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久輝

040

曲徳寺遺址(攝影/范久輝)

 

貢塘王朝,曾經輝煌在現今吉隆縣的小王朝,據說太陽之子的光芒普照此地,故名曰貢塘。它與古格王朝頗為相似,上接千年吐蕃輝煌,下續清代起始,足足裝下了西藏的半部歷史,其輝煌的歷史及命運的殞落,令人唏噓並感歎。

 

五月份的吉隆,清晨還透著一絲寒意,街道上十分冷清。我們向著被民居包圍的曲德寺前行,那裡將上演一場精彩的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古突羌姆。此跳神佛事本應每年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表演,因電視臺製作節目的需要,專門進行了一次排演。

 

在曲德寺內,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曲德寺舊址已坍塌,現在的道場是在曲德寺前庭的北側重修,由經堂,護法神殿與僧舍組成。曲德寺解放前原有僧人近百,而現在的僧人不多,所以每次跳古突羌姆時都要找宗嘎村的信徒參加,但是從羌姆表演上看,人手還是明顯不足。

 

換好神服,帶著面具,大家去曲德寺舊址進行最後的調整。陽光透過十幾米高的殘壁,照在曲德寺內古老斷簷下,一群衣著神服、頭頂神秘怪異面具的人們在裡面活動著。這是一幅迷惘的畫面。

 

法會開始。因人手不夠,本應兩支頓欽同時吹響,卻只有一人在吹。寺院主持坐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德寺的水泥牌子邊上,用時緩時急的鈸鑼號來指揮羌姆的節奏。古突羌姆神舞的出場順序、手勢運作、舞步跳動、法器和兵器的用意等都有講究。它的結束是以犛牛的出場而宣告結束的。當犛牛在院落中做出各種動作時,一位老奶奶沖到犛牛跟前,向它獻上潔白的哈達,並低下頭,在犛牛的身上頂禮。

 

一場精彩的表演完整的展現在眼前,帶著幾百年前貢塘王朝的先人們對神靈的敬畏與對美好生活的期望,頑強的上演至今。它是貢塘王朝留給我們最鮮活的標本。

041
042
043
044

組圖 曲徳寺內進行的“古突羌姆”表演(攝影/范久輝)

下部阿裡

 

談及貢塘王朝,阿裡這個特定的名詞繞不開。阿裡在西元10世紀以前,在已知的敦煌的古藏文和吐蕃金石文中尚未出現。10世紀以後,吐蕃王族後裔在喜馬拉雅山脈西部地區陸續建立一些小王朝後,阿裡一詞,作為特定地名,才開始出現於藏文文獻中。其特殊含義是:吐蕃贊普政權已滅亡,贊普的最後血統所管轄或擁有的領土和臣民唯獨剩下西藏西北部這片土地,這些地方從此稱之為阿裡

 

阿裡古時分為上部阿裡與下部阿裡。一千多年前,吐蕃贊普朗達瑪被弑,兩位王子沃松與永丹為爭位,互相征伐,吐蕃本土陷入規模空前的混戰中,其間吐蕃全境又爆發平民起義,終於導致吐蕃王朝的崩潰。其後百年間,永丹後裔佔據或散落在衛藏各地。而沃松的兩個孫子,在其父貝科贊被殺後,被迫逃亡。不過,兩個落魄的王室後裔,在遠離政權中心的異鄉它地臥薪嚐膽,卻獲取重生的力量與希望。

 

而次子赤德尼瑪袞逃至普蘭,普蘭縣的象雄地方官接納了他,並嫁女兒于吉德尼瑪貢為妻。赤德尼瑪袞也生有三個兒子,白吉袞、紮西德袞、德祖袞,他們長大後分別統治了上阿裡的三個地方,史稱上部阿裡三袞。其中最出名的為古格王朝。

 

長子赤紮西孜巴貝逃後藏的上部地方,他生有三子,白德、維德、吉德分別統治不同的地方,史稱為下部阿裡三德。白德的後裔受邀前往今天的吉隆縣從而開始建立了貢塘王朝,並單獨形成一個世系,史稱貢塘王朝。

 

