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藏公路通車到昌都》1952年11月20日 藍志貴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西藏除了有一些能走馬車的路和拉薩有一些能通小轎車的土路以外,西藏地區幾乎沒有公路,但是拉薩也只有兩種小轎車。西藏與祖國內地山水阻隔,交通閉塞,道路艱險,西藏與內地及印度的貿易聯繫多用牦牛及馬幫進行運輸。中共中央、毛主席在決策向西藏進軍時就決定向西藏修築公路,提出了“一面進軍一面建設”的方針。《十七條協議》簽訂后,中央及進軍部隊首長都明確提出修通公路是爭取進藏部隊在西藏站穩腳跟,經營與建設西藏的關鍵所在,必須盡最大努力盡快完成。打通雀兒山是通車昌都的基礎,1951年初冬,十八軍後方築路部隊在司令員陳明義和西南交通部副部長穰明德政委的帶領下,與抽調的修建甘孜機場的部分先期突擊。以後54師160團,53師159團及工兵第8團,157團,162團及康藏公路工程處兩個施工大隊,共1.2萬人投入到雀兒山施工區進行施工。經過近20個月的艱苦奮戰,終於在1952年11月20日通車昌都。圖為西藏軍區後方部隊司令員陳明義為通車昌都剪彩。
中共中央、毛主席在決定向西藏進軍的時候就認識到修建公路的重要性,修建公路是保障軍隊供給的重要條件。毛主席指示“一面進軍,一面建設。”毛主席在進軍《訓令》中原計劃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康藏公路的建設,但後來得知修建道路困難很大,在一年半的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修築公路是進藏部隊在西藏站穩腳跟,經營與建設西藏的關鍵所在,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加緊建設。
《通車昌都後,內地物資運到西藏銷售》1954年 藏東地區 佚名攝
1952年通車昌都後,內地的物資通過汽車運到了西藏,西藏各地建立了貿易公司,這些貿易公司為商品的流通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圖為藏族民眾在貿易公司舉辦的商品交易會上選購商品。
《風餐雨露》1954年 色齊拉山上 林志常攝
這是一張反映康藏公路的經典名作,時任《解放軍畫報》記者的林志常深入到築路一線的工地上採訪拍攝。在色齊拉山頂上風雪交加,作者用慢門拍攝了築路戰士用餐時的一個場景,將築路部隊生存的艱苦環境用優美的攝影語言表現出來。這張作品在50年代廣為傳播,曾發表在《中國攝影》1957年第四期。林志常用慢門將雨雪拍攝成長長的線條,白色的線條與戰士深色的衣物進行對比,突出了作品的表現形式,這種攝影技法的使用對後來的攝影者有很大的影響。
康藏(川藏)公路的修建
1951年4月,組成康藏公路工程委員會,對外稱修建指揮部,18軍後方部隊司令員陳明義擔任司令,西南交通部副部長穰明德擔任政治委員,由西南交通部負責勘察設計、施工建設指導、材料工具統籌供應及管理等工作,18軍後方築路部隊全力參加施工。
通車昌都,打通雀兒山是關鍵的一環。1951年初冬,修建指揮部抽掉部分部隊和康藏公路工程處兩個施工大隊,總計1.2萬人投入雀兒山東西兩側進行施工,確保1952年年底前通車昌都。雀兒山地區峰巒疊嶂,它是康藏公路由成都到拉薩的第一道險關。公路設計從雀兒山埡口通過,雀兒山埡口海拔5000多米,上山到下山線路總長60余公里,山上有很多地帶是凍土層,施工難度極大。施工人員在對凍土層施工時用火攻法,將數枝和木材放在地上燒烤,烤化一層,挖掘一層,終於攻克了20多公里的凍土地帶。當時開鑿岩石沒有任何機械設備,全靠人工用鋼釺打眼,工兵8團5連班長楊海銀被譽為“千錘英雄”,159團3連班長張福林成了“爆破英雄”。1951年12月10日,張福林在工地檢查炮眼裝藥,工地上方墜落一塊巨石,砸在他身上,張福林壯烈犧牲,長眠在雀兒山上,他的墓碑上寫著“中國共產黨的模範黨員張福林”。
