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土豆 攝影/江南
岡仁波齊神山,不僅是四大宗教的神山,更是四大江的源頭。這四大江分別是流向東方的馬泉河,是雅魯藏布江的源頭,雅魯藏布繞著南迦巴瓦做了一個大拐彎之後,掉頭南下流向印度成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向南方的孔雀河,是恒河的源頭;流向西方的象泉河,是印度河最大的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游;而流向北方的獅泉河,則是印度河的源頭,所以岡仁波齊也被稱為“印度洋的水塔”。
從岡仁波齊冰川融化彙集而成的潺潺溪水,流過廣袤的高原草甸,流經山腳下的小村莊,融入聖湖瑪旁雍錯。八嘎鄉地處神山聖湖地區,是一個半農半牧的大鄉,率屬八嘎鄉的塔爾欽則是位於神山腳下的一個小鎮,是轉岡仁波齊神山的必經之地,成為轉山者的集散地。這裡的八嘎鄉村民以駝隊和出租馬匹的經濟收入為主,收入要比周邊鄉的人均收入高出一倍。小鎮借助神山的資源,開始走向發展旅遊業的思路。2008年投入使用的牧民安居房,整齊排列在道路兩邊,路邊還在新建酒店,村裡甚至還有一個中國電信的營業廳,日益完善的公用設施,使得小鎮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塔爾欽是一個自然發展起來的小集鎮,缺乏前期哦城鎮規劃,沒有設置污水排放處理和生活垃圾收集點這樣的公用設施,而大量湧入的流動人口,使得這個小鎮面臨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傾倒到村裡唯一的水源——村邊的小溪邊上。被污染了的水源,不再適合飲用,村民們守著神山水塔,卻面臨無水可飲的窘境,要步行數公里到更接近上游水源的地方背水。
塔爾欽的問題不是個案,在西藏高原腹地的牧區,很多發展起來的村莊,都面臨這個問題。塔爾欽幸運的地方在於,早在2003年,蘋果基金會進駐這一地區,長期開展公益專案,並在神山聖湖的環保問題和當地政府合作,於2011年啟動“岡仁波齊環山賽”,旨在邀請明星和志願者參加為期兩日的岡仁波齊環山,在環山的過程中撿拾散落在環山路上的垃圾,並通過這一舉動,帶動更多的人關注神山聖湖的環保問題。
今年是岡仁波齊環山賽舉辦的第二屆,除了擴大參賽隊的規模,西藏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新團隊加入,共同完成本次環山環保活動。而普蘭邊防檢查站的官兵的參與,使得志願者隊伍擴大到近200人。
2012年岡仁波齊公益環保行動出發儀式:阿里地委行署副專員多布欽,阿里軍分區唐副政委,普蘭縣副縣長拉巴,蘋果基金會理事長王秋楊,蘋果基金會藝術項目負責人王暉,著名登山家王勇峰,著名籃球運動員王治郅,西藏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陽旭 |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環保活動,西藏旅遊有限公司在活動前做了全面的清查,估算累積在神山崗仁波齊周邊的垃圾量已近百噸,這其中,主要以各種食品飲料包裝、宗教信仰行為所致的儀式所用物和遺棄物、建築廢料等為主,主要集中在海拔5300米的卓瑪拉山口及其兩側,塔爾欽集鎮及其兩側(轉山路的進出口)。
↓西藏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設計投入使用的垃圾回收防風中轉站。
在轉山之前,志願者隊伍和普蘭邊檢站的官兵就在塔爾欽做實地垃圾清理,這些生活垃圾由於長期沒有規範的收集點,散落在居民生活區的各處,又被風帶到水源處,直接污染了水源。為此,西藏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專門設計了8個防風的垃圾收集中轉站,並在塔爾欽內投放30個布點的垃圾收集系統,據瞭解,這些都是西藏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啟動的神山聖湖環保一攬子環保工程的一部分,目的是真正全面地實現該區域環保新格局的建立。