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飾,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蘊含著極其多樣的文化。遠古的珠飾裏包含著先民們美化自己,崇拜自然,模仿圖騰神像的理念,而進入階級的社會後,珠飾作為社會範疇的標識,被賦予了等級與宗教的意義。藏民族的珠飾從象雄時期就表現出明顯的階層特徵,貴賤有別,並為之立制。佛教傳入後,珠飾則多了一層佛教的象徵寓意,由此經千年的演變,時至今日,珠飾又還原了她原本的價值,既美化人的形象與生活,也作為精神與物質的財富存在。

 

00

清代藏傳直徑約3釐米的珊瑚珠。(藏品提供/吉如朵藏地美珠匯 攝影/劉敏)

撰文/芥子

 

從古代西藏到現在,珠佩也被視為財富,這不是象徵的價值,而是實實在在的商品價值。在歷史的每個時代,珠子與牛羊、糧食、日用品之間,都有等價的交換值。遊牧民(或農耕人群)在需要時,都可以用珠子來交換生活必需品。在藏地人看來,珠子比貨幣更值得信任,這種普遍的價值觀,在習慣了貨幣交易的內地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藏民族的珠飾多是外來品,而非本土產出,很長的時間裏,珠子甚至替代了貨幣。

 

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人們喜愛佩戴紅珊瑚為裝飾品,從康區一直到阿裏,色彩濃豔的珊瑚配飾款式各異,多姿多彩。西藏的珊瑚飾品,讓熱愛西藏的我們驚豔於其生命般鮮豔的紅色。那些珊瑚項鏈,珊瑚頭飾,還有耳環與戒指,從海洋來到世界的屋脊,最後得到了藏人的萬般寵愛。

 

芝瑪入藏

 

珊瑚的英文名稱為Coral來自拉丁語,藏人稱為芝瑪

 

古代的西藏是歐亞大陸的聚寶盆。盛產黃金,麝香,羊絨的西藏,用無盡的財富換來了歐亞大陸的各色珠寶,西藏的珊瑚來源是多方位的,喀什米爾,亞美尼亞,俄羅斯、尼泊爾……等。商人們穿越喜馬拉雅,把產自地中海的珊瑚運輸至日喀則、西寧的貿易中心,再分散至西藏各地。

 

而更高級的珊瑚則多來自中央政府的賜予。蒙古也有珊瑚輸入西藏,有史料記載,西蒙古的卡爾梅克人曾將珊瑚運輸到西藏,蒙古貴族藩王對西藏寺廟的供奉裏,珊瑚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藏民族佩戴紅珊瑚的歷史可追溯到吐蕃時期。藏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止血和驅熱的功能,所以常把紅珊瑚枝掛在小孩的脖子上,使紅珊瑚蒙上一層神秘的神話色彩。珊瑚也是戰士的護身符。藏民族崇尚紅色,把珊瑚火紅的顏色與太陽相聯繫。

 

紅珊瑚在藏民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對紅珊瑚的喜愛不但是出於審美的需要,世俗生活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藏族人民豪放的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同時,紅珊瑚在藏族服飾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漢、藏民族具有深遠的宗教和文化聯繫。

 

藏族女子的珊瑚配飾,由桶型珊瑚珠串成,間隔綠松石,瑪瑙,雜色為串,色彩搭配濃烈,再配上裝有佛像,佛經的小銀噶屋,華麗高貴,女子平時戴一串(約有30顆珠寶),節日盛裝時戴28串,男子則喜戴大珊瑚珠子,環繞胸前,英雄氣十足。

 

紅珊瑚還是是唐卡繪製中價格昂貴的顏料,將珊瑚磨製成粉末再用膠融合,便成了繪畫唐卡不可或缺的紅色顏料。

 

