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攝影:線禮

019

有一種奇異的樂曲,當你閉目聆聽,誤以為自己身在江南,如果,你熟解西藏,那麼定會以為自己是在西藏的江南林芝。可當睜開雙眼,恍然覺醒,這飄飄仙樂,竟是索縣原始森林中的潺潺水聲。而索縣,卻身處藏北草原那曲。

 

源起藏北那曲給人們一貫的印象是綿延起伏的無垠草場,遍地牛羊,冬雪夏花,雄渾的山巒與聖湖輝映,帳篷裡飄蕩出的是淳淳奶香和悠揚牧歌。雄渾與蒼茫就是那曲的代名詞。這塊神秘高地的平均海拔在4500米之上,當各種變幻莫測的極端氣候來襲,人們更覺得這裡不是個宜居之地,然而,在那曲東三縣之一的索縣,卻有著不一樣的藏北風情。

 

時間推移至西元7世紀的吐蕃王朝時期,藏族先民就已經在那曲地區東北部的索縣開始從事放牧和農耕,並組成了一些小部落。元憲宗時期,蒙古部落的首領台吉本本之弟爾地覺拉帶領蒙古人長途跋涉於此,來到索河流域,佔領了巴青縣和索縣交界之處。逐漸在索縣境內發展起了索巴、軍巴、榮布三大部落。這些部落連橫勢力,共禦災害,由今巴青、丁青、聶榮、比如縣境內的部族結成聯盟,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三十九族。

 

辛亥革命後,清廷最後一位駐藏大臣離藏,西藏地方政府於1916年管理索縣各部落,將今索縣地區設立為索宗,宗政府所在地為雪巴村,舊時稱為贊丹寺。1950年末,索宗宣告解放,19595月,索宗改為索縣,同年7月成立中共索縣委員會。今天的索縣,從曲折的歷史中走來,傳習了自吐蕃以來的人文傳統,凝聚了它獨有的動人音符。

 

索縣之藏語意為靠河。又蘊含蒙古之意,元朝時期蒙古族人統治此地時,稱這一帶為索格,清朝時期稱這裡為索慶,後稱索宗,藏語,故名索縣。因此縣轄區內最重要的河流也被命名為索曲。歷史上的索縣是內地入藏的重要中間站,處於唐蕃古道走廊沿線。索縣位於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北接巴青、南臨邊壩、西靠比如、東依丁青。平均海拔4100米,面積0.56萬平方公里,怒江上游的索曲貫穿全境。

 

020

神奇的光束籠罩怒江邊的村莊。

 

↓觸及四面普明大日如來的眼神,如沐浴佛光。

021人與神共語

 

     回溯歷史,人們總是擇水而居,生息于索縣亞拉鎮索曲畔,雪巴村的人們也不例外。

 

當每天第一縷的晨光照耀在門楣,雪巴村的索朗老人就會走出家門,沿著熟悉的那條小路,轉經、散步。雪巴村,是老人和他的祖輩們世代生活的地方。曾經,這裡也是索宗宗政府的所在地。現今這裡被稱為索縣亞拉鎮的第一和第二居委會。

 

在藏語中是下面的意思,雪巴村也正是因為坐落在有790多年悠久的歷史的贊丹寺腳下才因此得名。

 

索朗老人說,有了贊丹寺後就有了雪巴村,也有了傳說中的吉祥地。吉祥地包括索縣的達隆雄(溝)、卓福迪、悶迪。達隆雄是嘉洛.頓巴堅贊(傳說中格薩爾王的重臣)的屬地。有了吉祥地後,就有了我們的好日子。

 

索朗老人提及的贊丹寺,總面積為25975.2平方米,現今有正規編制的僧侶150人。

 

贊丹寺雄偉高聳,層台累榭,飛閣流丹,金頂閃耀奪目,整個寺廟建築神工意匠。寺內佈局分為白宮和紅宮,紅宮一樓供有普度眾生的四面普明大日如來,善目慈眉,二樓有金銀合鑄的白度姆像一尊,造像生動,線條流暢。這裡還供有一千個鑄造精美的銀質白度姆小佛像。

 

白宮裡則供有高達6米的強巴貢布佛像。宗喀巴師徒像三尊。自生顯字古度母一尊,檀古佛像帕巴魯格肖熱等。白宮二樓為蓮花生宮,有製作技藝精湛、美輪美奐的金、銀壇城各一座。金銀壇城均由贊丹寺活佛阿旺.吉卓自籌資金而精心鑄制,金壇城鍍金用黃金880克,銀壇城耗用白銀200斤,金1000克。

 