1951年12月28日,經過全體築路部隊和員工的艱苦努力,公路修通到雀兒山段,為1952年通車昌都奠定了基礎。為了早日通車昌都,早在1951年夏天,52師從昌都向東修築康藏公路達馬拉段。
《在怒江上架設索吊橋》1954年 佚名攝
康藏公路東線築路部隊戰士在水流湍急的怒江上架設鐵索吊橋,保證部隊和各族同胞順利過江。
昌都以東的甲皮拉山和達馬拉山地段,是兩座海拔4800米以上的雪山,由於受暖濕氣流影響,氣候變化異常,有時風沙彌漫,有時大雪紛飛,即使是8月的夏日,山頂也會突降大雪。修築這一地帶時,奪去了不少年輕戰士和工人的生命。築路人員在達馬拉山上奮戰了100多天,終於攻破了通往昌都的最後一道難關。
1951年11月20日,康藏公路通車到昌都,毛主席為通車昌都題詞“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向通車昌都發了賀電。
1952年3月15日,西藏軍區黨委在年度報告中說:“西藏的公路建設,是有關實現《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及整個西藏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重大的首要問題。”報告把修築康藏公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這一年開始,康藏公路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進行建設,共投入了2.5萬多人,其中軍隊1.5萬人,西南交通部所屬技工支隊7000人,民工3000人。
昌都通車之後,昌都至拉薩線路的選擇,經過反復論證比較,最終決定走南線,即從昌都經邦達、波密、林芝最終到達拉薩。9月中旬,陳明義、穰明德帶領施工負責人及工程技術人到重慶向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軍區彙報川藏線走向問題,賀龍瞭解情況後,也贊成走南線,並要求1954年底通車拉薩。這個方案上報中央後,毛主席于1953年1月1日批示,同意此項意見。
川藏公路南線走向確定以後,擺在建設者面前的問題出現了,南線雖然森林資源豐富,氣候較好,一年四季皆可施工,但它穿越地震斷裂帶及泥石流多發區,地質地形複雜多變,施工難度很大,而且此條線路還要經過怒江天險和然烏溝石峽、波密泥石流等複雜地段。1953年康藏線的重點工程是突破怒江天險,鑿通然烏溝石峽。怒江天險是指冷曲河匯入怒江前後的峽谷地帶,這一地帶石壁垂直林立,10多公里長的懸崖斷壁直立江邊,康藏公路必須穿越這一險要地帶,怒江是西藏重要的江河之一,江寬100余米,水深10至20米,江的西岸由冷曲河流入怒江的有一段長達10公里的原始絕壁,根本無路可行。築路官兵和築路工程師一同來到這裏,實地勘察,確定了架設便橋的位置,築路工程師和官兵一同冒著生命危險強行渡河,並拉著鋼絲繩索為架設繩索橋及便橋奠定了基礎,同時確定了怒江橋址的地理位置,為隨後的施工確定了方向。橋址確定以後,126團和工兵第5團分別在怒江兩岸進行施工,穰明德政委等領導到江邊督戰。架設鋼架橋的任務由交通部第二施工局橋工隊和126團二營承擔,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施工,1953年11月1日,一座長87米,距江面高度33米的鋼架鐵橋橫跨怒江。
《十八軍後方部隊打通怒江天險》1953年 藍志貴攝
