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伍金加參、索窮   攝影/索窮、範久輝          
       西藏人使用吾爾多的歷史可追溯到聶赤贊普時代。這是一種用毛線編織而成的長約一米半的繩狀物,中腰部位按照力學原理編成不規則的菱形小兜。使用時將吾爾

多以小兜為中心對折,再將有小環的一端套在中指上,末端捏在手中。接著在小兜中裝上石子,最後揮舞吾爾多繩,待慣性加大後,趁勢鬆開末端,把石子投向目標,以驅趕羊群或打向獵物。

       類似“吾爾多”的這種投擲工具亦曾出現在世界多個民族的生活之中,距今至少已經有3200多年的歷史。據考古調查表明,吾爾多及類似的投石器最早起源於中亞地區,幾乎與人類文明史同步,曾經是古希臘獵鹿人的武器。古代的羅馬人、馬其頓人、凱爾特人在戰爭中也曾經用這種投石器攻擊敵人。這種武器後來隨著遊牧為生的印歐人傳播到東、西亞和歐洲其它地區。但到了現代,主要使用它的只剩下美洲安第斯山脈的印第安人、西亞的少數部族和中國青藏高原的遊牧民了。因此,吾爾多無疑是人類社會畜牧文化的活化石。
       今天,西藏遊牧民族製作和使用的吾爾多以其強烈的地域特色、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特寫的文化內涵,已經成為民間收藏的新寵。
       可以說,吾爾多是遊牧民族特有的既柔軟又兇猛的多用途輕型武器。藏族民間謎語曾以童話般的語言這樣形容它——
     “躺在巢穴怒如蛇,出了巢穴空中龍,怒了投石如霹靂,喊起聲音似雷鳴
       在藏語裡,“吾爾”的意思是威震四方的龍之聲;“多”的本意是石頭,在這裡帶有武力的意思。吾爾多是古代傳說中戰神的九大武器之一,也是英雄使用的武器。吾爾多在使用過程中,既具有很大的聲音,也具有很強的威懾力。因此,概括起來,“吾爾多”一詞是具有威震四海的武力的意思。
       在藏北牧民的謎語裡經常出現以吾爾多為謎面的各種謎語,如:
       “黑白花紋如蛇身,白色尾巴似法螺,頭被人手握得緊,吞進石頭又吐出。”
       “金剛手柄亦為頭,雍中吉祥結為腰,白色尾巴似法螺,全身上下皆為目,張開嘴巴吃石頭,坐下歇息變飾物,走起路是放羊者,雖非弓箭但相似。”
       “並非鐵匠巧手煉,彩幔長槍花耳朵,無需彈藥地裡撿,無需點火自然爆。”
       在這些藏區廣為流傳的謎語裡,可以看到富有想像力的藏族先民除了把吾爾多比作蛇、龍等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和神聖的動物以外,還比作弓箭、長槍、飾物,以及放牧者本人等等,通過與牧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來比喻吾爾多,既給我們生動地描述了吾爾多及其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又介紹了它的作用、形狀、威力等特點。
       吾爾多的製作過程是用牛毛或羊毛搓撚成粗毛線,再編織成一條毛辮。一條完整的吾爾多是由“吾爾龍”、“吾爾堆”、“吾爾梯”、“朵灼”、“吾爾麥”、“吾爾假”等部分組成的。
       具體來說,吾爾多的上端有一個套環,這就是“吾爾龍”;中間有一塊巴掌大的橢圓形叫做“吾爾梯”,然後是“朵灼”。一般來說,石子從吾爾梯飛出時與“朵灼”產生最大的摩擦,所以朵灼大多由牛皮包縫,上面刺繡日月、吉祥結等美麗的圖案。而從“吾爾龍”到“吾爾梯”之間是“吾爾堆”,意思是吾爾朵的上半部;從“吾爾梯”到末端一般稱為“吾爾麥”,指的是吾爾多的下半部;從“吾爾梯”開始有一段扁平的部分,稱之為“多辰”,可以理解為是投石助推器;末端用較細的羊毛或者牛毛等編成鞭梢,稱作“吾爾假”,最好的吾爾假是由純白色的綿羊毛做成的,特別是用三根白色羊毛線編成的吾爾假聲音最為響亮,也有利於石子飛速投出時不受摩擦等產生的阻力,使石塊投的更遠、更准,它也是吾爾多的主要發音體。

200米外,百發百中!
       不管在現實當中藏族社會的發展多麼迅猛,吾爾多還依然在廣大農牧民的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儘管吾爾多是相對原始和落後的放牧工具,但它仍然還沒有被當今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所代替。吾爾多最常用的功能無疑是用來作為驅趕牲畜的工具,提鞭揮掄,石子可以飛到幾十米以至一二百米遠處,可以讓領頭畜轉換方向,同時,單用鞭梢甩出的鞭音也可以改變畜群移動的方向,另外,擲出的石子也可以召集落單的羊只歸群,當然還能夠打擊野獸等目標物。有些牧民可以用吾爾多把石頭打到200米外或是更遠的距離,還可以達到百發百中的精准度。
       除了投擲之外,有時在剪毛或者給牛羊治病時,牧民們隨手扯下身上的吾爾多,用來捆綁牛羊的四肢,等它不再動彈再進行剪毛或治療。吾爾多還可以用作小孩的玩具,也可以用作男女青年的佩帶飾物,在各種民間節日和賽馬活動中,也可以把吾爾多當作一項體育項目來比試。
       在農區,吾爾多還用來驅趕害鳥。每當秋天,田裡的青稞小麥成熟的時候,就會招來許多害鳥,這時農民們就會用吾爾多趕鳥。民間諺語說:“一聲吾爾多趕百鳥”;“群鳥紛飛吾爾多響”。
       除此之外,農民們還經常把吾爾多當作捆柴、背柴的包裝輔助繩。
       在西藏民間,吾爾多被認具有辟邪避難的功效,有這樣的說法,“掛在柱前能躲開雷電;藏在門梯下能辟邪;懸掛在門上能防各種不吉利的來客;夜晚打結以後放在帳篷周圍能防禦各種夜來得兇險動物;掛在馬鞍前頭能辟各種水怪的危害。”
       現代,不管在農牧區,甚至在城裡都可以看得到吾爾多的身影。在農牧區,吾爾多還是以放牧工具的形式出現,保留它的原始使用價值。在城裡,人們賦予吾爾多更豐富的內涵,使它成為手工藝品收藏新寵。可以說古老的吾爾多已成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符號而受到世人的青睞。
       而在吾爾多真正的主人——牧羊人看來,吾爾多還由於其手工編織的唯一性和獨特性,表現出個人特殊的審美取向和個性特徵,也是一種特殊的身份標識和個人魅力的體現,須臾不離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