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馮帥    

圖片提供:朱心明

 

有人玩泥巴、有人玩廢鋼鐵、還有人玩石頭……都玩出了不錯的藝術形式來,更有蔡國強玩火藥玩出了大家。但凡可以玩的都有人玩過了,那我找什麼來玩呢?朱心明曾經自己這樣問。而如今,這位來自四川成都的藝術家朱心明就在一種在皮革上雕刻作畫的藝術。提起朱心明,他最出名的作品算得上是三星堆的面具皮雕,在2010年的皮革藝術文博會上,他的4幅皮雕作品一亮相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而這幾年,當他的皮革藝術蓬勃發展的時候,他的創作重心回到了那片讓他魂牽夢繞的土地上——西藏。

 “我與西藏,有解不開的緣。朱心明如是說。

 

011

裝飾馬

200x185cm 皮革浮雕

 

012

的確,大多數的人都只是瞭解朱心明的皮雕藝術,很少有人知道西藏曾是他藝術夢想開始的地方,更少人知道他的那一段隱秘的西藏歲月。他說,如今用皮子來作畫,其實這裡面藏著許多的緣分,特別是聞到那皮子的味道,一下子便能回想起當年遙遠的西藏生活。

 

 

 

 

——“有多久沒有回西藏了?

——“很久了……大概有20年了吧。

 

 

 

這次的訪談是朱心明主動聯繫的我們,他說,看見與西藏有關的,便覺得親切,想把自己關於西藏的藝術作品與更多熱愛西藏人一同分享。從沒見過這樣真誠的藝術家,隨著我對他瞭解的深入,才知道他竟然與西藏有著長達三十年的藝術緣分。

 

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年少的朱心明跟隨父母一起到了拉薩。他說,因為父親是50年代來到西藏當兵,而母親也支邊到了西藏,父親復員後就和母親在拉薩的一個部隊工廠工作。他便在那時候去了西藏,並在那裡度過了自己難忘的青春時光,這一呆便生活了近十年的時間。他說,進藏後他還在拉薩中學讀了一年多的書。

 

那時候可想而知,拉薩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朱心明的高中還沒能讀完,就去了父母所在的部隊工廠工作。因為在成都的時候就喜歡上了繪畫,到了西藏以後,他一直沒有放棄他的夢想,那段求學的日子讓朱心明十分難忘。工廠一開始給朱心明分配的崗位是鉗工,剛進廠時還不能直接下到車間,必須到農場鍛煉一年,空閒的時間他就用來畫畫。由於高原的條件艱苦、學習條件有限,又沒有老師指導,有很長一段時間,朱心明就憑著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在黑暗中慢慢摸索。

 

可是,憑著自己的僅有的不成熟的繪畫水準,朱心明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裡進展十分緩慢。由於求學心切,他想盡一切辦法學習畫畫,他托朋友四處拜訪當時在拉薩知名的畫家。有緣的是,當時在拉薩,他得到了當今國內知名的畫家、西藏收藏家葉星生,以及原西藏軍區文化處處長張俊老師的長期指導。

 

1982年,拉薩首次分配來了一批四川美術學院的畢業生。這對朱心明來說,無疑是一次絕好的學習機會。據瞭解,這其中就有後來旅美知名油畫家裴欣莊、旅法畫家李新建等。四川美術學院一直是朱心明心之所系的學校,而這一次,他怎麼能錯過向川美畢業生學習、討教的機會?他們到來後,朱心明進行了多次真誠的拜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次與他們的相處、學習中,他的繪畫技藝以及意識都得到了質的提高。而後來,他參加了裴欣莊在拉薩舉辦的西藏首次美術培訓班,成為了培訓班的一名學員。

 

回想起在西藏的那段歲月,朱心明仍然記憶猶新。他說,必定西藏是我藝術人生的起航點。那裡有樸實善良的藏族同胞以及濃厚的民族特色,美麗的自然風光讓每一位藝術家神往,尤其是那裡悠遠、厚重的人文和宗教氣息讓每一個來西藏的人無比敬重。在西藏拉薩的那段生活,布達拉宮的雄偉、哲蚌寺的氣魄、羅布林卡的奢華和靜謐、八廓街的喧囂熱鬧……都曾留下朱心明藝術成長的足跡。

 

014“三星堆文明” 70x45cm皮革浮

013

“紅星照我去戰鬥” 80x50cm 皮革浮雕

 

通過在西藏幾年的學習,他的水準已經達到報考讓他嚮往已久的四川美術學院了。當時,四川美術學院只定向招收四川的考生,而他的戶口是在西藏,在1984年,朱心明通過單位輸送的方式進入了四川美術學院學習。

 

這一離開,就是20多年,朱心明再沒有踏上西藏這塊讓他魂牽夢繞的土地。

 

——“怎樣與皮革藝術結緣的?這算是你的藝術事業的另一個緣分吧?

