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學的輝煌成就

       藏醫學對我國少數民族有很大影響,如蒙古族醫學、維吾爾族醫學。從十三世紀中葉以來,藏族與元朝建立了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密切聯繫。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藏醫藥學也隨之傳播到了蒙古等地區。成書於1835年的耶喜巴勒登《蒙古政教史》記載:“自蒙古各地盛行佛教後,蒙古大德赴衛藏求學之風盛極一時。在藏求學圓滿後,復還蒙古地方講經修道,弘揚佛法,書賢能聖者甚多。”毫無疑問,這求學講經自然也包括求藏醫藥之學了。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藏醫巨著哎四部醫典》等大批醫書,被蒙古學者咱雅班第達等陸續譯成蒙文。從此,出現了不少蒙古族藏醫學者及論著。在蒙醫藥學的發展過程中,他們雖然吸收了當地醫學及其他民族醫學之精華並有所創新,但其理論基礎仍不出藏醫藥學的理論範疇,藏醫名著《四部醫典》至今仍為蒙古族醫生唯一的理論依據。
       近年來,藏醫得到新生,引起國內外的普遍重視,國內外已掀起藏學熱潮,其中藏醫藥學被視為主要內容之一。據有關資料報道,美國紐約於1983年創立“藏醫協會”。迄今國際性藏醫學術會議已舉行過兩次,一次是1983年由意大利的佐誠協會應用醫學心理學中心主辦“第一屆國際藏醫會議”,另外一次是於1986年4月18日在英國倫敦召開的由英國威爾康醫史研究所主辦的“關於中亞文獻中所反映的古典藏醫學的醫學史學術討論會”;國際上已有英、法、德、俄文等有關藏醫書籍,偶爾也發表一些有關藏醫論文。英國威爾康醫史博物館在1986年4月7日至7月31日舉辦過一次規模較大的藏醫專題展覽;印度、英、美、法、德、前蘇聯等國的重點大學及有關研究機構多設有藏學及藏醫學研究內容。總之,藏醫是具有悠久歷史、獨具特色、療效顯著的一門科學,是藏族人民在複雜的自然環境中與各種疾病長期鬥爭所形成的民族醫學,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門。今天它與諸多先進的醫療體系相借鑒和結合,已經並將更好地為藏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務。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藏醫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西藏自治區的強巴赤列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Read 892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