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撰文/範久輝

壁畫上的卡熱女神騎在大鵬金翅鳥上,手裏拿著鼓與寶石做成的寶鏡,穿著華麗的服飾,神態高貴又慈祥,活脫脫的一個古代貴婦的翻版,完全沒有印象中西藏護法女神的光怪陸離與兇惡。據說,卡熱女神是十分古老的神,為十二個守護著西藏廣褒遼闊土地的地母之一,她的靈魂寄居在卡熱神山內,千百年來,周邊的信徒沿著那崎嶇的山路,用古老的轉山形式來表示對她的膜拜與敬畏,以求得她的庇護。

對於卡熱神山來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似乎只是文學上創作,西藏十二地母之一的身份並沒有為它帶來如潮的信徒,它更多的以地域性的神山聖跡而存在著。多次拜訪它的經歷,神山及山下生活的人與事為我打開窺視的一角,故事、經歷與傳奇複雜而神秘,瞭解的深度也就此慢慢增厚。

轉山卡熱神山自古以來就是前藏與後藏的分水嶺,東邊是山南貢嘎縣與曲水縣,西邊是日喀則的仁布縣,南邊是浪卡子縣,北邊是拉薩的尼木縣。雖然你可能找不到更多關於卡熱神山的資料,但是它並不是遠在荒郊藏於深閨,而是就在車來車往的中尼公路邊上,據拉薩市不到一百公里。在每次沿中尼公路往返於日喀則與拉薩之間時,都能一見芳容。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也影響到它,卡熱神山身上雪衣越來越薄,黑色肌體越發一覽無餘了。

轉山是親近神山的最好方式。正當七月份,拉薩陽光普照,暖風醉人,閑著無聊的我與朋友約好一起去朝覲這個傳說中的卡熱女神。

既然神山的北邊是拉薩的尼木縣,那我們就從尼木縣方向開始徒步吧!朋友與我都自恃是老驢,在西藏地區徒步多次,心想一個小神山應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於是也沒有帶很多的裝備,簡單整理帳篷、睡袋、爐頭,三天的食品等物品,胡亂塞進一個大的登山包與小的徒步包,雄赳赳氣昂昂地坐上去尼木縣的早班車,去探望那未知神秘的卡熱女神。

由於我們出發前對轉山難度的嚴重估計不足,在路上遭遇很多困難,甚至危及生命,所幸有女神的護佑,才能平安歸來。

060光怪陸離的卡熱神女

去尼木的班車司機聽說我們要去轉卡熱神山,滿臉驚詫。生於斯長於此的他都從沒有去轉過,更不要說是外地漢族。雖然提供不了轉山攻略,但他還是給我們介紹了一些有關神山的情況。

卡熱神山是最神聖的雪山,山上有眾多寺院,眾多修行洞,還有聖湖,在聖湖中還有湖妖和小怪。信眾們說,轉卡熱神山七圈就等於轉一次紮日神山,轉十三圈,就等於轉了一圈西藏阿裏的岡仁波齊神山。

班車過了曲水,沿著中尼公路與雅魯藏布江上溯,江面慢慢變窄,兩岸的高山也相峙得越來越近,雅魯藏布江被束縛得越來越緊,最後成為一條咆哮的巨龍。司機指著正前方橫亙的兩座錐形大雪峰,說道:這就是卡熱神山。

靠南邊的是秋普卡熱,意思是卡熱神王峰;朝北的名叫秋姆卡熱,意思為卡熱女神峰。在這中間還有一個小雪山,是他們的兒子。前面就是雅魯藏布天險色姆貢嘎。傳說,卡熱女神原本是苯教的神,她主宰著雅魯藏布江兩岸的高山河谷。當蓮花生大師進西藏傳播佛教時,卡熱女神一腳踩在北山,一腳踏著南山,搬著山頭上大大小小的巨石往下扔。這些石頭大的比帳篷還大,小的也跟犛牛差不多,它們像冰雹一樣落下,堵塞了整個雅魯雅布江河谷;卡熱女神想以此來阻檔蓮花生大師的行進。沒想到蓮花生大師的法力更為高強,他舞動著手上的金剛杵,把大大小小的石頭戳得粉碎。江兩邊的巨石就是那次鬥法的遺跡。蓮花生大師降伏了卡熱女神,使她皈依了佛教,成為藏傳佛教的守護神。但她照樣主宰著雪山周圍的農田、牧場、生靈,照樣是家家戶戶崇拜的神靈。

