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

 

14       在說到松贊幹布之前,我們必須先引入一個詞:吐蕃。在藏語裡,吐讀作杜,是大的同音字,也是藏人的自稱。所謂“吐蕃”,也就是大蕃的意思。作為中國古代藏族政權名稱,它存立於7 ~ 9世紀,是由雅隆農業部落為首的部落聯盟發展而成的奴隸制政權。這個政權的最高統治者稱為贊普,最偉大的贊普數藏族地區家喻戶曉的松贊幹布,他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曲折而生動地反映了中古時期西藏和內地之間的戰爭與和平。

       吐蕃是西藏地區第一個統一政權,它的統一歷史時由松贊幹布的祖父開始的,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到松贊幹布時代,終於功德圓滿。由於歷史的機遇與個人的才華,松贊幹布成為整個西藏歷史上的幾十位贊普中最偉大的人物——
       在他的時代,吐蕃的統一大業塵埃落定;
       在他的時代,藏文被創制,從此歷史變得清晰可見;
       在他的時代,拉薩紅山上出現了那座橫亙千載的布達拉宮;
       在他的時代,佛教遍及最偏遠的牧區和草場;
       在他的時代,吐蕃有了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法律,從此吏民可以有一部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在他的時代,40萬精銳的吐蕃騎兵所向無敵,令最善戰的大唐名將們也為之膽寒;
       在他的時代,原本蠻荒落後的西藏讓周邊王朝刮目相看,甚至天縱雄風的大唐,也不得不派出公主和親,以獲得邊境的寧靜……

       松贊幹布繼承贊普之位時只有13歲,在當代,這相當於現在一個初二學生的年齡,剛好唇上長出第一縷軟軟的鬍鬚,剛剛開始學習向異性討好。而松贊幹布已經再一批忠誠正直的顧命大臣的輔助下,開始了他的治國生涯。松贊幹布在位期間,主要進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改革:

       軍事方面,松贊幹布仿照中原隋唐時的府兵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軍事組織。他將他勢力所及的吐蕃國境分為4 個如,即藏如、約如、衛如和葉如,相當於4個大軍區,作為王國軍隊的四翼。四如分別設長宮、元帥和副將等職,既是軍事首長也是地方行政首長。四如以下,分 設千戶和下千戶,其中衛如轄7個千戶和1個下千戶,其餘三個如分轄8個千戶和1個下千戶,共計31個千戶和4個下千戶。為了方便指揮,各個如的軍隊所用的 馬匹和旗幟的顏色各不相同,以此作為標誌。所有兵力相加,在40萬人左右,這是當時中國各個部族政權中最強大的一支軍事力量。

       政治方面,松贊幹布設置了各級官府,創立了尚論制15。王朝最高統治者當然是贊普,贊普之下,設總管政事的大相一名,大相以下,設副相一名做大相的助手。以下設都護一人,管理王朝外部事務;設內大相和內副相及內小相各一名,負責王朝內政;整事大相一名,負責刑法。

       在吐蕃王朝中擔任官職的人,按照慣例,要在他們名字的前面標明論或尚的字樣。標論者,意味著他是和王室沒有直接親屬關係的大臣;標尚者,意味著他是和王室有婚姻關係的貴族。

       法律方面,完善的法律是一個國家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松贊幹布依照佛家的十善法制定了王國的法律體系,主要條文共20條。這20則條文不僅是法律,相當一部分還是道德甚至社會禮儀與外世原則。它既宣佈要對奸惡之人嚴懲不貸,同時也對一般的行為規範作出了說明。

文化方面,藏文的創制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它的歷史功績遠在軍事和政治之上。據史載,當松贊幹布基本統一各部之後,決心改變藏族人結繩為約的落後狀態,他派吞米桑布劄翻越喜馬拉雅山,前往印度學習。

       幾年後,吞米桑布劄學成回藏,這位元智者以梵文字母為藍本,再以孟加拉語為輔,結合吐蕃語言實際,創造了藏文字母。吞米桑布劄回國時,松贊幹布在布達拉宮 設盛宴為他洗塵,並命令全國民眾努力學習自己的文字。據傳,松贊幹布本人為了學習藏文,幾乎在摒棄了一切遊樂的情況下苦修3年。

