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介紹

早期的藏學家喬瑪在他的《時輪法和本初佛的源流注》中寫道:香巴拉位於中亞阿爾泰山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是佛教的耶路撒冷。在藏傳佛教教義中,世界存在香巴拉,一個極樂世界,藏族同胞們全身匍匐,用身體丈量走過的路,用全身感受身下的土地,只為到達心中的香巴拉。

       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得名於一位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他賦予了這條中歐之間最古老的貿易之路一個詩意的名字,使人們對這道通道充滿了浪漫的想象。約瑟夫·洛克——這名美國著名探險家則把「香巴拉(Shambhala)」介紹給了全世界,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使「香巴拉」進一步風靡全球,成就了「香巴拉」的盛名;自中世紀開始,一批批前往西藏的西方人給西方世界帶去了有關西藏的消息,為西方構築起有關西藏的夢想大廈。

 

20141222154045_13933.jpg

 

       青藏高原隆起的地形給了西藏自然的屏障,這種地形的阻隔使西藏成為外來人的「禁地」,在中世紀西方旅行家的記述中,藏地是一片充滿神秘和未知的地域。直到近代以來才有大批西方考察家、傳教士出現在西藏,他們把西藏的信息帶到西方,使西方人越來越瞭解這塊被稱為禁區的神秘之地。可以說從中世紀到近代,西方人對藏地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根據各個階段的認識特點,可以分為:想象階段——旅行階段——考察階段。

 

20141222154123_39377.jpg

 

阿里三圍麋鹿野獸洲,

中部四茹虎豹猛獸洲,

下部六崗飛禽鳥曾洲。

——《賢者喜宴》

 

傳說:盛產黃金的神秘之地

 

       西方人對西藏最初的熱情來源於「基督教飛地」的想像:古代旅行者、傳教士們那些零散而又不確切的描述使得西方人關於西藏的想像變得神秘而撲朔迷離。旅行者和傳教士從遙遠的西藏歸來,津津有味地講述著當地的奇聞異事。在他們的講述中,西藏被描述成是一個盛產黃金、麝香的財富之邦,是一個風俗迥異、怪誕的異域之地。

 

       柏朗嘉賓翻過阿爾泰山,穿過蒙古草原於12467月到達蒙古可汗的金帳,但他遭到冷遇,約翰長老的國度並沒有證實,他只好悻悻離去。柏朗嘉賓根據此行的沿途見聞寫成《蒙古史》一書,這本書中有關於波黎吐蕃的記述,被認為是有關西藏的最早記述。由此,旅行家們的描述匯集成眾多的想象,其中最有名的是有關約翰長老和掘金螞蟻的傳說。

 

 

約翰長老

 

       中世紀的西藏對歐洲人來說是一片遙遠而神秘的未知之地,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徵失敗後,歐洲宮廷流傳起一封來自約翰長老的信,他在信中宣稱自己是王中王,統領印度以東、印度與恆河之間以及恆河以東的三個地區,並對自己所擁有的財富大肆宣揚。約翰長老同時也是一位基督教徒,他在東方最為偏僻和遙遠的地方建立的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這使歐洲人充滿了對西藏這塊基督教飛地的嚮往,這封信在最後還附言將有一支龐大的軍隊進發來羞辱和懲罰基督的敵人。當1222年蒙古人佔領烏茲別克基發城,約翰長老的傳說似乎得到了證實,這激發了歐洲人對西藏的熱情,公元1245年教皇英諾森四世派遣伯朗嘉賓前往蒙古王庭,以查證約翰長老存在的真實性。

 

20141222155038_46488.jpg

傳說中的約翰長老

 

掘金螞蟻

 

       西藏一直被盛傳遍布金銀。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歷史》中便提到在印度以北的沙漠里有一種會掘金的螞蟻,掘金螞蟻的說法得到了中世紀歐洲旅行家遊記的加強,魯布魯克說到:「他們們國土內有大量的黃金,有人短缺金子時,他就去挖掘,直到挖到它,但他只取走所需的數量,把余下的放回到地裡;因為如若他把金子收藏在箱櫃中,他認為神會使他得不到地下的財富。」到過西藏的西方人都可以看到寺院建築上的金頂,無不為西藏富藏黃金而心潮澎湃。1867年,英國派遣辛格兄弟三人喬裝潛入西藏西部,測量當地金礦資源和收集情報。辛格兄弟對藏區金礦的描述甚至在當時的歐洲掀起了一陣西藏淘金熱。

 

探險:傳教士掀起「西藏熱」

1488年,迪亞士探險隊到達非洲南端,發現好望角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1498年,達伽馬發現通往印度的新航線

