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雲的變幻和晴雨的回憶
撰文、攝影/張超王辰
雲南香格里拉,飛機上看到的積雨雲。
積雨雲──喇叭吹響蘑菇叢生
“這個野花叫Biu’Biu,小時候經常玩,”藏族小夥尕瑪對我說,“你看,把它揪下來可以當喇叭吹。”話音未落,那朵野花已經被尕瑪叼在嘴裡,用力吹響——名副其實的Biu’Biu,那聲音不像喇叭一般嘹亮,而是沉悶乾澀的響動。
一朵路邊的野花,先端如盤,末尾細長似管子——以植物學的視角看來,那是一種名叫“管花馬先蒿”的植物,青藏高原常見的野花——不嘹亮的喇叭聲吹響,之後藏族小夥抬起頭望向天邊,目光茫遠。
“小時候的玩具?”我問尕瑪道,“就當喇叭吹嗎?”
“我阿爸不許我吹,我就偷偷吹,”尕瑪回憶起往昔,臉上帶著略顯得意的神色,“這個,吹完以後會下雨的。阿爸說這個喇叭能把雨叫過來。”
那是2006年的四川甘孜,青藏高原東緣,一個八月初的正午時分,日光耀眼,草地上野花散落如毯。作為嚮導兼司機的尕瑪本是帶我們去尋找獨特的野花,一路邊走邊閒聊,說起童年,說起Biu’Biu,於是祈雨的號角被無意之間吹響了。
四川甘孜,天邊蘑菇狀的積雨雲正在降水。
約莫一個小時之後,天空堆積起了大塊的雲彩,由白變灰,由灰變黑,尕瑪笑起來,指著雲朵漸漸密集的天空說:“你看,就是要下雨了啊。”
遠處的雲隆起如同蘑菇,並且還在不斷生長壯大——蘑菇的菌傘仿佛發酵一般,迅速膨脹起來,站在草原上,我能夠清楚地看出蘑菇的長大歷程。繼而有風吹來,起初只是些微的涼風,不久便逐漸凜冽,狂風大作,撩起遍地塵煙。“蘑菇雲來了,馬上就要下雨啦!”尕瑪這個把雷雨“召喚”過來的“罪魁禍首”拉著我快步跑向車子的位置,尚未進入車裡,迅猛的雨點紛紛墜落,劈劈啪啪,打在臉上有堅實的疼痛感。
雨越下越大,我們躲在車裡,看著窗外如同潑灑一般的暴雨。雨裡混雜著冰雹,打在窗上,乒乒乓乓。“你怎麼叫來了這麼大一場雨啊?”我略帶責怪地問尕瑪,“吹那個野花,真有這麼靈的效果麼?”
當然那只是傳說。八月初的川西高原,午後總能見到帶來降雨的蘑菇雲,與吹或不吹“祈雨喇叭”無關。旺盛的對流使得水分迅速彙集起來,造就蘑菇狀的積雨雲,也就是民諺常說“天上蘑菇雲,雷雨下不停”。
從雲彩的形狀來劃分,積雨雲有“禿積雨雲”、“鬃積雨雲”之分,這是積雨雲發展到不同階段的不同樣子。最開始積雨雲向上發展,頂端饅頭狀、菜花狀或棉花糖狀,邊緣還算清晰,這個階段就是“禿積雨雲”。等到對流強盛,雲頂會長出蘑菇菌傘一樣的結構,叫做“雲砧”,此時雲下也是降水最為猛烈的時候。隨著雲砧的消散,雲頂變成頭髮狀,此時就是“鬃積雨雲”。一般來說,“雲生頭髮雹”,指的就是這種對流旺盛的“鬃積雨雲”。
然而關於積雨雲的民諺,在青藏高原有時會失去效力。位於川西的青藏高原東緣還好,到了海拔更高的位置,積雨雲的蘑菇有時會變得矮胖——高聳的雲頂之下,按說應該有一段雲身稱為“雲腰”,青藏高原的積雨雲就基本沒有“腰”,甚至有氣象專家認為,青藏高原這種特殊形態的積雨雲並非積雨雲,而是由特殊地形造就的。然而無論成因如何,若是即將遠行時見到積雨雲,還是準備好雨具為妙。
