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介紹
知名攝影師Steve Mccurry 先生曾經在日記中寫到:「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攝影師,首先你得遠離家鄉。盡可能地遠走,在陌生的土地上成為一名陌生人。這要求謙卑。」而高山攝影更是如此,在高山險峰面前,你必須低下頭,學會謙卑。你的鏡頭記錄下的只是巍峨高山願意讓你看到的一面,而你能夠登臨頂峰全因它溫柔的脾氣。不管攀登還是攝影,你永遠不能帶著一顆征服的心,只有在那高山面前低下頭來,心存謙卑,才能一步一步向上攀爬並記錄下那令人窒息的瞬間。
高山攝影:痛苦與美好的過程
登山與攝影是兩件看上去特別默契的事情,但事實上對於每一位愛好攝影的登山者來說都曾經歷痛苦的抉擇,究竟是重登頂還是重拍片呢?大部分執著登山又不願放棄攝影的傢伙,到最後都會選擇在前期的體能訓練上加大力度,每次拉練都會多負重五公斤的重量,這五公斤的重量其實就是一台相機或者幾個鏡頭的重量。
高山攝影的照片可能沒有很好的構圖,沒有完美的光影,有著許多的小瑕疵。因為在整個攀登過程中很少有時間去構圖,很少出現極佳的光影效果,一切的拍攝條件都是大自然隨機賦予的。但這些有小瑕疵的圖片卻是攝影師在高海拔環境中走一步喘十口氣而換來的定格瞬間,每一張圖片都詮釋了自由的意義,被賦予了超出風景以外的意義。所以,每一次的攀登和拍攝都是每一個謙卑的高山攝影者演奏出的交響曲。
異國登山:峽谷懷抱中的萬國大本營
我是一個喜歡攝影,崇尚自由的人,總想給自己更多的挑戰。2011年成功登頂卓奧友峰後,在與幾個要好的「山友」商量下,我們第一次(也是西藏聖山探險公司第一次與尼泊爾的「明瑪」探險公司合作)走向國外山峰。去國外登山一直是我的目標和計劃,所以前期的準備也做的非常充分,當然除了語言過不了關,幸好還可以用肢體語音,到了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我們隊友全部到齊。
到達了大本營山下面的Samagon村莊 海拔3500米,我們在Samagon 住了兩天適應休整,閒逛了當地的學校,拜謁寺廟。聽其他隊員的消息說如果我們徒步進山,需要六天的路程,而且幾乎每天下雨路上還有跳蚤、螞蝗,看來我們乘坐直升機是明智的選擇。
大本營在海拔4800米左右,與Samagon 高差1300米,因為Samagon 的森林覆蓋面積大,從上面往下面看,高山峽谷雪山懷抱,使得該片地區氧氣非常充足,所以從Samagon 出發一直到大本營,幾乎都覺得沒有絲毫的高原反應的症狀。到達大本營後,大大小小形狀不一五顏六色的帳篷,還有各國登山者國旗,匯成了一片亮麗多彩的世界,怪不得尼泊爾被譽為登山者的樂園,有世界上公認的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最多,最美,最完善的探險公司與救援體系,聞名一世的夏爾巴嚮導。這裡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海拔的落差使得景色千變萬化,隨便「咔嚓」一張就是張大片兒。
雪崩:親歷瑪納斯魯峰山難
在大本營休整幾天後,我們的隊伍還進行了登山前的傳統煨桑經幡祈禱儀式。煨桑是一種祭山的活動,藏傳佛教的一種祈福儀式,無論在中國境內攀登還是尼泊爾或者是巴基斯坦攀登高峰,在出發之前都必須先煨桑,尼泊爾人稱為puja 。我們把各自在攀登過程中需要使用的裝備都放在祭台周圍,懷著對雪山的敬畏心,虔誠祈禱:希望這些裝備與我們自己可以得到神靈的眷顧護佑。在整個過程中,任何一個隊友包括登山公司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是敷衍了事的。選擇了登山,就必須謙卑,在那個地方,你的一切都是這座山給予你的。
