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南图/
上海味道:尝新,怀旧
当人们提起上海的时候,总绕不过她的繁华、小资,以及海派文化。走在上海的街头,眼前变幻着高科技与现代文明交融的视觉盛宴。然而,这里不只适合尝新,更值得怀旧。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徐家汇的天主堂,新天地的石库门,常德路的张爱玲。信手拈来的城市地标,哪一个不是集时间的万般恩宠于一身?
来上海的游人,一面急急地奔走在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之间,体会时光的飞速变迁;一面又缓缓地辗转于幽深曲折的老式洋房前,感受岁月的斑驳沉淀。上海的魅力就在于把创新与怀旧镶嵌得如此完美,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也有怡情悦性的悠闲消遣。下面,我要试着用张爱玲的口吻,给您沏一壶上海的下午茶——不喝上一杯地道的本土下午茶,就不算来过上海。毕竟,上海是一个华美的却又风情蕴藉的城。
您先喝上一杯茶,在茶烟缭绕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白色老洋房,恍惚中让人嗅到老上海的味道。然而,白色的墙面上一道耀眼的天蓝色店招提醒您,可以进门流连片刻。只用眼睛来怀旧还远远不够,您要踩着蜿蜒盘桓的木质楼梯到楼上,品赏一回宋芳的下午茶。
在永嘉路出入有十多年了,对这栋临街的、紧靠居民区入口的白色洋楼印象一直很深刻。单是店招的那款蓝色(没有一个词能准确道出它到底属于哪种蓝,姑且称之为天蓝),给人的感觉就是洁净透亮,能让心平静下来。再说橱窗前那个穿着蓝色卡其布中山装的模特,有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鲜明印记,一顶工作帽,一根长扁担,提笼遛鸟的姿势保持了近半个世纪之久,说来也并不奇怪,如今的上海就喜欢打这样的怀旧牌。
返璞归真:茶如君子,大道至简
别的不说,单看“宋芳”这个名字,就有一股淡淡的茶香氤氲飘荡。茶馆主人是个洋老太,她十分喜欢“宋芳”这个地道的中国名字,不仅因为有浓稠的乡土气息,还在于它本身就带着历史的质感。宋朝,正是中国茶叶贸易开始兴盛的年代。一切都因茶结缘,一切都和茶有关。毫无疑问,宋芳茶馆立足上海滩最大的资本是对茶执著的爱以及其独有的个性。
宋芳茶馆的底层楼面用来展示店主精心挑选的七十多种来自中国和法国的优质茶叶,都用特制的和店招牌底色一样的天蓝色铁皮桶陈列着。茶桶正中印着的正是宋芳茶馆的LOGO——一对耕种完毕走在回家路上的夫妻,男人肩上扛着锄头,女人手上提着装满新采回茶叶的篮子。LOGO中的男人穿着对襟外套,女人披着斜襟小褂,依旧带着五十年代的气息。
脸上的表情从容恬淡,毕竟长久以来,茶事已实实在在地落入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中了。宋芳老太为了更好地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底楼对门的一面墙整齐地码放了她从各地收集来的锈迹斑驳的铁皮饼干桶,来此品茶的客人没等品赏茶香,看到这些饼干桶总要先惊呼一声,唤起了小时候的记忆。
茶,稳妥地落在生活里,过往的岁月又借着茶香缱绻在口舌之间。宋芳对中国人的传统记忆是有着心灵感应的。也许,茶不过是一种手段,透过对茶的钻研,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喜欢与品味。
想要更好地衬出茶品,宋芳茶馆的每个茶种都有个性化的茶具。比如法国茶和俄罗斯茶,配以蓝色茶壶及茶杯;中国的荔枝茶和红茶,用白色茶具;而乌龙、普洱,必须是泥料上好的紫砂壶具。来此小坐的茶客感到无所不在的舒适宜人:竹编的鸟笼灯,木桌藤椅,装现场烘焙甜点的藤编篮子,以及东北黑土地传统的红底大花布面。颜色,味道,触感,气氛,都是放松心情的享受。
这里的服务生以本土的中年阿姨为主,亲切温和,如相处已久的睦邻。游客如能有闲在此消受一回下午茶,定会成为上海茶之旅中一个亮丽温馨的点缀。
迷恋普洱:洗尽铅华,回味悠长
藏在市井弄堂里的花园洋房大可堂,有点像老上海的大户人家:黑色雕花大铁门,葱茏的老树与精致的盆栽,巴洛克风格的内部装修,古今中外各个不同时期的特色收藏,使得大可堂更像是一座古董收藏爱好者的展览馆。而大可堂的茶也衬得上这些古董,作为“可以喝的古董”,没有哪一种茶能与普洱媲美,简直是岁月的宠儿。所以,大可堂成为上海顶尖级的普洱茶会馆,只有懂得普洱的人才能在岁月留存的大可堂里感受到主人对茶的一番深情。
在那些线装书、连环画、老家具、陶艺铁壶茶罐之外,真正让人惊艳的还是那些有了年份身价的普洱。底楼轩敞的大厅里,顶天立地的橱柜里摆满了从清末到解放前夕的珍品老茶,在这五十多款“号字级”珍茶对面的落地柜里,陈列的是七十余款从解放初期到九十年代生产的普洱茶。难怪来过此地的茶客要把大可堂说成是普洱茶博物馆了。
原以为江南人偏爱西湖龙井或是各类花茶香片,就像张爱玲在她的《半生缘》里提到的六安瓜片,口味上可能更江南适宜温润的气候。但在这个城市做了十年的茶客之后才知道,上海人的下午茶首选非普洱莫属。