看著窗外的秋普卡熱與秋姆卡熱神山,冰鋪雪蓋,銀裝素裹,如雙子星座直入天際;又如兩座巨大的白色金字塔,靜靜的屹立在雅魯藏布江之畔,構成了一幅引人入勝的風景。身未到,卻先聽到這麼多精彩的傳說,真實的卡熱女神應該會更加異彩紛呈吧?

班車在一個甜茶館停了下來,司機示意下車,他說卡熱轉山就從這裏開始。甜茶館面江而建,正對著一座雅魯藏布大橋。對岸就是仁布縣的帕塘鄉,白色的藏式民居依山面江,綠油油的青稞地與燦爛金黃的油菜田間雜散佈在民居周邊,在午後明滅變換的陽光下呈現出一派平和安靜的田園風光。

甜茶館的女老闆十分健談,由於經常有轉山的信徒在此歇息,她對卡熱神山的瞭解更多些。再過幾天,卡熱神山就要關閉了,你們來的正是時候。卡熱神山的轉山時節是每年的藏曆四月份到六月十五。六月十五過後,轉山路上蟲子、蜈蚣、蠍子、蟾蜍到處都是,為了避免傷害到這些昆蟲,卡熱神山會暫時關閉,信徒就不允許去轉了。山上有七個聖湖,八座寺院,還有好多聖跡,只不過這些寺院聖跡基本上不在轉山主道上,沒有嚮導基本上找不到的。這些天還有幾群信徒趕在神山關閉之前轉山,你們最好跟著他們一起轉。

聽到這些,我們兩個再也坐不住,在詳細地向老板娘諮詢路線後,背上包,向著神秘的卡熱神山進發。

卡熱神女,我們來了,今夜將在您的懷抱中入眠!

鵬背上的徒步

此時陽光明媚,微風輕拂,走過大橋,帕塘鄉的田園風光一覽無餘的呈現在我們眼前。走在美景之中,心情也格外明朗。沿途的村人十分友善,一提起卡熱神山,都會為我們熱情地指路。幾個放羊的小孩甚至還送我們到山腳下,指著一條蜿蜒曲折垂直向上的盤山路,示意這就是轉山的正路。

盤山路由無數個之字形的彎道組成,路面上基本是小碎石,有些打滑。有的地方還有用白石壘成的瑪尼堆,在石堆上還掛著哈達。雖然是第一次來,以這些瑪尼堆與哈達為路標,竟也沒有迷路之憂。隨著高度的不斷攀升,帕塘鄉的全貌也漸漸的展現在眼前。層層疊疊的梯田上種滿青稞、油菜、土豆,每一畦梯田的色彩都有所差異,從烏雲中透出來的陽光照在梯田上,時明時暗,像一幅斑駁陸離、色彩明麗的油畫。

爬到山坡,又是另外一種景象。眼前是一大片線條柔和的大草原,許多黃色的、紅色的、藍色的等不知名的野花點綴在其中,一條小路蜿蜒向前。腳程快的朋友正在前方對著一圈石頭進行研究。這圈石頭最大的有幾百公斤,最小的也有幾十公斤,被堆成一個半圓形的圓圈。是牧民為了來避風搭帳篷而修築的,還是《西藏考古》一書中所說的遠古先民巨石崇拜的遺址?朋友研究了半天,也沒有得出結論。