1519年至1522年,麥哲倫的艦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環球航行……

       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極大地刺激了歐洲人在世界範圍內的探索熱情,隨著一塊又一塊新大陸的發現,世界地圖隨著歐洲人的腳步逐漸變得清晰。在南極和北極均已揭開神秘的面紗後,仍籠罩在濃霧背後的西藏禁地強烈地吸引了西方人的視線,他們把西藏視為「世界第三極」。這裡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理風貌、濃郁的佛教色彩、神秘的藏族文化使得西藏對處於現代化危機下的西方人來說,具有魔法般的吸引力。而中世紀旅行家的記述無法提供有關西藏的更多信息,西方人從研究西藏的書齋中走出來,邁步踏上西藏的土地。

 

       西方人進入西藏的最早確切記錄可以追溯至17世紀中葉,天主教修士從印度進入衛藏阿里地區傳教,這些早期傳教士們是西藏考察的先行者,他們深入西藏腹地,足跡遍布西藏各個地區,他們留下的記錄是瞭解當時西藏的珍貴資料,特別是他們把西藏的信息帶到西方,又鼓勵更多西方人前來西藏,傳教士可以被視為點燃西方有關西藏興趣的第一顆火種,他們的描述構建了西方人有關西藏的最初的神秘而朦朧的印象。

 

20141222155341_11279.jpg

 

《中國圖說》

 

       早期西方人進入西藏的一次有名的旅行應該算是1661年耶穌會教士約翰·格魯貝(John Grueber1623-,自取漢文名字白乃心)和阿爾伯特·道維爾(Albert D’orville1622-1662,自取漢文名字吳爾鐸)的拉薩之行,他們的這次西藏之行在歐洲引起了一陣轟動。白乃心和吳爾鐸神父的這次旅行主要是為開拓歐亞陸路交通路線,由西藏尋求一條通向歐洲的路。他們於16614月從北京出發,經過30天的行程抵達西安府,並由此經30天行程再到西寧,經由庫庫淖爾(青海湖)地區入藏。

 

       同年108日,兩人抵達拉薩,然後由後藏的聶拉木出境,經尼泊爾、印度返回歐洲。他們的足跡遍及甘肅、青海以及西藏腹地,他們還根據親身經歷與調查,撰寫了有關青藏高原和藏族歷史、宗教、語言和民俗方面的旅行記與見聞錄。他們的考察行記大部分收錄於基歇爾的《中國圖說》(China Illustrata)一書中。白乃心擅長繪畫,他在整個中國之行的旅途中繪了不少圖畫,其中有幾幅關於西藏的也收入《中國圖說》一書中,這是西方人第一次通過圖畫看到西藏的宗教、社會和建築的情況。這本書不僅在學術界引起轟動,還為一般讀者所喜愛,由於這本書中的插圖精美而且數量眾多,以至於歐洲許多圖書館中收藏的《中國圖說》一書中的插圖都被讀者撕走了。

 

20141222155415_28833.jpg

 

《韃靼西藏旅行記》

 

       1745年羅馬天主教傳教士退出西藏拉薩之後約一百年的時間里,西藏地區再沒有歐洲傳教士的足跡。一直到1811年,英國探險家托馬斯曼寧(Thomas Manning,1772-1840)成功抵達拉薩。三十五年後,兩名法國天主教嘉布遣會傳教士古伯察(Evariste Regis Huc1813~1860)和秦噶嗶(Joseph Gabet1808~1853)也出現在西藏這片禁地之上。

 

       18448月法國嘉布遣使會的古伯察與秦噶嗶從內蒙古東部的黑水河傳教區一帶出發,他們的隨從是一名受歸化的僧人——桑木丹津巴。他們經由蒙古諸旗、鄂爾多斯、寧夏、甘肅和青海,歷時一年半的長途跋涉,於1846129日到達拉薩。他們在拉薩居住兩個多月之後,被當時的清朝駐藏大臣琦善奉清廷的命令驅逐,被解往四川,後經廣東到達澳門,古伯察於在澳門的停留期間,完成了《韃靼西藏旅行記》。此書在歐洲引起一片轟動,被當時的西方人譽為「入藏紅寶書」。古伯察對西藏的影響不僅表現在他對西藏的介紹,還表現在他激勵了一批歐洲人前往西藏。後來有名的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正是受到古伯察的影響才走上西藏探險之路,他的第三次中國西北地區考察便是一直沿著這兩位法國傳教士的路線行進到庫庫淖爾地區。法國著名的女探險家大衛·妮爾也正是受到古伯察的影響,追隨他的腳步前往西藏。

 

20141222155440_20250.png

俄國探險家、考古學家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繪制的地圖。他曾於1884年隨著普爾熱瓦爾斯基在新疆、西藏以及蒙古一帶探險

 

考察:「世界第三極」揭開面紗

 

