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道的目的是什麼?

43

       佛教修行的目的是由解脫輪回——即我們目前所經歷的反復出現的困境而為了自己與別人尋求恒久的快樂。在無明、煩惱與業的控制下,我們生而又死,在生命中感受 了種種困難,雖然我們想得到快樂,並且努力獲取能使我們感到快樂的東西,但是沒有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完全滿意。雖然我們都想擺脫困難,但困境卻毫不費力地 出現在我們面前。有些人在一生中或許也會遇到順境,但是我們只要與他們交談五分鐘,他們就開始訴說自己所面臨的困境,像我們這樣處於未成佛狀況者都稱為有 情 。

       輪回的根本原因是無明——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瞭解自我與諸法的存在方式。由於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無明,我們在自我與諸法之上加上了一個臆造的存在方式,以為所有的人與所有的事物都是自然地具有自性並能獨立存在 。無明又引生了貪,即誇大了人或事的優點或添加不存在的優點,並且執著於這些人或事,以為它們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快樂。然而,當事物不符合我們的期望,或 者在我們的快樂受到幹擾時,我們就會生嗔恨。無明和貪、嗔這三種最根本的煩惱又引起其它諸如嫉(妒),(傲)慢與(怨)恨等許多煩惱,這些心態隨後又驅使 我們的身體行為、言語和思想,這些業在心相續 中留下種子,這些種子隨後又會影響我們的將來。
       有了證悟“空性” 或“無我”的智慧,我們就能解脫輪回。在這裡智慧指的是對無主觀構想的存在方式——即無堅實、獨立的我的甚深悟解,它能去除一切無明、錯誤的觀念及煩惱,由此而斷除一切迷惑或有漏的業。解脫的境界又稱為涅槃,一切眾生都具有獲得解脫——即恒久快樂的潛力。
       佛把從迷惑至覺悟的過程概括為四聖諦。最初,我們生活中有種種不如意的經歷(苦諦),第二,這些經歷是有原因的(集諦),第三,去掉這些苦因及其苦果而得到恒久的快樂是可能的(滅諦),第四,獲得恒久快樂的途徑是存在的(道諦)。
Read 1370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