打通怒江天險的任務落到了54師的頭上。怒江是西藏著名的大江大河,冷曲河匯入怒江處有一段綿延十餘公里的懸崖峭壁,兩岸沒有道路,這一段江面寬100多米,水深10至20米,江水流速每秒可達九米。54師官兵在這一路段施工時正值雨季,洪水暴漲,官兵們為了搶進度,洪水期間依然進行作業。大炮眼的戰士用一根繩索拴住自己下到江面進行工作,有時江水突然漲起來將戰士泡在水裡,戰士依然堅守自己的“陣地”。藍志貴在採訪拍攝這些戰士時,深受感動,他自己也將一根繩索係在腰間,讓兩名戰士把繩索的另一頭係在碗口粗的大樹上,將相機掛在脖子上進行拍攝,洪水打濕了他的衣褲。他拍攝的這組照片中,作品《和洪水搏鬥》發表在1954年10月號《人民戰士》雜誌上,此雜誌由西南軍區政治部出版。這組作品也是藍志貴的處女座。1954年,他採訪拍攝波密泥石流段,十八軍首次提出“讓高山低頭,讓河水讓路”。圖片反映的就是“讓河水讓路”的背景。
《築路部隊的文藝生活》1954年 康藏公路建設東線 佚名攝
1954年初,康藏公路的修建進入了關鍵時期,築路部隊工作條件及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但官兵們苦中找樂,在工作之餘盡情地舞蹈歌唱。
鑿通然烏峽石溝這一險段的任務由53師來完成。1953年10月25日,53師開始進入施工地段,在這一路段施工要從峭壁半山腰鑿出一條懸崖石道,石方作業量及爆破作業量極大。作業開始時已進入冬季,這一地帶原始森林茂密,降水量大,進入冬季後,大雪落在峭壁懸崖樹上,雪崩、雪患嚴重。53師官兵精心組織指揮,集中全師施工技術最好的戰士,分4班輪流作業,晝夜施工,戰士們在繩索和竹梯編織的半空中作業,腰系一根繩索,懸空打炮眼,用兩年築路的經驗和先進的開石爆破技術提高了工作效率。工兵8團5連排長楊茂武在工作時發現了樹叢中有一個自然的岩洞,正好伸入到要爆破的峭壁當中,與技術人員商量後,進行整體作業,將洞裏安放了1000多公斤的炸藥,一次炸掉了1.2萬多立方米的岩石,節約了2萬多個工日。官兵和技術人員鏖戰兩個多月,最後鑿通了然烏峽石溝。當官兵加餐慶祝的時候,1954年元旦已經到來。
1954年,是18軍承諾康藏公路通車的最後一年。為了集中領導,確保康藏公路於年底前通車拉薩,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軍區於5月12日決定加強公路修建司令部的領導,增補王其梅為第二政委、張忠任副司令員、何雨農任參謀長、白健任政治部主任。後方築路部隊經過冬季三個月的休整,全體指戰員的體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復。
這一年公路將經過波密地區,陳明義在波密的松宗召開了會議,第二施工局技工支隊在2月就提前動工開始修建,將公路修至列亞。公路向波密中心地帶的劄木推進,18軍在冬季休整完畢後於4月下旬進入波密地區施工。波密地區原始森林密佈,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處在地震斷裂帶和泥石流多發帶,夏季多暴雨山洪,迫龍藏布江兩岸到了雨季泥石流多發。1954年5月8日,山洪與泥石流一同順江而下,將157團9名官兵吞噬,並將築路完成的路基沖毀,造成重大損失。在這一路段施工的20天中,就有54人犧牲。泥石流造成路毀人亡後,後方部隊司令部立即向西南軍區報告,西南軍區接到報告後,即派李達副司令員趕到波密看望部隊,鼓舞士氣並傳達賀龍司令員的指示,“在穩的基礎之上才能快,修好一段,鞏固一段。”軍師領導強調加強管理,堅定年底通車拉薩的信念。部隊領導還調劑伙食,在工地搭建避雨棚、烤火屋,關心戰士的健康及安全,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工程技術人員總結了經驗,重新修改了施工線路和施工方案。53師提出不懼困難,不怕犧牲,把洪水中損失的路基在短時間內奪回來,同時提出“讓高山低頭,讓河水讓路”的口號,這個口號鼓動激勵了築路部隊。築路官兵先後創造出單人沖鋼釺法、鋼絲滑板運輸法、活鉤翻板倒料法、空心裝藥放炮法等新的作業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後方築路部隊官兵的努力下,公路順利地向西部延伸,築路部隊在填實了魯朗的沼澤地帶,打通了色齊拉山蜿蜒的路段,穿越了波密原始森林後,終於把康藏公路東段的終點修到了巴河橋。
