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尼維、索窮

015

色雄草原

 

    阿裡地區普蘭縣巴嘎鄉佔有4萬平方公里土地,岡仁波欽神山就座落在它的境內,而神湖瑪旁雍措也有一半的面積屬於巴嘎鄉。巴噶鄉有崗薩村和雄巴村兩個行政村,325戶人家,1385口人。 除了神山聖湖,巴嘎鄉的土地基本都是草場。巴嘎鄉黨委書記達瓦次仁說:因為有神山聖湖這一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旅遊業已經成為鄉里的支柱產業。        

        

      1981年開始岡仁波欽景區開始有外國旅遊者來,主要是開放了印度香客朝拜神山的入境通道。但那時外國遊客的人數不多,而且是剛剛開放,所以旅遊條件還相當簡陋。遊客們都是自帶帳篷和所有的生活用品,一般轉一次神山一般用兩天時間。這對大多數印度人來說是比艱難的。那個時候沒有出租馬匹這一說,但可以雇用馱牛。

 

    後來,遊客逐漸增加,崗薩村在崗江和哲熱普寺建了兩個簡陋的招待所,主要接待內地來的和第三國遊客。儘管印度人的宗教和生活習俗使他們不能吃我們的東西,也不住我們的旅店,但是慢慢熟悉了這裡的自然條件之後,他們轉山所用的時間也相應延長到3天左右。

 

    崗薩村就座落在神山岡仁波欽腳下。目前有230戶人家,896口人,分為4個作業組而雄巴村離神山還有一些距離,雄巴村的優勢在於他們的一些地區緊緊圍繞在神湖瑪旁雍措的岸邊。

 

     1999年以前,現在的巴嘎鄉稱為區,而崗薩村和雄巴村都稱為鄉。據原崗薩鄉鄉長尼瑪益西介紹, 遊客逐漸增加以後,他們一班幹部按照上級的安排結合本鄉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旅遊服務方面的規章制度。制定制度的主要原則是儘量讓當地群眾參與到旅遊事業中來,並且得到實際的好處;同時,能使遊客在神山聖湖遊覽時得到更多方面的服務,使朝聖和旅遊的過程變得更加方便,而且輕鬆愉快。尼瑪益西說,當時的服務制度就是圍繞這兩條原則制定的。

 

016

快樂的馭工。

 

       首先他們規定,景區無論來了多少外賓,必須先要與崗薩鄉聯繫,不能私自接談。由鄉里把用費談好以後收上來,然後按照各組的人戶數輪流派活,由鄉里把任務下到組,組裡安排到各家各戶。

 

    這個基本的制度一直沿用到現在。如今,在村委會和進山的山口處都立有牌子,上面清楚地寫著關於馱運的各種價目。犛牛是用來馱運物資的,一般3頭犛牛需要安排一個趕牛的人;馬是用來馱人的,為了安全,一匹馬就需要一個牽馬人。一頭犛牛一天100元,一匹馬一天150元,一個牛工或馬夫一天100元,一個背夫一天120元。這樣算下來,3天裡3頭犛牛和一個牛工可以賺1200元,一匹馬和一個馬夫3天可賺750元,一個背夫3天可賺360元。 

 

   這些錢並不是白收的,村裡的管理至今都相當嚴格。每當有團隊到來,導遊都要在進山的前一天下午到村委會進行溝通,需要多少匹馬、多少頭犛牛和多少名背夫在這時都說好。所有旅遊團需要支出的這筆經費,是由導遊事先交給村委會。村委會在確定時間和人數之後,跟輪崗的各小組領導聯繫,組領導再聯繫輪崗的具體人家,把他們招到村裡,給他們開路條,要求他們必須嚴格按照路條上的時間和客人接上頭,把客人安全送上山。

 

     如今草原上的人也普遍用起了手機,所以儘管牧民們都分散在廣闊的夏季草場,但一部分人家還是可以用電話通知到。另外一些沒有信號的地方,只能派人騎摩托車去一戶一戶地通知。牧人們從夏季草場趕來,路上至少需要3-5個小時,有的從遠在十幾公里外的草場趕來,就需要更多的時間。雄巴村有時會有馬匹參加馱運隊,需要提前一天趕到神山腳下的塔爾欽鎮。第二天早晨,安排好的牧民們會準時趕著牲口在轉山出發地色雄等待與朝聖的團隊接洽。轉山下來,服務員們完成任務回到鄉里,在瞭解到沒有出現什麼差池以後,村委會才會把團款分發到每個服務員手裡,這單生意就算完成了。尼瑪益西說:不這樣的話,路上出了安全事故,遊客的財務丟失,服務員與客人發生爭吵,或者遊客投宿服務員,我們就不好處理,所以必須等到這個團沒有發生任何事故的情況下,團款才能結清。如有服務品質不好的,問題要當場得到解決。服務員也會因為這個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017

崗薩村一組村民。從左至右:石桑、次繞、旦增卓瑪、曲珠、貢覺頓珠。

    

    犛牛服務隊是1996年搞起來的,那時候的崗薩鄉有共有2500頭犛牛。這些年因為有了更多的旅遊服務的需要,所以整個巴嘎鄉小牲畜在減少,大牲畜在增多。現在,崗薩村共有4300多頭犛牛,450匹馬。

 

     馱運所用的牛都是公犛牛,母牛要在家裡擠奶。 

 

    巴嘎鄉鄉政府規定,從18歲到65歲的人都可以參加馱運服務。 而真正前來工作的牛工、馬夫和背夫都是年輕人,其中還有不少年輕姑娘。家庭主婦不會擔任這種角色,她們的任務是操持家務。

 

