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軍為甘孜民眾背水》1951年 甘孜 袁伯平攝(首次發表)
昌都戰役后,部隊廣泛地開展群眾工作,解放軍經常為駐地藏漢群眾擔柴、背水、打掃院落,這張圖片是由十八軍先遣支隊攝影記者袁伯平攝於甘孜,背景為甘孜的喇嘛寺院,此圖拍攝於1951年初。
1951年5月25日,由毛主席批准,軍委發佈關於進軍西藏的訓令:
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已於本月23日在北京簽字,我人民解放軍為了保證該協議的實現與鞏固國防的需要,決定派必要的兵力進駐西藏。
先遣支隊進駐拉薩
1951年7月25日,18軍先遣支隊由王其梅率領從昌都出發,途經邊壩向拉薩進軍。8月13日抵達邊壩以西的恩朱格,154團8連進入先遣支隊序列,先遣支隊於8月20日抵達嘉黎,25日抵達太昭,此前,阿沛·阿旺晉美已派人將阿沛莊園儲存的1萬餘斤糧食磨成糌粑粉運抵太昭等候先遣支隊。隊伍到達後,糧食得到了補充,王其梅非常感動。隨先遣支隊的文工團員在這一地區表演了節目,電影組放了電影,山上山下數十裏外的各族群眾都來觀看。
18軍先遣支隊向拉薩進軍中,翻越了海拔5000多米的夏貢拉山、魯貢拉山,穿越了“窮八站”,所經之地,人煙稀少,空氣稀薄,道路崎嶇,自然環境極其惡劣。18軍先遣支隊克服重重困難,用了45天的時間,跋涉2000多華里的山路,於1951年9月7日渡過拉薩河,進入拉薩東郊。中央駐藏代表張經武派樂於泓前來迎接,9月8日,張經武親自到東郊看望先遣支隊全體官兵。
《十八軍戰士向藏族同胞宣傳我軍政策》1951年 進軍途中 袁克忠攝
1951年7月后,解放軍開始向西藏進軍,當時沿途各族群眾對解放軍不甚了解,有些地方的群眾還懼怕解放軍,躲在深山高處,解放軍官兵積極向各族同胞宣講《十七條協議》和我軍的有關政策,使得各族同胞消除了疑慮,同解放軍交朋友。圖為十八軍戰士向藏族同胞宣傳我軍政策。
18軍前方部隊進駐拉薩和西藏邊防地區
1951年8月21日,18軍正式發出向拉薩等地進軍的命令,規定了18軍軍直、154團、52師師直、155團進軍梯隊的編成,出發時間,進駐地區及各部任務。8月28日,張國華、譚冠三、李覺、劉振國率軍指和西藏工委機關、入藏地方幹部及軍直各分隊共2500餘人,由昌都出發,取道“小北路”,經丁青、沙丁、桑達本貢、墨竹工卡向拉薩進軍。154團與軍直同為第一梯隊,由洛隆、邊壩地區出發,取道“中路”,經嘉黎、太昭、墨竹工卡向拉薩挺進。52師師部率155團為第二梯隊,擬10月初自昌都經邊壩、沙丁向桑達本貢、太昭一線前進。
9月7日,18軍軍部工委機關第一梯隊進駐丁青宣傳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講《十七條協議》,召開了39族第一辦事處成立大會。9月15日,軍直由丁青向西南行進,25日到達怒江北岸。部隊使用牛皮船3天時間渡過怒江,到達沙丁宗。10月8日,18軍軍直、工委機關翻越念青唐古喇山脈的海拔6000多米的冷拉山口。冷拉山口海拔6000多米,張國華早有高血壓、心臟病,翻越這座大山時,高血壓發作,但他與譚冠三將軍一同與大家堅持步行,並號召全體官兵共渡難關。翻越這座大山時,部隊先後有4名官兵失去了生命。1951年9月7日,18軍進藏第一梯隊由154團團長郤晉武、政委楊軍率領,由邊壩出發向拉薩進軍,團主力于10月6日進駐墨竹工卡,與第三營匯合,10月7日,該團主力抵德慶。10月16日,第三營渡過拉薩河,進入市區。
第二梯隊52師師直及155團、軍炮兵營,由副師長陳子植、副政委陰法唐率領,於10月2日、5日分別由昌都出發,經洛隆、邊壩、沙丁、嘉黎,於11月7日前後到達預定地區:師直進駐太昭,155團進駐沙丁、嘉黎間的嘉雪奔噶(現比如縣白噶區)、桑達本貢一線,軍炮兵營進駐太昭以西的金達,就地開展地方工作。