《松石作業》1954年 康藏公路東線 張加里 李萬春攝
這張照片是康藏公路建設中松石作業的一個場景,在50年代廣為傳播,作為藝術攝影作品,發表在《中國攝影》雜誌1957年第4期(有剪裁),同時入選由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人民畫報社、解放軍畫報社聯合舉辦的1955年攝影藝術展,那次展覽是建國以後第一個大型攝影藝術展,在全國多個城市巡展。
為了更快地修通康藏公路,在康藏公路東線向拉薩推進的同時,由拉薩向東進行的康藏公路西線工程也開始籌建。1953年1月18日,康藏公路西線築路委員會宣告成立,軍區政委譚冠三任主任,西藏地方政府噶倫索康·旺清格勒、軍區參謀長李覺、政治部主任劉振國為副主任。其下設西線築路指揮部,指揮長田寶瑚(原第54師參謀長),政委李傳恩(第155團政委),副指揮長吞巴堪窮(地方政府四品僧官)。指揮部下轄3個施工段,分別由軍隊幹部張銘、王磊、吳晨和地方政府官員魯球朗傑、夏江蘇巴、瑪雅等擔任正副工段長。
《毛主席為康藏公路建設題詞》1952年 康藏公路建設工地 彭遐熙攝
1952年11月20日,康藏公路通車到昌都,毛主席題詞“為了幫組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向築路部隊發去賀電。築路部隊將毛主席的題詞做成了一面碩大的錦旗。十八軍53師業餘攝影員彭遐熙拍攝了這張廣為傳播的照片。
《在達瑪拉山上修建康藏公路的官兵》1952年 袁克忠攝
《張經武將軍代表毛主席、朱總司令向修築康藏公路指揮部授旗》1954年8月 札木 羅偉攝←
因為張經武一行在去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途中代表毛主席、朱總司令向十八軍後方築路部隊授旗。
《後方築路部隊53師、54師官兵歡迎張經武等護送達賴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到達札木》1954年 8月 札木 羅偉攝
前起:張經武、157團團長柴洪泉、楊崗、社會部副部長張向明、李佐明等。
1954年7月15日,達賴喇嘛一行180多人由張經武一行陪同離開拉薩去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拉薩數萬僧侶群眾和部隊指戰員熱烈歡送。達賴和張經武先是乘馬車沿康藏公路西段已經建成的公路進至烏斯江後,改為騎馬向東行駛,經過二十幾日的艱難行進,進入波密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地帶,當達賴、張經武一行到達達拉月進入築路部隊工地時,受到了時任53師副師長郄晉武和築路部隊官兵的熱烈歡迎。在經過泥石流地段時,軍隊領導要求後方築路部隊工作的藍志貴回憶,部隊對他們的要求是如果山上滾下石頭,戰士就要用身體把石頭擋住。1954年8月13日,達賴喇嘛一行和張經武抵達基本修通公路的加龍壩,後方築路部隊司令員陳明義準備了十八輛吉普車,主要人員乘車經甘孜至成都,后到北京。
康藏公路西線由拉薩至工布地區的巴河橋,全長323公里,全線共分3段。由軍區炮兵營帶領民工施工從拉薩河南岸至墨竹工卡的第一段,於1953年4月20日開工。由155團負責帶領民工施工由墨竹工卡至敏拉山口的第二段,於6月13日開工。1954年11月前完成第三段,由敏拉山口至巴河橋。西線使用民工8000多人,155團、軍區炮兵營直接參與施工。工程後期從四川調來200多名技術工人加強技術指導。
