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攝影不僅要用眼,更要用心。美無處不在,就看你能不能發現美!——車剛

攝影家車剛:

   遼寧省丹東市人,從上世紀80年代初進藏,先後為《西藏日報》攝影記者,西藏旅遊局專業攝影。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首批博學會會士和永久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理事,現任西藏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已出版攝影集《西藏風情》、《壯麗高原》、《哲蚌寺》、《走進西藏》、《秘境西藏》、《才旦卓瑪——紀念從藝50周年》等。曾在北京、西藏等地舉辦過四次個人攝影作品展。

所獲獎項:

2007年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師大獎

2009年尼康中國攝影金獎

 

01

 

 

 

西藏攝影家車剛的空中攝影作品系列

撰文/土豆  

   曾幾何時,渴望遠離現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標準化的工業文明,重返自然的藝術家,以大地為畫布,進行創作,創造出巨大的地景藝術,開創了新的現代藝術形態——大地藝術。欣賞大地藝術的最好角度是從高空俯視,但人類的想像力和現有的創作工具,始終無法超越最偉大的大地藝術家——自然本身。

   空中攝影,從萬米高空,從我們難以到達的高度和角度,瞬間定格大自然創造的藝術品。此刻,借助攝影師的眼睛和手中的攝影機,帶我們俯視——大地的美,感受——大地的脈搏。

 

03

大地密碼

 

想要飛得更高

 

想要上一次天的機會不容易,很多時候都是蹭飛機,所以只要一有機會上去,必定是全副武裝,十二分投入。車剛在描述其空中攝影經驗的時候這麼表述,每次有機會上天,不管坐的是民航客機、直升飛機還是軍用運輸機,他都像一個戰士一樣,隨時準備舉起他的阻擊步槍——攝影機,對準目標,一拍一個准。

車剛空中攝影用的是哈蘇503型膠片機,穩定的性能和優異的成像品質,使得哈蘇即使在航太拍攝上也有出色表現,所以是空中攝影的首選。但也要帶一台以上的備用機,使用120膠片。因為上天一次不容易,備用機可以預防機器出現故障,另外空中沒有時間換鏡頭,也可以做備選。描述在機艙內的工作,車剛興奮的說:一上飛機就激動,恨不得喀嚓哢嚓狂拍;但是又捨不得拍,怕在換膠捲的時候,錯過了一飛而過,不可回頭的景致。所以全程飛行兩個小時,全身緊繃跪在機艙內,手舉相機固定一個姿勢,當時不覺得累,下了飛機可是渾身散架般疼痛。

 

04

從拉魯濕地遠眺晨曦中的布達拉宮,煨桑的香煙裊裊升起

 

空中攝影是布列松決定性瞬間理論最真實的體現,不僅考驗攝影師的技術,還考驗攝影師對拍攝物件的熟悉程度,所以攝影師必須知道在所飛航線上,什麼地方大致有什麼景觀,才能提前做好捕捉準備。另外,飛機飛行過程中速度快,機身抖動不止,攝影師不可能使用腳架輔助,延長曝光時間等技術,所以車剛會把快門速度調整在250分之一秒以上,調整好呼吸的瞬間按下快門。

看片子的時候,車剛總是言不由衷的讚歎自然之美,空中攝影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是震撼的,此刻大地的山川河流,如同血脈、肌肉一般在展示在人們眼前;我們會被其柔美所感動,又被其脆弱所打動。正如法國著名攝影師、生態學家和環保主義者Yann Arthus-Bertrand (·阿爾蒂斯-貝特朗)在其導演的電影《Home》裡所展示的,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也是一個脆弱的生命,地球表面的血肉之軀——山川河流,正在被人類的文明一點一點的蠶食,地貌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而空中攝影,是讓我們見證這一變化的有力手段。

 

05

林周水庫邊上的田野與農莊

 

從拉薩飛往林芝,空中的拉薩河在逆光中如銀河一般燦爛,又如牛奶之河一般,哺育了這塊土地上的文明。林周是拉薩周邊的一個縣,也是著名的農業區,通過空中攝影,耕地和樹木,有如大地密碼,講述人類的活動是如何改變地貌。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平鋪在地上的江川有如大地的血脈,高聳的山川有如大地的肌肉,所展現出來的力與美,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審視西藏。一位喜愛拍攝的飛行員曾說:西藏的色彩有多麼豐富,如果不從天上看,是難以領略的。