10月19日,18軍軍部、西藏工委機關到達墨竹工卡進入拉薩河谷地帶。10月21日,到達德慶,與先期到達的154團匯合。10月24日,18軍和工委機關等部隊乘牛皮船渡過拉薩河,進駐拉薩市東郊。
18軍前方部隊向拉薩進軍,翻越4000米以上的雪山12座,6000米以上的雪山4座,橫渡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大小河流數十條,在高山缺氧,半饑餓的行軍狀態下,歷時110多天,跋涉3000多華里的山路,終於到達拉薩。之後,
18軍遵照中共中央、西南軍區的指示,各部隊實行戰略展開,155團一營於1951年秋進軍則拉宗,1952年1月1進駐山南隆子宗;154團除三營留拉薩負責警衛任務外,其餘兩營分別於11月15日進駐江孜、日喀則。1952年4月,52師師直和155團主力進駐墨竹工卡、太昭一線。1952年7月,154團進駐亞東。至此,18軍勝利完成和平進軍西藏的歷史使命。
《三十九族第一辦事處成立大會》1951年9月 丁青 袁伯平攝(首次發表)
1951年8月28日,張國華、譚冠三、李覺、劉振國率十八軍軍指和西藏工委機關入藏機關幹部及軍直屬各分隊共2500餘人,由昌都出發,經丁青、沙丁、桑達本貢、墨竹工卡向拉薩進軍。丁青是進軍西藏的重要一站,它位於唐古拉山南路,是三十九族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9月7日,軍指及工委機關第一梯隊進駐丁青做短暫的休整補充。張國華、譚冠三到達丁青后,拜訪當地大小頭人,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講《十七條協議》,與上層頭人協商,動員組織運輸力量支援進軍西藏。圖為昌都解放軍委員會三十九族第一辦事處成立,各地代表步入會場。
18軍獨立支隊進軍拉薩
1951年8月14日,範明率西北西藏工委機關由西寧出發,翻越日月山,於17日晚到達香日德,到達香日德後,部隊進行了整編,分為馬大隊、騾子大隊、駱駝大隊和犛牛大隊。22日,召開18軍獨立支隊成立暨進軍西藏誓師大會,范明任支隊司令員兼政委。會後,第一梯隊出發。馬大隊作為先導,騾子大隊、駱駝大隊和犛牛大隊運送物資跟在馬大隊後面,部隊行軍時塵土飛揚,蜿蜒數十裏,景象蔚為壯觀。8月28日,十八軍獨立支隊後梯隊由香日德出發向西藏進軍。第一梯隊於9月2日抵達諾木崗山腳下。9月20日,獨立支隊進入長江源頭通天河畔。10月4日,部隊找到一處水流較為平穩的河面,經過15個晝夜,大部隊終於涉水渡過通天河。10月19日,部隊行進到海拔4800多米的唐古喇山口,全體官兵冒著零下20度的嚴寒,克服高山缺氧,用3天時間全力攀越唐古喇山。10月27日,進抵西藏北部聶榮宗。
←《李醫生(前排左三)進軍西藏前在西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門前與戰友的合影》1951年 佚名攝(首次發表)
前排居中者是一位姓李的醫生,我們不能查到她確切姓名,這張照片是她與戰友在西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門前的合影,拍攝於1951年。在拍攝這張合影后沒多久,這位年輕的醫生就隨十八軍獨立支隊進軍西藏。我們在北京的拍賣會上買到了幾十張關於她的圖片,這些圖片反映了她進軍西藏及在西藏從事醫療工作的情況。十八軍獨立支隊進軍西藏的圖片非常少見,這些私人珍藏的圖片正好彌補了這個不足。
