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魯朗,被稱為讓人不想家的地方,是“318景觀大道最美的路段之一,這裏樹滿青山、河流縱橫,有規模巨大終年碧綠蒼翠的原始森林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這裏也是藏東南生物多樣性保持最好的地方之一。

這裏向來是專家學者們心中的生物基因庫,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滋潤著這裏的森林和草場,養育了特有的植物、昆蟲、鳥獸。但這些還並非全部,在樹下還有茂密灌叢以及各種各樣的生物,這微觀奇妙的世界,是魯朗另一番魅力所在。

 

 

01

發現微觀世界中的魯朗

撰文/姚雪霏 沈鵬飛 馮帥

 

從拉薩到魯朗

 

有人說:神在創造地球時,一定是拿西藏作了微縮模型。因為,這小小一隅幾乎囊括了我們這個星球上最美的一切:雪山、冰川、江河、湖泊、瀑布、峽谷、森林、草甸……如果你想看滄海變桑田的大自然史詩,不用活上千百萬年,只需乘上一輛車,從拉薩,去林芝。    

沿著拉薩河一路往東,沿途多是些灌木叢覆蓋的山。有時候灌木們不夠茂盛,只沿著山脊寥寥生長,山便像衣不遮體的姑娘,難為情地露出土黃色的沙石皮膚。

 

翻過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隨著海拔攀升,灌木叢也開始發生變化:常綠闊葉的高山杜鵑開始逐漸增多(海拔4500~4900米),直至霸佔到絕對統治地位。站在山口四顧,你將有機會一覽滄海桑田的大幅楷書:山腳下生著溫潤的暗色針葉森林,甚至還有其他更喜暖的闊葉林或灌木叢——這是拉薩河河谷的恩賜;往上是落葉闊葉灌木從;接著灌木叢變矮、顏色變深、高山杜鵑增加;繼續往上攀升,突然就變成了矮矮的高山草甸,看上去幾乎光禿禿的了。這種層次分明的、一圈一圈的不同自然環境垂直分佈雖然常見,但也並不是總有運氣在同一座山上、同一片區域裏能輕易觀察到。

 

我們已經走進林芝,尼洋河從米拉山口發源,綿延309公里匯入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水汽通道效應在米拉山已是強弩之末,雨水大部分降到了米拉山以東,造就了藏東南的林濤花海。

 

這裏擁有著我國保護最完整的原始森林之一,林芝地區的森林覆蓋已達46.09%,共264萬公頃,僅僅在魯朗,就有著藏東南最好的原始森林。

 

魯朗,被稱為讓人不想家的地方,這裏樹滿青山、河流縱橫,有規模巨大終年碧綠蒼翠的原始森林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不光如此,這裏也是藏東南生物多樣性保持最好的地方之一。在魯朗這片秘境之中,分佈著眾多青藏高原獨特的植物、昆蟲、鳥獸等,等待著我們的發現。

 

20127月,西藏生物影像調查(TBIS)與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IBE)聯合了眾多科學家、攝影師對魯朗地區生物多樣性展開了一輪全新的考察。在此之前的兩年時間裏,這兩個機構已經在藏東南地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區域和巴松措區域展開了三次野外生物多樣性實地考察與拍攝,採集了大量的珍惜野生動植物影像資料。

 

這次考察的大本營設在德木溝魯朗花海牧場旅遊區的花海別墅之中,這裏是魯朗最具魅力的一段。在天險般色季拉公路未開通之前,整個德木溝一段都是連接小到工布波密大到川滇藏三省的著名古道,這裏彙聚林海、花海、村落、古跡,是中國人的景觀大道”318國道上景色最美的路段之一。

 

02

在拜峰臺的山頂上三塔聳立的景象。(攝影/雷波)

 

拜峰臺上的精靈

 

7月的林芝正值雨季,從印度洋吹來的暖濕氣流沿著雅魯藏布江河谷進入藏東南地區,使得這裏降雨異常充沛,幾乎每天都會下一場,這也給調查增加不小的難度。

 