康藏公路西線工程中,軍民齊心協力戰勝高山缺氧等艱難困苦,共挖掘土石方226萬立方米,劈山開石方38萬立方米,建橋涵271座,2039名員工立功受獎。1954年11月27日,東線築路部隊在後方部隊司令員陳明義、政治部主任白健率157團、工兵8團與西線築路指揮部政委楊軍率領的155團部隊、藏族築路民工及領導、技術人員在巴河橋勝利會師。至此,康藏公路只剩拉薩河大橋尚未架設,築路委員會決定立即架設拉薩河大橋,經過17個晝夜的緊張施工,一座長137米,寬6米的鋼架大橋橫跨在古老的拉薩河上。
康藏公路東起當時西康省的雅安,西至西藏拉薩,全長2255公里。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銷,康藏公路改為川藏公路,起點由四川成都開始至西藏拉薩,全長2416公里,全線翻越14座5000米以上的高峰,橫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湍急江河,康藏公路建設犧牲官兵、工程技術人員、各族民工3700多人。
《西南軍區雜技團給築路部隊表演精彩的雜技》1954年冬 康藏公路西線 佚名攝
康藏公路通車前夕,西南軍區慰問團攜雜技團、京劇團、歌舞團一同到拉薩參加康藏、青藏公路通車慶典,沿途為築路部隊進行慰問演出。圖為雜技團的演員表演精彩的雜技節目。
《青藏公路使用俄制挖掘機作業》1954年青藏公路工地 佚名攝
青藏公路于1954年5月11日在格爾木以南30公里處破土動工,7月下旬通車到五道梁(可可西里)。9月下旬工程經過唐古拉山口,這裡海拔5231米,冬季最低溫低於零下30度,官兵及民工們迎著冰雪奮力拼搏,僅用一個月的時間于10月20日越過唐古拉山。1954年12月15日,青藏公路只用了七個月零四天的時間就全線修通至拉薩。這兩條公路建成初期每年可向拉薩運送物資近十萬噸。圖為青藏公路修建時使用俄製挖掘機進行作業。
《解放軍和藏族民工共同修築康藏公路》1954年 拉薩 佚名攝→
在康藏公路西線建設工地上,解放軍與藏族民工把千年的山間小路拓寬成平坦的公路。
青藏公路的修建
青藏公路建設對於建設繁榮西藏經濟及解放軍站穩腳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早在1950年昌都戰役後,西南軍區就在向中央軍委的電報中提出“修建青藏公路比修築康藏公路更加容易”。毛主席在1951年1月4日批示周恩來總理和聶榮臻代總參謀長:“是否令西北負責修玉樹、黑河、拉薩公路?”1951年5月25日,毛主席發佈的進軍訓令中,責成西北軍區負責修築西寧——黃河沿——玉樹——囊謙——類烏齊——丁青公路和派人對敦煌——柴達木——黑河——拉薩線路進行實地勘測。1953年夏,西北運輸總隊成立,慕生忠任總隊政委。1953年9月,慕生忠到北京開會向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彙報了運輸總隊的情況,同時提出派人趕著馬車進行實地探路的設想,得到了彭老總的支持。慕生忠從北京回到香日德後,派運輸總隊副政委任啟明擔任此次探路任務的負責人。探路隊由30多人組成,配備木輪馬車兩輛,駱駝50匹,騾馬20餘匹,攜帶糧食1000余斤,於11月中旬離開香日德,經格爾木翻越昆侖山、唐古喇山,跨楚瑪爾河、沱沱河,穿過茫茫雪原。白天遇狂風,夜晚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溫下生存,餓了挖坑,用牛糞燒紅坑壁,把麵團燜熟當餅子吃,渴了就喝冰冷的雪水。1954年1月23日到達藏北重鎮黑河,此次探路共用了70餘天,行程1200公里。第二批由王廷傑帶領的膠輪馬車探路隊亦到達聶榮宗。青藏公路的路線終於探查通了。探路人員用電臺向慕生忠報告了探路情況,此段路線“雖群山連綿但起伏不大,高差小,多戈壁、草地。遠看是山,近走是川,山高坡度緩,河多水不深,修建公路的工程量不大。”慕生忠拿著電報到北京,找到了正在北京開會的張國華、范明一同向彭老總彙報,經研究確定第一步先修通格爾木至可口西裏的300公里路段。1953年8月,西北局成立了以慕生忠為指揮長,任啟明為副指揮長的青藏公路指揮部。