       青藏高原赫然偉立於亞洲的心臟,在地球上最為高峻的兩座山脈之間,它平均海拔在13000英尺……西藏處於十九旅行者馳騁的大道旁邊,但只有少數幾位歐洲探險者進入到這片土地,我們對這片土地的知識即依賴於他們,但這些知識已遠遠不夠,我希望能進入這一地區探險考察,這一行動會為國家爭取極大的榮譽,將揭開籠罩在這一地區經久不散的迷霧,這是一次進入雅利安人發源地的探險,這裡也是蒙古人的發源地,他們現存遍及世界以及歐洲部分地區,這裡還有許多懸而未解的地理問題亟待解決。

——斯文·赫定

 

       早期的西方旅行者一直把衛藏拉薩作為西藏探險的目的地,但隨著西方人對西藏認識的深入,西藏探險由旅行轉入考察階段;考察的地區由衛藏擴展到川康藏地區和東北藏地區;考察的目的由傳教轉向科學考察方面;考察的內容不斷豐富,包括地理測繪、動植物學、宗教學、民族學、人類學等諸多領域,為研究近現代西藏歷史、宗教、民俗等提供了豐富的真實記錄。這些西方人考察了西藏的山川地貌,記錄了沿途的民族風俗情況,深入當地民眾了解西藏的宗教文化,他们的考察将长久以来笼罩在青藏高原上空的迷雾渐渐揭开。

 

20141222155723_91782.jpg

 

對處女地的狂熱探尋

 

       匈牙利人喬瑪是西方藏學研究的創始人,他出版了《藏英詞典》和《藏文文法》,並把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介紹到國外。英俄兩國是西藏考察階段的兩個代表性國家,兩國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這一百年里對西藏進行了近二十次的考察。自18世紀後半葉起,英國和俄國兩個國家便在中亞地區展開勢力角逐,紛紛派出考察家前往藏區進行考察。英國曾在19世紀初派遣印度班智達對青藏高原地區進行地圖測繪、物種考察和民族風俗調查。1896年,英國威里璧上尉和馬爾科姆便以探明藏北未經考察之地,發現並確定瑪曲河源為目的,進行了一次藏區之行。

 

隨著英國勢力的滲透,俄國急切地想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打通由北面入藏的路線,俄國政府先後派遣了十五支考察隊進入藏區。但由於此時藏區北面及東面的路線遭到封鎖,俄國考察隊多徘徊在東北藏地區。

 

       東北藏地區考察興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到19世紀中葉,東北藏地區還籠罩在神秘的面紗下,庫庫淖爾地區、柴達木地區、阿尼瑪卿山地區都還罕有西方人涉足,探險家們都被征服處女地的榮耀鼓舞,紛紛把目光投向這一地區,正如法國探險家多隆所說的那樣:「拉薩已經被法國神父古伯察踏足過,並且英國軍隊也已開進過那裡。藏區的未知之地只剩下東北和西南兩片廣袤之地,而西南那片山脈綿延的荒涼地也已經在1908年被斯文·赫定探查過了。除此之外,東北藏地區還是藏區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由於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這一百年間,拉薩噶廈政府頒布了嚴禁西方人入藏的命令,西方人從尼泊爾和布丹進入西藏的路線被封死,而從康區入藏的路線由於關注較多,沿途均設有哨卡,被發現的幾率極大,所以西方人多選擇艱難的東線,由青藏高原東部入藏。

 

20141222155741_87590.jpg

 

考察活動的中心人物

 

       考察階段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普爾熱瓦爾斯基、斯文·赫定、圖齊、柔克義、大衛-妮爾、埃克瓦爾、約瑟夫·洛克、芮哈特夫婦等。這些考察人物分屬不同的國家,有學者、專業探險家、軍人和記者,也有傳教士和政客。

 

       普爾熱瓦爾斯基在藏地考察期間收集了大批動植物標本,還考察了野駱駝和野馬的分布區域。斯文·赫定是歐洲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最著名的中亞探險家之一,他在西藏的考察涉及歷史、地理、物種等多種領域。埃克瓦爾作為第二代傳教士,出生在甘肅岷縣,藏文說得很好,他對西藏的民族學調查貢獻很大。約瑟夫·洛克對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北部地區的植物考察和地理考察,研究成果斐然。此外,法國考察家竇脫勒依和德國考察家費爾希納對西藏的輿地考察也很有成就。

 

       就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些男子探險者在青藏高原上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時,幾位西方女子的身影出現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她們是法國的亞歷山大·大衛·妮爾、美國的安妮·泰勒、珍妮特·烏爾欣和瑞士探險家麥雅,她們為西方人西藏考察歷史畫上了特別的一筆。大衛·妮爾一生數次入藏,她將畢生的心血都獻給了自己所敬奉的藏傳佛教事業和藏學研究,她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藏學家之一,當時的西方掀起了一陣大衛·妮爾考察熱。這些考察家的故事精彩紛呈,我們將在之後的系列文章中慢慢為大家介紹他們在西藏的考察活動。

 

 

/朱華玉  /海霞資料圖片

原文刊登在《西藏旅遊》20146月刊

版權所有·西藏旅遊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