贊丹,意為檀木,這也說明寺廟與檀木有著莫大的關聯,而除了寺內供奉有檀香木製成的佛像外,這座寺廟的大殿支柱木材也是檀香木。

 

贊丹寺的管委會主任旦巴格烈向我們介紹,傳說曾有一隻白色的大象臥在山上,人們就在這座山上修建了贊丹寺。300多年前,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時期,將該寺廟由噶舉派轉變為格魯派,起名為贊丹寺甘丹培傑林。到了六世達賴喇嘛時期,贊丹寺發生了一場火災。七世達賴喇嘛時期,寺廟重新進行了修繕。

 

贊丹寺原屬拉薩哲蚌寺的一級分寺,發展成為藏北格魯派規模較大、有一定影響力的寺廟。其外形酷似布達拉宮,因此很多人稱它為小布達拉宮

 

贊丹寺之所以叫小布達拉宮,不光是寺廟的外觀與布達拉宮相似,也是因為贊丹寺的主供佛與拉薩布達拉宮內的帕巴魯格肖熱相同,都為檀香木佛像。製作這尊檀香古佛的檀香木是從印度進口而來。

 

贊丹寺內還有塊珍貴的奇石,天然生成了觀音菩薩像。據說這塊石頭在被來回移動的時候曾開口說話:不要把我移來移去,就放在這裡好了

 贊丹寺於2001年被索縣人民政府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023  022  024

贊丹寺內經卷累累,香煙繚繞,誦經聲渾厚低沉,贊丹寺在雪巴村之上,索曲之濱,是座歷史悠久的悠悠古刹,在仰望它巍峨輝煌的建築外觀後,步入讓人肅然起敬的大殿之內,我們的內心也暮然間沉靜下來,遠離了塵世喧囂。

 

王的女人

 

毋庸置疑,格薩爾王是藏族遊牧部落心目中的大英雄,在格薩爾王傳中,格薩爾在嶺國的賽馬會上,通過聰慧美麗的珠牡姑娘的協助,得到千里寶駒,在瑪隆草原的賽馬盛會上戰勝叔叔晁通,而獲勝稱王的,格薩爾也因此娶到了珠牡姑娘為王妃。

 

因此,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在遊牧部落的帳篷中,總是有為數眾多關於格薩爾王的神武傳說,以此來抒發人們對格薩爾的崇拜之情。在藏北那曲的索縣,也不例外。贊丹寺的紅宮,傳說就是格薩爾王第一王妃森江珠牡的父親,也是格薩爾王的重臣----嘉洛.頓巴堅贊的居所,而索縣央達村的石砌老宅也傳說是-嘉洛.頓巴堅贊的馬圈。

 

貌若天仙的嘉洛.森江珠牡在紅宮內降生的時候,相傳索縣出現了神奇的徵兆:達嘎雪山之上獅子威舞;亞拉山頂上玉龍盤旋;扣如溝處布穀鳥鳴叫;悶迪一方細雨不斷;達隆溝內哈達飄揚……

 

在贊丹寺下,我們能看到遺存的格薩爾王的馬蹄印和森江珠牡的腳印,這兩處源自傳說的遺跡為索縣、贊丹寺、格薩爾王、王妃珠牡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增添了更加傳奇的色彩。

 

贊丹寺西南約2公里的亞拉山,被索縣百姓們認作守護神山,山神名為亞色歐,格薩爾王和王妃珠牡的雙身石像便佇立於此。這座山上到處掛滿了五彩經幡,這些經幡承載了索縣人民對一生戎馬、征戰四方、降妖濟世的格薩爾王和聰穎善良的珠牡姑娘的崇敬之情。在這附近,索曲上王妃珠牡的石灶、打奶桶等至今仍能親眼所見。索河畔怪石林立,珠牡的石灶的就是傳說中的歷史遺留。

 

亞拉山上經幡飄揚,聲聲不息,索縣與格薩爾王及王妃珠牡有著密切關聯,因此有人也稱這裡為森江珠牡的故鄉。

 

025

贊丹寺紅宮內存放有1000尊銀質白度母。

 

米拉熱巴懷想

 

贊丹寺平日清幽肅穆,但一年中也總有幾次喧囂熱鬧的時候。每年藏曆9月,贊丹寺僧人坐夏靜修後舉行的布桑節是索縣非常隆重的節日。在此期間,雪熱巴的演員們要舉行為期數日的精彩的演出。

 

