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尹文濤  罡拉卓瑪  攝影︱海憶水

012

在地域遼闊的青藏高原,每每建設一條道路都會為沿途的城鎮帶來一段發展變遷的歷史。半個多世紀前建成的青藏公路為西藏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半個世紀後,青藏鐵路全線開通,這條神奇的天路又會對周邊人和城市的命運帶來怎樣的轉折和變化呢?

 

013

 

西寧:盲腸變通途

 

一條鐵路是個盲腸,老、少、邊、窮,占了個這是昔日西寧人對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的評價。如今,隨著青藏鐵路的全線開通,作為青藏鐵路起點的西寧,真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高原門戶。

 

初到西寧,高原門戶就給了我最直觀的感受。在接風宴上,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居然擯棄了傳統的烈性白酒,取而代之的是來自西藏的青稞啤酒。飯後,按照朋友的推薦,我來到西寧著名的水井巷。這裏已經改造成了西藏旅遊用品市場,各種西藏飾品琳琅滿目,還有很多是專門為進藏者準備的用品和裝備。

 

生活在西寧的老作家察森也談了他的感受:西寧最近幾年藏族同胞明顯多起來了,從服飾上很容易辨別。我想,原因可能是交通方便了,西藏過來旅遊、朝聖和做生意的人也便捷多了。

 

同為攝影愛好者的西寧銀監局紀委書記葛玉修告訴我,過去西寧有這樣的順口溜:山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房上能賽跑。形象的說明當時西寧的環境和特色的平頂房,隨著青藏鐵路的全線開通和高原門戶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西寧的城市化進程也快速發展,一棟棟密集的高樓大廈取代了傳統的平頂房。以前到了晚上七、八點鐘,路邊到處是兜售商品的小白帳篷,如今這種景象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百貨商城。

 

同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與西藏可謂唇齒相依。自從青藏鐵路開通後,由於經貿交流日益頻繁,西寧的鐵路運輸量比以前至少增加了三倍。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後,進出西寧的旅客急劇增加,客流量一直居高不下,旺季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無論從硬體還是軟體上,作為西寧形象的西寧火車站已經難以滿足高原門戶的需求和要求了。現在,青藏鐵路公司正在投鉅資重建西寧火車站。新的西寧火車站建築總面積約為6萬平方米,將從原來單純意義上的旅客集散轉變為集人流集散、綜合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商務區。同時,也將成為體現西部大門天路起點特色的西寧標誌性新景觀。

 

014

 

格爾木:西部加工廠

 

清晨,格爾木火車站顯得特別寒冷寂靜。再次站在格爾木的土地上,這個曾經那樣熟悉的城市突然變得非常陌生,曾經多少次去乘車和搭車的西藏客運站、各地駐格爾木辦事處都已人去樓空。

 

昔日的格爾木,曾因為是進藏中轉站和青藏鐵路建設基地而風光無限。隨著青藏鐵路二期的開通,格爾木逐漸失去了西藏後勤集散地和進藏旱碼頭的特殊地位。舊的歷史使命基本完成,持續多年的依賴型經濟模式被迫改變。

 

經過近兩年尷尬和彷徨,格爾木開始了歷史性的轉型。根據規劃,西寧特鋼從西寧遷至格爾木、慶華鋼鐵一體化等項目將為格爾木帶來30萬的移民人口,比格爾木現有人口還要多,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格爾木地廣人稀的現狀,並將加速格爾木產業結構的變化和升級。西部大開發特色優勢產業基地中國柴達木迴圈經濟研究院等相繼在格爾木揭牌,標誌著格爾木正在從一座服務性城市轉變為自主經濟為主導的開發建設性城市。

 

與此同時,由於西藏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不適合建設礦產品深加工基地,而與西藏淵源深厚的格爾木,不僅自身資源豐富,而且青藏鐵路的開通也讓這兩個區域的交通變得非常便利,貨運能力大大提升。最近,西藏自治區已與青海省協商確定,在格爾木建立藏青工業園,這樣既可解決西藏礦產品深加工基地問題,又可帶動格爾木的就業與稅收。

 

