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介紹
我一直以為,不是天堂里的悲傷不會說話,而是天堂里本就沒有悲傷。你看那屹立挺拔的巍峨雪山,你看那隨風飄揚的五彩風馬,你再看那大街小巷的虔誠信徒,除了那擁擠的茶館,這裡哪有憂傷?
來碗奶茶?不,是來一壺
徘徊在大昭寺廣場,周邊茶館的氣息時不時陪著清風掃過你的鼻尖,讓你抓住一點香甜的蹤影,卻又不敢斷定這到底是寺廟傳出的香燭之氣,還是煨桑爐里散髮出的悠然木香。你隱約感到有些茶的誘惑,卻又傳來一陣酥油的濃香。你一個人柳樹般栽種在地裡,頭部隨著輕風的方向左右擺動,你像一隻飢渴的狼,可你卻失去了自己的方向。你不確定自己該去哪裡,你的腳已經扎了根。
正是因為這被虔誠環繞的孤獨,你開始明白什麼叫不破不立。你打算放棄你所有的執念,不去追問芳香的來源。你清空了一切,隨便跟著一個念經人就走進了一扇沒有名號的門。
裡面有些昏暗,亦有些香薰的氣息,不過濃烈的奶香和酥油的霸道還是佔據了你那本不太靈敏的嗅覺。幾個藏族人在桌子旁「竊竊私語」,面前擺著一個圓潤的碗,裡面有些你不太明白的汁液。
這裡,便是藏茶館;這裡,便是八廓街;這裡,便是拉薩;這裡,便是西藏;這裡,便是藏茶的故鄉。看著前言的情景,你想起了禪茶一味,這些修行的人,他們是否也和你有一樣的憂傷?他們生命中的茶,是否也和台灣的功夫茶那般細緻講究,和四川的長嘴壺茶那般花樣多端,和北京的大碗茶那般情調十足?
管他呢!茶就是茶,茶就是水,茶就是一味飲料。只不過一壺茶煎盡百味人生,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客官,來一碗?不,是來一壺?
如果你盼望著一個穿著時尚的摩登小姐,走著時尚的貓步來到你的面前,遞給你一張精緻的菜單,送上一個職業的笑容:「先生,請問你喝什麼茶?」那你就該用幾近絕望的失望來為自己的無知埋單了。因為這裡沒有含胸挺拔的摩登小姐,沒有旁側開衩的旗袍,也沒有被筷子撬開的職業的笑容。這裡有的只是頭頂耀眼飾品的阿佳、阿媽,身著暗色藏袍的藏族大叔,還有手腕戴著圓潤閃光佛珠的帥氣小伙,而他們的笑容,則是帶有情感的天籟之音。這裡充滿了原始古樸的氣息,和牆上的唐卡一樣意義深遠。
茶館裡沒有鐵觀音,沒有大紅袍,也沒有西湖龍井,有的只是酥油茶和甜茶。要一杯?沒有。要一壺?馬上到。不要以為這是在欺騙你,這只是一種品飲習慣和高原特有的方式。西藏作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不僅因為信仰濃郁,還因為海拔「高昂」。這裡氣溫低,散熱快,一杯茶在你還沒喝上幾口的時候,就已經陷入了溫熱的纏綿,那絕對不是你想要的結果。另外,在拉薩喝茶,本身就是一種休閒,是三朋四友聚會閒聊的絕佳方式,若只一杯,豈不辜負了大好年華?
喝不慣?不,是你對陌生恐懼
酥油茶是西藏的重要名片之一。現如今,提起西藏很多人都會想到酥油茶,反之亦然,宛若沈魚落雁不分不離。只是這酥油茶是喝慣了鐵觀音的我們一般難以接受的,不僅僅因為濃烈的酥油味,還因為茶里的咸。這種由磚茶、酥油、鹽巴所熬制的藏地聖品味道有些奇特,但我想,喝不慣只是因為我們對它還不真正的瞭解,我們對陌生事物有著一種天生的恐懼。
那些擔心未來的人是因為對未來一無所知,那些擔心婚姻的人是因為不知道兩個人最後的結局到底如何,那些害怕黑夜的人也一樣恐懼著漆黑中的未知事物。我們把自己都看得太重,把結局看成了一切,所以我們不敢嘗試新鮮的東西,這種恐懼深入我們的骨髓,甚至連喝一杯茶的勇氣都被消磨殆盡。
我們像一首精美的小詩,戰戰兢兢地活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誠惶誠恐地等待著那個知音的出現。若有緣,遇見便是一生所幸,否則,只得永久埋沒於塵世之中,直到黃沙散盡。酥油茶不僅僅是茶,也不僅僅是一味飲料,在雪域高原之上,它有著獨特的地位。自文成公主結緣松贊乾布起,西藏的茶文化便開始了它無休無止地慢慢徵程。隨著唐蕃古道的成熟,也隨著茶馬古道的開通,茶,逐漸成了這個佛域之城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西藏之茶,隨著歷史的邁進,其品類逐漸增多。西藏的飲茶方式主要有清飲與調飲兩大類,清飲為清茶,調飲包括酥油茶、奶茶、面茶、油茶和甜茶。甜茶出現和流行較晚,其它各類的具體出現時間已經難以考證。初來拉薩的人一定要去品嘗一壺酥油茶,就像一定要去大昭寺磕一次長頭。為的不是了卻一樁心願,而是實實在在地體驗一種文化。
