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整理/一釐米

00 01 02
03 04 05
吉隆的崇山峻嶺為雪豹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吉隆群眾把雪豹視為護法神的化身。(攝影/普瓊)

 

    雪豹是美麗瀕危的貓科動物,又名草豹、艾葉豹,因終年生活在雪線附近而得名。雪豹的豹骨、豹皮價格非常昂貴,人類不斷的趨利捕殺使雪豹數量越來越少,再加上雪豹活動區域的特殊性,人們更是難得一睹尊容,因此雪豹又被稱為雪山隱士。吉隆縣境內有很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的央然康日海拔7429米,有些高山終年積雪、人跡罕至,這些崇山峻嶺為雪豹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吉隆群眾把雪豹視為護法神的化身,相信凡是有神山、神湖、山洞、古寺廟的地方就有雪豹在守護。相傳很久以前,米拉日巴尊者曾在吉隆偏僻的山村間傳教修行。那一年冬天異常寒冷,通往山洞的小路被大雪封閉達6個月之久,米拉日巴與外界失去了聯繫,村民們猜想聖僧可能已經在山洞裡遭遇了不測。第二年春天冰雪消融的時候,大家結夥上山去搜尋聖僧。當他們離山洞還很遠時,就看到洞口有一隻雪豹在吼叫,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消失。村民們心想,聖僧一定成為雪豹的腹中之物了。當他們來到洞口時,卻聽到聖僧在裡面唱道歌。村民們詫異地問聖僧有沒有看到雪豹,不料聖僧卻說,我就是那只雪豹。原來聖僧已經修成正果,眾人看到的那只雪豹就是他的化身。此後,當地信奉佛教的藏民便把雪豹視為神物。

 

    雪豹外形比獵豹略小一些,頭小而圓,尾粗長,略短或等於體長,尾毛長而柔。成年雪豹體長110130釐米,尾長8090釐米,體重3875公斤。全身灰白色,佈滿黑斑。頭部黑斑小而密,背部、體側及四肢外緣形成不規則的黑環,越往體後黑環越大,至尾端最為明顯,尾尖黑色。背部及體側黑環中有小黑點。四肢的下端、足背都有比較清晰的黑色環紋,形狀如植物葉片,故雪豹也稱艾葉豹。前肢五趾、後肢四趾,前肢、前掌比較發達,主要用於攀爬。雪豹眼虹膜呈黃綠色,強光照射下,瞳孔縮為線狀。舌面長有許多頂端角質化的倒刺,舌尖和舌緣上的刺形成肉狀小突起。由於雪豹的舌骨骨化,因此不能像獅、虎等動物一樣大聲吼叫,只能嘶嚎。

 

    雪豹常棲息在海拔25005000米的高山上。夏季可在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上見到,冬季多隨著食物的遷徙而下降到海拔20003500米的山地。有的雪豹冬季仍生活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雪豹經常在永久雪山下面的高山裸岩帶和高山寒漠帶活動,它全身長毛之下還長有著濃密的底絨,足以抵禦風寒。雪豹有肥厚的足墊、趾間有濃密的叢毛,在冰雪上行走可以防滑抗凍,夏季在灼熱的高山岩石上行走,又可以隔熱防燙。

 

    雪豹感官敏銳,生性機警,行動敏捷,擅長攀爬跳躍,五米左右的寬溝可一躍而過,可毫不費力地縱躍到二、三米高的岩石上。它用粗大的尾巴做掌握方向的,躍起時可以在空中轉彎,具有很強的捕食能力。

 

    據吉隆群眾講,雪豹雖然性情兇猛,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雪豹在黃昏和黎明時候活動最頻繁,白天也偶爾出來。雪豹上山、下山均有一定路線,喜歡走山脊和溪穀,不願穿行灌叢樹林,也不喜歡走空曠的山坡和鬆軟的雪層,經常沿著踩出的小徑行走。它常按一定的路線繞行一個區域,有時需要數日才能返回棲息地。雪豹平時獨居,僅在發情期前後才成對居住,一般有固定的巢穴,設在岩石洞中、亂石凹處、石縫裡或岩石下面的灌木叢中,大多在陽坡上,往往好幾年都不離開一個巢穴,窩內常常有很多雪豹脫落的體毛。由於毛色和花紋同周圍環境特別協調,形成良好的隱蔽色彩,很難被發現。

 

    雪豹獵取的食物以山羊、岩羊、盤羊等高原動物為主,它也捕獵鼠類、野兔、旱獺等一些小型動物。也喜歡吃生活在高山上的雪雞、馬雞和紅雉等鳥類。在食物缺乏情況下,也時常潛至村舍或牧場附近盜食家畜、家禽。雪豹獵食時,往往採取伏擊或偷襲的方法,常在野羊活動地域或必經之路附近潛伏,由於它身上的花紋色彩與裸岩塊斑相似,野羊很難辨別出來,待獵物走近時,它突然發起攻擊,矯健靈活的軀體接連幾個騰躍便可撲到獵物。一般先吃腹部、內臟,然後再吃肌肉,最後吃骨頭。雪豹進食時像貓一樣蹲著用前爪抓肉,用臼齒咬食。

 

雪豹是促進山地生物多樣性的旗艦,是山地生態系統的健康指示器。目前,西藏已制定了保護雪豹的行動計畫,吉隆人民也非常他們的守護神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和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