西藏獨特的舞蹈熱巴舞的前身是藏族本地的古老宗教——苯教的巫舞或圖騰舞,後來演變為賣藝為生的流浪藝人班子的表演內容。如今人們在表演熱巴舞所用的道具裝飾也來自噶舉派祖師米拉日巴的那次殺象祭神的傳說。而索縣的雪熱巴是熱巴舞的一種。

 

住在贊丹寺之下雪巴村75歲高齡的老人索朗,正是雪熱巴的傳承人,跳起雪熱巴來,依然身手矯健敏捷,唱腔鏗鏘有聲。他12歲開始從藝在雪熱巴隊當演員,從翩翩少年至鬚髮蒼蒼,有六十多年的演藝歷程。家族中祖父、父親和他三代人從事雪熱巴表演,那時他們從贊丹寺下的雪巴村前往各地表演,奔走一生,到處去賣藝、乞討,整個家庭以此謀生計。如今的雪熱巴表演者,再也不是街頭乞討的流浪藝人,他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旋轉著空靈的身影,為著自己鍾愛一生的事業,雄渾起舞,引吭高歌。

 

索朗老人告訴我們,如今的雪熱巴表演隊裡,有56個雪熱巴的傳承人,都是老熱巴的後代,雪熱巴以前是以賣藝的形式表演,現在可以作為文化形式去演出。他們曾經到那曲地區在羌塘恰青賽馬節上演出,也參加過西藏自治區藏曆年的晚會。為此,他們都感到非常的榮幸。

 

 026贊丹寺分為紅宮和白宮。

 02775歲的索朗老人表演鐘愛一生的雪熱。

 

索縣雪熱巴舞演員沒有女性,而且在表演中有很多高難度的技藝,如持刀空翻、雙人翻滾等。持刀空翻的表演者要用雙手握住70公分長的藏刀,刀尖對準自己的腹部,向前翻滾,十分驚險。

 ↓翻山越嶺到達邦納寺,這裡似乎離雲天很近。

028歷史留存

 

與西藏其他地區類似,宗教文化也是索縣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年之前,生活在索縣的人們就已經在岩石上刻畫了藏傳佛教的護法神鳥大鵬鳥的形象。在索縣榮布鎮江雄村的苯教神山布加雪山前方,金翅大鵬鳥簡約的形象清晰地呈現在崖壁之上。這附近還有一塊傳說中格薩爾王與魔鬼對弈的棋盤,當時他們為了一決勝負,用繩子拴住太陽,對峙了幾晝夜。

 

索縣全縣有寺廟、拉康50座,和諧共存著格魯派、寧瑪派、噶舉派,和它們所屬的寺廟。

 

索縣著名的千年古刹邦納寺,有把獨一無二的鎖。鑰匙在鎖孔裡發出金屬撞擊的聲音,隨著巨大的聲,緩緩開啟的殿堂之門帶我們走進了邦納寺,隨即,酥油燈的光亮也照亮了這個神秘的藝術世界。

 

邦納寺位於西昌鄉巴秀村,是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存有大量具有考古、科研價值的佛教經典。

 

山高水長,這座地處偏遠的寺廟完好地保存著大量的文物,其中殿頂九級的壇城別有天地,精雕細琢的石刻和畫苑冠冕的壁畫,造像傳神古樸,色彩凝重,工藝獨具匠心,可堪稱絕世珍寶。

 

邦納寺是加丹德東寺寺主——世沖·嘎瑪丹覺修建的十三座寺廟之一,屬藏傳佛教噶舉派,有說法稱該寺比西藏最早興建的寺廟桑耶寺建造的時間還早,這一說法雖現在無法確切考證,但也能說明該寺歷史之悠久,因此,在這座寺廟中與這些驚世而出的藝術珍品相遇,也就不足為奇了。

 

原始森林的樂章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藏北的廣袤草原上,也能欣賞到千山一碧、萬木蔥蘢的原始森林風光。索縣的原始森林風光帶主要分佈在嘎木鄉和江達鄉,有雲杉、赤樺、圓柏、刺柏等珍稀樹種,雪豹、狐狸、狼、雪雞、熊、鹿、黑頸鶴等40餘種珍惜野生動物棲息於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從索縣縣政府所在地亞拉鎮前往嘎木鄉,多半路程為沙石山路,車行近10個小時,峰迴路轉,有蜿蜒澄澈的河流並行,雄偉的加日喜拉雪山、神聖的吾欽錯相伴途中,雪山的冰瀑湍急而下,爛漫山花隨風輕舞,自然的生動和諧,浸染於這望不到邊際的茫茫草海之中。

 