上部阿裡的古格王朝與下部阿裡的貢塘王朝,在幾乎相同的時間建立,也滅亡於17世紀的中葉,前後只相差幾年。而且都是在強敵入侵時,國王顧及百姓殘傷,都是走下城牆,投降于強敵,王朝自此風銷雲散。

 

045

進行“古突羌姆”表演的僧人和群眾。(攝影/范久輝)

 

 

後弘期佛教之光

 

吐蕃王朝崩潰後的一段時間,全藏處於戰亂與分裂當中,貢塘地方也成了無主之地。當地的老百姓商議我們需要一位元管理大家的國王。於是派梅布堆吉赤吉和香晉丹仁莫兩人把下部阿裡三德之一白德的長子維色德迎請到貢塘,並奉維色德為貢塘之王,並委任兩個邀請者為大臣,從而開始建立了貢塘王朝,並單獨形成一個世系,史稱貢塘王朝。維色德尊為貢塘王朝的始祖。

 

維色德在如今吉隆縣宗嘎鎮西南叫托列地方興建了寢宮,成為貢塘王朝最初的王宮。其轄地據《貢唐世系源流》記載:北面以貢塘拉山頂和吉烏拉贊雪山至南面與尼泊爾的丁瓦日地方分界。由於維色德是百姓迎接而至,不是通過力統治了領土,所以維色德之後,貢塘國王權威似乎下降,從第二代至四代貢唐王執政時期,將地域劃分成四大部一小部(小部指權勢小於其它割據勢力者),各部均配有一首領,進行部落聯盟相似的統治模式。

 

在這四代國王統治期間,發生在貢塘王朝境內最有意義的事,應是阿底峽大師經貢塘王朝而進入西藏。阿底峽,是在朗達瑪王滅法之後,復興西藏佛教的第一位重要人物。被尊稱為覺臥傑阿底峽,意為佛王阿底峽,簡稱覺臥傑。迎請阿底峽大師進藏的是流淌著同樣高貴血脈的上部阿裡古格王朝的國王拉喇嘛強曲沃,使者是貢塘王朝下的吉隆人納措崔呈傑瓦。

 

據傳,阿底峽大師在西藏宏傳佛教,是從貢塘王朝開始的。在吉隆縣至今相傳大師在進入上部阿裡之前,先在吉隆鎮的乃村此停留一年,並宏傳佛法的傳說。解放前,乃村還保留有大師講法時坐過的法台。貢塘王國,因大師而沐浴著西藏後宏期佛法的晨曦。

 

初建王朝的貢塘王國與古格王國一樣,出於政治統治的需要及對吐蕃盛世佛教盛行的深切懷念,一度將佛法作為立國治邦的國策。也說明了在當時,在血脈的聯繫下,貢塘、古格兩王朝關係的密切與頻繁。

 

↓曲徳寺內散落的精美木雕與壁畫(攝影/范久輝)

046

 

 

一條建偉業的小魚

 

第五代國王拉曲德期間權勢得到增強,它於西元十一世紀末把王宮遷移至克孔地方,這是貢塘王朝第二次城堡遷址處。吉隆縣城的宗嘎村西南面有個克孔蕩紮的地方,其山坡上現存古城堡遺址,據說就是當地的貢塘王宮。

 

十二世紀後,隨著薩迦派勢力的崛起,貢塘王朝逐漸式微,艱難地維繫著統治。到了第九代貢塘王,這一局面才有所改觀。第九代貢塘王尊巴德,由姑姑拉仁慶措撫養長大。拉仁慶措的姐姐拉吉孜瑪是薩迦大德貢嘎堅贊之弟桑擦·索朗堅贊的妃子,桑擦則是著名宗教領袖八思巴的父親。婚後,拉吉孜瑪生有二女,其一名為尼瑪崩。作為最小姑姑的拉仁慶措,一心想為年幼的尊巴德找一個有權勢的親家。當對婚姻不滿意的尼瑪崩到貢塘之時,拉仁慶措認為侄女尼瑪崩雖年幼,但其叔薩班,其同父異母之兄長八思巴已成元帝供奉之人,有很大權勢,便竭力促使尼瑪崩與王子尊巴德成親。尼瑪崩在去貢塘之前,曾向兄長八思巴告別。兄長於是囑咐她沿途小心:河流一帶的馬夏人最能編造謊言;南部拉堆地方有強盜出沒很危險;吉隆地方飲食雖足但很酷熱。