雲南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中碎積雲降雨和彩虹。
積雲──大團棉花上的彩虹橋
積雨雲的前身大約就是積雲了,尚未聚集成蘑菇形的白色雲團,成塊飄浮在純淨的藍色天空之下,間或變換著模樣,可謂高原風光攝影中最常見的雲模特。
從大氣觀測的角度上看,積雲是一類雲底很低、雲塊獨立的雲彩,一般視其形態和大小,主要分為淡積雲、濃積雲和碎積雲。淡積雲是天空中規則獨立的小雲塊,倘若淡積雲發展變得濃密,垂直方向膨大,就變成了濃積雲。碎積雲則是形狀不規則、快速變化的種類。初至高原的遊客們最喜歡積雲,那種經典的“藍天白雲”之感自不必說,形狀多樣的積雲也會引起人們的無限聯想——他們喜歡把積雲想像成各種動物、各種食品抑或什麼人的頭像臉龐。
平原地區的初夏有時也會出現藍天和積雲相映成趣的景致,但青藏高原上的積雲卻有一些獨特之處。比如濃積雲,經常沿山脈排列,整個雲體較為扁平——這種形態和在其他地方有很大差別,因為在很多地方,由於對流強盛,濃積雲便會如雲塔般直立高聳。由於高原常會刮起強風,積雲的形態變化非常迅速。碎積雲常常被吹成絲縷,淡積雲和濃積雲也會被吹得變形,比如長出尾巴、吹出漩渦等。
夢中的瑪旁雍錯,降水線跡雲形成的層層漣漪是我傾訴的情懷,聖湖旁我聽見遠古傳來的天籟。(攝影/盧海林)
2009年秋天,我曾在中甸目睹了一次積雲帶來的降雨。通常降水是積雨雲的工作,但在青藏高原上,縱然是形狀散亂的碎積雲,也有可能完成這一使命。那時我剛剛結束在野外的工作回到中甸縣城,和朋友一道在獨克宗古城閒逛,因為在半小時之前曾有積雨雲的黑色雲底經過天邊,我們也曾擔心過是否會下雨。然而見到天空又露出了蔚藍色,我們才放心地出門。
走到臨近大佛寺的山腳下,忽然一些稀稀落落的雨點掉了下來。抬頭看去,天空依舊是藍色的,只有破碎的一點點雲塊,底端拉出些許細絲,低低地掠過頭頂。這就是高原上才會遇到的碎積雲降雨了——由於雲從山脈移出,隨著地形下沉,一些雲滴吸收了上升的水汽而變大,就會形成降雨,若不是周邊山脈“推波助瀾”,這些雨點也不會掉落下來。
雨很快經過,我們踏上登山的臺階,向大佛寺的山門而去,走到半途,有遊客指著天空驚叫起來:“快看,快看!”隨之回頭觀望,剛剛下過雨的那片碎積雲,底下竟然掛著一小段彩虹!後來,這樣的降雨和彩虹我僅在香格里拉就經歷了好幾次,每一次都為那細碎雲下懸掛的七色條紋而嘆服——不一樣的彩虹,只有在高原才會這般奇幻。
西藏拉薩,拉薩河上空的幡狀云。
雨雪幡──雲下的酒旗
有彩虹的碎積雲雲底,那些絲絲縷縷的結構,就是所謂的“幡”了,若造成降雨便是“雨幡”,降雪則是“雪幡”。當年武松打虎上山,路過景陽岡走不動腳,就因為看到酒店門口掛著的幡實在撩人心,才進去喝了個三碗不過岡——現在氣象學上,也用這個詞來形容雲下懸掛的絲狀附屬物,而到了青藏高原,這些幡想必就是極具特色的飄舞經幡啦。
2011年的春天,四月的一個傍晚,我和夫人剛剛抵達拉薩,正拖著行李尋找賓館時,遠遠望見大路盡頭的雲底掛起了漂亮的幡。拍雲彩必須爭分奪秒,我當即扔下行李,掏出相機,站在路中間拍照片——那一次去拉薩本是為了遊覽的,結果將夫人拋在一邊,去拍什麼“鬍子一樣的雲彩”,說來心裡委實愧疚。後來在拉薩停留的幾天,類似的幡狀雲經常出現,遊覽布達拉宮時天氣晴朗得令人歡快,直到參觀完畢,由後面的道路下山,遠遠望見天邊有一團積雨雲的幡一直延伸到了地面。