普洱茶初入口感觉平和,刹那间便香氛四溢,迎来可人的味蕾记忆,回味悠长。喜欢喝茶的人,通常是能把心安放得稳妥的人;迷恋普洱茶的人,又是茶客中执著的、有内涵的人。说来只凭一杯下午茶,就可大抵识得茶人本色。有道是“茶香自有远客来”,大可堂正成为文人雅士儒者名流聚会的首选之地。
把海派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大可堂,值得您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体味旧时光的温润,茶香已在这里凝成了岁月的包浆。从一件件老器物、旧藏品之中,发散出的都是冲不淡的回忆。想象着,此时您手上正端了一杯醇厚的布朗山普洱茶,茶汤入口的瞬间,您感受到的是溪流薄雾的环绕,还是山谷的幽深叠翠,抑或只是眼前让人陶醉的午后时光?您忘了身在烟柳繁华地,洗净了脂粉浓妆,竟成为一个简单至极的素心人。在紧凑的旅程里有幸在安静中沉淀自己,这就是大可堂的下午茶时光。如果您觉得大可堂的茶文化过于浓稠厚重,我还可以向您推荐另一个轻松文艺的喝茶好去处。
茶禅一味:一杯茶,一本书
知道赵州禅师的“喫茶去”公案在先,于是,对这个茶社的解读便落实在了茶禅一味上。这里确实能很好地让茶客感受茶文化的精髓——茶道。喝茶在这里不只关注生活礼仪,也关乎以茶修身,内省修行,这也是爱茶者最高的人生哲学。“喫茶去”茶社通过环境的营造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清静的氛围,舒适的摆设,一杯茶,一个花园,一本书,三两个知己,一个下午,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这里谈天,发呆,沉思,冥想,顺便还可以看一看那只温顺的名叫多多的招牌猫。
“喫茶去”茶社给人的感觉,不只是简单的休闲消遣放松小聚的去处,而多了一层审美的韵味。高桌、矮几、蒲团、落地窗,窗下的书册和窗外的疏竹,还有墙上的绘画,妆点了不大的内堂,营造出颇有意趣的氛围。从茶具茶巾茶席,到书法字画插花,处处都体现了主人的高雅品位。半日闲趣,可荡涤喧哗浮躁,这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安定感。茶席上的那些看似随意的铺排摆设,在懂茶人的心上更像是一种参道。精致清明的茶汤,透过茶器和茶叶本身创造出表里如一的澄明闲适的人生。
在这里,最受青睐的茶品是陈皮普洱。初喝普洱茶的人有些不适应普洱茶的味道,其原因就在于陈年普洱茶会散发出一股特有的“霉味”。借着陈皮的芬芳共同发酵后的普洱茶其口感清新,能将二者的精华结合在一起,沁人心脾。此外,红茶在沪上也拥有众多的粉丝。精致上等的红茶有一种淡淡的奶香,醇酒一样的茶汤,有一抹妥帖的落日红,厚而不腻,能很好地祛除江南的湿气。眼下的梅雨季,也最适宜喝正茶和各种熟普。
喝过了这几杯风格各异、风情独具的上海下午茶,您是否收获了一个理想的下午?
这就是茶尖上的上海:怀旧,现代,小资。在这个多情而细致的城市里流连几个下午,慢慢消磨一段安静贴心的优雅时光。所谓的小资,是一种无需太奢侈但却有适度从容的心态,找个地方安放自己那颗动荡的心,屏蔽喧闹荡涤浮躁。
最后,还要记得到张爱玲的常德公寓前投去深情一瞥,这杯沪上下午茶不能没有张爱玲,毕竟,她是我们望向上海的一扇窗呀。
这些地方同样值得去:
常德路千彩书坊
千彩书坊咖啡店位于常德路195号,这是一家以张爱玲概念为主题的书咖。楼上是张爱玲的故居,来千彩书坊的人多半是冲着她来的。沿街的那一长排落地玻璃窗很是显眼,门头上还悬挂着老式马车灯,傍晚时昏黄的灯光从里面溢出,温暖又不刺眼。推门进入,一整排书架引人注目,一本本书籍安静躺于书架之上,书架边张爱玲的照片还让人可待成追忆。临街的窗户外是车来车往的繁华,窗里窗外,是相同的浮华。
思南公馆
思南公馆地处上海浦西市中心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毗邻环境优雅的复兴公园,东靠交通便捷的重庆南路,静谧的思南路贯穿其中,北临孙中山故居,中国共产党上海办事处“周公馆”比邻而居,近代历史名人柳亚子、梅兰芳等曾先后在此居住。在这里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茶时光是再美好不过了。
马勒别墅
马勒别墅,位于现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有一幢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当时建造这栋别墅的原因很有趣,1926年英籍犹太人埃里克·马勒先生的女儿在梦中梦到自己拥有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于是埃里克·马勒先生请来设计师根据女儿对梦中别墅的描述建造这座极具北欧风情的别墅。这里有迷宫似的楼梯,镶嵌着花纹的地板,与木制墙壁连成一体的咖啡色的皮沙发,拼花的彩色玻璃窗,还有外面的大草坪,围着草坪散步,或是坐在这里来一杯正宗的英式下午茶都是绝好的选择。
(文/北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