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朱翠萍
從甲瑪鄉到桑耶寺的甲桑古道,途中要翻越岡底斯山脈的一座大山。(攝影/ 豆豆它爸)
甲桑古道是連接吐蕃王朝時最重要幾大中心地“拉薩”、“甲瑪”和“桑耶”的最重要通道。在甲瑪和桑耶當地的傳說中,認為人死後靈魂要沿著這條路到桑耶寺去“報到”。而且從甲瑪到桑耶路上,有三道關口,人生前的罪孽要在關口用秤稱出來,然後確定將來轉世的“命運”。如果人在生前走過這條路線,死後靈魂將不會迷路,轉世時,會有好運氣。千百年來,它一直是拉薩前往山南地區朝拜和經商的重要通道,是拉薩與雅礱河谷文化交融的中心地之一。如今,這條擁有千年燦爛歷史文化的朝聖古道,還延伸在當地人虔誠的腳下,也是一條曾吸引了眾多旅行者的戶外徒步路線。
老範指著墨竹工卡地圖說道:“遙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呀。這片土地曾是吐蕃時期第一重鎮,吐蕃最偉大的贊普( 國王) 松贊干布就出生在這甲瑪溝內。”
聽眾有五人:阿達、老牛、小蜜蜂、暮野與夏萍。大家正準備去徒步一條傳說中的路線:
“據劉立千先生考證,從敦煌本的吐蕃歷史來看,贊普在夏秋之季多在墨竹工卡建營,冬季卻住在桑耶紮瑪,拉薩雖有宮堡,然不常居。再從地圖上看,甲瑪鄉到桑耶寺也就隔著一座大山,所以,甲瑪鄉到桑耶寺是有一條路的,在吐蕃時期,還是一條交通要道呀。不過,我在網上查了,沒有這路線的攻略,最多只是說‘甲瑪鄉是甲瑪溝至桑耶寺國際徒步路線的大本營’”。
老牛與小蜜蜂用GOOLE earth 找了一下,由於很多地方沒有具體的方位,查不出什麼資料。不過,在GOOLE earth 上看,拉薩河與雅魯藏布江好似兩條平行的河流,中間就隔著一座寬寬的山脈。
“比照甘丹寺徒步到桑耶寺的路線,我們也準備四天的食品吧!”,暮野說。
“好的,那我們後天出發吧,大家分頭準備自己的裝備,自己的食品自己帶足,到了徒步的起點甲瑪鄉後,再問當地人,看能不能問到路。”
徒步的起點,還是甲瑪鄉那平坦開闊的河谷。(攝影/ 豆豆它爸)
甲瑪赤康
當六人大包小包到達甲瑪鄉鄉政府門口時,已是早上十一點鐘了。鄉政府對面有一些小店,老範問了好多人,大家都說老輩人都是從這路線走到桑耶寺朝聖的,可是現在都沒人走,經過多方諮詢,總算問到了一個大致的方向。
“有大致方向,而且現在是9 月底,山上應還有牧民的,我們遇到人就問,應沒有問題的,會走到桑耶寺的”,老範對他們說。檢查完大家的食品,再補充一些罐頭與速食麵,大家上路了。阿達一直想買一些青菜煮速食麵吃,可惜甲瑪鄉十分小,沒有菜店,這讓他耿耿於懷。
從鄉政府出發,他們直往赤康村走,沒有去右手邊的松贊干布的出生地。赤康村有一大半是建築遺址,叫甲瑪赤康,據說是元代十三萬戶之一的萬戶府(甲瑪萬戶府)。在甲瑪赤康遺址邊上,有一個巨大的噶當大塔,那是西元1210年時,著名的喇嘛卓滾桑傑溫圓寂以後,信徒為他修建的靈塔。看著這深藏閨中不為人熟知的宏大遺址,可以想像,在元代,墨竹工卡是一個政治、經濟及宗教的重地。
問赤康村的村民,也只問到個大致方向,與甲瑪鄉的人說的一致,說明前進的方向是正確的。
途中要時常想辦法越過阻隔前行的溪流。(攝影/ 豆豆它爸)
溪澗上的芭蕾舞
過了一個叫康紀果的小村後,馬路漸漸變成羊腸小道,方向也確定了,就是順著一條小溪上溯。溪水湍急,岸上長滿了灌木,路就在灌木叢中逶迤蜿蜒前往,灌木的枝條常剮背包,所以徒步速度十分慢。