穿行於層巒疊嶂、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我們從山峰之顛落入神秘莫測的穀底,太陽的光束穿透密集的林木布下層層陰影,斑駁于水光之上。這一切,讓人不禁猜想,千萬年來伴隨每一株樹木久遠的生命,都曾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凝聚於它們的年輪之中。

 

林中的水流時緩時急,當悠揚婉轉一路歡歌的它們撞擊到偌大的岩石或縱身躍下數米的落差,就形成了仙樂的變奏曲。如果它們與風聲互動,鳥聲和鳴,那麼演繹的則是這仙境之中的交響樂。

 

029

亞拉山上掛滿經幡的格薩爾和珠牡的雙身石像。

 

到了嘎木鄉,我們稍作休息,隨即又從鄉政府出發,沿著更窄更陡的沙石路攀越了多個之字形的拐彎,行進20公里,前往一個最好的怒江觀測點。據說再往前,就是昌都地區的邊壩縣了。我們從林中秘境又到了視野開闊的山巔,山下的塊塊梯田在夕陽的光束中將村落賦予了奇幻的色彩,但是看不見清澈的嘎木曲是從哪裡匯入混沌濃豔的怒江的。

 

眼前怒江峽谷的壯美風光讓人不禁稱絕:洶湧奔騰、一瀉千里的怒江激流,將對峙的兩岸山谷割裂,形成了震撼壯觀的馬蹄形怒江大拐彎。

 

怒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喇山南麓的吉熱拍格。因此它的上游藏語稱為那曲河。怒江在西藏嘉玉橋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嶺之間的峽谷後,才正式被稱為怒江,入雲南省流向向南,流經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最後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

 

水無不怒古,山有欲飛峰,怒江江水在綿亙起伏的山谷間咆哮怒吼,詮釋著的形式,在那曲,在索縣奔騰過境。與林芝地區的帕隆藏布劃割而出的雅魯藏布大拐彎相較,索縣怒江大拐彎的江水呈凝重的土紅色,與綠意盎然的山體形成了更為鮮明的對比色,讓人的心潮也澎湃起來。

 

我們順延怒江的激流掬一捧江水,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采一束野花,用溫泉的水洗滌心靈,斑駁的壁畫和栩栩如生的石刻讓我們穿越歷史空間去尋幽探秘,隱匿於山水間的千年古刹讓我們在現今的時光中瞬間凝眸。

 

030

旦松扎巴院長出生於一個藏醫世家,是脈瀉療法的傳承人,日常往返于藏醫院和門診部,門診部裡,每天都有兩、三百名病人排隊看病,住院部的病房數量有限,從青海、昌都、拉薩等地遠道而來尋醫問診的病人甚至在山坡上自己搭起一頂頂帳篷,等待丹松紮巴院長的診斷和治療。

 

溫泉沐浴與脈瀉療法

 

索縣境內不僅有奔湧的怒江激流,也有柔和的地熱水。在藏北大地豐富的自然資源中,溫泉,這種地熱資源分佈甚廣。溫泉是天然形成的泉水的一種,形成溫泉必須具備地底有熱源存在、岩層中具裂隙讓溫泉湧出、地層中有儲存熱水的空間三個條件。泡溫泉則是民間很常見的理療方式,索縣境內的亞安岩洞、西昌鄉等幾處天然溫泉以水溫高、療效顯著而著稱。據統計西昌鄉的這一方小小的溫泉,平均每年有2萬人來此治療疾病,有些人還是不遠從百裡外的拉薩、昌都等地過來沐浴。

 

除了大自然賜予的溫泉,來索縣尋求健康理療的人,更多的是慕名這裡藏醫院著名的脈瀉療法。脈瀉是藏醫典籍《四部醫典》中提及的八種特殊療法之一,在西藏其他地區已經失傳。脈瀉療法是以人體循環和泌尿系統的生理特點為根本,結合藏醫病理生理理論,選擇性地服用一些藏藥,並在藏醫脈瀉護理的特別護理下,使內臟的致病因素通過泌尿系統和消化道排出體外的獨特療法。脈瀉療法已被列入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索縣的這一切,是在歷史的長河裡博大精深的一冊古文經典,待我們一頁一頁的翻開、品讀,也讓我們的心緒在光彩奪目的索縣人文畫卷中流連徜徉。

 

溫馨小貼士:

    那曲地區至索縣縣政府所在地亞拉鎮有400多公里,317國道在整改過程中。我們的行程是從亞拉鎮繼續沿317國道前往榮布鎮,經西昌鄉到嘎木鄉欣賞原始深林風光。回程從嘎木鄉返回西昌鄉,沿怒江從江達鄉經加勤鄉、嘎美鄉返回亞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