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芥子

012

西藏人骨製品俗稱嘎巴拉,異常珍貴,佛教裏有這樣的說法:人骨念珠可以使死者安息、

生者平安,可謂是真正通死生之大,明陰陽之道的法寶。

 

上圖清代嘎巴拉佛珠。(藏品提供芥子)

下圖清代嘎巴拉佛珠。(藏品提供吉如朵藏地美珠匯)

013

婆羅門的永恆能量

在藏地的念珠中,由人頭骨磨制的嘎巴拉念珠最為秘密。在過去,不要說俗世之人,就是普通的西藏僧人也不會輕易見到嘎巴拉念珠,上世紀中葉,原本深藏寺廟修行地的嘎巴拉念珠,漸漸流入俗世,為收藏愛好者所見。

佛說:這輪回裏的每一秒都是平衡的。如佛所言,宗教在歷史不同派別的發展演變中,促成了各種宗教知識力量的再次傳播,在世界的每一處土地花開千萬,菩提的種子如業風吹散的蒲公英,在世界的每一處土地花開千萬,而神秘的嘎巴拉,則是開啟人們菩提善心的黃金鑰匙。

在數年的時間裏,我記錄了幾位元藏地大修行者關于嘎巴拉念珠的講述,整理這些來自後藏、康區、安多、阿壩的一些關於嘎巴拉念珠的講述,猶如拼貼破碎的記憶,我想,這是一篇沒有觀點與結論的文字,我只是忠實的將記載重現,而不加入絲毫的個人見解。

我記得第一次進行關於嘎巴拉念珠的採訪,進行得並不順利,顯然一些宗教人士並不願意過多談及這個曾經屬於秘密的問題。西藏的密教有太多的秘法是不能公佈於大眾的,因而過去嘎巴拉念珠有很多的秘密,對外秘而不宣,如一位法王所言,我們能把鋒利的刀劍給幼兒玩嗎?

西藏早期的原始宗教,也受到古代印度婆羅門使用人骨為法器的儀軌的影響,如人骨號、人骨碗、人骨飾品,人骨念珠(嘎巴拉念珠)。婆羅門人骨法器的持有與古老的生命科學、召喚財運因緣法有關。在婆羅門教中,召喚財源與男女因緣是極高的秘法修煉,需要特殊人骨的法器持有。

婆羅門瑜伽士當時創建了超越邏輯與思路的人類生命科學,以複雜的修行方式進化人類的本身,讓人找到接近或成為神的方法,第一步則是認識自己,以我們的二百零六塊骨頭和頭骨開始。

在描述古代北印度婆羅門瑜伽士的古老記載裏,可以看到這些叢林哲學家佩戴七種人骨法器,持人骨念珠的詩歌,在那個時代,佩戴人骨和持有人骨念珠,是婆羅門瑜伽修行者的標誌。

在一千多年前的時間裏,當時的吐蕃選擇了向印度與內地中原地區學習佛教,婆羅門的秘密之法便由喜馬拉雅山傳入藏地,嘎巴拉念珠也正是隨法而來,融入藏地的支支法脈。

014

此串嘎巴拉由朱砂供奉,百寶舍利鑲嵌,是十八世紀藏地大寺院的護法神靈嘎巴拉,由具全因緣者的頭骨磨制,為藏密至高的降魔法器。(藏品提供芥子)

觸摸靈骨

據四川阿壩州的一位大德講述,藏密製作嘎巴拉念珠,是藏密不可言說的秘密,我們只能得到一些極為有限的瞭解。

嘎巴拉念珠多出現在過去寧瑪派,苯教盛行地區,而在格魯派之後也有流出,這可能與歷史上宗教人物的改宗派有關。老的嘎巴拉念珠很少有足數的,老的喇嘛過世了,幾個弟子分遺物會把師父的佛珠拆開來每人分一些。至於舊時代流浪的瑜伽士、咒師,他們用過的嘎巴拉念珠簡單極了,數十片骨珠,有頭骨也有腿骨,隨意的串在繩子上,計數器則是木頭或竹子做的。

在西藏,最古老的嘎巴拉念珠是宋代的,通常這種嘎巴拉念珠大孔道,包漿油厚,皮殼深紅,薄片。色澤如古玉的嘎巴拉會被一些業者認為是元明時期的,這是因不瞭解嘎巴拉念珠傳入的時間所致。清代的嘎巴拉孔道小,工整,色澤是奶黃色,且多有鑲嵌金絲、綠松石、珊瑚,清宮的進貢嘎巴拉念