 

06

林周的紅山脈,是大地美麗的膚色

 

為了做到能準確捕捉攝影物件,車剛把握每次上天的機會進行拍攝,即使坐民航班機也不例外。每次坐飛機之前,都要提前去換登機牌,選擇坐在視窗邊,不逆光的位置,做好準備。在一次從拉薩飛阿裡的路上,他就拍下別人所不常見的羊卓雍錯全貌。常人所見的羊卓雍錯,總是在前往日喀則的路上匆匆一瞥,羊湖一角。但是從空中拍攝的羊卓雍錯,蜿蜒曲折的湖岸線和眾多的島嶼,從南到西看過去,更像一個高原千島湖。

空中拍攝地貌,帶有抽象畫的形式感,湖泊和大地形成的正負型,以及湖泊的輪廓,讓人感慨自然才是偉大的造物主。但這一切,也要借助攝影師眼睛進行再創作,以及手中攝影機的定格,才能幫助我們二度發現。

 

07

鳥瞰珠峰

 

人群中的攝影家

 

在中國拍空中攝影題材的攝影師少,拍西藏題材的空中攝影攝影師更是少之又少。拍攝西藏30年的西藏自治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車剛,從80年代就開始空中攝影西藏,期間為了飛一次,坐過直升飛機、大型運輸機、民航客機等等,但是他卻用樸素的語言和質樸的感情說:我只是用手中的照相機,記錄西藏的發展和變遷。他的鏡頭展示了西藏的方方面面,從不同的角度,去展現西藏的變化,而這一影像紀錄,已經不間斷的進行了30年。

每個到達西藏,和在西藏生活工作的人,都有和西藏說不完的故事,對西藏特殊的感情,使得他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把對西藏的理解傳達出去。但是很多人看西藏,要麼帶著仰視的情感,要麼帶著俯視的態度,也許是因為雪域文明和我們的距離,很難準確捕捉和將其描述。

 

08

林周田野,大地的符號

 

看車剛的片子,有一種親近感,仿佛你就站在人群中,和他們一起呼吸。距離感的消失,迅速拉近了觀者對西藏認識,為了做到這一點,車剛不僅是用眼睛在記錄,更是用心在交流。30年間,他不僅走遍西藏的每一個角落,更是和這裡的人們結下深厚的友誼,所以我們能在他的片子裡感受到溫度,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

在眾多優秀作品中,有一幅《頂禮膜拜》,拍的是朝聖者和他的放生羊在頭頂著頭磕長頭。朝聖主題是眾多攝影愛好者所喜愛的主題之一,但從人與動物這一角度去拍攝的卻沒有。這一作品的創作持續了兩年,車剛和照片中的朝聖者結下友誼,並相約在阿裡神山聖湖朝聖再聚首,卻在到達神山之後難覓朋友蹤影;兩年後一日在布達拉宮腳下,兩人和兩羊再次相遇,喜極相擁,敘舊過程中才瞭解朝聖者和放生羊在朝聖途中的艱險,從而有了這幅不一樣角度的作品。從照片中,我們可以感到到朝聖者和放生羊不離不棄,心有靈犀的關係。而這種關係,也正是被很多人所神話的西藏文化之一,但通過車剛的照片所解讀的,不再是神話,而是人和動物之間平等相處和互相理解的關係。

 

 09

高原“藍色多瑙河”

 

什麼樣的理解才能產生什麼樣的作品,車剛就是這樣帶我們走進他所瞭解和見證的西藏的。雪域工作30年,喝點小酒之後臉上就會出現高原紅的車剛,笑起來的時候還像大孩子一樣陽光,目光就如他展現給我們攝影作品中的世界一樣美好明亮。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看見他所看見的這個美好世界,10餘年間,他一直在關注和幫助拉薩盲童學校,每次見面,說的最多的,除了他的攝影創作,最多的就是這些盲童學校的孩子們。從他的話語間,能感受到他對這些孩子們的愛,對生活的熱愛,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發現往往就在我們身邊,容易被我們忽略了的——無處不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