 

在姨母拉仁慶措的精心安排下,尼瑪崩在半道上,就與正在洗浴溫泉的貢塘王子尊巴德相遇。接下來,表姐弟一見傾心,一場溫泉戀修成了正果。八思巴惦記妹妹,派人一路尋來。尼瑪崩帶回一封書信,用隱語寫道:正如你以前所講的那樣,吉隆之地非常炎熱,我因口渴而痛飲了泉水,結果一條小魚進入腹中,所以不能很快回去,切望給予憐顧。八思巴看懂隱語,並也用隱語回信說:對泉水宜謹慎觀察,愛撫小魚,可暫住彼處。

 

尼瑪崩生下了王位繼承人崩德袞。崩德袞十一歲那年,母子二人攜帶厚禮前來拜見八思巴。他生性很牛氣,一到薩迦,就大鬧了集市,第二天見到舅舅也不跪拜,當地人風傳薩迦的外甥就像一頭牯牛。八思巴笑說,果然一頭牯牛啊!八思巴對這位牯牛外甥格外縱容,不僅不予責怪,反而鼓勵說:若三年不癲狂,名聲無法遠揚。就按自己的愛好欲望行動吧!八思巴給外甥崩德袞灌頂祝福,並賜予祖產莊園千戶左右,從而鞏固了貢塘王朝與薩迦政權的政治聯姻關係。

 

後來果然,這個小魚崩德袞沒有辜負八思巴的期望,聰明能幹、善於政務,憑藉祖業和薩迦政權的支持,貢塘王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鼎盛。他參照元朝和薩迦的執政方式,首先以律法形式征服了以前不服管制、蠻橫欺人的貢唐各寺廟的堪布,又以武力和勸降兩種方式征服了周圍各處的領地,使貢唐王朝的領地擴大到13個百戶部。百部的計量單位為以一百個十部為百部,相當於千戶部,故實際分為13個千戶部即:貢塘〈今吉隆縣宗嘎〉、吉仲(今吉隆鎮)、怒日〈今尼泊爾〉、瑪祥甲倉巴、洛堆、洛麥〈今尼泊爾〉、托珠、桑居巴、聶、歐、普日錯科、藏布桑擦瓦等共12大戶部,加之從薩迦作為其母嫁妝的祖產莊園一百戶,最後形成十三個百戶部。還在十三百戶部的各個邊境要害地方修築了堅不可摧的鎮邊碉堡十幾座,以鎮守邊關,防範外敵來侵。

 

崩德袞還參照薩迦的做法,設置了13個官職,分別為印章總管1名、總管家1名、司膳1名、侍寢官1名、知賓1名、秘書官1名、儀仗官2名、廚師官1名、奉茶官1名、廄史1名、牲畜差頭1名和執寶傘者1名。

 

在崩德袞18歲時,決定新建王城,把王城正式定都于宗嘎,是貢唐王朝史上第三次遷居。在選址和建築形式上,也參照薩迦的做法,選擇以城鎮與寺院結合的外形為城堡、中心為佛殿的設計。他購買了地皮,徵用了十三大戶部的屬民,並從尼泊爾等地請來能工巧匠,開始修建王宮和寺廟。首先修建了王城四面圍牆,以大卵石砌築牆基,夯土板築的牆體圍成方形城堡,城牆四角和各段高築13座碉樓和角樓。

 

今天尚存有城牆與角樓的遺址,以吉隆縣城城區東角的赤麥曲丹塔附近保存最為完整。赤麥曲丹意為消災免難之塔。藏戲中的赤麥袞堆的劇碼,相傳既是依據此塔的歷史而編撰的。城堡的牆體都是採用人工夯築而成,城牆的基礎也是利用天然的大石頭壘砌,中聞以泥土填實,形成高約1米的牆基,在牆基之上分層夯築牆體,所取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吉隆當地的黃土摻雜以小礫石,夯層厚度每層在4060釐米左右,牆體厚達2米以上,牆體的局部夾夯有木板。等到這些帶有黏性的泥土在高原強烈陽光的烘烤之下乾燥成形,其堅固的程度可以如同現代的水泥,即使是用堅硬的金屬工具用力敲擊,也只能在牆體上留下星星點點白色印跡而已。