在工業化轉型之外,格爾木市在近兩年也加快旅遊業發展步伐。2008年北京奧運會,菲爾普斯身掛8塊金鑲玉金牌的鏡頭,讓昆侖玉的知名度和價格都如同火箭般躥升。抓住這個機遇,格爾木推出了以昆侖山和昆侖玉為主題的昆侖文化景區和產業,還憑藉鹽湖這個資源,打造了中國鹽湖城這張名片,希望借此能全面發展壯大旅遊產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值得期待的是,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在青藏鐵路的基礎上,以格爾木為起點,向北修建鐵路到甘肅龍崗,形成南北向從西藏拉薩經格爾木到甘肅敦煌至龍崗一線;向西修建青新線到庫爾勒,最終形成東西向從西寧經格爾木到新疆庫爾勒至烏魯木齊,並在兩端分別連通歐亞大陸橋和隴海線。這兩條近乎十字的跨省鐵路大動脈中間的交會點就是格爾木。為此,格爾木在城南到南山口預留了30公里戈壁灘,準備建設超大型的編組站。到那時,格爾木將成為西部最重要的人流、物流和資訊流的集散地,其作為西部交通樞紐的戰略地位和發展前景,絲毫不亞于當年因成為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交匯點而迅速發展的鄭州。

 

015

 

安多:小城大機遇

 

在一年一度的那曲地區畜產品展銷會上,我們再次見到來自安多縣多瑪鄉的昂旺。開著新買的大卡車,昂旺帶來了整整一車的安多多瑪羊肉,這種赫赫有名的高原綠色食品又一次成為客商們追捧的目標。問起昂旺的致富經,他總是笑著和我們講述自己和多瑪綿羊的故事。

    

青藏鐵路在安多線境內的長度,占青藏鐵路二期格拉段總長度的近三分之一,這段穿越高山鋪展開來的鐵路線給安多縣帶來了經濟的快速延伸。

 

西藏那曲安多多瑪綿羊是高寒草地型藏系綿羊,生活在平均海拔5100米以上的乾旱地區,主要分佈在著名的唐古喇山北部的雁石坪鎮等地。那曲多瑪綿羊是藏北唯一進入國務院72種重點保護的畜種之一,經國家肉類食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多瑪綿羊所含的鈣、磷、銅、鋅、蛋白質和脂肪均高於北京和甘肅張掖羊肉,符合國家綠色食品的要求。多瑪綿羊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膻味三大特徵在我區久負盛名。

 

40多歲的昂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藏北牧民,30歲以前,與大多數牧民一樣,過著平凡的牧區生活,家裏面可以說沒有一件像樣的擺設,一家五口人,年年最高的目標就是到安多縣城售賣自己辛苦餵養的多瑪綿羊,買一些生活必需的東西。

 

自從地區推行特色化養殖,大力發展畜牧業專業戶後,我們家的日子真的有了巨大的變化。只有小學的文化水準的昂旺十分激動地說。這幾年,我家和村子都得益於多瑪綿羊,生活好了起來,養殖的規模也大了,現在我們家專門買了卡車,還拜託縣城的親戚把我們的多瑪羊的資訊發佈到了網上。

 

安多的多瑪羊,是藏區最著名的畜產品。由於最好的保鮮運輸方式只有靠冷凍車,在青藏鐵路開通以前只能靠公路運輸,成本高,運量少,限制了產品市場的推廣。到了宰牲季節,當地只能做一些粗加工,而且是些規模很小個體經營。青藏鐵路的開通後,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在安多縣城,如今已建立起專業的牲畜加工廠,可以對多瑪羊畜產品進行產品深加工。縣裏扶持畜牧大戶,並與牧民建立直接供銷關係,加工的多瑪羊產品,也已直接供給內陸一線城市市場。安多縣已經計畫把多瑪羊作為牧區特色產業的龍頭,把這個高原綠色食品做成安多最知名的品牌。

    

5月安多的天氣還異常寒冷,但寒風絲毫沒有影響幫愛鄉政府院裏歌舞喧天的熱鬧場面。這裏正在舉行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慶祝活動,穿著民族服裝的牧民和幫愛鄉完小的學生們一起興高采烈地觀看著鄉民間業餘文藝隊的表演。

 

在離幫愛鄉不遠的丘陵草甸上有一條巨大的峽谷,谷底怪石嶙峋,巧奪天工。穀底和兩岸有很多泉眼,當地幹部告訴我們到了夏季,兩岸的流水彙集噴發,形成門拱形水簾甚是壯觀。像愛幫峽谷這樣神奇的景觀在安多還有很多,過去少有人關注。青藏鐵路開通和安多車站運營後,縣政府決心利用這個契機,把安多打造成草原門戶旅遊聖地。剛成立的縣旅遊局緊臨109國道,為來往遊客提供旅遊諮詢以及汽車租賃、緊急救援等服務。

每次在進出藏的列車上都能看到錯那湖的美麗風景,但站在湖邊乃木山頂俯瞰錯那湖,真猶如一粒碩大的藍寶石鑲嵌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之下,綠草之間。而在這裏看青藏列車飛馳而過,體會的更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另一種風景和感受。

 

016

 

那曲:西藏中轉站

 