左圖 布達拉宮上空卷雲和卷雲下面的碎積雲。右圖 西藏米林,山間的層雲“山腰帶”。
“這不還是你拍的那個鬍子雲麼?”說起這個,夫人便心生憤懣。
“這個和那個不一樣的。”來不及解釋,倚在白牆圍欄上先拍照再說——這一舉動也著實吸引了不少參觀布達拉宮完畢的遊客,他們紛紛望向遠方,看了好一陣子,終究失望地走開了——所謂“雲生鬍子雨”,這些絲絲縷縷的構造會帶來降雨,但若只是在空中的幡,雨雪不會落到地面,而若是接觸到了地面,幡就不再是幡,而換成了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降水線跡”。
我大約記住了“降水線跡”所在的位置,之後的一天,那邊再度出現了類似的雲,於是我決定到那裡去看一看。夫人勉強同意了這一要求,我們抵達了拉薩河畔,目睹了成塊的積雲帶著雨幡迅速飄過,陣雨之後,是再度和暖的日光。陽光照耀著拉薩河水,終究成就了此次拉薩之旅不同常人的遊覽路程。
在如夢幻泡影般的納木錯,積雨雲轉變為降水線跡雲,并形成降水。(攝影/盧海林)
莢狀雲&層雲──山的穿戴:斗笠與腰帶
2011年六月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中,我們居住在派鎮的旅社裡,一早起來,江對岸的山峰有如攔腰包裹了一條玉帶,一層如霧氣一般的雲將山圍繞了起來。在青藏高原東南,水汽較為豐沛的地方,這種所謂“山腰帶”的現象,是因地形特徵而產生的一種“地形雲”。這種雲不像積雲那樣形狀分明,像一層乳白色的霧沉在山的半山腰下,在氣象學上從屬於“層雲”,是高度最低的一類雲。此時此刻若是身在山間小徑,就會感覺如墮五里霧中,眼前一片白花花濕漉漉的景致,透過雲層的太陽也成了迷糊的超大團兒,而若是穿雲而出,在山上更高的位置,則有可能見到雲海。
在麗江老君山我也曾遇到過這種現象,那時在我身邊同樣有山和江水。江河的水汽蒸發,使得大氣中的水分達到飽和,這些水汽沿著山坡爬升,卻沒有那麼強勁的上升力,於是在山間形成了腰帶一般的雲。若是空氣中沒有足夠豐沛的水汽,欣賞“山腰帶”的景致還是靠近江河一些更有機會。
西藏山南,飛機飛經山南地區時見到的莢狀云。
那一次由老君山返回麗江縣城,在寬闊的香格裡大道上,我又一次涉險站在大路中央,只為了拍攝玉龍雪山頂峰上的“斗笠”。這是所謂的“山戴帽”現象,和“山腰帶”同屬於山的著裝系列,也是典型的“地形雲”。原本“山戴帽”應是在山頂扣一個完整的斗笠狀雲,只不過等到我掏出相機,這個“斗笠”已經殘破不全了。
“山戴帽”是一種特殊的莢狀雲。縱然離開山峰,在天空中也時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斗笠”。尤其青藏高原的東部,山脈皺褶如同波浪,在這裡山地中的盆地平原,可以見到長相頗似外星飛碟的雲彩——這種雲扁平、圓滑,仿佛精細打磨的一般。一些想像力豐富的人們很是熱中於為這種雲創造故事,他們堅持認為,這種雲彩是外星人飛船的偽裝。其實這種雲彩的塑造,完全依靠獨特的山地氣流。當氣流快速爬升經過山脈,就如同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在風頭浪尖的地方,就能形成這種雲。由於長相與豆莢有些相似,所以氣象學上稱之為莢狀雲。