草地的盡頭是一個寺院的遺址,遺址周邊依稀可以見到一些被荒廢了的梯田。遠處一條掛在天際的小路讓我們心生畏懼。爬上小路,往下一看,下麵不正是班車司機所說的天險色姆貢嗄嗎?過來的時候,坐在班車上,雖然兩岸山峰如刀仞,公路窄如一線,但只是一瞬而過,沒有感覺到有多麼險峻。可如今站在高處,腳下的羊腸小徑,高低起伏的掛在懸崖峭壁上,踢起的碎石,要過幾分鐘才能聽到巨大的迴響;有些地方完全依靠獨木橋與獨木梯相互勾連,這才真正的體會到色姆貢嘎的威名所在。

從遺址到這條小路海拔相差有五百多米,站在小路上,仿佛立於半空之中。在小路的深處,一座雪山與霧相擁,若隱若現,讓人看不清真面目,那就是我們的神女秋姆卡熱吧。

又爬上一個大山坡後,對面是一個峭立的岩壁,一隻兀鷲正在上面盤旋。前方的小道筆直往下,深不見底,朋友抱怨了一句,這鬼路總是直上直下的。我忽然間想起卡熱女神的坐騎,一隻大鵬鳥;對於鳥兒來說,此等懸崖之地才是它的安身之處,所以卡熱女神才會選擇它為坐騎,扶搖直上三千里!只是辛苦了我等凡夫俗子,只能艱難地在小路上進行騰挪跌宕的行進。

061

卡热乡一角。农田之外即为牧场。

女神的懷抱

待我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天色已不早了,正滿山的找營地之時,有三個藏族同胞迎了上來。雖然我們的藏語與他們的漢語同處於小學一年級的水準,細心的朋友還是聽懂了他們的指示,下到山底,淌過一條溪流,再往右爬上陡坡;上面有一個營地,有一群轉山的信徒在那兒紮營,據說營地裏還有可口的青稞酒任我們品嘗。

聽到如此重大的利好消息,還能跟上朝聖者的足跡,我們一鼓作氣,向前狂奔。過了溪流,又是一條向上的之字形盤山小道。朋友比我小幾歲,體力比我好,為了晚上能在營地睡個安穩覺,也為了晚上能喝到可口的青稞酒,我就讓他背著裝備與我的相機先爬上去,把我們的窩先安頓好,我在後面按著我的徒步頻率慢慢走。

年輕人的體力就是好,不一會兒,朋友就消失在我眼前,不見蹤影。而體力透支的我機械地數著自己的腳步,繼續著前行的步伐。天色越來越暗,又下起了雨,爬到更高處時,雨變成了冰雹,砸在臉上作痛。我穿了防水的衝鋒褲,可我的衝鋒衣卻裝在朋友背的背包上。我大聲呼喊著朋友的名字,卻只能聽到風聲與我的回聲。冰雹砸在身上,融化成雪水,順著上衣流到腳下,全身濕透了,像在冰庫中被冰凍住了一樣。好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可是本能卻一直提醒著我,向前挪動,不能停下!

天已經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冰雹還繼續砸著我的身體,無窮無盡的上坡似乎被我走完了。前面又是一平臺,白色的瑪尼石到處都是,瑪尼石之間有好幾條道路,冰冷而又疲備的我不知如何選擇,只能口中呼喊著朋友的名字,向前走去。走到盡頭,是一個絕路,只好又原路返回。迷糊中,有人應答,再繼續高呼,應答的聲音越來越大,我向那個聲音走去,越來越倦怠,直到一隻溫暖的大手扶著我,聽到有人說,老範,我在這裏。

062

卡熱神山是個三位一體式的神山體系,此座雪山據傳是卡熱神山中的王子山。

緊張的心一下子放下了,在大手的牽扶下,只感覺在黑夜中經過幾道模糊的燈火,全身越來越冷,不由自主的打起冷顫來。接著好像是到了一個溫暖的洞穴,燈光迷離,人聲嘈雜,一個模糊的聲音傳來,要我脫光身上的衣服,我依言而行,然後兩床厚厚的羊毛毯子像裹粽子一樣把我包裹得嚴嚴實實,細心的朋友還為我點上一根煙,塞到我蒼白的嘴唇。只是全身還在顫抖,連嘴上的煙也跟著顫動著。一個藏族婦女端來一碗熱熱的、粘粘的食品給我喝,我依舊機械地喝了一口,但感覺腸胃一下子暖和起來。為了讓我取暖,朋友甚至把爐頭點著了,放在我的手旁。洞外白雪飄飄,洞內油燈閃爍,迷糊間,我的思維好像進入了空靈的狀態,我脫離了我的身體,居高臨下地看著周圍;所有的人與物都好像不復存在,可是卻又是那麼的栩栩如生。