 

城牆四面牆體上都開有射擊孔和嘹望孔,內寬外窄,有梯形也有方形,而樓層間的射擊孔都是經過精心佈局、相互錯位,樓內的人憑此可以布成密擊的火力防護網且不留死角。角樓呈日字形,門道極窄僅容一人通過。登高一望,城樓周圍方圓十裡盡收眼底,完全可以居高臨下扼控整個城區。一旦情況有變,守衛者在此發號施令,對內可以報警,對外可以視敵情而組織有效的禦敵網路。

 

↓曲徳寺遺址(攝影/李初初)

047外城牆裡面,崩德袞在城中東面修建了國王宮殿紮西瓊宗白宮,另建妻妾起居室、僕人住處和內圍牆。如今,在吉隆縣城的南部,還有原貢塘王宮所在地宗嘎村。解放後村民在王宮內修房定居,而形成現在的規模。村民的大規模修築房屋,破壞了原先的格局,紮西瓊宗白宮遺存早已不得尋覓。

 

崩德袞還在王宮西對面處修建了有60根柱子面積的紮西果芒大殿,大殿分內外兩殿,內殿24柱寬,外殿36柱寬,廟內牆壁上彩繪大量佛像圖案。內殿是由8名尼泊爾著名工匠建造的紮西果芒佛塔,塔有兩層樓高,塔內伏藏金汁書寫的《般若百論》16卷等各種寶物,塔身用多種金銀珠寶裝飾。整個工程歷經七年,於1277年崩德袞25歲時完工。

 

紮西果芒大殿,現在早已找不到所在了。專家們普遍認為,今天在吉隆縣城內還保存的曲德寺的舊址,就是原先的紮西果芒大殿。推開曲德寺塵封的大門,觸目所及的是幾根大木柱子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屋頂。屋頂中心已坍塌,像是一條回廊,中間能看見藍幽幽的天空,原先但應該是很高的,因為遺留下的殘垣最高處看起來足有十幾米。殿內一根根方形頂梁木柱,有的已歪斜,有的已腐朽,仔細看,柱頭上刻有精美的圖案。東側牆壁上還保存著精美的壁畫,那是三世佛及二十一度母的世界。三世佛的身體用厚厚的金粉濃抹著,時至今日,還是那樣的金碧輝煌。裸露在陽光中的橫樑上,用泣粉堆金工藝塑成的飛龍,也還是那麼金燦燦的,生動無比。

 

雖然曲德寺建築多已倒塌破損,但從殿堂內殘存的壁畫和建築物上的樑柱、替木、鬥枋雕刻和彩繪來看,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表明這座寺院地位崇高,的確是當時很重要的宗教中心。但奇怪的是在《貢塘世系源流》這部藏文史書中,卻並沒有提到在貢塘王城內建有曲德寺的史實;反過來在曲德寺的建寺歷史中,也沒有提及它曾經是貢塘王城的下屬寺院。這究竟是史家的疏漏還是傳說的附會?我們至今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這是貢塘王朝留給我們的一個迷。

 

通過這次遷居,貢塘王城的範圍與規模得到了較大的擴展,基本上奠定了貢塘王城內城區的格局。讓人感概的是,一代天穎的崩德袞英年早逝,年僅25歲。死因很簡單,被屬民下毒致死。其次子,十二代貢塘王赤德崩,於130740歲時,帶著八個臣僕,遠涉數千里前往大都(北京)覲見元朝皇帝。元成宗鐵穆耳諭示:爾為西藏統治者之後裔,應予封賜。賜其為吐溫夏三地之君主,掌管阿裡十三部領地之王的名號,並賜予寶石製成的七棱印章及加蓋國政永固之寶的金冊詔書和珍貴賞賜。

 

通過這次覲見,進一步密切了貢塘王朝與元朝中央的關係,極大提高了貢塘王朝自身的地位和實力,也擴大了貢塘王朝的影響,貢塘地方王朝自此達到權力的頂峰。

 

048

拉姆曲丹佛塔群(攝影/李初初)