早年間,那曲被稱為鐵皮城,因為幾乎所有房子都是用白鐵皮蓋頂,站在山坡上看去,就是一片刺眼的白晃晃的光芒。如今高原列車駛入那曲,催生出草原都市的繁華景象。一個占地8000畝,相當於747個標準足球場的亞洲面積最大的物流中心正在那曲迅速崛起。

 

那曲站是青藏線、也是中國海拔最高的一級火車車站,管轄著從唐古拉南到當雄之間的十個無人值守站和安多、那曲兩個有人值守站。作為亞洲目前面積最大的物流中心,它還有個更大任務——成為亞洲最大的物流吞吐中心。

 

地處青藏高原腹心的那曲,土地廣闊、資源豐富、路網通達,可直接輻射拉薩、昌都、阿裏和青海等地。青藏高原第一個鐵路、公路貨運樞紐型物流基地放在那曲,能更好地利用青藏鐵路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

 

那曲物流中心分為四大區:3500畝綜合物流區、2000畝散堆裝物流區、2000畝產品加工區和500畝生活基地。

 

走進最大的綜合物流區,迎面是6個大型倉庫,每個一萬平米。倉庫裏,工人們正在忙碌地搬運著整箱整箱的礦泉水,幾輛鏟車在通道裏往返奔走,將碼放好的貨物送入車皮。工作人員說:西藏的礦泉水和啤酒,都是從這裏坐上火車,運進內地的。

 

青藏鐵路剛開通的頭兩年,從內地運進西藏貨物很多,但因為西藏商品尚沒有形成規模生產,出藏貨物發送幾乎為零,造成出藏火車空載率很高。兼任著青藏鐵路公司那曲物流中心主任李多紅站長介紹說:那時,大家都很著急。經過多方的努力和溝通,終於和自治區一些大型礦泉水企業建立了外運合同。李站還興奮的告訴我們:西藏礦石豐富,阿裏的書記、專員都來考察過,對我們這裏硬體軟體都很滿意,近兩年公路將打通,大量阿裏礦石會由那曲外運。到那時,放空車出藏的歷史會一去不復返了。

 

 “那曲發展,絕不僅僅是一個物資中轉站。那曲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譚永壽介紹說:那曲地處藏北腹地,剛好是個中心位置,未來將成為西藏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017

 

拉薩:走進來,走出去

 

以前,青藏公路修通時,人們說的最多的,是內地的大米、麵粉來了;而今,青藏鐵路開通後,人們談論更多的,是要去北京、上海看一看。

 

若干年前,提起到西藏旅遊,在渴望和嚮往之後,人們最擔心的兩件事就是。因為進藏只有通過航空和公路兩種運輸方式。航空運輸運力有限且價格昂貴,走公路又十分漫長且艱辛,因此旅遊界有出國容易進藏難之說。

 

2006年,青藏鐵路的開通運營給西藏旅遊帶來了新的發展,乘青藏火車進藏成為旅遊者便捷舒適的首選。遊客坐在有增壓、增氧功能的車廂內,不僅可以飽覽車窗外壯美的河山,還能享受特色飲食和民族風情表演。如今,乘火車進藏已經成為到西藏旅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目前,拉薩火車站平均每天發送旅客3000人次左右,到了旅遊旺季,進出拉薩的火車票更是一票難求。

 

西藏自治區旅遊局的數位顯示:僅在鐵路開通後的5個月內,西藏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186萬人次,同比增長了48%。2010年西藏自治區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 685.14 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1.44 億元。

 

另一方面,青藏鐵路的開通,也使西藏人的觀念慢慢發生著改變,在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雪域高原的同時,更多的西藏人也萌生了走出去的想法。

巴桑的母親是昔日翻身農奴,一輩子感謝毛主席。青藏火車開通後,他陪著母親專程去了趟北京,母親穿著節日的藏裝,手捧鮮花和哈達到毛主席紀念堂敬獻,實現了一生最大的心願。

 

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東嘎鄉倉姆拉的女兒在上海讀書,以前想去一趟上海看看孩子,一張機票就要花3000多元。今年春節前,他們全家坐火車去上海,不但看了孩子,還感受了內地人過年的氣氛,別提多高興了。

 

一條跨越世界屋脊的天路用便捷、快速、經濟的方式將西藏與祖國其他地區緊密地聯繫起來。北京至拉薩4千多公里的行程,經過兩次提速後僅需41個小時即可到達,硬臥票價是機票價格的三分之一。

 

青藏鐵路的全線開通,給沿線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城市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在機遇中發展,還是在陣痛中轉型,青藏鐵路都將繼續為這片神奇的土地書寫神奇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