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也可能更久,我一直處在混沌狀態。藏族同胞們幫我們搭好帳篷,鋪好防潮墊,並把我移到睡袋中。被雨淋濕的睡袋也是冰冷的,一整夜,就迷迷糊糊地在冰冷中度過。

聖山,聖湖,聖跡

早上,迷迷糊糊中被朋友搖醒,老範,他們要出發了,要不要跟他們一起走?我從睡袋爬了出來,向昨天晚上的救命恩人們表示感謝。這時的宿營地籠罩在大霧之中,能見度不超過五米,恩人們有的正在支鍋燒清茶,有的在煨桑,有的在打點行裝,與他們聊了幾句,頭痛得不行,就像得了典型的高原反應一樣,於是我又鑽到帳篷裏,爬進尚且溫暖的睡袋裏,倒頭就睡。

等我再醒來時,朋友已經燒好濃濃的咖啡與熱熱的速食麵。用完早餐,體力才有所恢復,才想起參觀一下昨晚的宿營地。宿營地背後就是秋姆卡熱峰,前方還是色姆貢嘎大裂谷,萬丈深淵下面就是雅魯藏布江,急流飛湍,天搖地動,只可惜它們都被大霧所籠罩,霧濛濛的看不清楚。一堆用白石雕成的瑪尼石聳立在宿營地的邊上,有字的一面全向著秋姆卡熱峰。恩人們的宿營地是一個大山洞,據說是卡熱女神在此修行過,叫瓊宗紮普。山洞被酥油燈熏得漆黑,信徒們在石壁上塗抹的白色糌粑像黑幕中的一顆顆星星、一片片白雲,山洞深處的還有幾盞酥油燈燃燒著,好似亮了幾千年,與山洞已融為一體了。山洞的上面是一個平臺,據說在月白風清的夜晚,有緣人能看到女神在此翩翩起舞,只可惜昨夜是個風雪夾雜的鬼天氣。

我的體力恢復得不錯,為了能追上早出發的信徒,我們打點好行裝,快速前行。轉山路還是與昨天一樣,掛在懸崖峭壁之上,昨晚的雨雪把小路浸得濕漉漉的;行走在其上,周邊縱有美景無數,也無暇分享。

063

上圖轉山的羊腸小徑,高低起伏的掛在懸崖峭壁上。

下圖轉山路上的佛塔區

064
065信眾們相信,轉卡熱神山七圈就等於轉一次紮日神山,轉十三圈就等於轉一圈阿裏的岡仁波齊神山所獲得的功德。

所幸這一路上沒有分岔路,在下午五點的時候,我們終於趕上前行的信徒。他們都來自浪卡子縣,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一共有三十多人。他們說,卡熱神山是一個十分神聖的神山,周邊的人一輩子至少要轉山一次。秋姆卡熱神山的臉向著仁布縣的帕塘鄉,所以帕塘鄉女人們十分的漂亮,而秋普卡熱的臉向著浪卡子縣,所以浪卡子的男人特別帥。看到與他們一起來轉山的小夥子,頭髮捲曲,身材高大,的確與其他藏區的小夥子不一樣。

晚上大家借宿在卡熱召提寺中。卡熱召提譯成漢語就是卡熱神女的修禪洞,它是供奉和祭祀神女的主要場所,相傳始建於西元8 世紀的赤松德贊時期。原先在每年轉山的季節,寺院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神女的法事活動,只可惜寺院正在重建,連一個正式的僧人都沒有,當然無緣見此盛典。