傳統的酥油茶製作方式頗為獨特,與內地的煎茶和泡茶有著天壤之別。同樣是茶,卻彰顯出了不同的文化。酥油茶的原料主要是壓緊的磚茶、酥油和鹽。製作時,必先將茶葉搗碎,然後將茶葉加水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與酥油和食鹽相混合,用專門的攪拌工具「甲洛」進行攪拌,直到混合均勻為止,然後進行加熱與保溫即可。一杯茶,看似容易,實則工序繁瑣。要喝上一杯口味純正的酥油茶,還得有緣遇上以為技藝嫻熟的打茶之人。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傳統的酥油茶製作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和我們在年歲的增長中逐步慢慢成熟一樣,很多東西被新物件所替代,很多東西則直接被遺忘。現在製作酥油茶,已經出現了專門的攪拌工具,傳統的「董莫」(酥油茶桶)和「甲洛」都已經逐漸被束之高閣,正在成為一件件珍貴的藏品。更有甚者,市面上的酥油茶粉遍地都是,和速溶咖啡並無兩樣。
這讓我想到了台灣歌手彭佳慧的《鹿港小鎮》:「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了他們擁有的。」
甜茶出藏地?不,它自天竺來
在拉薩,幾乎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坐落著一家甜茶館,有名的或是沒名的,有名字的或是沒名字的。甜茶館裡一般都備有酥油茶和甜茶,其他的品類卻未必每一次都能有幸遇到。拉薩甜茶館最多的地方當屬八廓古街一帶,而這裡最負盛名的則是老光明甜茶館。
老光明離大昭寺只有百米之遙。常去裡面的十有八九都是對藏族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而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是藏族人。近年來,隨著老光明的名號越來越響亮,這裡聚集了一批嶄新的陌生的面孔——驢友。他們素不相識,在這裡第一次會面,然後差不多每天都在這裡喝上幾杯。和酥油茶不一樣,這裡的甜茶不論壺賣,按杯計算。進門時自己在消毒櫃里取上一直透明的玻璃杯,找個空閒的位子隨便坐下,把零錢放置桌上,阿佳給你滿上一杯,便會拿走七毛錢。一次下來,要是能喝上七元的甜茶,估計離開時你的第一件事便是滿大街找廁所了。
甜茶館裡大多都是藏族人,他們或一個捻著佛珠,念著經,一個人坐上一上午;他們或一群人,帶著小孩和老人,說著你聽不懂的藏文,在裡面逗留一個下午。這裡有情侶、有朋友、有家人,甚至也有僧人。我和明月、阿英、小羊以及花生都在老光明相識,曾在這裡眷念紅塵般依依不捨,一次又一次地在這裡消磨時光。屋子雖然有些昏暗發黑,但那份質樸的情感在這裡卻是亮亮堂堂,令人終生難忘。
無論生意再好,只要一到下午5點半,老闆便會準時關門,阿佳也不會再走過來為你斟茶。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時間,賺錢卻不貪得無厭。
在西藏,甜茶主要在拉薩一帶流行,由紅茶加奶和糖熬制而成。甜茶並非西藏本土所有,這種教人學會享受生活的絕佳飲品,通過穿梭於西藏、尼泊爾、印度的伊斯蘭商人傳遞到拉薩。
交流是個很奇怪的東西,傳來傳去便可互通有無。世界上所有的茶都源於中國,而現在中國的很多的茶卻來自國外。印度很早便從中國輸入茶葉,1662年曼德爾斯羅在《東印度紀游》中提到印度人飲茶之風「已很普遍」,但沒有植茶記載。直到1834年,印度才開始種植茶樹,並全面學習借用中國的茶樹栽培及茶葉的加工製作技術,19世紀後成為了世界茶葉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地,以紅茶為主。但是,甜茶在印度起於何時並沒有得到考證。在17世紀初期,紅茶現身於英國的大小咖啡廳。
據考證,西藏真正純正的甜茶應當是由印度大吉嶺紅茶加奶和糖熬制而成,不過和酥油茶有著一樣命運的是,市場經濟催生了甜茶粉。看來,天堂的東西終歸是美好的,儘管遙遙千里,但大家都還是想要一嘗鮮味。
只不過,品茶一定要品味到那最為本真的一泡,不是第一泡也不是最後一泡,茶衝泡的遍數多了,香就淡了;衝泡的水溫和方式錯了,味兒也就散了。而最為淒慘的,莫過於茶葉和泡茶之水的真身不純。
若是方寸之間均能瞭然於心,重視人生的過程和周邊的風景,想必,每個人都願意前往西藏來一壺濃濃的酥油茶,坐一下午聽聽那難懂的鄉音吧!