       崗薩村一組的石確和次拉,今年已經是第三次轉山了,而丹增卓瑪今年已經是第十次轉山了,她雖然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和兩個妹妹,但如今只有她自己和母親一起住,算是一戶家庭,分配給她家的機會,就只有她自己去完成。 一般村民家平均每年有20次轉山的指標,由家裡的兄弟姐妹輪流去完成,也有的人家分不出人手的時候雇請別人幫助出工。

 

      由於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轉山用費也在水漲船高。具體到各國外賓的個體差異,印度來的香客團存在一個身體原因和對高海拔地區的適應能力,比較嬌氣,走不了路,都要求騎馬轉山。而黃頭髮(當地人這樣稱呼歐美人)能吃苦,多雇犛牛馱運行囊,人一般是徒步行走,不再支應牲口。

 

      尼瑪益西說:現在我們是要牛有牛,要馬有馬,要人有人,任何層次任何水準的背夫我們也是應有盡有,需要一般水準的翻譯我們也能提供。儘管如此,有時一次就來兩個團,大的團的有一兩百個人,一般派200匹馬,七八十頭馱牛,有的時候,特別是牧業生產比較忙的時候,我們村4個組的人力畜力不夠。因為我們畢竟是以牧業為主的牧民。所以人力畜力不夠的時候我們就要求助於臨近雄巴村,有時還要尋求較遠的霍爾鄉(神湖瑪旁雍措的另一半面積就處於霍爾鄉境內)的幫助。求助其他村子主要是租用人和馬。

 

018

色雄天葬臺。

 

     背夫也是這個情況。在到塔爾欽有很多來自康區和後藏的個體背夫,他們的工作也是我們鄉里負責安排,農忙或者是團多,本地農牧民不夠用的時候,我們就安排這些人有序上崗。上團要排隊抽籤,講究先來後到,派到活的人發路單,客人平安回到塔爾欽,我們認為他們的工作完全合格後再給他們結算工錢。他們可以參與到崗仁波欽的旅遊事業中來,但必須接受日常管理和教育,目的就是旅客在山裡不發生任何事故。在景區裡面人員成分複雜的這樣一個地方,沒有嚴格的管理是不可想像的。不服從工作安排的、安全上出問題的、跟遊客吵嘴偷東西的一概嚴肅處理,否則旅遊環境一旦遭到破壞,你是拿錢換不回來的。管理制度嚴格,出事的概率就小了。

      

   現在,在岡仁波欽4000—5600米高的轉山路上,有9個簡易的帳篷商店,都是崗薩村村委會設置的。只是,村裡規定,這9帳篷賓館每年換不同的人家經營,同樣,除上交村委會少量的管理費之外,其餘的屬於負責經營的家庭。 村裡主要按照他們的居住地域合理地安排地段,不過問具體經營情況。 記者在進山山口處次仁吉姆家經營的帳篷茶館裡作了簡單的詢問,到今年的8月底為止,他們至少已經賺了5萬多元。當然,這種經營的機會要很多年才能輪上一次的。

 

019

進入轉山路的第一個牧民帳篷接待站。

 

↓印度香客在排除等候“服務員”排隊抽籤,之後結對進山。

020       據巴嘎鄉黨委書記達瓦次仁介紹, 2010年,崗薩村人均收入5200多元,遠遠超過了西藏全區農牧民人均收入3820元。而且,這裡牧民的收入大部分都是現金收入。達瓦書記強調說。

 

       為了更好地進行管理,最終更好地服務於轉山者,崗薩村犛牛馱運隊已經在2009年正式註冊為社會團體。

 

      雄巴村如今依然以牧業為主。如今全村人口接近500人,分為3個作業組。雄巴村平均每年也有800-1000人次能夠參加岡仁波欽轉山馱運。其他的旅遊服務主要是在神湖旁邊開設的家庭旅社和溫泉浴。在神湖邊有20餘家家庭旅社,大約400張床位,主要接待印度香客團隊,每戶年收入平均6萬元左右。2010年,雄巴村的人均收入為4000多元,雖然遠不如崗薩村,但是在廣大牧區,也已經算是姣姣者了。這樣,全鄉平均下來2010年的人均收入仍然達到了5100多元。

 

     除以上所述的旅遊服務專案之外,崗薩村和雄巴村都在鄉政府所在地,也就是神山腳下遊客落腳的第一站——塔爾欽鎮設有較大的旅店,以增加村裡的收入。

 

    巴嘎鄉是全阿裡地36鄉中人流量、物流量、現金流量最大的一個鄉。

 

       自2008年以來,普蘭縣實行神山聖湖和縣內大部分寺廟一票制管理,除了藏族信眾,其他外來的遊客每人200元錢一張票,票款歸入縣財政收入。所以巴嘎鄉的財政全部靠上面撥款。而巴嘎鄉牧民的收入除了上數上交村委會以外,其他的都實實在在地揣在牧民的腰包裡。

 

      如今,巴嘎鄉自己擁有一所藏醫學校和鄉衛生服務中心及派出所等機構,以及一個蘋果基金會捐助的蘋果小學。鄉政府在指導兩個村子的日常生產和旅遊服務之外,還要負責保護神山環境。現在,鄉政府規定轉山路上的9個帳篷旅店自己負責自己的垃圾處理。每年,鄉里要組織三四批人上山撿垃圾。去年7月,在轉山路上舉辦了首屆慈善環山賽,共有7支隊伍參賽,其中包括內地的5支隊伍,巴嘎鄉自己則派出了藏醫學校學生隊和蘋果小學教師隊兩支隊伍。7 支隊伍一邊轉山,一邊撿垃圾,一邊作宣傳。雖然山上的垃圾是無法完全清理乾淨的,但比賽的意義更多的是在於讓遊客、導遊和牧民們增強環保意識。如今,當地的百姓都有了這樣的意識,就是盡最大的力量來保護美麗的神山,保護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