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李初初
曲卓木鄉是錯那縣北部重要的旅行目的地,這裏不僅有著名的沙棘林和溫泉群,每年藏曆四月,還會舉辦為期五天的“洞嘎文官( 夏忠)傳統弓響箭文化節”,成為錯那縣北部獨具特色的一道人文風景和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千年古沙棘林
從錯那縣城到曲卓木鄉鎮府所在地62 公里,柏油路面,只需車行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到了。在即將接近鄉鎮府的狹長山谷裏,一路不停有沙棘樹閃現。對於曲卓木而言,這些沙棘是其最吸引外地遊客的“名片”了,因為這裏的沙棘林,有民間說法,說這裏是世界上現存面積最大、單株最為高大的古沙棘林。
車到鄉政府所在地後,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天然古沙棘林,鬱鬱蔥蔥,十分壯觀,讓人豁然意識,難怪能被冠以“世界之最”的頭銜,一是面積之大讓人感慨,二是一般沙棘都是灌木狀的,這裏卻棵棵高大參天。我們從政府方面得來的資料是,光曲卓木鄉政府所在地這一帶的沙棘林,面積就有800多畝。沙棘樹最高約15 米,樹圍最粗達4.5 米,簡直不可思議。請來自治區相關部門的專家鑒定,其生長歷史應該超過1000 年的。而在曲卓木鄉一帶,沿著娘姆江上游河谷,分佈著大約2000 多畝的古沙棘林。
沙棘樹具有很強的分蘖能力,是最好的固沙植物之一,所以在青海、內蒙等等荒漠地區,防沙治沙沙棘都是首選。曲卓木鄉的沙棘都生長在沿娘姆江海拔4300 多米的河谷地帶,目前還未有研究者能確認其形成原因,是純天然形成,還是人工栽培,仍有待考證。我們詢問了附近百姓及興瑪寺的僧人,也沒有問出個究竟。興瑪寺的喇嘛們能提供的資訊是,這沙棘歷史上存屬於一個名為“倫珠央澤頗章”的莊園所有,這與縣誌上載“舊時噶廈政府就曾派出看護員專門照看這片沙棘林”的說法較為一致和近似。現在,鄉里也雇傭了一些當地群眾來保護這片千年古林,越來越多的旅遊者來到這裏。
曲卓木的千年古沙棘林,當地人稱為“拉辛”,藏語意為“神魂樹”,即魂魄依附的樹。這與藏族人的傳統宗教——苯教認為“萬物有靈論”的觀點相符,也是當地人的精神安慰與寄託。(攝影/ 老魚)
因為分蘖生長的特性,沙棘容易呈現出群落性的特徵。有資料顯示,一年生的沙棘可向四面延生長出10 余條水準根,根幅達數米以上。由於沙棘的分蘖和串根,一棵沙棘樹就能夠在3-5 年內形成圓形的團狀群落。群落的中央是最早生長的原生植株,也最高大,越到群落的邊緣,植株越小,一般最外邊是一年生的小苗。而曲卓木政府所在地的這片沙棘,顯然已只留下中央最為高大的原生植株。
有關沙棘最流行的一個故事說是:古希臘時期,有些因長期征戰致傷致殘或者病弱的戰馬,被主人遺棄在荒野上,戰馬很有靈性,它們自動結群覓食,用群體的力量抵禦猛獸。不久奇跡發生了,荒野上遊蕩的“病馬”,竟然個個都是膘肥體壯,毛皮發亮,人們驚詫之餘開始尋找發生奇跡的原因,他們很快發現這些被拋棄的戰馬在荒野裏的主食——沙棘。於是沙棘除了生態經濟價值,其藥用價值和保健作用也被發現。人們發現,沙棘的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沙棘果實酸甜,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有機酸、維生素,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作用。沙棘果釀制的沙棘酒可清腦清心,沙棘油具有抗輻射、抗疲勞、增強機體活力的作用。沙棘葉可制茶葉,又是很好的牲畜飼料,適口性強,營養豐富,還能起到防病免疫的作用。現在西藏各種有關沙棘的保健營養品,已被逐步開發出來。