《解放軍車隊翻過達瑪拉山時的盛況》1952年 11月 達瑪拉山 藍志貴攝
達瑪拉山位於昌都以東,是康藏公路到達昌都段的著名大山之一,海拔在4800米以上,十八軍後方部隊158團幹部戰士在達瑪拉山上奮戰了116天才將此段公路修通。圖為通車昌都前夕,車隊通過達瑪拉山時的盛況。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帶著幹部和幾百名駝工,扛上鐵鍬、鐵鎬走向開工點,做了動員後,即掘開了青藏公路的第一鍬土,標誌著青藏公路在格爾木以南30公里處破土動工。6月,西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派遣鄧郁清工程師來到青藏公路工地,負責修築青藏公路工程的技術工作。他首先同工兵班的幾名石工修建昆侖橋,此橋位於艾吉勒溝口,為格爾木河最窄的一道,河道寬約8米,深30余米,鄧郁清與石工們用科學的方法,3天就把橋架了起來,命名為天涯橋。鄧郁清工程師帶領築路幹部和測繪人員邊走邊測量設計線路,施工隊隨後進行施工。道路進展很快,幾天就前進了50多公里。之後,築路人員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凍土帶施工。進入長江源頭地區,有通天河的4條支流出現,這一地帶地勢平坦,河汊多,水不深,施工人員就用石頭修建簡易的過水路面。遇到較深的河面,築路人員就從較遠的地方取來大石塊填到河心中使這一路段形成了很多過水河面,保證了公路能夠粗通卡車。7月下旬公路通車到五道梁,這300公里線路的修通,完成了第一期的任務,慕生忠再次到北京向彭老總彙報,並提出繼續修建的經費問題。彭老總對築路人員兩個月修通300公里的公路非常高興,答應所需要的經費,並由中央軍委派工兵1000人,汽車100台參加青藏公路下一階段的施工工作,並令西北軍區調工兵第二團參加施工。
1954年9月下旬,工程經過唐古喇山,這是青藏公路的最高點,海拔高度為5200多米,氣溫常年在零度以下,冬季時可達零下30度。民工們迎著風雪冰雹奮力築路,僅用一個月的時間,於10月20日,就將公路越過唐古喇山,10月29日,工兵二團及一百輛汽車經過唐古喇山以南草原地帶,工程進度顯著加快。31日,築路各工程隊便到達西藏境內的安多地區,築路部隊繞過4800多米的安朵拉山,於1954年11月16日修到黑河,12月2日公路修到距拉薩90公里的羊八井峽谷。羊八井峽谷地處岡底斯山脈的堆龍河谷,穀長15公里,為大型石頭峽谷地帶,屬於青藏公路最“難啃的骨頭”地段。這時康藏公路東線的修路部隊和西線的修路民工已在巴河橋會師,康藏公路全線貫通。為使青藏公路儘快通車拉薩,西藏軍區決定以工兵第8團一個營從南往北,西北軍區工兵第2團從北往南,合力打通這段石峽。12月15日下午2時,全長1200公里的格爾木至拉薩段青藏公路全線粗通,青藏公路施工總共用了7個月零4天時間,便全線貫通。
《藏胞為築路部隊運糧》1953年 康藏公路建設東段 胡輪翔攝
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受到了藏族同胞的歡迎,藏族同胞響應部隊的號召,積極組織牦牛運輸隊為康藏公路築路部隊運送糧食,他們爬過雪山,越過原始森林,在崎嶇的山路上把糧食運到築路部隊的駐地,為康藏公路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康藏、青藏公路通車典禮在拉薩舉行
1954年12月25日,拉薩各界三萬多人在布達拉宮前新建的人民廣場上舉行了康藏、青藏公路全線通車的盛大慶典。毛主席專門為康藏、青藏公路全線通車題詞:“慶祝康藏、青藏兩公路通車,鞏固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建設祖國!”
