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插圖繪製/尹文濤

 

14

“古墻”系列之一

 

或更準確的說古牆歷史牆,總感覺有一種魅力的召喚。我對古牆有著獨特的關照,因為牆裏有故人的氣息和歷史的滄桑。

 

就說八廓街吧,1300多年的歷史自不用說,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空氣中彌漫著信教群眾煨桑時留下的桑香味,踏著腳下手工磨制的石板路,我細細端詳這古老而又現代的街區。這裏的建築,見證了西藏地方政權的興衰更替、佛教的式微與鼎盛、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貿易的興衰與繁榮、社會制度的變遷與跨越,以及拉薩這座高原城市千年的繁華與發展。圍繞大昭寺周邊發展和延伸出眾多的寺廟佛殿、商鋪作坊、客棧驛館、碉樓宮堡、民居僧舍,規模不斷擴大,聲名日益遠播,影響日趨深遠,成為拉薩城市的核心。歷史上,八廓街就是拉薩,拉薩就是八廓街,八廓街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構成拉薩城市歷史發展的縮影。

 

15

“古墻”系列之二

 

夏紮大院外牆

 

夏紮大院位於大昭寺正南,距大昭寺的中心位置直線距離只有兩百米,這裏是拉薩現存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貴族官邸之一。在它極其莊重的高牆下,突出著居中而立的雨篷門鬥,顯示出它不同一般的身份,外牆作為重要的承載結構厚達一米左右,是以黃泥黏土作為粘合劑,將石塊砌築起來,並在較為規整的內外石塊之間的牆體內填充碎石,在上下大石塊之間放上一層層的小石塊,形成了外牆面大小石塊分層替換的特殊肌理效果。

 

這座建築糅合了手工匠人的技藝與熱情,仿佛具有了年久的生命。牆面的藏式窗戶有人說象徵著犛牛,窗框外的黒邊與藏族人的犛牛崇拜有關,上部的窗楣突出牆外,垂掛著一圈素白的短簾,風一吹簾子百葉褶好像打起圈似的撲啦撲啦的旋轉,好似威猛犛牛的低吟聲。

 

院子的主人曾是九世達賴喇嘛時期顯赫的貴族噶倫夏紮頓珠多傑,當時北京皇帝還曾賜給他的家族一塊匾額:樂善好施,並高高懸掛在夏紮府邸大門上方。因此,地方官員從夏紮噶倫府前經過時,都必須下馬步行,所以很多貴族,包括駐藏大臣在內,一般不從夏紮大院前經過。歷經滄桑,昔日的已是過眼雲煙,這裏現在正在全面修繕,即將迎來新的歷史。

16

山南桑日縣增其寺古墻的輝煌

17

八廓街夏扎大院外墻

 

拉薩曲水縣色達村的老牆

 

我曾三次到西藏曲水縣色達村採訪,其中一次還參加了一場熱鬧的藏民婚禮。在前往婚禮的途中,我在村子裏無意中發現了一座廢棄的藏式小院。院中飼養著一匹白馬,在靜靜的咀嚼飼草。隔壁婚禮的喧鬧聲更映襯著這裏的出奇寧靜。在碧空如洗的藍天下凝重的歷史感和現實的生靈,觸碰了我敏感的神經。握著傳統的國畫生宣、筆墨和顏色,但已經不滿足於國畫的表達方式,我想追求濃烈而清爽的實體感覺,傳達自己當時所處的那種現場的味道。說老實話與其說那一刻是我在創作,不如說是造物主給了我靈光一顯的氣息。

 

山南桑日縣增其寺古牆的輝煌

 

坐落在一片開闊的河谷臺地上的山南增其寺,遠離塵世,孤標傲視。該寺由喇欽貢巴饒賽的弟子卡米雲丹雍仲創建,寺內彌勒佛像是其師所賜;後來成為哲蚌寺三活佛之一聞傑色活佛之屬寺,位於今西藏山南桑日縣境內。宗喀巴大師36歲時攜其八大弟子到沃卡曲隆靜地密修,得到帕竹政權屬下沃卡達孜宗本紮西堅贊的供奉,曾主持修復了增其寺,親自為寺內主尊彌勒佛像開光,被稱為大師四大業績之一。十七世紀末葉,甘丹寺第四十五任甘丹赤巴——嘉央楚臣達傑。在甘丹寺離職後曾在山南增其寺傳法3年;後到布達拉宮任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經師。

 

18

拉薩曲水縣色達村的老墻前

19

“古墻”系列之三

 

這座古老的寺院雖然面積不大,但和其他寺院比起來,感覺雄偉挺拔,尤其是我在畫面中把寺院背後的山巒和樹木去掉後,更顯出它的高聳挺拔。大門雖然殘舊古樸,但依然顯示著歲月洗刷後倔強的輝煌。寺院的牆上還隱約可見奇特的古老石刻棋盤紋。千年前繪於牆上的壁畫雖然慢慢地失去了原來濃烈的色彩,但斑駁的牆壁依然可辨當年的盛景。牆壁上退色的木質構件,以前都是精心裝飾和彩繪的,有金色、深紅、亮黃、靛藍、深綠等,傳達著當時工匠對佛的無限虔誠,整體空間在烈日的照射下牽動著明與暗的對比,彩色與黑白的空間藝術與宗教信仰合二為一。

 

我喜歡在這些古建築的巷子裏駐足、留戀。站在那一棟棟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的藏式小樓前,看繡著吉祥八寶圖案的門簾,被風一吹,便露出正在給女兒編辮子的藏族阿媽的身影。小巷幽深,人們的生活節奏都是緩慢的。商販的叫賣聲、茶前飯後的交談聲,構成了古城一幅動態生活畫卷。這裏曾經發生過無數歷史事件,走過許多歷史人物,演繹了眾多絢麗的故事和傳奇,創造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積澱了豐厚的文明成果,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歷史,每一座建築和牆磚都承載著他獨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