 

以政治聯姻維繫王朝

 

受到元帝冊封的貢塘王朝十分重視與薩迦政權的政治聯姻關係。十三代貢塘王曲瓊德是十一世貢塘王赤仁慶桑布與薩迦夏巴.貢嘎仁慶的妃子瑪姬拉姆崩的私生子。而曲瓊德又從薩迦迎娶上士桑布貝的女兒貢嘎崩為妻,生下十四代貢塘王赤紮西德又迎娶薩迦貢噶勒巴之女索南崩為妻。

 

偏居一隅的貢塘王朝正是由於與薩迦政權的政治聯姻和中央政權支持的這種特殊關係,貢塘王朝一直在政治上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即使在後來取代薩迦政權的帕木竹巴政權時期,貢塘王朝儘管已經十分衰落,仍然還維繫著其統治,作為一地之主而頑強的存在著。

 

十四代貢塘王赤紮西德正是處於薩迦班權與帕木竹巴政權的交替之際。在這外部社會動盪、政權更替、軍事形勢嚴峻的特殊時期,赤紮西德進一步完善貢塘王城的城防體系:修築王城的外牆,在城內大牆與碉樓圍牆處修建了暗道出入口;在城堡中央和寺院院內深挖水井,安置大石缸,以防被敵圍困時,用水之需。

 

在寺院院內深挖水井,如今在宗嘎村,也就是貢塘王朝的所在地卓瑪拉康內還能看到。關於卓瑪拉康的創建歷史,在西藏傳統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它與曲德寺一牆相隔,也同樣位於宗嘎村的中部。卓瑪拉康,意即仙女神殿,它現存的建築物坐北朝南,進深25米,面闊8米,殿內的實際面積才僅僅不過兩百多平方米。但是,這座小小的神殿體量雖小,卻佈局完整,她和其他西藏古寺一樣,同樣具有門庭、中庭和後殿3個主要部分,門庭的門道辟于殿堂南面,寬度2米,有兩根門柱,但和其他寺院的門庭相比最為奇特的不同之處,是在門庭內鑿有深井一口,在井口邊放置了石條鑿就的大水缸一口。據說此井是為了抵禦外來的入侵者,寺內的僧眾專門用來貯水之物。

 

雖然卓瑪拉康的歷史不詳,卻沒有阻礙吉隆人對它的敬奉。每到初一十五及重大會宗教節日,卓瑪拉康都是擦肩摩踵,人滿為患。陽光透過一樓樓頂的玻璃窗,照著樓下精美的木雕,不同的時辰,光線恩澤的木雕也不一樣。信徒們早對這些木雕習以為常,他們腳步迅速,在後殿禮拜後就匆匆離去。

 

十五代貢塘王赤平措德為赤紮西德與薩迦貢噶勒巴之女索南崩為妻。因為這層關係,他與薩迦訂立統一政務的盟約條規。可惜此時薩迦政權勢衰落,自顧不瑕。在他33歲時,被正妻舅父所殺,妻父昂仁地方的首領絳巴大元奪權執掌貢塘政權長達五年。絳巴大元驕橫撥扈,在前往吉隆的途中與民眾發生衝突,身中九箭而亡。貢塘的臣民以此為契機,驅逐了絳巴勢力,迎請赤平措德的後裔為王。

 

049

卓瑪拉康內景(攝影/李初初)

 

第一世桑丁多吉帕母女活佛

 

赤平措德的次子十六代貢塘王赤傑索朗德在位期間,國勢較前代強盛。據傳他是一位深謀遠慮,勇於克敵,善於理班的人,繼位後,道先征服了那些曾在父輩時競相挑戰的外亂,重新召集散失與他人之手的部眾,其勢力範圍甚至擴展到普蘭一帶。在這樣的形勢下,他大力弘揚佛教,拜仁達瓦,阿旺紮巴等名僧、譯師為師,興建了犯有殺身之禍的人只要逃進地院大門可免死擁有十六個紮倉的大寺院塔巴林寺〈意為解脫之地〉。

 