雲南香格里拉,納帕海上空的卷層雲和日暈。
日暈&月華──七彩翎羽、彩雲追月
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在天空尚未堆積起團塊狀積雲的時候,天邊有時也會飄過絲縷狀的雲彩。那些雲本身就是許多細絲,拼湊在一起,形態優雅,薄如蟬翼,若是經過頭頂,它們的形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鳥的飛羽。人們為這一類雲彩取了個漂亮的名字,叫做“卷雲”。
卷雲出現在海拔萬米的高空,屬於雲彩中分佈位置較高的一類。不過由於青藏高原本身海拔高,因此看到天空中的卷雲也和平原地區不同——在平原上,卷雲如同天涯一般茫遠,而在高原上,因為拉近了距離,卷雲有時也似乎伸手可及。在連續降雨出現的那段日子裡,卷雲通常出現在雨的開頭或者結尾,一旦那些細絲狀的卷雲開始變得混亂,邊緣模糊,連接成片,或許一場新的持續降雨就要來臨。
2010年的六月,我在香格里拉納帕海邊進行植被調查,清晨的天空還是僅有少量卷雲,到了午休時,那些卷雲竟成了乳白色的一片。“快看,太陽周圍有彩虹出來了!”也在抬頭看天空的同伴忽然驚叫起來。太陽透過薄薄的雲層散出光輝,而在它的周圍,有一圈完整的彩色光帶,也就是所謂的“彩虹”了。
“要變天了啊,”同行的王姓司機大叔看著這些“彩虹”說,“一有這個,就要變天了。”
民間所謂的“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說的正是這所謂的“彩虹”。日月都有可能套上這樣的“暈”,它的色彩由天空中的雲所製造出來,那些雲叫做“捲層雲”——雖有卷雲絲狀的結構,但更典型的特徵是接連成片,如同薄薄的一層幕布,鋪在天空。捲層雲的高度雖比卷雲略低,但所處的位置也足以令水珠凍結成冰晶,日光透過這些冰晶,如同白光照射在棱鏡上,被分解為七色,投射出來便形成了暈。
當晚果然開始下雨,這場雨不似積雨雲帶來的降雨那樣猛烈,而是淅淅瀝瀝,不溫不火,直到第二天也未停止。此後幾天,我們一直在這樣的雨的陪伴之下,直到第四天傍晚,我們在迪慶東北部的翁水村住宿,黃昏時雨終於停了下來,再晚些時候,一輪明月竟然鑽出了雲層。
西藏至尼泊爾,飛機上見到的云瀑。
月亮的周圍也蒙著一圈色彩。“這又是什麼暈啊?還要繼續下雨啊?”被雨水搞得煩躁不堪的同伴抱怨起來。然而那終究不是暈,而是月華。華與暈雖然同是圍繞在日月周圍的彩色,但華卻不是由卷積雲造成,而是由天空中的高積雲所致。
“應該沒問題了,雨後月華出來,說明這次降水要結束了,降水鋒面已經挪到別處去了。”我安穩同伴道,“柳永還寫過句子呢,說,‘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當晚確實冷到相當程度,第二天果然見到了藍色天空。終於擺脫了連續陰雨,我們都格外情緒高漲。那天一早,我們便出發去海拔4200米的埡口,一邊享受日光,一邊繼續調查專案,然而中午不到一點鐘,遠處的天空堆積起了大團“蘑菇”,繼而暴雨再度降臨。