藏茶淵源(做TIPS)
茶葉入藏前的西藏飲料
學者研究,在茶葉沒有傳入西藏之前,西藏很多地方的人們都用一些具有保健或治療功效的植物的根、莖、葉、皮熬水飲用。這些類似茶水的特殊飲料,最初因其醫療保健作用而備受推崇,至今仍有一些地區的藏族老人承襲著這種古老的製作方式。
西藏本土茶
阿果茶樹:阿果茶樹又名女貞,生長在雜木林中,海拔2000~2300米,產於察隅、波密,葉、果、莖、皮入藥,具有祛風明目,消腫止痛之效。
「檟悶」:產於西藏南部洛札縣的一種土茶。
「阿抗茶」:一種產於西藏江孜一帶的類似茶的樹葉,經烹煮後其湯水像茶。
西藏常見的幾種茶:
普洱茶
普洱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得名,從分類上來說,它屬「黑茶」,即將綠茶蒸壓發酵而成。雲南歷來是出產優質茶葉,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在國內銷至內地和西藏,對外銷至越南、緬甸、泰國等地,甚至遠達歐洲。
那時通過馬匹在茶馬古道上長途運輸,交通條件非常不便,茶也容易變質。為了防止茶葉變質,又便於大批量運送,人們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把綠茶經濕坯堆積後蒸壓成團,在發酵過程中風味越發醇厚,在此過程中,茶色也由綠變黑,這種緊壓而口感獨特的茶葉「可飲可藏」,漸漸受到人們的喜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普洱茶是馬背上搖出來的茶葉。
清茶
在傳統社會中與酥油茶一樣普遍,主要流行於社會下層,因為酥油茶需要進一步加工和輔料,對社會下層的藏族同胞而言有一定困難,所以清茶更受人們的青睞。清茶一般的做法是在大壺或鍋內多次熬煮茶葉(與高原環境和緊壓茶類有關),同時加入食鹽(或最後階段再加入),得到的茶湯即為清茶。有時為了方便,一些家庭一次大量加入茶葉,少加水,並經過長時間熬煮,形成濃茶漿,再把茶漿儲備起來,飲用時用開水衝泡即可。在長期的發展中,藏族同胞也拓展了清茶的種類,在熬煮茶葉的過程中加入其它原料,如加入草果、薑片、花椒,此類茶湯有利於感冒的康復;加入紅糖形成的茶湯有助於產婦的恢復與保養。
酥油茶
酥油茶的原料主要是壓緊的磚茶(多為紅茶和黑茶)、酥油和鹽。製作時,必先將茶葉搗碎,然後將茶葉加水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與酥油和食鹽相混合,用專門的攪拌工具「甲洛」進行攪拌,直到混合均勻為止,最後通過加熱即可飲用。
甜茶
在西藏,甜茶主要在拉薩一帶流行,現如今,在山南和日客則也頗為普遍。甜茶由紅茶加奶和糖熬制而成。甜茶並非西藏本土所有,這種教人學會享受生活的絕佳飲品,通過穿梭於西藏、尼泊爾、印度的伊斯蘭商人傳遞到拉薩。喝甜牛奶茶有助於緩解高原的不適,西藏的甜茶館,既是喝茶的場所,也是藏族人的房間,甚至是便利小餐廳。
清茶與酥油茶的關係
酥油茶是用清茶與酥油加鹽打制而成,清茶就是磚茶煮出來的茶水,是做酥油茶的原料。夏天時很多人會不喝酥油茶改喝清茶,清淡解渴,補充能量。很多當地牧民外出時會攜帶一些磚茶或者熬制好清茶,以便清熱解渴補充體能。清茶加入奶粉或是牛奶搖身一變就會變為西藏奶茶。
喝茶禮儀
藏族同胞的傳統生活非常注重禮節,即使倒茶,也要悉心講究長幼主客之序。給客人擺放的茶碗也要慎用有缺口、裂紋、舊損的,主人要雙手倒茶、雙手敬茶,倒茶時不得有響水之聲,不得有濺茶之誤,續斟時要左掌向上請碗,躬身輕語。客人要用雙手接碗,飲茶時不能有響聲,主人續茶而客人不想再飲時,也要抬起左掌致禮謝續。
茶器
藏族同胞喝茶也十分講究茶碗、茶壺、茶罐以及酥油茶桶等茶具的工藝。在藏地,瓷碗猶顯珍貴,較為普遍使用的則是木碗。木碗一般用桐樹、桑樹、樺樹的樹幹、樹節、樹疙瘩等刮制或車削而成,有的表面刻繪圖案。藏族同胞喜好木碗,大概是因為它具有木香入茶、盛食保味、攜帶方便,飲水不燙、經久耐用等特點。
(文、圖/蒲自軍)
版權所有·西藏旅遊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