       就像兩條不平行的線條終有交叉的一天一樣,當吐蕃和中原的唐朝各自向前發展時,時間到了634年,它們交叉了。

       當時是唐朝天下初定,隋末連年戰爭的創傷正在得到醫治,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盛世“貞觀之治”姍姍來到人間。而此時的吐蕃,也迎來了其歷史上勢力最大的黃金 時代,那時候,吐蕃的勢力向西一直延伸到尼泊爾,向北延伸到今天的新疆,向南延伸到南詔,向東則延伸到了今天的甘肅。

       在甘肅,在洮河流域,這兩個政權相互試探的觸角第一次接觸到了一起。

       松贊幹布是吐蕃歷史上最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不僅體現在他傑出的軍事才能上,更體現在他審時度勢的智慧上,雖然他擁有數十萬能征善戰的鐵騎,但他大多時候是以這些鐵騎作為後盾,作為外交的實力,與周邊的政權——尤其是唐帝國——保持著一種和平的狀態。

       中原的文明通過河西走廊傳到了邏些(今拉薩),這豐富多彩的文明令松贊幹布心嚮往之。這是一個開放的人,一個孜孜不倦向外界學習的人,因此,在豔羨大唐文明的同時,他想到了和大唐聯姻。

       638年, 松贊幹布派出求婚專使前往長安求見唐太宗,要求迎娶公主,從此約為婚姻,永保和平。但唐太宗小看了青藏高原這個奴隸王國的勢力,他親率而傲慢地一口回絕。 639年,松贊幹布派出他手下最得力的大臣——大相域松,前往尼泊爾迎娶了該國的尺尊公主。兩年後,松贊幹布再次派出求婚專使前往長安,表達了迎娶公主的 願望。這一次,他沒有失望。

       641年,在唐朝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的持節護送下,文 成公主及唐蕃專使及隨行人員數千人辭別唐太宗,踏上了前往吐蕃的迢迢之路。這行人在經青海日月山抵達吐穀渾後,於河源建起館舍,而早已得信的松贊幹布已於 此前從邏些出發,在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到了公主,在執子婿之禮見過李道宗後,松贊幹布把文成公主帶回邏些,並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文成公主入藏對西藏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她不是一個人16入 藏,而是先進的中原地區對青藏高原一次文化和文明的輸血,她從內地帶往西藏的能工巧匠多達數百人,各種先進的技術由這些能工巧匠傳入西藏,並在西藏生根發 芽,落後的西藏因之一日千里,因而多年以後的今天,藏族人在說到文成公主時,依然滿懷崇敬與感激之情。一個叫毛毛的女作家,對文成公主其人其事,用充滿想 像的筆法寫道:
       “藏王打開了公主的陪嫁,他面對的是一個巨大文明的實體,不禁眼花繚亂,有醫學、曆算書籍,佛經佛像,蔬菜穀物的種子,騾、馬、駱駝和羊,還有建築、釀酒 技術、唐朝的音樂、舞蹈等。尤其是那水磨,用水力粉碎青稞,又省勁又快捷,讓藏人們驚喜不已。松贊幹布見狀也大喜,大理推廣起來。”

       “還有紡織和刺繡,公主與她的侍女一起,將這些技術傳授給藏地婦女。如今,用這種工藝紡織和刺繡出的氆氌、毯子、氈墊,使用沿襲到今天。這是一次中原高度 發展起來的文明成果向雪域佛地集中地、大規模地輸入,是一次人類歷史上人為的最直接的、面對面的文明開拓,從這個意義上講,公主不朽。”

       680年,文成公主在邏些去世。這位偉大的女人服從命運和歷史的安排,從富庶繁華的父母之邦遠嫁雪域高原,和松贊幹布生活了10年。而松贊幹布去世後,她以一位遠方的異族女人的身份,在高原寡居達30年之久,作為橋樑和紐帶,她已經使一種崇高而偉岸的象徵。
Read 1087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