長期在野外考察拍攝的老師早已對這種天氣見怪不怪。拜峰臺上,考察隊穿梭在山林之中完成著各自的任務。所謂拜峰台是魯朗達繃山上前往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一個山口,這個海拔4500多米的山口正對南迦巴瓦峰,其下則是人類最後的秘境雅魯藏布大峽谷,山口處面對南迦巴瓦峰置放祭拜山神的香爐塔。位於高山草甸地帶的拜峰台,終年氣溫寒冷,空氣稀薄。

 

從海拔4500米的拜峰台,下降到海拔3500米的魯朗花海牧場旅遊區,是本次科考的重要線路之一。這一路,幾乎涵蓋了北半球的所有氣候帶和植被類型,海拔梯度的劇烈變化提供了藏東南生物多樣性的完整序列。

 

在拜峰台,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數十株高大的塔黃傲然聳立。這些如同外星生物般高大、呈塔形的植物,分佈于流石灘,顏色為清新的嫩黃色,多有一人高,基部葉片較大,向上漸小。塔黃因其造型獨特,被當地人認為神物,也有人食用它。

 

03

花海中的綠絨蒿(攝影/馮帥)

 

雲霧繚繞,遠眺大峽谷一片灰白,根本不見南迦巴瓦的蹤影。傍晚時分,雨突然停了,烏雲變淡,夕陽的金光從雲層中透露出來,南迦巴瓦峰也開始漸漸顯現。在萬道金光齊穿雲霄之際,一直守候在灌叢中拍鳥的IBE鳥類專家郭亮抓住這關鍵時刻,記錄下兩株塔黃並肩遙看南迦巴瓦的難得景觀。同時,他還拍到了黑胸歌鴝在灌叢上晾曬羽毛的特寫照,發現了藍額紅尾鴝的巢穴。

 

塔黃腳下相伴生長著像絲綢一樣藍得透明的擬多刺綠絨蒿,紫色的雪層杜鵑,粉白色的林芝杜鵑,黃色的狹葉委陵菜等藏東南特色高山植物。更多則是雪層杜鵑和狹葉委陵菜,這兩種顏色鮮亮分明的低矮植被一叢叢緊緊挨著,沿著山坡鋪開,構成了拜峰台山頂埡口的主要風景。

 

專門研究植物的王辰在拜峰台發現的擬多刺綠絨蒿,是林芝地區的特有物種,主要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流石灘。這幾株藍色的花兒,成了眾人的模特。無論是植被周身掛滿雨水顯得嬌豔欲滴,還是面對陽光幾乎呈透明的藍絲綢狀,綠絨蒿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這簡直就是跌落到世間的精靈!

 

04

一場雨過後的魯朗密林里是菌類的樂園。(攝影/馮帥)

 

向山下而行,海拔4000米處出現了大片的杜鵑叢,地面落滿黃色的花瓣,面積和密集程度讓人驚歎,王辰介紹此種為黃杯杜鵑。抬頭看去,樹枝上更是搖曳,綴滿了飽滿的花。此外還記錄了苞葉雪蓮的影像資料,繼續下降到海拔3800米,則是林芝雲杉和冷杉。

 

原始叢林中的發現

 

繼續向下要開始鑽林子了,這片自然生態極好的原始森林裏到處都是橫生的腐木,上面覆蓋了厚厚的苔蘚。一進林子,就進入考察隊中另一位擅長微距拍攝、專研昆蟲的老師雷波的天下了——這裏是昆蟲和菌類的樂園。

 

但凡昆蟲攝影師和昆蟲學家都喜歡在樹林裏做的同一件事情就是:揭樹皮。當然,物件都是已經腐朽的倒木,和已經與樹皮長在一起的苔蘚。掀開樹皮,腐木上生活著的各種昆蟲,就開始四處爬動,你就會發現另一個微觀的世界。

 

0506

左圖 白喉紅尾鴝 右圖 魯朗的密林遮住了天空。(攝影/崔林)

 