此環保工程包括:第一步,全面清理多年以來在神山轉山道各點的近百噸垃圾;第二步,在全線52公里範圍內(含塔爾欽集鎮)建立起一套包含200餘個布點的垃圾收集系統,該系統硬體部分包括各種類型的垃圾收集桶箱,垃圾運輸道疏通,垃圾車輛購置,軟體部分包括50人編制的保潔隊伍(含神山聖湖),社區環保意識推廣和宣傳系統;第三步,應阿裡地區行署部署,邀請知名規劃設計單位標準營造事務所共同就塔爾欽集鎮進行重新定位規劃,其規劃重點為環境保護、垃圾處理、給排水系統解決方案和社區發展等,力爭將塔爾欽鎮在規劃層面上打造成“生態、環保、宜居”的國際化精品旅遊集鎮,從而為一攬子解決神山環保提供規劃保障。
環山環保行動紀實
岡仁波齊環山環保活動第一天的行程從塔爾欽至神山正背後的希夏邦馬賓館附近20公里,這段可以通車,山路並不陡峭,但是大量的垃圾山落在河谷和山口,所以需要志願者和官兵們一字排開,進行地毯搜索式的清理。撿拾的垃圾主要是各種塑膠包裝袋和飲料瓶,收集起來的垃圾被裝進袋子,再由垃圾車統一裝載運到垃圾處理中心。
這裡的平均海拔高度有4600多米,隊員每次彎腰撿拾垃圾都要克服高海拔帶來的身體不適,但看到散落在山腰或者沖刷在河谷的白色垃圾,隊員們總是不辭勞苦的跑步前進去將垃圾收納到手裡的垃圾回收袋。他們的行為打動了騎馬經過的印度香客,忍不住伸出大拇指讚歎。但最為艱險的路程在第二天,要翻越5630米的卓瑪拉山口,這裡有8公里路程要一路攀爬,經過四個臺階,海拔上升近800米。而卓瑪拉山口也是重點的清理地點,預計到這一天行程的艱苦,以普蘭邊檢站為主力的大部隊六點半就打著頭燈出發了,其餘的隊伍也在七點半之前陸續出發。
西藏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陽旭與普蘭邊檢站官兵一起撿垃圾。
和昨天在路上看到的白色垃圾不同,在上卓瑪拉山口的前八公里,看到更多的拋棄物是紅牛罐子、使用過的空氧氣品和葡萄糖口服液包裝盒,有些直接散落在路邊,有些扔進了路邊的垃圾箱裡,挑戰生理極限的人們不得不使用這些輔助用品。在第二個臺階天葬台,則看到人們放置在天葬台的逝者生前的用品和舊衣物,為了祈禱往生。第三個臺階在卓瑪拉山腳下,這裡我們又看見了熟悉的身影,西藏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者,西藏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陽旭的身影也在人群中,這裡的海拔已經接近5500米,他們的工作打動了經過的每一個人,轉山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是一種精神,但為了保護神山的環境,把前人留下的垃圾帶走又是另外一種更高尚的精神,犛牛駝隊的鈴鐺聲迴響在山谷裡,仿佛也在為之唱誦。
環山環保活動志願者將收集起來的垃圾放到垃圾車收集點。
卓瑪拉山口就在眼前,滿眼飛舞的經幡,眼前是一個經幡的海洋,所有轉山的人都會在此朝拜並歇腳。但大多數隊員因為高反和疲憊,已經無力再去清理眼前所看見的白色垃圾了。也許是被之前所看見的行動所感染,其他轉山藏族駝隊和背夫加入了環保的隊伍。在下卓瑪拉山口的時候,另外一個身影感動了我。一個瘦小的身影在大石中穿行起伏,手裡拿著一個大塑膠袋,但顯然不是我們團隊中的一員,等他走近,我突然發現他的一邊衣袖輕飄飄的,是一位失去手臂的背夫,在用胳膊肘子在夾著垃圾袋,另外一邊手撿拾垃圾。下山的路上,不可以騎馬,他所照顧的印度香客也在自己步行,馬匹交給了同伴照料,所以他就一邊下山,一邊撿拾垃圾。下山的路程我們一直結伴,我想問問他為什麼要撿垃圾,他只是看著我微笑著,指著前面,意思是,茶館不遠了。塔爾欽大多數的牧民不通漢語,但是通過行動,他們瞭解了我們的意圖,也就自然而然的加入進來。
正如活動組織者所希望的,一次環山賽為期僅兩日,所能清理的垃圾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活動進行宣傳和呼籲,讓更多的人關注神山聖湖的環保。達到將環保公益活動的主題“清潔垃圾保護淨土”深入人心,力爭使神山聖湖這塊神奇的土地永葆美麗和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