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新年著實有點多,剛過完了後藏新年,2月19日,藏歷木羊年的元月初一,熱熱鬧鬧的拉薩藏歷年就要到了。感受拉薩人過新年,首先是在大小昭寺周邊的市場上,開始發現有「青稞苗」出售,時間一般是在藏歷十二月。一般的人家,是自己在家中找一些瓶瓶罐罐,灌上水,撒一些青稞粒進去,放在屋子溫暖的地方。到藏歷新年前後,正好就發出了新芽,可以放在藏櫃上的佛龕旁邊。大概的寓意,是慶賀春天來臨,祈求新年有好收成。
市場上出現青稞苗,代表了藏歷新年的即將來臨。
然後就開始備年貨了。家家戶戶準備青稞白麵和酥油,炸一種叫做「卡賽」的面果子。「卡賽」的意思就是「果子」。面果子的形狀多種多樣,耳朵狀的、長方形的、勺子狀的、麻花式的,全看女主人的手有多巧。這與漢地北方的年貨有些相似。
不過,在藏地,過年時最重要的必備品,也是最富特色的,卻是「切瑪」(全稱「卓酥切瑪」,意為「麥穗糌粑油面」)!那是一個鬥狀彩色木盒,外部繪著各種吉祥花紋圖案。鬥裡面分成兩部分,一半裝著炒熟的青稞粒和豆子,另一半裝著糌粑面和人參果。切瑪上面,還插著一些染色的青稞穗和酥油花做成的「孜卓」(本義為「尖翎」,指其形似彩色羽翎)。
整個切瑪裡面裝著的,都是缺糧時代人們家中最好的東西。能裝點出這樣一個五穀鬥,無非表示我們家裡有餘糧,同時也祈求明年是個豐收年景。雖然現在不怎麼缺糧了,但「切瑪」仍是藏歷新年的必備品。儘管人們只是象徵性地嚼嚼裡面的青稞粒,但它仍然寄託著人們渴望富裕的願望。所以切瑪就成了今天藏地代表財富、吉祥的最著名的道具!切瑪旁邊,通常還擺著四層體積更龐大的油炸麵食,稱為「疊卡」(意為「盤供」),還有羊頭和水果等。
藏歷新年期間擺放的疊卡
換仙布,吃古突, 祈禱幸福吉祥
過年的第一個重頭戲,是在「臘月二十九」(藏歷),相當於春節前的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把庭院掃得乾乾淨淨。在門楣窗框上,換上新的「仙布」(彩色布簾)。屋內鋪上新「卡墊」(厚墊)。灶房正中牆上,用糌粑粉(青稞面)繪出「八吉祥」圖案,門上也要畫出「卐」字圖案,或是畫上表示太陽、月亮的圖案等,表示吉祥。
當臘月二十九的太陽沈落到雪山後面的時候,拉薩家家閉門杜戶,全家人圍坐在火爐上的陶罐周圍,「提心弔膽」地等著吃「古突」。吃東西為什麼還「提心弔膽」?原來,這「古突」——就是面疙瘩,提前由家中的主婦包好,有些面疙瘩里包著不同的東西,如白石子、羊毛、辣椒之類。這些東西有不同寓意,與吃的人的性格或運氣相聯繫。
比如,你吃到了有羊毛的古突,表明心地善良;吃到了桃片,表明今年會很健康……這些都不錯。但是如果你吃到了有木炭的古突,表明你心黑;吃到了鹽巴,表明你屁股重(太懶)……這「面疙瘩晚宴」,實際上是藏地的「民間春晚」,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當然,還有寓教於樂的意義在。
吃飽喝足,就開始「趕鬼」了。他們心目中的鬼,不是一般的鬼魂,好像是一種看不見的「破壞分子」,所以得趕走為上。「鬼」在什麼地方?人是看不見的,但藏地人有辦法。他們在院子里用圓石頭壘起幾個細高的圓柱,或擺上幾塊石板,作為鬼的「寶座」,有的石板上畫有「鬼臉」。前面擺著破盆,表明是鬼的飯碗。一家人把一些在身上揉搓過的、認為是沾滿了晦氣的糌粑團扔到破盆里,讓鬼吃。