上午10時40分,張國華將軍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噶倫噶章·洛桑仁增等走向康藏公路通車剪綵大門,張國華將軍為康藏公路通車剪綵。剪綵完畢,懸掛著毛主席巨像的彩車車隊從剪綵大門緩緩駛過,剪綵大門公路兩旁爆發出雷鳴的掌聲和歡呼聲,軍樂隊和拉薩三大寺的佛樂隊鼓號齊鳴,雪白的哈達掛到了彩車上,道路兩旁的人們將花束拋到汽車上,藏族同胞把慰問品和糖果投到駕駛室裏。在拉薩等了多天的藏族牧民均巴多吉從人群中擠出來,急急忙忙爬上車頭把多條哈達掛向毛主席像。康藏線的車隊向布達拉宮開去。上午11時,青藏公路車隊也進行了剪綵儀式,剪完彩後車隊也向布達拉宮開來。道路兩旁,人們在鞭炮聲中歡呼起來,藏、漢族青年迎著車隊翩翩起舞,在宏偉的布達拉宮前面,兩支車隊和歡樂的人流匯合,氣氛達到了高潮。
參加慶典的拉薩各界包括西藏軍區駐拉薩部隊的官兵、築路部隊、工人和各族民工、拉薩市各機關的幹部、西藏地方政府官員、拉薩市愛國青年文化聯誼會、愛國婦女聯誼會、各寺院的喇嘛及從西藏各地趕來的農牧民。
慶典設立了觀禮台,臺上就座的有交通部青藏公路慰問工作組、西南軍區慰問進藏部隊慰問團和青海省青藏公路慰問工作組的全體成員、築路部隊的幹部、築路功臣模範、西藏軍區各部隊的負責幹部、西藏地方政府的高級官員和從日喀則、江孜、阿裏、昌都、波密、丁青、黑河等地趕來的觀禮代表,還有印度駐拉薩總領事梅農,尼泊爾、布丹在拉薩市的僑民代表。
此次慶典動用了350多輛汽車,車上載有築路功臣、築路戰士、築路工人、各族築路民工。350輛車從兩個方向開往布達拉宮廣場,當車隊在布達拉宮廣場彙集時,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陳明義、政委穰明德和青藏公路總政委慕生忠相互握手、擁抱,並向大家招手致意,這時會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康藏公路通車後,從內地向西藏運輸物資》1955年 佚名攝
12月25日下午1時,慶祝大會在軍樂和禮炮聲中正式開始,主持人宣佈全體起立向修築康藏、青藏公路光榮犧牲的烈士表示哀悼。之後,西藏軍區政委譚冠三將軍致開幕詞,他祝賀康藏、青藏公路同時通車拉薩,向參與康藏、青藏公路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向支援西藏建設的祖國人民特別是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表示感謝。他接著說:“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周圍,繼續努力,為建設人民的西藏而努力奮鬥……”
慶典大會收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事務委員會的贈旗,收到了全國各地發來的賀電。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和班禪堪布會議廳委員會的代表、拉薩哲蚌寺、沙拉寺、甘丹寺和日喀則劄什倫布寺的代表、西藏各地的觀禮代表和拉薩市各群眾團體的代表,分別向築路部隊負責人和築路功臣獻旗、獻花、獻哈達。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均向慶典大會獻了錦旗,達賴喇嘛的錦旗上寫著:“康藏、青藏公路是西藏人民走向繁榮、幸福的道路。”班禪的錦旗上寫著:“慶祝通車拉薩,為徹底實現和平協議而奮鬥。”隨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總局副局長王一帆、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慰問進藏部隊慰問團團長胥光義和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分別講話。
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班禪堪布會議廳委員會代表、昌都地區觀禮代表和拉薩市群眾代表在會議上講話。
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政委穰明德、青藏公路築路總隊政治委員慕生忠向大會介紹了築路情況,同時他們代表全體築路人員感謝全國人民,特別是公路沿線和西藏地區各族人民對築路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最後,大會宣讀了向毛主席的致敬電報和致全體築路人員的慰問信。
康藏、青藏公路通車,《人民日報》專門發表了社論,題目為《在“世界屋脊”上創造幸福生活——慶祝康藏、青藏兩公路通車》。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為康藏、青藏公路通車撰文《幫助藏族人民長期建設西藏》。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為康藏、青藏公路通車撰文《在勝利的基礎上繼續前進》。西藏軍區政委譚冠三撰文《衷心的感謝》。西藏軍區後方部隊司令員陳明義撰文《我們把康藏公路修到了拉薩》。後方部隊政委穰明德撰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體築路人員完成了修築康藏公路的任務》。青藏公路指揮部指揮長慕生忠撰文《時時都有勝利,處處感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