一個大石壁橫空出世,聳立在溪邊,把路攔斷了。
“如何辦?”老範等大家全都到了石壁腳下後,問大家。
“這說明我們走錯了,可能路在溪對面,而我們走過來的時候,沒有注意”,老牛說。
“那如何辦?是退回去找路,還是想辦法過了這個石壁?可能過這個石壁有危險,不安全,裝備會掉到溪水中。不過退回去找路,不知要退多久,我注意到,這一路都沒有橋,只能淌溪而過,這溪水全是冰水,淌溪過去,那剌骨的滋味會十分難受。”老範如是說。
夏萍十分怕淌冰水,她提出建議:“我探一下,看能不能過,如果能,我們就從石壁上過吧。”
她在沒有負重的情況下,像壁虎一樣,爬了過去。
“可以通過,前面就是灌木叢,沒有大石頭了。”見最弱小的女子都能通過,大家也就不爭了,從石壁上橫切過去吧。
石壁與溪面幾乎垂直,徒手翻過都有點困難,如何把大包小包及自己安全地“運過”石壁,是一個問題。
阿達想出一個方法,那就是大家在石壁上間隔站好,然後把包一個接一個傳下去,先傳攝影包試了一下,這種方法行得通,然後大背包也如此炮製。
約過了半個小時,全體安全通過巨石壁,大家已汗流浹背。由於用力過度,老範的腳還不由自主地顫抖,因為如果一不小心,包或人掉到湍急溪流中,後果不堪設想。況且,這是在海拔4000 米以上的地方。
過了石壁區後,根本就沒有路,只能在灌木叢中艱難穿行。天色慢慢暗了下來,看到對面有炊煙升起,阿達看到溪流中央有幾個大石頭,他嘗試了下,竟可以踩著石頭過河,於是大家也一個個借此通過溪流。
溪流中的石頭十分滑,最怕淌冷水的夏萍,一不小心滑到了溪中,幸好小密蜂正在邊上,拉了她一把,人沒掉到溪中,兩個鞋子卻全落水了。
在天邊最後一抹夕陽照在最高山尖的時候,大部隊來到了一個叫“崇安定”的放牧點,他們的裝束讓放牧點的人感到怪異,引起一陣騷動。
亞瑪隆寺是西藏著名的“伏藏”之地,傳說蓮花生大師曾在這裏隱藏了許多重要的經典,也是個著名的修行場所。(攝影/ 豆豆它爸)
岔路
第二天,當他們從帳篷中爬出來後,發現帳篷成為牧民的景點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有事的,沒事的,都趴在或坐在帳篷邊上,像我們在動物園看猴子的架式。只是大家懂的藏語與他們懂的漢語一樣多,交流起來十分困難。手比腳劃地問他們到桑耶寺如何走,揣測出,在這條溪流的源頭,再過一個山口,就可以到了。
收拾好帳篷,背上背包,往溪流上游走。一路上全是無窮無盡的上坡,灌木叢間雜著草地,沒有見到放牧牧民,可能是冬天快要到了,牧民都往下撤了。
經過一個沼澤地,一具泛白的犛牛骨架散落在草地上。骨架十分完整,可能是病死於途中的小犛牛。老牛看到這犛牛的髖骨就像一個完整的面具,不禁童心大起,放下背包,脫下上衣,把髖骨如面具般戴到頭上,再兩手各持一個下顎,手舞足蹈,一個活生生的原始土著就此誕生。阿達、小蜜蜂、暮野見了,也不甘落後,紛紛如此炮製。
再往上走, 灌木叢不見了,只剩清一色的草地。一個往前走的路與往右走的分岔路口出現了,不知哪條路才是正確的選擇,周邊一個牧民也沒有。只有一群群野羊閒庭信步而過。
徒步的前半程,全是上山,十分耗費力氣。(攝影/ 豆豆它爸)
老範見此,要大家在草地上休息,他先去探路。先往左手邊的路,是一條比較陡的往上爬的碎石路,爬上一個小山坡,正前方有一條小路通向一個山口。山口上好似堆有藏區特有的瑪尼石,依稀看到有風馬旗,這應是正確的路吧。
他還不放心,下到分岔路口,再探往前走的路,大約走了二公里左右,路沒有了,盡頭是一片絕壁,往右手邊的路是正確的。