錯那的這片千年古沙棘林,屬於野生柳葉沙棘林,當地人稱為“拉辛”,藏語意為“神魂樹”,即魂魄依附的樹。這與藏族人的傳統宗教——苯教認為“萬物有靈論”的觀點相符,苯教認為,在天上、地上、地下,以及在動物,甚至在每一棵樹中,都無不存在著靈魂。藏族人在“萬物有靈論”的觀念影響之下,不僅對一切動物持平等、愛惜之心,而且對自然界的植物也加以細心保護,尤其在植物中對森林樹木的保護更為突出。加之沙棘樹的形狀並不規則,在一般的房屋、廟宇等建築取材及傢俱等生活用品加工,都不會用到,所以,這片沙棘得以很好的生長與呵護,並延續至今吧。較之錯那縣北部的皚皚雪山和高原風光,這片沙棘林的茁壯生長,不光是外來旅遊者觀光的好去處,也是當地人心中的一種精神安慰和寄託。
春夏時節,是曲卓木鄉沙棘林最美的時候。(供圖/ 錯那縣委宣傳部)
天然溫泉群
右圖曲卓木“神尿泉”,後人改名為“神藥泉”,此泉對治療胃病,消毒具有很好的作用。(攝影/ 範久輝)
曲卓木,藏語裏即意為“溫水”之意,因該鄉的山溝裏多溫泉,流到溝尾時成為溫水而故名。曲卓木天然溫泉群距鄉政府4 公里,位於四面環山的河谷之中,那裏雖然海拔達4350 米左右,但因為地熱的原因,四季溫暖宜人。據測算,整個溫泉群日均出水量3000 立方米以上,經年不斷,水溫常年保持在攝氏80 度以上。這裏的溫泉泉水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不僅對胃病有治療效果,對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等多種疾病亦有療效。
曲卓木溫泉目前尚處於未開發的較為原始的狀態。除最近幾年才在山下建築起來幾所簡單的房子,還有溫泉池,泡泉者能在此體會到山谷裏沐浴泡泉的野趣與自然。溫泉水汩汩地冒著熱氣,在河谷地面上流淌,還有淡淡的硫磺味道。
關於這些溫泉的來歷,當地的說法是因為來自雪山之巔的該地神靈(傳說此神為藥神),為護佑當地百姓,減少疾病而產生的。其實從地質科學的角度,應該不難闡釋這裏溫泉如此之多、如此之密集的原因。有幾處單從外觀來看,不考慮規模的話,頗有美國黃石公園火山口的那種味道。
根據縣裏的記載,曲卓木天然溫泉群現有六處:
第一處溫泉過去稱為“神尿泉”,後人起名為神藥泉,此泉對治療胃病、消毒具有很好的作用;
第二處為“喇嘛泉”,傳說此泉過去是喇嘛的洗漱處,普通人泡身、洗漱後將起到神經清晰、抗疲勞等作用;
第三處為 “山泉”,傳說從前有只神鷹在飛翔中因雙翅受到傷害,掉入此泉中,兩天后神鷹雙翅痊癒,自由飛翔到天涯海角。此泉對治療關節炎、骨質病等症狀具有良效;
第四處為 “紅石泉”,傳說此泉噴發處有形狀相似蓮花生大師之弓箭,對腎病、關節腫痛等症狀具有良效;
第五處為:“公鹿泉”,此泉對各種皮膚病、關節病起到良效,並有美容等作用,但是對神經性關節炎將起到副作用,當地人認為泡泉也必須要“對症下藥”,不能亂泡;
第六處為蓮花生大師之洗漱之地。
此處,曲卓木溫泉上方的懸崖上,還有一修行處,為古建築,據說文成公主曾經在此處建築裏住過,
但更像是古人在此處修行的地方。建築現在還保存良好,但現在已經沒有山路可直接通達。
正在噴湧的溫泉泉水。(攝影/ 範久輝)
“洞嘎打羌”
在曲卓木鄉洞嘎村,還保留著一個很特別的傳統文化節日,當地人簡稱為“洞嘎打羌”,其全稱為“洞嘎文官( 夏忠) 傳統弓響箭文化節”,這完全是當地保留下的一個純原生態的節慶。
這個節日是由原噶廈政府一位名叫次仁旺傑的夏忠(意即文官)創立並保存下來的。前洞嘎區(後改村)書記,現已退休在家的70 歲老人崔成現在是村裏每年操辦這個節日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向我們講述了這個節日形成的由來:當時門隅和不丹打仗,噶廈政府派了文官次仁旺傑來到洞嘎地方負責戰事,次仁旺傑最後帶領軍民取得了戰爭勝利,後來留在這裏生活,並創辦了這個節日,以示慶祝,也是為了獎勵勇士,號召軍民增強鍛煉,強身健體。