不過,山中的洞穴中還有四個慕名來此靜修的僧人,三個尼姑與一個喇嘛。尼姑們是嘎舉派的,其中有一個來自四川阿壩州,已經在山上修行二年了,她坐禪的洞穴傳說是佛母堪卓益西措傑禪修過的, 希望在西藏有著大的母親美譽的佛母能給她們更多的加持

遺憾的秋普卡熱

卡熱召提寺的正北方就是卡熱鄉,雅魯藏布江在這裏掙脫開色姆貢嘎的緊縛,江面突然變得十分的寬闊,像一個巨大的喇叭,而色姆貢嘎就是那小小的喇叭口。卡熱鄉民居錯落,亂石橫陳,與梯田牧地夾雜著,一直鋪展到卡熱召提寺。

與信徒們一起轉山就如找到多位嚮導一樣,第二天一早,我們與他們一起朝拜蓮花生大師的修行洞,有湖怪的有錯聖湖,長滿仙草的紮西錯聖湖等聖跡。只可惜他們是從卡熱鄉開始轉山的,今天是他們的最後一天。轉完聖湖後,又只剩下我與朋友再繼續前行了。

下面的行程主要是轉秋普卡熱神山。可能秋普卡熱神與他的愛人性格完全不同,這在轉山路的路況中就能看出來。從被梯田層層包圍的村落中穿出來後,眼前竟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天空飄起了毛毛細雨,朵朵雲花,茫茫白霧,在草地上緩緩移動,牛兒,羊兒,還有藏野驢時隱時現;踩在平坦的草地上,看著眼前的美景,回想前兩天的艱難險阻,感覺像活在天堂一樣。

只是草原上分岔路太多,又連個人影都看不見。找不到人來問路,我們只好每遇到分岔路就停下來商量,走走停停,直到天色將暗,還沒有見到秋普卡熱神山。那傳說秋普卡熱神送給妻子的項鏈——草原上十二個美麗的雪山湖,我們一個都沒有見著。

可能是我們走錯了路,看看天色已晚,只好搭一個帳篷先住一晚再說。清早的時候找到了一個在此放牧的牧民,總算把轉山路問清楚。我們的確走錯了,轉山路在半山腰上,我們卻在山下穿行,所以錯過了美景。

早上山谷中霧氣十分濃重,天也陰沉沉的,走到正路後,我們一直十分順利,再也沒有走錯。穿過一條用石頭壘成的佛塔區,爬過一個山口,前方的峽谷遠遠地透出一絲依稀的綠色。那就是村莊,也意味著我們成功的轉完神山,又回到人世間了。

經過帕塘鄉的普村後,來到一個尼姑寺。尼姑寺中的尼姑個個明亮俏麗,忽然間想起了那個傳說姆卡熱神山的臉向著仁布縣的帕塘鄉,所以帕塘鄉女人們十分漂亮。看著這些笑語澹澹的尼姑們,我的思維有些恍惚,是先有傳說才有現實呢,還是由現實再引申出傳說?

卡熱神山正因這傳說與現實交錯,神靈與鬼怪同存才如此神秘莫測,受人崇拜吧。

 066卡熱卓丹宗遺址群的中心為被內外兩個圓形圍牆包圍住的高幾十米的大碉堡群,外牆有射擊孔與瞭望孔,內處牆之間還建有小室,可能是兵丁所住。牆內的碉堡群被破壞,看不清形制。

067

規模宏大的卡熱卓丹宗遺址群。

卡熱卓丹宗的戰事

↓威風凜凜城堡,嚴密的軍事系統,細緻的建築工藝,

被歷史定格在破滅的那一瞬間。

068情景再現

天氣很好,藍天下的太陽照在身上十分的溫暖;微風輕撫,帶來山腳下卡熱鄉油菜花的香味;侍女還是像往常輕聲細語的溫柔。若在往常,卡熱卓丹宗的宗本夫人一定會在侍女的服侍下,哼著歌兒,讓她心愛的大黑貓陪著,坐在卓丹宗古堡的最高處,保養她引以自傲的烏黑亮麗的頭髮。