在西藏還有山珊瑚的說法,特指一種在牧區出土的,紅豔多蟲眼的古代珊瑚,相傳產自西藏的喜馬拉雅山脈,是遠古時期的珊瑚化石。事實上,西藏並不存在山珊瑚,這只是一個誤傳,西藏所有的珊瑚都來自深海,沒有使用遠古珊瑚化石的現象。西藏有世間所有的珍寶都會回歸地下的傳說,而山珊瑚的說法,可能來自這種傳說吧。

 

01

后藏地區的配飾,採用珊瑚、綠松石、蜜蠟、銀嘎烏等古老的搭配,圖中珊瑚已被染色的海竹代替。(攝影/芥子)

 

珊瑚的佩戴

 

西藏的珊瑚珠子多出自明清兩代,形狀為圓筒形,尺寸從幾毫米到五六釐米不等。不同于現代的珊瑚珠子,古代珊瑚珠子的孔道大,由於長時間繩子的摩擦,孔道呈現水滴形狀。那種色澤粉紅的珊瑚,是明清兩代的流行色,從北京的皇室到蒙藏牧民,都喜歡這種柔和的珊瑚,俗稱為孩兒面。

 

歷史上,西藏貴族的珊瑚飾品都是用高級別的紅珊瑚製成,色彩純正,形狀工整,尺寸大,沒有蟲眼和白斑。這種高級別的珊瑚,在哪個時代就是價格驚人的奇珍異寶,多由中央政府,蒙古藩王賜予,世代在大家族中流傳,很少出現在民間。作為西藏古代珊瑚的收藏者,能收集到舊時貴族的珊瑚珠,珊瑚枝飾品,也很不容易。

 

康藏地區的康巴服飾與配飾中,男裝飾品有金銀鑲邊的紅珊瑚大耳環,珊瑚、瑪瑙、琥珀等珠寶項鏈;康巴女裝則是佩戴由銀和金鑄造中間鑲嵌紅珊瑚的梅朵頭飾,都體現出藏民偏愛紅珊瑚的強烈民族情感。

 

歷史上,紅珊瑚與佛教關係密切,珊瑚與金、銀、珍珠、瑪瑙、琥珀、琉璃並列稱為佛教七寶。印度和西藏人視珊瑚為如來佛的化身,會用珊瑚用來做佛珠,但普通的修行者無法使用這種價格昂貴的佛珠,只有喇嘛高僧才會持有紅珊瑚所制的念珠。珊瑚佛珠是藏地佛教的珍惜法物,在清宮舊藏裏,有饋贈與西藏大喇嘛的珊瑚佛珠,皆由正圓的珊瑚珠串成,色澤純美,工整漂亮,藏人與信仰的虔誠,賦予老珊瑚佛珠溫潤的光澤,數輩大德懇切的吟念真言,讓珠子有了奇妙的靈氣,修持或者禪定中,老珊瑚佛珠有如良師,在默化裏引導菩提慧根。

 

400多年前,醫藥大師李時珍先生在經典名著《本草綱目》中記載珊瑚有:去翳明目,安神鎮驚。目生翳障,驚癇,鼻巾醜等功效。珊瑚石有止嘔吐、止瀉、止血、治腰痛、小兒驚風、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排汗利尿等作用。

 

珊瑚的醫用價值是其自身魅力之一,在漢藏地區,人們都用珊瑚來配治療疾病的藥物,在藏醫裏有珊瑚七十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等珍貴藏藥。

 

五世達賴對西藏貴族服飾的改革與制定,規定了貴族佩戴珊瑚珠的款式,如,清代《西藏圖考》記載,右耳垂珊瑚墜,用大珊瑚兩顆,上下金鑲,名,工工。在貴族服飾珠飾裏珊瑚與蜜蠟等珠子被譽為神珠寶。

 

十七世紀,噶廈政府正式規定了官員貴族穿戴的寶飾裝款式,這種在大法會,藏曆新年初二的慶典中穿著的高貴服飾中,碩大紅潤的珊瑚項鏈極為醒目。今天我們在藏地牧區節日裏看到的,牧民們穿戴的耀眼珠飾,就是對舊時貴族寶飾裝的模仿。