第二天,我們按照行程計劃開始了登頂前第一次拉練,要求我們到達C1(海拔5800米)後,稍事休息馬上就回大本營BC,不在C1過夜。休息一天後繼續第二天拉練,第一次和第二次拉練對我們來說都是很順利的,而且一次比一次輕鬆,第三次拉練之前我們所有的隊員都覺得狀態不錯,對登頂都充滿信心。
那天我們到達了C2,已經下午5點多鐘了,空氣通透,視野開闊,大本營和C1的帳篷清晰可見。在山上難得遇到這麼好的天氣,非常適合用長焦鏡頭拍攝周圍的群山。C1和大本營營地的彩色帳篷在白色世界中另有一種美感,我趕緊用相機記錄下這美麗的畫面。
但誰都沒有想到突如其來的雪崩,改變了後面的計劃。簡單吃點晚餐後天氣也漸漸地變暗了,隊員們也早早鑽進帳篷休息,和我同一個帳篷的是一起登過山的老相好阿鋼,一個摯愛攀登的廣東中山地產老總。睡到凌晨差不多五點鐘左右,我們準備往C3拉練,正準備起身,突然一聲巨大的震動和氣浪瞬間把我們的帳篷掀開,旁邊的阿鋼馬上撲倒到我的身上,說了一句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話。「林凱別怕,我來保護你。」,這也是登山界所說「無兄弟,無登山」的名言最好的印證。就在那一瞬間,營地一片狼藉,所有的帳篷都東倒西歪,「雪崩!」,隨著夏爾巴領隊的大聲喊叫,大家驚魂未定都扒開帳篷衝了出來。
就在這時,一個夏爾巴僅僅穿著襪子一瘸一拐從我們上方高處直奔我們的營地,邊跑邊喊著什麼,原來C3營地上面冰川崩塌,直接沖毀C3營地所有帳篷。很多人還在睡夢中,都來不及逃脫,這次雪崩形成的氣浪又向下衝擊我們的營地,幸好的是C3和C2營地之間有幾個大的冰裂縫,所有崩雪幾乎都衝入裂縫中,我們所受到的衝擊只是氣浪和余雪,不然的話我們也可能遭遇不測。逃過一劫,所有隊員在桑珠領隊的帶領下往大本營下撤,其他的夏爾巴和大本營休息的夏爾巴也馬上趕往C3營地參與救援,整個救援持續了兩天。
感悟:生命不在於呼吸的次數
我後來一直在想,那個從C3營地被雪崩衝出營地後,僅僅靠穿著一雙襪子,冰天雪地,零下將近20攝氏度嚴寒,一路狂奔到我們C2營地,這需要何等的頑強的意志和求生慾望,我們在山難發生後下撤到大本營,整個營地的隊伍都沈浸在山難的悲痛中,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經歷這麼大的山難,大家都不說話,好像還定格在雪崩那天的某一瞬間。兩天的煎熬過去了,桑珠領隊通知我們為了大家的安全,終止此次攀登活動。原因是由於雪崩造成的山難以後,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危險因素存在,這也是我早就預料到的結果。
五天後在加德滿都又聽說楊春風成功登頂,這其中還包括外國隊員。我替他們高興的同時也在反思自己,儘管自己痴迷於登山,但在面對取與捨時,有時放棄更需要勇氣。山,永遠在那裡,只要你不停下攀登的腳步,登頂的機會總是會有的。攀登的路途雖然如此險峻不易,但全球痴迷於此的勇士並沒有退縮。我亦如此!在這次山難之後,攀登山峰時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更加的謙卑,虔誠地向著高山祈禱。每次看到登山歸來拍攝的照片,我都非常地感概,承蒙於大山的庇護我才能將這些美麗的瞬間與更多的人分享。
我愛上登山,是因為愛上了登山過程;我愛上高山攝影,是因為拍攝高山本身就是對它們膜拜的一種形式。每一座山的頂峰確實是任何一個登山者都不能抗拒的,因為那裡有美景和幻覺,有夢想和眼淚,有人生難求的體驗和收穫,有男人一輩子都渴望的實現和證明。我一直堅信,山再高再陡,只要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就有機會!端起相機再累,只要按下快門,就是一次珍貴的銘記。
