其為"地龍 媽媽",有的稱為"金子石媽媽",表達了遠古農民把其當作地龍王的化身、當作珍貴金子的觀念,反映了對白石頭的敬畏和崇拜。

  祈求神靈是為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但農民也明白,除了老天爺的庇護,豐收還得靠自己的辛勤耕耘,得依靠自己的助手--耕牛的出力流汗,因此, 這一天實際變成了農民和耕牛的狂歡節日,全家都穿起節日的盛裝,所有裝飾一個不落地披掛全身。犁地耕牛也是如此,打扮得花枝招展,而且它們的額頭上要貼上 日月輝映的酥油彩塑,牛角要用清油擦得亮晶晶發出光,角尖上還要綁上長長的彩棒,彩棒上貼有紛紛揚揚、隨風飄動的彩旗,有的還拴有染成紅色的鷲和氂牛尾 巴,遠遠望去就像田野上燃燒的火焰。它們的脖子上也掛滿叮叮噹噹的銅鈴,肩胛上披著綴滿貝殼的彩緞,儼然是裝備齊全、威風凜凜的"武士"。

  出發之前,人和耕牛都要美餐一頓,人要吃最好的食品,喝很多青稞酒。同樣,給耕牛也要餵很濃的酥油茶、青稞酒及其它精飼料,以使牛顯得微微發醉,情緒亢奮。

09

  出門時,戶主取出羊頭大的白石(這塊白石頭,一般始終伴隨著一塊田地,開播的時候送出去,秋天迎請回來的),用一塊彩色藏毯包好,扛在肩頭,沐 浴著朝陽往自家地裡走去。微醉的農人步伐有點搖搖晃晃,但口裡卻高聲誦唱祈神的古歌。家人和鄰居們也分別背著木犁、食品、祭品也一路跟隨來到田地。大隊人 馬都略帶醉意,和著農人的古調吟唱緩緩行進。而已經興奮的耕牛,一路上又蹦又跳,歡叫不止。它不僅增添了田野祥瑞歡樂的氣氛,在農人看來,還預示著今年莊 稼豐收。典型民居建築介紹到了各自的田裡,在四周煨上桑煙,清除掉不潔之物,召喚神靈前來監看安放白石的儀式。白石頭要擱在田裡的較高處,然後往上面撒上 青稞酒、糌粑,再粘一塊拇指大的酥油。這一切都是供奉神的吉祥物。事畢後便插上祈福幡,趕著耕牛,圍繞白石犁出五條畦子。每一畦撒播一種作物,例如豌豆、 青稞、小麥、油菜籽、蠶豆等。開犁完畢,大家會集在一處,一邊喝酒,一邊唱起祈神歌。隨著酒碗的輪轉,歌聲瀰漫在整個初春的田野。農人們忘卻了生活的苦惱 和辛勞,且喝且舞,一直唱到落日西沈,東倒西歪,你扶著我,我攙著你,盡興而歸。10天後,農人來到田邊察看作物的生長情況,把出苗的好壞作為今年播種的 依據。

  春播開犁儀式雖然時間不長,但情趣橫溢,既有神靈崇拜的宗教儀式,又充滿了農事習俗、生產知識,更反映了對未來不懈的追求。春播節可以算得上是一曲輕鬆悠然的迎春小提琴協奏曲。

09

  當然,為了辛勤耕耘能獲得不錯的收益,從每年進入春耕播種到秋收的農忙季節期間就有不少禁忌。春耕開犁最好是讓一個名叫扎西頓珠或有吉祥含義名 字的壯漢握犁耕地,以使春耕從一開始就充滿收穫的希望。耕作時忌諱女人觸摸犁把,更忌諱搬動安放在田間的大石頭,忌諱砍伐田邊的樹木,耕作期間忌諱殺生, 否則會觸犯棲居在田間的土地神,忌諱謾罵或腳踢耕牛。播種當日忌諱遇到背空桶或空筐子的人,若遇上不吉之事,馬上撒一筐肥料在田間,以消除不吉。播種後的 兩個月內,忌諱持鐮刀到田間,否則認為地裡的莊稼會無故死去造成減產,影響這年莊稼的收成。

Read 650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