 

古代西藏民間的珊瑚飾品,要簡單很多,就是幾顆小珊瑚珠兒隨意地串在繩子上,然而就這幾顆珊瑚,也是牧民幾輩子的積攢,嫁自家女兒時,作為隆重的陪嫁,萬分珍惜,但在需要供奉菩薩時,卻也會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珊瑚奉獻出去,讓它成為寺廟裏菩薩佛像的瓔珞掛飾。

 

02

 

 

左圖 在現代的節慶中,藏族女性也依然喜歡身著傳統服飾,佩戴珊瑚珠串。(攝影/范久輝)

右圖 在藏區,珊瑚是女子世代繼承的陪嫁品,歷經數百年,裝扮著藏人的驕傲。(攝影/芥子)

03

 

下圖 西藏珊瑚珠大部分是清代的,色澤溫潤,桶型,孔道大,

多用於女子的配飾,如項鏈,頭飾。(攝影/芥子)

04珊瑚的鑒別

 

在西藏,真偽珊瑚的辨別方法很簡單,藏人會用珊瑚輕輕敲擊牙齒,從細微的硬度來區分珊瑚和塑膠仿品,這是感覺上的辨別方式,對珊瑚缺乏瞭解的人會很難理解,如何用牙齒辨認真偽。

 

在城市的我們只需要將珊瑚送至專門的地質礦場部門鑒定就可以了。

 

仿製珊瑚與真珊瑚價格差距很大,低仿的塑膠製品,很容易分辨。最難分辨的是十八世紀的料器(賽璐璐)仿珊瑚,那時製作的假珊瑚,色澤逼真,紋理自然,還有人為的蟲眼,為了重量會在料器(賽璐璐)裏填充鉛,極難分辨,對西藏古代珠子經驗豐富的康巴商人有時都會買錯。還有一種,就是殘破珊瑚的再次拼貼,也要注意。

 

對真偽的鑒別,只有多看真的,多摸真的,自然就會對假的有排斥。流傳的一些鑒別方式都不是絕對的,還是要告誡喜愛珊瑚的朋友們,多看真的,才會認知假的。

 

海竹有的也稱為象牙珊瑚,以有竹節狀為特徵,通常為白色、土黃色等。樹枝狀,沿樹枝常有縱向紋理,橫截面有同心環和放射狀紋理,分佈於西太平洋海域。市場上銷售通常都進行染色,多為紅色,僅附著在表面,切磨後露出本色。大多作為項鏈、念珠、擺件等。

 

海竹染色是近來常見的假冒珊瑚,它和珊瑚的區別在於海竹染色有明顯的縱紋理、顏色均勻,給人以呆死澀的感覺,沒有珊瑚細膩的紋理的特徵,海竹被普遍的用於替代真品珊瑚,但容易分辨。

 

白珊瑚的染色,也很普遍,商家將價格比較低的白珊瑚進行再次的染色,冒充紅珊瑚,染色的珊瑚,色澤不自然,呈現一種乾枯的紅色,但這種染過色的珊瑚,若是久經佩戴,便幾乎無法分辨。

 

有時,價格是辨別珊瑚真偽的最有效的方法,珊瑚作為一種價格貴重的有機寶石,絕不會很便宜的出現在市場上。

 

05

阿里普蘭縣科迦村祖傳科迦服飾上,綴滿珊瑚、蜜蠟、松石等。(攝影/楊建)

珊瑚的保養

 

珊瑚飾品怕酸,怕熱,怕和硬物碰撞,接觸香水、酒精、油污,化妝品會影響其光澤,甚至受腐蝕導致珊瑚變色,破裂。所以,在洗浴時,一定要將珊瑚飾品取下,不要讓珊瑚沾染清潔用品。珊瑚很怕長時間的汗液侵蝕,貼身佩戴時間久了,珊瑚表面會變的乾澀無光,特別是易出汗的夏天,可以在佩戴後用清水沖洗,再用乾淨的布擦幹,塗上一點點的橄欖油。