十七代與十八代貢塘王崇信佛教,進行了修建寺院、舉辦佛事、寫經鑄像等活動,並都拜當時西藏學者中最為傑出的學者之一,博東派的創始人博東·喬列南傑為師。博東·喬朗傑是位學修兼備、顯密兼通的高僧,又是學識淵博、著作等身的大學者。十七代貢塘王赤拉旺堅贊的女兒阿卓曲吉卓美相傳是現今為護持遍知一切事來而出生在贊普天神之子後裔家庭的大瑜伽女。她也依止博東·喬列南傑為師,並成為他的明妃,修持密法的法侶,她也是博東大師弟子中其中最優秀、最殊勝秉承執持博東密庫者。曲吉卓美與博東大師創建了浪卡子縣的桑丁寺後,以此為中心,形成了西藏藏傳佛教中女活佛系統桑丁多吉帕母女活佛系統,到目前為止已經傳到十二代。

 

現在的吉隆縣還流傳著阿卓曲吉卓美的傳說。傳說中最出名的是她為救病重的父親,單騎穿過雪山取藥的故事。她的出生地,在今吉隆鎮薩勒境內。吉甫村後山有一片大規模的廢墟,據傳是她曾經學法之地。在吉甫村到吉隆鎮的古道之上,沿途佈滿巨大的瑪尼石堆與豹子的新鮮糞便。吉隆縣溫熱潮濕的氣候令草木瘋長,巨大的樹根纏上石牆,速生的青竹佔領院落,混亂的藤葛布滿小道,鋪天蓋地的植物讓我們已經很難看清廢墟的佈局。600年前的阿卓曲吉卓美的遺跡已灰飛煙滅。

 

十七代貢塘王赤拉旺堅贊可能是曲德寺古突羌姆的創始人。《貢塘王朝源流》中記載他添置用於跳神佛事所需法器、面具、犛牛造像空殼等道具。” 

 

050

卓瑪拉康佛殿內為酥油燈添油的老人(攝影/范久輝)

 

王室保衛戰

 

據說當眾僧跳起神舞時,貢塘王朝的家室臣子和曲德寺的活佛就會登臨各自殿堂的頂樓,從東、西兩方觀看廣場中央的表演。只是古突羌姆並沒有挽回貢塘王朝的頹勢。十九代貢塘王登基不久後去世,他的三個兄弟因繼承王位而發生爭鬥,互不相睦;因勢均力敵,最後達成折中方案——兄弟三人分居三處,各占貢塘王宮不同宮殿;又把貢塘王朝的屬地分成三份,兄弟三人各自為政。

 

統一的貢塘王朝,成了散沙,雖然第二十一代貢塘王結束了分散管理的局面,但在內耗之下,貢塘王朝的勢力受到很大的削落。自此後,內亂不斷,外敵入侵頻仍,貢塘王們艱難的進行著王室保衛戰。十九代貢塘王其間,百戶長鈉倉的頭人叛變;二十代貢塘王時榮諧等地入侵;二十一代貢塘王執政時,後藏仁蚌巴軍隊入侵;二十二代貢塘王掌朝時,吉隆諧爾巴發生叛變,發動戰亂;二十三代貢塘王時,吉隆本尊赫茹等人向尼泊爾廓爾喀人投降,佔領熱瑪宗;平息叛變後,江、諧、榮等三地又聯合圍攻邦興,內亂又起。雖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貢塘王朝為了鎮壓這些此起彼伏的內亂、叛變及外部各種勢力的入侵,國力早已消耗殆盡,幾近衰竭。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後藏弟司藏巴汗的軍隊。那是發生在1620年的一次內外勾結的入侵。軍隊圍攻了貢塘王城,最後的國王,二十三代王赤傑索朗久德顧及戰亂帶來的百姓殘傷,打開城門,向藏巴汗的軍隊投降,貢塘王朝就此覆滅。1年後,赤傑索朗久德憂傷而亡,其孫只有一子,貢塘王朝後裔至此絕嗣。

10年後,同樣是擁有吐蕃王室血統的古格王朝,也為了顧及百姓的殘傷,走下古格王城,導致王朝的滅亡。它們從此在西藏近代歷史記載中逐漸歸於沉寂,阿裡,特定的名詞,慢慢變成了地域名稱;下部阿裡,貢塘王朝,歷史的塵煙也掩藏了它們曾經有精彩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