珠,製作考究精美,珠子四面鑲嵌,厚度一致,以黃金隔片珊瑚大珠相飾,清宮的嘎巴拉沒有使用的痕跡,應該是進貢後就收進宮裏了。

明代南京梁王墓亦有嘎巴拉念珠出土,也如清宮所藏,珠子工整,厚度一致,金絲纏繞,未有使用痕跡。

數百年的西藏嘎巴拉念珠,柔潤如玉,這是無盡的吟念經咒,手指觸摸使原本的白骨在時光裏幻化為美玉,從屍骨惡臭修煉為意葉心香。

老的嘎巴拉有深紅、乳色之皮殼。

老嘎巴拉念珠是遺留俗世的珍貴的密教法物!在藏密信眾眼中隨身佩戴供奉嘎巴拉念珠,猶如護法相隨,菩提善心堅如金剛而魑魅不侵。

老的嘎巴拉念珠是軟的,它們會給你一種柔軟的感覺,是時間與虔誠讓原本的剛硬化為柔軟,感謝時間吧!

015

↑清代嘎巴拉佛珠。(藏品提供吉如朵藏地美珠匯)

清早期嘎巴拉佛珠。(藏品提供高強)

016嘎巴拉念珠的真偽

就現在為止,在中國內地與臺灣,流通在市場的老嘎巴拉數量很有限,哪串在誰手裏,誰有幾串,都清清楚楚,如果哪天有個潘家園的小販,說他有嘎巴拉的念珠,你都不必看,真的嘎巴拉從流出牧區寺廟到市場再到收藏家手裏,無需經過小販之手。嘎巴拉念珠很少,首要原因是,西藏密教(苯教)僧人用它的就很少,曾經和一位漠北的喇嘛聊起嘎巴拉念珠,據喇嘛說他所在的寺廟有一串,一直被大喇嘛壓在箱底很少拿出來,這也是為什麼老的嘎巴拉念珠會有老絲織物的香味。即便對密宗僧眾而言,嘎巴拉都是稀罕的法物。

大量的出現在拉薩與內地都是偽作。

由於嘎巴拉念珠在藏密的至高法器地位,能流入俗世的極其有限,蒙、藏、尼等地的真品嘎巴拉念珠不足百串,而在市場流通的,則只有數十串之多。

只要在藏地旅遊地發現的嘎巴拉念珠,百分百都是假的,其皆是旅遊紀念品,由尼泊爾的手工藝作坊批量製作,有不明者購之,全無收藏的價值,更沒有宗教修行的法器象徵意義。

就嘎巴拉念珠真偽而言,最簡單的訣竅是,價格與商家。

要得到真的嘎巴拉念珠,不只是眼力與知識,還有財力,普通的商家根本無法買賣價格昂貴的老嘎巴拉念珠!

嘎巴拉念珠的市場價值

就當下市場而言,明代嘎巴拉念珠做的手串,價值在十萬到二十萬,完整足數的一百多片的念珠交易記錄是百萬到千萬。

清代的鑲嵌嘎巴拉是最受市場追捧的念珠,如果說天珠是萬珠之王,那嘎巴拉珠子則是萬珠之神,一串一百零八的清代鑲嵌嘎巴拉念珠賣到百萬,數百萬,也已是前幾年的紀錄。

在藏密《大成就者傳》中記載,在北印度有位婆羅門男子,在短短的數年親人相繼離世,最後幼小的女兒也死了,他整日在停放死人屍體的寒林哭泣,抱怨命運的不公,密教的黑行者找到他,黑行者說:三界眾生都在輪回的痛苦中,不只你一人會遭受失去的打擊,即使你再悲傷也無益於自己,既然你已對輪回中的生死有了恐懼,就應該盡力去修持密法。

黑行者又說頭骨是生起次第,頭骨中的虛空是圓滿次第,諸法之本質證悟與頭骨無別,住于任用自在中,這位婆羅門自此以嘎巴拉為名,修成密教的大成就者。這是《大成就者傳》中對嘎巴拉尊者的詮釋。

這對我們收藏愛好者而言,何嘗不是一種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