因為卡熱卓丹宗已經被來自蒙古的準噶爾部落圍困了一個多月,宗內的所有人早已疲憊不堪。憑藉著建在三面臨崖,高居山頭的地勢,與幾代宗本精心修築的堅固高大厚厚城牆,卡熱卓丹宗打敗了這些生性殘暴、無惡不作的準噶爾人一次次的進攻。他們在山底下架著六腳大炮及孔雀霰彈炮,朝著卓丹宗連連轟擊。宗內的一些建築已經被破壞,所幸寬達兩米的城牆還基本無損。

準噶爾人也對卓丹宗進行強攻。為了防備卓丹宗的兵丁居高臨下往下射箭、扔石頭打中頭盔和鎧甲。準噶爾人想出一個辦法,先在木架上鋪好石板,蒙上牛皮,再在上面做兩個把手,然後握著把手將鋪好牛皮的石板頂到頭上;向前走去,設法把木梯靠上城牆,進而攻城。然而卓丹宗的兵丁們拼死抵抗,奮不顧身的向外射箭擲石器,準噶爾部落的每一次進攻都傷亡慘重。

戰事進入膠著態勢。

隨著時間的流逝,宗內的存糧一天天的減少,蓄水塘裏早已乾涸,自從城堡到山下雅魯藏布江的取水暗道被準噶爾人發現後,缺水之劍一直高懸。老天爺也在助力準噶爾人,一直沒有下雨。鋒火台的狼煙從來沒有停過,可就是沒有援兵。若是準噶爾人還繼續像鐵桶一樣圍著卓丹宗的話,宗內的兵丁們將會活活

渴死,不戰而敗。

卓丹宗的宗本想出用宗本夫人天天洗髮的辦法來掩蓋宗內極度缺水的事實。他讓夫人用油膩粘稠的茶籽油來洗髮,而且是極度浪費的方式。當夫人洗好後,一大桶的髒張揚地向山下灑去,渴望山下的每個準噶爾人都能看見。對於圍攻的人來說,近乎三百米的高度落差而產生的視覺差異,是會看不清水與油的差別的。他們用這樣的方式發出明顯的信號,宗內不缺水!

準噶爾人被迷惑了。久攻不下,於是起了退意。卓丹宗的曙光終於出現。可卓丹宗最終難逃一劫,宗內的所有人都被殺,財物被一搶而空。卓丹宗成了廢棄之地。你知道為什麼嗎?給我講上面故事的卡熱鄉的一位老師賣了個關子。

為什麼呢

因為宗本夫人養的那只貓。缺水太久,貓也口幹舌燥。它順著山內取水的暗道,到雅魯藏布江喝水時被準噶爾人發現。準噶爾人就此識破了宗內有水的假象。卓丹宗自然難逃厄運。

一隻貓害死卓丹宗的所有人,這聽起來是那樣的匪夷所思,不過在這充滿神靈與鬼怪的聖潔西藏,聽起來又是那樣的自然。

卡熱卓丹宗的歷史

卓丹宗位於浪卡子縣卡熱鄉。雖然網路上西藏的旅遊攻略很多, 可是無論如何,在強大的百度與穀歌上,還是找不到有關於它的蛛絲馬跡。

建在色姆貢嘎天險尾端的卡熱卓丹宗,向東邊是貢嘎縣與曲水縣,向西能至後藏日喀則的仁布縣,往南邊是浪卡子縣白地鄉,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塞,連接前後藏的重要節點。18 世紀準噶爾部落入侵西藏,圍攻卡熱卓丹宗也是理所當然的。網上找不到線索,翻遍手上的資料也只能找到關於卡熱鄉或卡熱神山的隻言片語。卓丹宗就是這樣湮沒在歷史中,悄無聲息。

卡熱鄉是一個古老而偏僻的雪山深峪,民風淳樸,鄉里面所有的房屋都是石頭造的,房屋的周圍,遍佈著百年大樹。鄉中的曲德卓丹寺是一個主巴嘎舉的寺院,雖然寺院外表破舊,可裏面保存著上千片雕刻精美,刻畫傳神的瑪尼石刻,能讓人感受到曾有的輝煌。在歷史,在卡熱神山上修行的高僧大德多不勝數:偉大的蓮花生大師與有著西藏偉大的母親之譽的堪· 益西多傑,第一世桑丁多傑帕母等。