生命的真諦不在於呼吸的次數,而是那些令你無法呼吸的時刻,人的一生一定要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的生命活的更精彩,也更豐富,老了細細地回想,一定覺得不枉此生。艱難,困苦過程還在繼續,壯美,詩意瞬間永留。
裝備展示(由於裝備圖精細度不夠,只有做成TIPS的形式)
腳架:腳架的重量不輕,但一般只能在營地使用,離開大本營之後,最好不要攜帶。
登山鎬:這個不用多說,登山必備。
雙肩快掛:高山攝影神器,有了它脖子就得到解放。
GOPRO頭戴式相機:最後的登頂衝鋒過程,經常會遇到需要手腳並用的情況,這個時候再拿出相機拍攝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不想遺漏登山過程中的每一刻,你需要的就是GOPRO頭戴式相機。
相機:佳能EOS5DMARK,佳能EOS5DMARKⅡ,佳能PowershotG1數碼相機
鏡頭;佳能EF50MMF/1.2USM標配定焦,佳能EF16—35mmf/2.8LIUSM廣角鏡頭,佳能24—70mmf/2.8LIUSM標配鏡頭,佳能70—200mmf/2.8LISIIUSM鏡頭
關於高山攝影必須要告訴你:
1.相機背負的正確方式
在登山的過程中如果要拍照的話,那麼選擇一個合適的相機背負方式至關重要。因為要隨時拍照,相機肯定不能放在背包裡面。因為在攀登雪山的路上,你所在的位置可能沒有空間讓你放下背包拿出相機。就算有空間讓你取出相機,你的體能可能也會在放包和背包的過程中消耗殆盡。
所以這裡我提供一個解決相機背負的最佳方案,將背在脖子上的傳統相機背帶換成兩頭裝有快掛鈎的背帶,然後將相機掛在衝鋒包的兩側,這樣既解決了拿取相機不便的問題又可以減緩脖子因為長時間掛相機的疲勞感。
2.如何在攀登過程中拍到好的照片
其實在你攀登的時候能出什麼級別的照片早就注定了,唯一不同的是當時天氣與光影的影響。因為這跟你平時攝影水平有絕對的關係,而且在整個登山過程當中身體極其疲勞,而且在十分危險的狀況下想有超水平發揮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對於一般高山攝影愛好者我唯一的建議是: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多拍攝照片,廣種薄收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這也跟登山一樣,必須循序漸進,所以並沒有什麼小技巧與捷徑。唯一能祈禱的就是期望天氣能好點。
3.如果你愛高山攝影,就必須接受它的危險
必須要鄭重的提醒登山是一件極其危險的運動,在這個過程當中攝影會讓危險程度增加。所以在登山過程當中時刻要記住這句忠告,腳下很安全的時候再端起相機,畢竟攝影只是登山的一部分。
4.別帶著功利的心去登山,去拍攝
登山是純粹的,也是一項令人著迷的運動,令人窒息的美景就是當中最打動人的部分,將這一部分拍攝下來固然重要,但是身在其中去用心感受其實更為重要。所以最後一條建議:別忘了用心去感受你曾經來過的這麼美麗的地方。而拍攝只是記錄與分享,絕不是張揚與炫耀。
林凱(國家級登山健將,國內登山自由攀登者,高山攝影師):
在登山過程中的拍攝應該充分利用早晚的光線來拍攝山景。要突出表現山峰的立體感和高度感,就必須加強畫面的反差,運用山峰的投影,所以陰天不如晴天,順光不如側光。遇到天氣突然變化,不論變壞或是變晴,有時反而容易拍到生動的畫面。
(文/圖林凱)
版權所有·西藏旅遊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