——“西藏是我藝術人生的第一個緣分,而皮革是第二個緣分。如今我已經把兩者結合在一起了。

 

有人曾評論,朱心明是一個創造型的藝術家。他在藝術的道路上正所謂獨闢蹊徑,他的皮雕作品是一刀一刀貨真價實地雕琢而成。朱心明以動物皮革為畫布,以尖利的燧石、玻璃碎片和刀具、電磨、砂布為畫筆,經過蝕、調、刻、磨、紗、刮、摳等手法,創造出極具層次感的畫作。

 

015

喝奶茶的女人 110x110cm 皮革蝕刻畫

 

皮畫的緣起

 

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後,朱心明一直從事商業設計和商業雕塑的工作。2007年初,在對傳統繪畫表現形式日漸感到茫然的朱心明,開始重新尋找新的藝術表現手段,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皮革這一獨特的表現材質。朱心明說,最開始萌發興趣做皮革藝術,是受到義大利皮革面具的啟發。一天,朱心明在家休息看電視,偶然間看見旅遊頻道在播放威尼斯的特輯,當時,電視上正播放主持人採訪一個街頭老藝術家,而這個街頭藝術家的工作正是在製作皮革面具。正是那個活靈活現的威尼斯嘉年華派對面具,讓朱心明心頭一動,他開始對皮革藝術產生巨大興趣。在他的瞭解下,得知皮革蝕刻畫是一門嶄新的藝術形式,世界上最著名的皮革蝕刻畫大師Mark Evans是皮革蝕刻畫的先行者,其他研究者寥寥無幾。而這在國內更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藝術形式。朱心明對此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開始探索皮革蝕刻畫。

 

 

↓祈禱 30x20cm 皮革蝕刻畫                       

016皮革蝕刻畫在中國是一個嶄新的嘗試,粗狂的皮革和細膩的繪畫結合有一種獨特的美。剛開始皮革蝕刻畫時,我以為這是一項門檻很低的藝術,畢竟學過那麼多年的繪畫。但是當我真的開始探索的時候,我才發現,真的很難。朱心明想起這兩年多艱難地探索過程很是感慨。皮革蝕刻畫和普通的畫布不同,普通的畫布色彩的運用可以表現出多達上百個甚至千個的色階明暗關係,比較好處理,但是皮革不行,要蝕刻出明暗關係來就要靠皮革本身的皮質和纖維組織,這也是皮革蝕刻畫的一個最大的特色——沒有顏料的運用,不可以改動,全是原生態的。

 

在這個過程中,朱心明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資料,通過無數次的實踐熟悉了皮革的種類、質地以及皮革成型、定型、皮革著色等方法,對於這項創作元素得心應手了,才能開始藝術創作。開始的時候,他主要嘗試的皮革雕塑,而在1年多前,他進而開始了皮革蝕刻畫技法的探索和創作。

 

用皮子作畫

 

皮革作為藝術表現形式要追溯到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及歐洲中世紀時期,他們利用皮革獨特的延展性為皮箱、盒子、璧飾來作為浮雕裝飾圖案使用,到了二十世紀手壓印模的出現便豐富了皮革的內容和表達。長期以來,皮革藝術的表現形式主要是歐洲傳入的皮革雕塑藝術,而後該藝術傳入日本及臺灣,便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皮塑。而現有的皮革藝術形式主要有皮革雕刻、皮塑、皮畫、皮革烙畫以及國外一些較為簡單的皮革立體造型及皮革蝕刻畫。

 

而在我國,從宋遼時期我國的北方遊牧民族的皮囊壺開始,人們的生活中便開始出現了更多皮革製作的各種用品,例如用皮革製成的包囊、交通工具、地圖、房屋、服裝、帽子、鞋、裝飾品等等,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早期勤勞聰慧的勞動人民在皮革製品上開始增加圖案使其在視覺上更加美觀,後來,在人們不斷地勞動和生活中演變的製作技巧也開始出現,我國最早的皮革藝術設計也由此誕生。

 

與其他的傳統作畫介質的區別,用皮革作畫註定是一門昂貴的藝術。皮革的價格不菲,最開始的時候,因為對皮革的認識不深,朱心明經常買到的皮沒有顏色的層次,不能作畫,所以浪費了很多皮。朱心明說,可以說那時候經常是一整車的皮找不到一張可以作畫的。而且,那時因為工藝的不成熟,經常一刀下去就破壞掉一張皮,在最開始的一年多時間裡,朱心明光是買皮就花掉了30多萬。同時,因為皮革藝術的不可修改性,讓很多的藝術家望而卻步,但是朱心明卻堅持了下來。

 