我跟隨著雷波老師的腳步在森林裏慢慢移動,慢慢地才發現了這其中的美妙之處。不光是揭樹皮那麼簡單,只有放慢了自己的腳步,仔細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才能在曾經從不注意的葉片、樹幹、花瓣上,發現各種昆蟲。伴著清晨的露水,蟲子們開始了它們的生活,有的在梳理著自己的身體;有的在吮吸著露水或雨水,一大滴水珠裏映出一隻蟲子變形的倒影;有的在進食;有的在交配;有得則在互相打鬥。

 

這些蟲子的一舉一動都逃不掉在雷波的眼睛。一隻正在撲食的齒唇葉蜂,頭頂著一滴水珠,帶著狡黠的目光定格在了照片上。還有一隻姬蜂停在垂下的絲絲松蘿上,借助著背後的光,和吹動的微風,雷波竟然拍出了山水畫的意境。

 

一束光從頭頂參天巨樹的縫隙中照射下來,我們站在潮濕的森林裏讚歎不已。自然總帶給你無法想像的驚喜,變幻莫測的自然光線就是大自然給予的最奇妙的禮物。據雷波說,在接觸攝影之後,光是研究光線他就足足研究了七八年。

 

07

 

上圖 網蛺蝶  下圖 竹節蟲(攝影/雷波)

 

08

 

魯朗密林中投射的光斑,靜靜照亮了另一個奇異的生物世界。仔細看你會發現,在森林裏最陰暗的角落,長滿了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菌類。尤其是一場雨過後,各種菌類紛紛冒出了頭。由於菌類的家族過於龐大,大部分見到的都不可食用,當地的工布人也多以採集青岡菌和松茸為主。至於那一些形狀各異,顏色不同的菌類,在各種光線的輔助下,尤其是大量生長於腐木上的微小型菌類,成為了拍照靜物和微距的好選擇。

 

野生動植物的拍攝工作異常艱險,不光需要飽受風吹日曬雨淋的極端天氣,還需要極大的耐心,更是需要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在雷波眼中看來,每個角落都有漂亮的場景。在這一次的科考中,總共記錄到了100多種昆蟲的影像資料,包括本地區特有物種如高斑蜓、普氏擬深山鍬甲等,以及一些非常奇特的物種:頭小駝背的小頭虻、表面上鼻子和口連在一起的口鼻蠅、形極似蜜蜂的擬蜂食蚜蠅、頭部長有很長鬃毛的巨額毛實蠅等。

 

09

傍晚在花海中放牧的小牛。(攝影/崔林)

 

放牧花海

 

再往下走,經過一片高山牧場,便抵達魯朗花海牧場旅遊區內的東巴才村了。

夏季是魯朗最美的季節,東巴才村的牧民們趕著牛馬在花海中徜徉,這裏海拔3500米,變成了一片報春和鳶尾的世界。

在如星辰般遍灑的小花上,馬兒拋下了鞍子飛快地賓士,成群地追逐彼此的尾鬃,輕輕撕咬,噴出滾熱的氣息。

 

    犛牛垂頭吃草,沉重地漫步,在草海深處越走越遠。

 

    傍晚時分,我和崔林老師在花海拍照,快門聲清脆細微,卻有另一種聲音聲聲傳來,在花海的風中迴響,帶來一絲涼意。犛牛在我們身邊悠閒地吃草,風吹牛擺,這就是花海深處牛鈴聲。伴隨著聲聲鈴響,一切就像是童年的回憶,清涼的花海遠方,就是奔放怒湧的森林,其深沉的色彩如同大海。

在歷時15天的魯朗生物多樣性考察中,西藏生物影像調查(TBIS)與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IBE)的科考人員,從海拔4500多米的拜峰台,到海拔3000米的東久溝,走進了魯朗的原始森林,徒步穿越了魯朗花海牧場旅遊區,並翻越了德木拉山。他們用影像的方式記錄了魯朗特有的珍惜瀕危物種,這次考察中一共記錄到了約360種野生動植物,並對魯朗德木寺遺址,東巴才村也做了人文層面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