 

珊瑚收藏與市場

 

紅珊瑚把海洋的沉靜和火的強烈這兩種極端的個性完美地融於一體,它是有生命的寶石。紅珊瑚在中國自古以來就象徵著尊貴、吉祥和生命的永恆

 

紅珊瑚主要生長在海底2002000米的深海造礁岩上,生長速度極為緩慢。珊瑚蟲需要生長1012年才能繁殖後代,珊瑚蟲群體一般每年生長不超過1釐米,成活7年以上的群體,其主幹也不足1釐米粗,這也是為何尺寸大一點的紅珊瑚價格極高的原因,物以稀為貴,色澤紅豔,形狀工整的大尺寸珊瑚,在藏地價比黃金的十數倍,也極難見到。

 

珊瑚的收藏,可劃分為古代珊瑚收藏與現代珊瑚收藏,西藏古代珊瑚珠,存世量雖然不小,而數百年的佩戴容易讓珊瑚珠子有斷裂,殘缺,故老珊瑚完美者極少,一旦尋覓到色澤純正,完美無缺者,便是珍品。有形狀工整,色為純紅,牛血紅,尺寸大的古代珊瑚珠,每克目前的市場價可達到數千元,至於舊貴族,高僧大德使用的極品珊瑚,那便是世間無價的至寶了。

 

今天,西藏珊瑚新飾品,旅遊紀念品的來源,已是漢地的沿海城市,比如義烏的飾品批發市場,成色不一,真假混雜。而收藏級別的珊瑚自古都是昂貴的。

 

06

清代珊瑚朝珠。(攝影/高強)

 

只看色澤,不看年份也是目前珊瑚收藏的一個觀點,收藏古代的西藏珊瑚,有其文化與宗教的情感,老的珊瑚又有它特有的柔美包漿,透過老的珊瑚,我們可以瞭解到古代西藏的神秘故事,它的價值就不單單是珊瑚本身了。

 

世界上深海紅珊瑚主要分佈在三個地方:一個是中國臺灣海域、日本南部島,包括琉球群島;一個是夏威夷群島周邊海域及中途島海域;還有一個就是地中海沿岸,以義大利半島南部海域為主。而中國臺灣海域的珊瑚儲量占到世界的80%。上述三個地區都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活動的高發區,其中包括附近海底的火山活動。海底火山活動的發育,給海水提供了大量的鐵、錳、鎂等常量元素,這就為紅珊瑚的形成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物質條件。珊瑚蟲骨骼在鈣化和受壓過程中,大量吸附鐵、錳、鎂等紅色元素,最終經過大自然的洗禮,形成了十分名貴的紅珊瑚。其開採屬於破壞性開採,已被國際社會禁止。

 

在中國,珊瑚是吉祥富有的象徵。清代皇帝在行朝日禮儀中,經常戴紅珊瑚製成的朝珠。珊瑚還有養顏美容、活血明目的功效,是中藥名貴藥材。由此,新珊瑚的收藏,其市場價值的未來提升是顯著的。

 

近兩年,紅珊瑚成為升值最迅速的收藏品種之一,頂級紅珊瑚的價格在一年的時間內甚至漲了一倍,一個紅珊瑚掛件,去年售價2000元,今年就漲至6000元。而頂級紅珊瑚的價格從去年每克6000元至8000元漲到了現在的1.8萬元至2萬元,普通紅珊瑚也從去年的2000元至3000元漲到了現在的6000元至8000元。

 

新一代的西藏青年已不再熱衷於繼承先人的珠飾,轉而追求城市文明。數位電視與互聯網的普及,也讓西藏的孩子們悄然發生著變化。也許很快,先祖的珠珠串串,藏人的傳統服飾與珠佩,就會成為陳舊的過去式,我們只能透過影像來記載珊瑚那遙遠的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