由於探路浪費了大約兩個小時,所以翻過山口時,天已快黑了。
山腳下有兩個放牧點,牧民早已撤了,只留下幾個用石頭壘起的羊圈,厚厚的羊糞,正是搭營的選擇。
往上走,往下走
晚上下了一場小雪,早上一起來,阿達用雪水煮了一鍋香濃的咖啡,驅散了身上一夜的寒氣。收拾好裝備,問題也隨之而來,又是一個岔路問題——順著山勢向下走有一條路,對面逆著山勢向上走,還有一條路。哪一條是正確的,爭論就此開始。
“應是順著山勢往下走,我走過甘丹寺到桑耶寺的徒步路線,這兩條路線的方向應是一樣的”,老範說。
“不一定,你看這個方向,如果順著山勢往下走,那我們可能就會回到出發點了,又回到拉薩河”,老牛說。
“如果逆著山勢走,才會回到拉薩河哩。”“我也走過桑耶寺到甘丹寺,從感覺來說應是順著山勢往下走,但是不是也存在著一種可能,那就是兩條路都有可能走到桑耶寺?”暮野也加入了爭論了。
“而從地圖上看,這附近有兩條河流,一條河就是我們昨天上溯的,如果逆著山勢走,勢必要翻過一個山口,往下又是河流,那正是往回走,我們又走到拉薩河了。”
“地圖的方向與這方向不一樣,不會回到拉薩河的。”
傳說走過甲瑪鄉到桑耶寺的蓮花生大師主持修築了有著“藏傳佛教密宗搖籃”美譽的桑耶寺,它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攝影/ 豆豆它爸)
阿達與小蜜蜂看到大家爭論不休,就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他們兩個人分別往不同方向走,直到找到人,問清路,大部隊再出發。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他們兩個分開去探路,一個小時以後,小蜜蜂回來了,他見不到牧民,而阿達那邊有消息了,逆著山勢走後,翻過山口,可以看到下面有牧民。他建議大家一起到牧民家,如果是走錯了,大不了再回頭。
大部隊到了牧民家後,一問,順著山谷中的溪流,一直往下走,就能到桑耶寺。沒有走錯了,大家提著的心就放下來了。老范一直想問這牧民,如果剛才選擇順著山勢往下走,是不是也能到達桑耶寺,可惜語言不通,牧民聽不懂他的話。
桑耶寺
從牧民家出來,路並不好走,基本上是在河床中前行。溪流還是那樣的曲折蜿蜒,溪中的大石頭還是那樣的潮濕易滑,溪水還是那樣的冰冷剌骨,很多時候,兩邊全是絕壁,只能淌溪而過,這讓最怕淌溪的夏萍叫苦不迭。有時候,需要從河的這一邊淌到另一邊,這就需要大家相互攙扶, 否則很容易被溪流沖倒。
周圍的植被漸漸的茂盛了,放牧的人也出現了,還可以看到些藏式民居星星點點坐落在山邊上。經過前兩天的荒蕪後,夏萍冒出一句話,“有人真好,不用再怕迷路了。”
路上遇到一隊地質勘探隊,其中一個還是暮野的老鄉。在這麼偏僻的地方能遇見老鄉,自然十分熱情,所以到了晚上,大家住進了亞熱崗勘探隊的營地裏。大家酒足飯飽後就閒聊了起來,聽了他們在山上的經曆後,地質勘探隊隊長說話了:“這條線走的人十分少,基本上是遊牧的牧民,其實你們這次能走出來,十分幸運。第一,這幾天沒有下雪,如果下了雪,你們的裝備不足以應付。第二,你們沒有遇到狼群,你看山上那麼多野羊,也就有狼的,不過你們人多,遇到也好一點。第三,你們太輕率了,以你們的能力,在拉薩可以找到比較詳細的地圖的,為什麼不去找,或者借一個GPS 也好一點呀。”
第二天到了桑耶寺,老範還在想這隊長的話,問了小蜜蜂一句:“大家都說走有攻略的徒步路線叫徒步,沒有攻略的徒步路線叫探險,那我們這次算徒步還是探險?”