可能認為鬼已上鈎,主人就突然端起破盆,一腳踢翻石堆,朝門外飛跑。其他的人舉著火把,在後面驅趕,一邊跑一邊喊「屯曉!」就是「出來」的意思。大概他們認為鬼的「寶座」沒了,飯碗又被端了,就不會再在家裡呆下去,只好「出來」了。最後,拿盆的人跑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大家一起把鬼的「飯碗」砸了,點火燒了,於是「驅鬼」成功。當整個拉薩城的人都在驅鬼的時候,場面極為壯觀、詭異。每年「古突之夜」外出,但見街頭火堆處處,開車經過真有點心裡發毛。
藏歷二十九「古突之夜」,打著火把驅鬼
打新水,拜新年,家家扶得醉人歸
藏歷新年的年三十是相對平靜的。各家在佛像前擺上整塊酥油、奶茶、糖果等食品,準備過節的衣服和吃喝的東西,虔誠的人則到寺廟里煨桑、參拜佛像。
藏歷正月初一,新年正式開始了。新年第一件事,就是家家戶戶都要到河邊背第一桶清水!據說,地獄之王辛者曲傑大年初一要到雪山之巔喝雪獅(一種傳說中的神獸)的奶,可能是太興奮還是怎麼著,一邊喝一邊流。這一流不打緊,就順著江河源頭流到人間來了。所以新年早一點出去打的水,裡面就含有雪獅奶,喝了有益於健康。這當然是個傳說。
打完新水,吃飽了飯,穿上新衣,就開始了「拜年」。但這拜年絕不是到別人家做客,只是在別人家門口,一個人捧著「切瑪」,一個人提著青稞酒壺,先是高聲祝福。門裡的人聽到了,也捧著「切瑪」出來,相互說著祝福的話,並從對方的「切瑪」里,抓一撮青稞粒,在嘴裡嚼一嚼,然後向空中拋三次,表示敬了天神、地神和龍神,再互相獻哈達、敬青稞酒。這樣一家家走過去,基本上全城的人都有點迷迷糊糊了,「家家扶得醉人歸」!
初二是「進門」拜年。形式和初一差不多,賓主互道祝福後,進門一起坐在嶄新的卡墊上,嘗切瑪、獻哈達、敬青稞酒,三口一杯,喝醉為止。這樣的拜年形式,大體要進行三五天。
在初三那天,除了相互拜年外,還有一個節目,就是到山頭或河邊掛經幡。同時,也把自己家屋頂上的經幡全部換成新的。為什麼要在初三才換經幡,而不在二十九佈置房子那一天一起換了?一位藏族朋友介紹,古時講究初一要敬頭人或國王,初二敬上師或親友,初三日才敬神靈,所以經幡到初三才正式換新的。
藏歷正月初三,到山邊掛經幡的人們。
這一天,山峰上、河床邊,到處是掛幡的人群和煨桑(燒香)的白煙,彩幡紛紛揚揚、哈達獵獵飄舞,人們撒著潔白的糌粑面,對著天空、大地和雪山喊:「吉吉!索索!拉結羅!」意思是善神得勝了!這之後,親朋好友三三五五,找到一個背風、向陽的坡地,喝酒、唱歌,好像是在過林卡,盡興而歸。
新時代,習俗變,美好祈願永不變
現在拉薩人生活節奏相對快了,過藏歷新年也悄悄起了變化。比如,新年初一背新水,因為城區太大,離河太遠,很難一大早跑到拉薩河邊。最初有人就說,拉薩城裡的幾口井,與江河源是相通的,裡面也有雪獅奶。於是,人們搶著早上到井里打水。後來,拉薩多數人家都有了壓水井,就轉而在自己家裡打水。
同一個單位的職工,多數住在一個大院,大家就約好,初一早上10點,在某一空曠場所會齊,家家把切瑪捧到這裡,把青稞酒也帶來,舉行「團拜會」!結果,當然仍是「家家扶得醉人歸」!只是不用走太多的路了。
拉薩新年習俗比較有代表性,但各個地方的藏歷新年各有特色,難以盡言。比如林芝人通常在藏歷九月三十日晚(除夕),要「宴請」自家的狗,狗吃了什麼東西,預示著一年的運氣,是一種「狗卜」傳統,反映林區獵人與狗的密切關係。
雖然儀式各有不同,但所有過年的儀式和講究,最終不過都是為了讓辛苦一年了的人們,討個樂呵,同時也祈願在新的一年里,會有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文、图/崔士
版權所有·西藏旅遊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