11月4日,獨立支隊進抵藏北重鎮黑河(那曲),西藏地方政府黑河總管和藏軍第四代本率藏軍300多人及藏族群眾400多人,前來歡迎18軍獨立支隊。獨立支隊在黑河休整了10日,召開上層人士會議,宣傳《十七條協議》,補充糧草。11月15日,獨立支隊繼續南行,11月18日,部隊遇到強烈地震,由於居住的是帳篷,無人員傷亡。11月26日,18軍獨立支隊到達拉薩近郊,張經武、張國華派參謀長李覺出城20裏前去迎接。11月27日,18軍獨立支隊進抵距拉薩市區7公里處。中央駐藏代表張經武、18軍軍長張國華、政委譚冠三前來歡迎和慰問。12月1日,十八軍獨立支隊舉行入城式。
18軍獨立支隊自8月22日由香日德出發,12月1日進駐拉薩,歷時102天,行程2800余華里,歷經無數艱難困苦,勝利完成進軍西藏的任務。
雲南14軍126團進軍察隅
昌都戰役後,14軍42師126團就留守在察瓦龍地區的紮那、門工一帶。1951年6月初,126團一營副教導員張達德率一連的一個排和醫務人員及藏語翻譯共60多人組成先遣隊向竹瓦根方向前進,並駐守竹瓦根。在此,為後方向察隅進軍的部隊購買糧食,並做先期準備工作。8月22日,團長高建興率第一營、團機炮連、團機關部分人員和一個工作隊共600多人從紮那出發向察隅進軍。於9月20日抵達竹瓦根,同先遣隊匯合。
之後,高建興率團機關部分人員、工作隊和三連進軍察隅,沿途搭建人梯、拴繩索、登峭壁、攀懸崖、走獨木橋、過溜索,歷盡艱辛,於10月1日勝利進駐察隅。1951年底,按上級指示,派一個排進駐印方非法繪製的“麥克馬洪線”北側的沙馬,一個排進駐竹瓦根以南的中緬邊境中國一側,建立起國防前哨陣地。
《青海部隊向西藏進軍》1951年 佚名攝
1951年8月14日,范明率西北工委機關由西寧出發,于17日到達香日德,8月22日召開十八大軍獨立支隊成立暨進藏誓師大會,8月22日下午第一梯隊出發,后梯隊于8月28日從香日德出發。圖為十八軍獨立支隊在藏胞的配合下向西藏北部挺進。
《黑河藏族喇嘛向十八軍獨立支隊司令員范明敬獻哈達》1951年 黑河 佚名攝
1951年11月4日,從青海進藏的十八軍獨立支隊進抵藏北黑河(即現在的那曲地區)時,當地喇嘛向十八軍獨立支隊司令員范明敬獻哈達。范明,1914年生於陝西臨潼,1932年加入共青團,193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被派往國民黨第十七路軍三十八軍任地下中共工委委員,任該軍三十八軍教導隊長搜索連連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局統戰部處長,騎兵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聯絡部部長,進藏時任西北工委書記,十八軍獨立支隊司令員。
《西北進軍部隊在途中包餃子》1951年 香日德至安多途中 佚名攝(首次發表)
十八軍獨立支隊從香日德向拉薩進軍途中,戰士生活異常艱苦。這張照片反映的是戰士在行軍途中難得的改善生活,官兵們在一起包餃子。
《新疆部隊向西藏進軍》1951年 佚名攝
1951年5月6日,新疆騎兵師派出阿里騎兵支隊在第二團副團長安志明的帶領下,從于田出發向西藏阿里改則地區進軍。
《十八軍獨立支隊的女兵在進軍途中的連隊學習》1951年 佚名攝(首次發表)
1951年8月14日,十八軍獨立支隊從西寧出發向拉薩進軍,17日到達香日德,22日召開十八軍獨立支隊成立暨進藏誓師大會,會后即由香日德出發向拉薩進軍。十八軍獨立支隊歷經102天,其中行軍45天,行程1400多公里,歷經無數艱難困苦于12月1日到達拉薩。圖為獨立支隊的女兵在香日德向拉薩進軍途中的連隊學習。
新疆軍區騎兵支隊進駐阿裏
由新疆進軍西藏阿裏的部隊在獨立騎兵師第二團副團長安志明帶領下,於1951年5月6日自南疆的于田出發,踏著先遣連的足跡,艱難跋涉千余公里,於28日到達阿裏改則的紮麻芒保,同先遣連勝利會師。紮麻芒保環境異常惡劣。先遣連幹部戰士想方設法在1.5米的凍土層下挖地窖過冬。沒有糧食吃就打獵物為食,生活極為艱難困苦。在海拔4500米的雪原上拼搏了270多天,奇跡般地堅持到後續部隊到達。由於高原嚴重缺氧,常年見不到新鮮蔬菜,營養極度缺乏,加之缺醫少藥,先遣連有63名幹部戰士因病殉職,長眠在阿裏高原上。