洞嘎過去為宗,不屬於錯那宗而直歸噶廈管轄。在西藏歷史上,次仁旺傑是一個文學家,也是一個政治家,大體和倉央嘉措同一個時代。東嘎仁波切在專著《東嘎辭典》裏,用一頁半的篇幅專門介紹了次仁旺傑其人其事。次仁旺傑自己也著有藏史上知名的《噶倫傳》《六名青年傳》,這些作品有些還曾作為藏語學校教材使用,而前者更系其自傳,其中對與不丹戰事和對創辦“洞嘎打羌”(古籍上稱為“洞嘎紮西熱丹打羌切木”)有著詳細的描述。
“洞嘎打羌”(古籍上稱為“洞嘎紮西熱丹打羌切木”),是一個
集體育競技、文化歌舞和民族傳統為一體的節日,從每年藏曆
的4 月1 號到4 月5 號舉辦。(供圖/ 錯那縣委宣傳部)
這是個集體育競技、文化歌舞和民族傳統為一體的節日,從每年藏曆的4 月1 號一直舉辦到4 月5 號為止,共5 天,從次仁旺傑創辦到現在,洞嘎每年都要舉行,而且嚴格按照古籍記載的程式進行,遵守傳統。連村裏外出打工的人都會自發回來參加。
現在洞嘎行政村,只有120 多戶,355 口人,但舉行這個村,依照傳統,是一個大洞嘎的概念。歷史上,洞嘎宗下面有三個“頂”,分別為:若臨、達松、達則木,這三個頂,要輪流負責供應舉辦節日的青稞酒等,這三個頂現在的所在地的人口,加起來近千人,所以今年節日舉辦時,有近千人的規模,活動第二天,更是由於吸引了外村人和遊客觀光,多達兩千多人。
節日舉辦前一天,村人先要請喇嘛念經,進行煨桑等佛事活動祭祀土地神,村人還要舉辦隆重的“果諧”、“諧欽”儀式。然後到舉行活動的主場地“森瑪”那裏升起次仁旺傑的法座,鋪上卡墊,搭起一面能容納300 號人的大帳篷。現在的“森瑪”地點經過村委會重新修建,以前在下面不遠處有樹的地方。次仁旺傑法座前還要擺上酥油燈、朵瑪、酒碗、奶渣、糌粑等供奉。然後還要準備好舉辦活動的“必秀”(響箭)以及弓箭、舉石用的大石等,此外還要搭起一個小帳篷,主要是用作打酥油茶之用,相當于茶房和小廚房。
崔成老人介紹,古籍上沒有記載在舉辦活動時,次仁旺傑究竟會在活動中扮演什麼角色,但從後來歷任宗本都要親自參與射箭、舉石等比賽來看,以前次仁旺傑本人也是要參與各種比賽的。
上下圖 “洞嘎打羌”上的射箭比賽活動。(供圖/ 錯那縣委宣傳部)
而在節日的第一天,活動最開始時,宗府的官員要依照典籍念出舉辦這個活動的意義,以及對洞嘎地方的介紹等。現在村裏舉辦時,還要念出典籍上的這些內容。具體程式是這樣的:第一步,舉行射箭(弓箭)比賽,按比賽的名次,大家在大帳篷入座;第二步叫“羌木切”,要倒酒供奉次仁旺傑,而且要把讚美的話說出來;第三步叫“恰絲”,要讀古籍;第四步叫“加里木”,要表演傳統文藝節目“甲杠”,讚美地方及官員等;第五步叫“紮西洽央”,祝願這一年裏每一天都風調雨順,無災無難。射箭比賽裏1-7 名要進行獎勵,然後開始表演“貝”(一種男女對唱);第六步是“切白南木錄”,是一場懲罰的活動,1-7 名入座後,由第一名彈第二名人的額頭,第二名彈第三名……最後一名要彈石頭。而且在這個過程裏,如果選手的服裝、手飾等穿戴不全或不整的話,面前的酒碗裏倒入的酒將是最差的;第七步是“紮西”,收尾的意思,又有“貝”表演;第八步是“准錄”,也就是諧欽;第9 步是果諧。
每天的活動基本按照上述步驟進行,但每天比賽的內容又不盡相同。總體來說,第一天,射箭(弓箭)比賽要進行兩次,以後每天一次。第一天還要進行舉石頭(相當於舉重)的比賽;第二天射弓箭比賽一次,然後有短跑、拔河、扔石頭(相當於鉛球)的比賽;第三天射弓箭外,還有一次響箭比賽,這天的拔河比賽有所不同,叫“襄布塔天”,意為大象拔河的意義,由兩個人把繩子套脖子上,背對背單獨比試力氣;第四天除了射弓箭,還要演藏戲“諾桑王子”;第五天收尾,撤掉帳篷等等。根據介紹,以前比賽的內容還要跳遠、摔跤、跳高等,最近幾年舉行時項目有所減少。
節日之時,不僅本地村民紛紛參與,遠近鄉鄰也會趕來參觀,於是“洞嘎文官( 夏忠) 傳統弓響箭文化節”不僅成了體育競技、文化交流的節日,也成了物資交流的活動,現在錯那縣正將其推薦為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曲卓木,也將逐漸成為錯那縣北部最重要的旅行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