“管別人如何說,反正我們走出來了,雖然走得比較危險。不過,我們也走得十分開心,自由自在,風景也美,這就足夠了。”
徒步攻略
時間 5 天
難度描述
這條徒步路線只需翻越一座海拔約5000的埡口,但整體海拔較高,所以需在拉薩做好充分適應。徒步路線比較清晰,基本都有小路,只在快到埡口之時,有一些分岔路不好分辨,上下埡口為碎石路,小心滑墜。路線中有幾次要涉溪而過,水流有點急,溪中的石頭濕滑又不穩定,涉水之時要小心。
路線地形
從甲瑪鄉的農耕區開始,沿小溪甲瑪雄曲往上溯,海拔上升,依次經過高原灌木叢、高山草地,直到最高點埡口的風化碎石地。下山後,正好相反。
植被景觀
獨特的地質地貌特性和典型的高原季風氣候,形成了高山灌木叢生態系統、高寒草原生態系統、高原河谷濕地生態系統和高原農業生態系統等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多樣的生態類型為棲息在這裏的岩羊、黃羊、藏雪雞、黑頸鶴、斑頭雁等野生動物與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
人文景觀
很多來西藏旅遊的人,雖然不一定會去位於墨竹工卡縣的甲瑪鄉參觀。但若驅車前往林芝,則一定會對寫著“松贊干布出生地”的精美巨大藏式大門有著印象。松贊干布是西藏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松贊干布誕生之前,松贊干布的父親囊日松贊,擴大了統治區域,統一了雅魯藏布江的南北,政治活動中心也從雅礱遷到了雅魯藏布江以北的甲瑪地方,這裏一度成為當時的政治活動中心。
誕生于甲瑪強巴明久林宮的松贊干布13 歲繼承贊普王位,3 年後平定一些部落反叛之後,將治府從甲瑪遷至邏些(今拉薩)。治府的遷移也成為吐蕃王朝建立的標誌。甲瑪也因此成為了吐蕃王朝建立的基地而顯赫一時,名留史冊。敦煌本歷史文書載,“雖贊布在拉薩有宮堡,但不常居,因為當時連年交兵而贊布常作戒備之狀,夏秋多在墨竹(指甲瑪)牙旗,冬季即在桑葉紮瑪。”
在吐蕃以及此後的藏地歷史上,甲瑪溝一直都扮演著頗為重要的角色,只是被在西邊的拉薩城和在南邊的桑耶寺遮掩了光芒。建立吐蕃王朝的松贊干布出生於此;最早將佛教密宗傳入藏地的蓮花生大師傳說也在這裏留下了足跡;吐蕃王朝滅亡後,這裏是藏傳佛教噶當派的重要弘法區域;元代這裏是藏地“十三萬戶”之一“甲瑪萬戶”治所;明代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建造甘丹寺時,得到過甲瑪萬戶的資助;清代這裏是蒙古後裔與“藏王”頗羅鼐家族結合而成的“霍康家族”的領地,西藏現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阿沛· 阿旺晉美出生於此。小小的甲瑪溝,承載了如此之多的歷史,幾乎可以說,它是藏地曆史的一個縮影。