想在鄉中找到一個嚮導帶我去卓丹宗遺址,可鄉親們更樂意帶我去一戶人家的院中內看名為裏古秀的兩棵蘋果樹。據說,上個世紀中葉,錫金王國的公主遠嫁拉薩,其有一件非常特別的嫁妝,就是兩棵小小的蘋果村。樹苗裝在兩個大木桶內,每個木桶由兩名差夫背著,先從甘托克背到江孜,再從江孜背到卡熱鄉。拉薩地勢高,氣候冷,怕蘋果開不了花,結不了果,就先種到卡熱鄉內一個小果園內。不過,直到錫金公主回錫金,這兩棵蘋果樹都種在卡熱鄉。現在這兩棵蘋果樹長得高高大大,枝繁葉茂,樹上壓著沉沉的果實,今年又能結出幾百斤蘋果。鄉民都說,錫金公主陪嫁的蘋果樹,結出蘋果公主沒吃老百姓吃。

探訪卡熱卓丹宗

鄉里沒有人陪我上卓丹宗遺址,可被勾起興趣的我,還是決定要到此一遊,探訪究竟。卓丹宗廢棄已久,曾經鋪著片石的上山臺階,已成依稀能見的小路,上面落滿碎石,不小心就打滑摔跤,尤其在半山腰勢陡峭之處,難以避免地讓人心驚肉跳。

先進入視野的是殘高三層的碉樓,它全部為片石砌築而成,方整嚴實。碉樓底下西側有一個小洞可爬進去。碉樓呈正方形,其東西北三面的牆上設有豎長方形的射孔或瞭望孔,有的呈上小下大的梯形,外窄內寬,上下孔交錯排列。各層之間原應橫設有木梁,木坊等,上置樓板,現均已不存了。

出了碉樓,爬上兩米多高的城牆,巨大的廢墟撞擊著我的心靈,使我至今不能忘懷初見的那一刻。威風凜凜城堡,富甲一方的宗本,嚴密的軍事系統,細緻的建築工藝,被歷史定格在破滅的那一瞬間。佈滿片石地面長滿了蒿草,沙棘樹在碉堡石縫裏開花,城牆的片石鏽上了苔蘚,裏面的蛤蜊伸出頭曬太陽。愛洗頭的宗本夫人,視死如歸的兵丁,足智多謀的宗本大人,還有那只貓,早已灰飛煙滅,不知去向,只剩這廢墟,迎風聳立。

卓丹宗坐南朝北,其廢墟坐落在如一把倒放的大刀的峻山之顛,雖然遭到致命的破壞,但從北到南,按碉堡坐落的臺地高度,還是能把卓丹宗遺址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呈長方形,長約60 米,寬約40 米,其西北角〈最先到達的三層碉樓〉與東北角各有一座碉堡。四周用片石壘成厚約一米的牆體。牆體是一大片空地,長滿了荒草。這有可能是宗本兵丁們演武習兵之處。

第二部分為被內外兩個圓形圍牆包圍住的高幾十米的大碉堡群,外牆有射擊孔與瞭望孔,內處牆之間還建有小室,可能是兵丁所住。牆內的碉堡群破壞,看不清形制。碉樓的頂上掛著卡熱鄉民祈福的五色經幡,給陰冷的碉堡增添一絲的暖味。

第三部分也是最上面的為三個碉堡,破壞十分嚴重。登上最高的碉堡往東看,視野十分開闊,從卡熱鄉到曲水的曲吾日神山一覽無餘。雅魯藏布江在卡熱鄉下了腳步,肥沃寬闊的沖積河谷,相對溫和的氣候讓這片土地富足豐饒。烏黑的雲層飄過,與綠色的農田、黃色的油菜花、白色的沙灘、渾濁的江水一起,構成一幅魔幻的畫面。回頭再看卓丹宗廢墟,感覺進入了一個歷史與神話、真實與虛幻交織的靈異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