皮革藝術創作所需用的皮革以牛皮和馬皮為主,但並非所有的牛皮和馬皮都能用於作畫,需要細心地觀察皮革的纖維組織和反差度,才能選擇到合適藝術創作的皮革。因為皮革剝以後容易產生氧化,皮會變硬,甚至會出現變色等現象,這樣一來會改變皮革的本質,影響創作。為了讓作品保持足夠的硬度,沒有縫隙,朱心明不知做過多少次實驗才成功。他說:我甚至現在一摸牛皮,就能知道這是國產牛皮還是進口的牛皮。

 

    皮革作畫,這是一項很考驗人耐心的工作。因為皮畫的特性,決定了皮革畫必須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修改,所以在作畫前必須有完整的考量。一幅畫該怎麼做,做什麼必須先就想好。同時,需要極高的對皮質的瞭解。一張皮子,有什麼特性、適合做什麼畫、是否有色階層次都必須認識清楚。朱心明的皮革蝕刻畫《馬》系列,不但紋理細膩,馬靈動的眼神,連鬃毛都絲絲可見,因為皮子的特質,從皮本身的毛孔裡散發出一種天然靈動的味道賦予了馬的靈魂。朱心明說:用皮革作畫,基本的畫筆是水銀筆,要用蝕刻、打磨、刀這些你想像不到的東西做出來。如今,他的作品更趨向以細膩的技法、粗獷的表現為主,他的作畫工具已經從普通的水銀筆發展到尖利的燧石、玻璃碎片和刀具、電磨,技法也從基本的簡單雕刻向蝕刻、雕、刻、磨、揉、刮、紗、摳發展了。

 

017

虔誠的老阿媽 120x85cm 皮革蝕刻畫

018

暮年 60x60cm 皮革蝕刻畫

 

皮畫西藏

 

在朱心明的心中,還一直有一個夢想。遙想曾經的西藏歲月,那裡的藏民族、人文情懷以及西藏的一山一水,早已在他心裡烙下了深深的印跡。雖然離開西藏已有20年時間,可高原赤烈的陽光無時不在烘烤著他的思想。在朱心明潛心研究皮革藝術3年之後,他的創作重心回到了西藏。

 

朱心明說,西藏無論如何都是我創作題材的重點。與他早期三星堆的皮革創作,差異化就在於文化屬性的不同。他說,三星堆文化屬於四川的地域文化,它把四川的歷史推到了距今的3800多年。燦爛的文化,精美的紋飾,異域般造型特點極具視覺衝擊力,為四川文化又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西藏又具有同樣燦爛的文化淵源。朱心明強調,他更關注用他的皮革藝術形式來表現西藏的人文風情。皮革除了有奢華、大氣等特點外,還同時具有厚重、沉穩的特質。用它來表現西藏人文風情是再好不過了。

 

如今朱心明已經完成的西藏題材的皮畫作品共6幅,有《馬》《虔誠的老阿媽》《喝奶茶的女人》《祈禱》《小尼瑪》等一系列皮革雕塑以及皮革蝕刻畫。其中《喝奶茶的女人》是朱心明早期在西藏收集的素材,表現的是一位到拉薩朝聖的藏族婦女朝聖間隙喝茶中那充滿力量、堅定的神情。另一幅作品《小尼瑪》則是刻畫藏族小孩獨有的迷茫、羞澀的神情,以及高原燦爛陽光照射下所塑造出的小孩飽滿的面部輪廓。

 

019

貓 80x60cm 皮革蝕刻畫

020

佛像 55x40cm 皮革雕塑

021

碼頭 60x30cm 皮革雕塑

022

男人軀幹 60x25cm 皮革雕塑

023

旗袍、軀幹 80x45cm 皮革雕塑

 

——這次創作西藏題材將會進行多久?未來還有什麼計畫?

——“西藏題材是我會一直進行下去的。

 

30多年的時間,從西藏到四川,朱心明終於在自己堅持的藝術領域裡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他用自己的一筆一刀深深地刻畫著自己對於藝術的信仰,刻畫著自己記憶裡的西藏。支持他一直走下去的,也許源於他對藝術的信念,也許源於他對生命的熱愛,也許還包含著對西藏過往歲月的紀念。

 

我離開西藏已經太久了,但是我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西藏、關注著西藏的美術,以及西藏美術界的朋友們和西藏的人文及各方面的發展。朱心明強調。

 

因為對西藏的長期的關注,朱心明沉澱了許多有關西藏的素材,如今條件已經成熟,他說他準備再次啟程,到西藏各地去采風,回到那個一直以來讓他深深懷念的高原土地。我打算創作一批有關西藏宗教題材的作品,題材的內容希望多樣化,一個系列一個系列地畫。朱心明說:我還有一個最大的心願,當我的皮畫作品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未來希望能在西藏舉行一次展覽。無論如何,西藏題材是我會一直進行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