“不是說雨過去了沒事了嘛!”狼狽逃竄到牛棚裡,一邊避雨,同伴一邊抱怨。
雨是過去了,伴隨著月華而去的,是鋒面降雨,而這突如其來的,則是經典的對流雨,是由積雨雲帶來的。雨的性質不同,月華只負責其中之一。這多變的天氣狀況,多變的雲和降雨,也算是高原的特色吧。
珠峰旗雲,山頂的莢狀高積雲正在形成。(攝影/盧海林)
寶光&旗雲──機窗外的雲世界
搭乘飛機的時候,我總喜歡事先選好靠機窗的座位,只為能有機會由空中觀賞不一樣的雲。每次由機窗裡看到的都會有所不同,有時只是常見的積雲,但與地面的風景交相輝映,別有一番滋味,而有時,透過機窗也能見到特殊的雲。
一次清晨由成都飛往林芝,我因故沒有座在靠窗的位置,本可以和朋友交換,但想著這一旅程的時間其實很短,於是就安心在自己的位子上睡去。醒來時,靠近機窗的朋友炫耀起他的照片來——就在剛剛,機窗下出現了“寶光”。日光投射到飛機下面的雲彩上,形成彩色的光環,這也就是所謂的“佛光”,通常要在高山頂峰、俯瞰雲海時才能見到。因為錯過這次機會而後悔不已,於是我也格外留意在高原上的清晨短途旅程,後來自迪慶飛往昆明的途中,同樣是早班航班,我終於透過機窗見到了寶光。由於短途航班的飛機不會飛太高,恰好超過層狀雲的高度,位置和角度與站在山頂看雲海類同,所以見到寶光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了。
2011年由拉薩飛往尼泊爾加德滿都的航班上,為了在飛機上觀看珠峰,我特意挑選了右側靠窗的位置。自飛機起飛開始,機窗外的高山、積雪、濃郁浮雲,無不震撼人心。儘管提前選定座位時,有位藏族朋友半開玩笑地對我說:“那些景色我們看太多了,不覺得如何了。你們看的少,都在飛機上‘啊’!‘噢’!‘哎呀’!”但這次機會難得,畢竟要飛過世界第一高峰,我還是一片觀看、拍照,一邊讚歎不已。
西藏至尼泊爾,飛機上見到的珠峰和旗雲(右側遠處)及近處的高積雲。
快要抵達珠峰的時候,一座山峰上的雲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所謂的“旗雲”,也就是以山峰為旗杆、雲在山的一側如旗子一般飄揚的景致。這種雲也是一種地形雲,和風向氣壓關係密切,在青藏高原,只有少數山頭會形成這種旗雲。旗子般的雲彩,是高海拔孤立山峰的標誌,也是登山者賴以判斷氣象條件的工具。對於攀登珠峰的人來說,如果旗雲指向東方,則表示天氣正常,如果“旗子”指向西北,則說明風向變為東南,意味著印度低壓系統可能來臨,天氣要轉為雨雪。
在見到旗雲不久,我也發現了一座山坡上的“雲瀑”——雲自山脊向下“傾瀉”如同瀑布。這些特殊的現象都是在極高海拔的位置才容易見到,因此乘坐飛機經過青藏高原,可謂觀看這些雲最合適的時機。
珠峰終於在機窗外現身,那冷峻的頂峰如同孤高的利劍,直指蒼穹,默然不語,卻又似藏著萬千信念。在珠峰的一側,我也見到了飄展的旗雲,作為這一次飛機觀雲之旅的高潮實可謂完美。越過珠峰,就是尼泊爾的地界了,回頭遙望這些高聳的山峰,憑山而聚的雲朵,在我心裡生出一種不可思議的心緒來:或許青藏高原也應當是觀雲愛好者的朝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