6月5日,安志明率部從紮麻芒保出發,於6月19日越過海拔6000多米的崗底斯山東君拉大阪雪山,10日抵進喜馬拉雅山脈的北麓,8月3日到達阿裏首府噶大克(現噶爾縣)。在副團長安志明率部進藏的同時,該團營長賀景福率一個連追擊從新疆、青海等地逃竄到阿裏地區的烏斯滿土匪。7月,經紮麻芒保進駐日土宗。1952年2月組成阿裏騎兵支隊,安志明任支隊長兼政委,賀景福為參謀長,西藏軍區派高峰任該騎兵支隊政治處主任。10月組成以安志明為書記的阿裏分工委,擔負起駐守阿裏邊境和經營阿裏地區的任務。
至此,人民解放軍駐藏各部隊遵照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進駐昌都、太昭、江孜、日喀則、亞東、黑河、傾多、隆子、察隅、噶大克等重要城鎮和邊防要地,歷時兩年之久,歷經千辛萬苦,戰勝重重困難完成了進軍西藏的任務,實現了中國大陸領土的完全統一。
《騎駱駝的獨立支隊女兵》1951年 香日德向拉薩進軍途中 佚名攝(首次發表)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十八軍獨立支隊進軍西藏的一個場景。一名女兵騎在駱駝上擺出了那個時代特有的造型,她的身邊還有一位幫她牽駱駝的戰友。這張照片反映的是那個時代革命軍人嶄新、時尚的精神風貌。這張照片也選自李醫生的影集,這兩位一定是李醫生的戰友。
《西藏軍區成立大會》1952年2月 拉薩 范石林攝
1952年2月11日,駐拉薩的人民解放軍,西藏地方部隊和西藏僧俗及市民一萬餘人在布達拉宮廣場舉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成立大會。圖為解放軍、西藏地方部隊和僧俗、市民參加大會的盛況,從左至右為人民解放軍、藏軍、西藏僧俗和市民代表。
《十八軍女子排球賽》1953年 拉薩 佚名攝(首次發表)十八軍各部隊女兵進藏時,絕大部分是花季少女,她們與男兵一樣翻雪山過冰河,風餐露宿,歷盡千辛萬苦。這些女兵在甘孜機場修建、部隊醫療衛生建設、文化宣傳及西藏各民族團結等各方面都做了很多貢獻。進入西藏后,她們還積極組織文體活動、豐富軍隊的生活。圖為十八軍“建經”女子排球隊和“獨支”女子排球隊在進行比賽。
《擺放在布達拉宮前的毛澤東、斯大林像》1953年 拉薩 佚名攝(首次發表)
1952年西藏軍區成立后,部隊在布達拉宮前訓練時擺放毛澤東、斯大林的畫像。這一時期,由於還沒有通車,城市發展緩慢,布達拉宮前基本上是平地和一些樹木,建築物很少。以前拉薩是一個很小的地理概念,當時布達拉宮里的人去八廓街,稱為“去拉薩”。
《十八軍官兵在西藏開荒生產糧食》1951年12月 林安波攝
解放軍進入拉薩后,糧食、物資供應上遇到極大的困難,即便帶了很多銀元,也不一定能買到物品。駐西藏人民解放軍貫穿中央提出的“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方針,西藏工委和十八軍前方部隊與噶廈政府協商,在拉薩西郊購得一片河灘地,部隊官兵一同開墾這塊河灘地,同時要求西藏各地駐軍投入開荒生產,力爭糧食自給。圖為拉薩駐軍只用了17天就完成了開荒地兩千多畝。
《宣誓長期建設西藏》1953年 拉薩 佚名攝(首次發表)
1950年2月15日,西南軍區發出的《解放西藏政治動員令》中號召“每一個指戰員必須樹立長期建設西藏的思想和決心”。1952年12月1日,西藏軍區成立后的第一屆黨代會在拉薩召開,大家認識到建設西藏任務艱巨,必須有在西藏長期艱苦奮鬥的打算,全體代表一致通過,并寫下向黨中央毛主席表示長期建藏的決心書。圖為1953年3月27日,西藏軍區警衛營宣誓長期建藏,宣讀決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