傳說走過甲瑪鄉到桑耶寺的蓮花生大師主持修築了有著“藏傳佛教密宗搖籃”美譽的桑耶寺,它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如今的桑耶寺金燦燦的大殿金瓦頂還在閃閃發光,四座金黃的塔尖矗立在一片莽原之上,周邊河渠縈繞,樹木蔥茂,密集成林。從西元八世紀中葉始建至今,一千年晃眼而過,桑耶寺也歷經滄桑,幾經大火,又幾度修葺。先是作為寧瑪派的中心道場,繼而改宗薩迦派,之後又受到格魯派的濡染。流年疾如反掌,在經歷了一次次榮與枯、盛與衰、沉與浮的洗禮之後,桑耶寺終於把遠古的一脈香火傳到了今天。這座吐蕃時期最宏偉、最壯麗的建築古刹,當初奠定的格局,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
線路情況
適合徒步的季節從4 月底到10 月底。降雪與冰雹會在一年內的任何時候不期而至,很難預料。從地圖上看,甲瑪與桑耶相鄰,兩者直線距離大約不到50 公裏。由於地形以山嶺為主,可以想像,整個徒步路線距離將成倍增加,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各種路況。進山后,路上能遇到的是臨時搭建的牧民帳篷,以及牧民為了方便放牧而蓋的小村落,極有可能空無一人。
D1 拉薩—甲瑪鄉—孜孜榮村
可以從拉薩的東郊客運站座到墨竹工卡縣的班車,在甲瑪鄉的“松贊干布”出生地的大牌子下,再徒步到甲瑪鄉,參觀完甲瑪赤康寺、松贊干布紀念館等景點後,再徒步到孜孜榮村。孜孜榮村徒步中的最後一個補給點,建議向當地人問清路線及做好補給。當然請一個當地的嚮導是讓整個行程更加愜意的事。
D2 孜孜榮村—埡口—露營點
掩映在孜孜榮村附近的高山草甸旁的一條依稀可辨的小道便是徒步上山的起點。先是穿越討厭的荊棘密佈的灌木叢,隨著海拔升高,便進入了高山草甸路段。草甸子看似開滿鮮花,綠草茵茵廣闊的一片,踩在腳下全是凹凸不平的窪地,特別容易扭傷腳。快到埡口時,有兩條很明顯的分岔路,同時能看到右手的山上儘是碎石,這時應走往右上山的小路。路是在碎石中踩出來的便道,小心滑墜與滑倒,還有滑落的石頭。下山不遠處有,。
D3 露營點—次熱唐村
雖然說海拔一直在下降,但是難度並不小。次熱唐村是個半農半牧的小村子,有小賣部,能喝上啤酒與可樂了。
D4 次熱唐村—亞瑪隆寺—次熱唐村—桑耶寺—青朴修行地—桑耶寺
亞瑪隆寺在次熱唐村的上方,雖然不大,但卻是西藏著名的“伏藏”之地,傳說蓮花生大師曾在這裏隱藏了許多重要的經典,也是個著名的修道場所。次熱唐村到桑耶寺是10 多公里公路,走起來比較輕鬆。到桑耶寺後,能做班車或朝聖者的車回拉薩,不過還是建議在桑耶寺住一晚。下午可參觀桑耶寺,或去著名的西藏四大修行地之一的青朴修行地感受修行文化,或去海布日神山鳥瞰桑耶寺。
D5 桑耶寺—拉薩
桑耶寺有到拉薩的朝聖班車。也可體驗桑耶寺渡口的輪渡,再搭車回拉薩。
戶外提示
1、從孜孜榮村到次熱唐村約50 公里,第二天的徒步以上坡路為主,第三天則是下坡,注意合理分配體力。若是包車而且不在桑耶寺及附近觀光遊覽,此路線能縮短到三天。
2、需要攜帶適合高原的帳篷、睡袋等露營用具,備好四天的糧食,衣物要能保暖防雨,羽絨服也盡可能帶上,登山鞋最好防水,多帶幾雙襪子,多帶一雙涼鞋或解放膠鞋過河時使用。攜帶登山杖能節省不少體力。
3、路上沒有明顯路標,雖然路線比較清晰,但還是建議有條件的話請一個嚮導。遇到牧民,儘量問路,不懂藏語,只要說出“桑耶貢巴”,還是能得到一個大致的方向。
4、在第二天翻越埡口之前,請備好露營一晚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