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介紹

上海,自東向西,它是一條路的起點;自西向東,它亦是這條路的終點。318國道,這條從上海出發橫跨中國東中西部的交通大動脈,如同茶葉上的紋理脈絡,曲折蜿蜒地伸展著。而上海,這個張愛玲筆下又愛又恨的城市,用這蜿蜒的紋路勾勒出它的繁華,它的過去,以及那古老的茶葉故事。茶道318的故事在這裡結束,也在這裡漂洋過海,走得更遠。

/北南/

上海味道:嘗新,懷舊

當人們提起上海的時候,總繞不過她的繁華、小資,以及海派文化。走在上海的街頭,眼前變幻著高科技與現代文明交融的視覺盛宴。然而,這裡不只適合嘗新,更值得懷舊。外灘的萬國建築群,徐家匯的天主堂,新天地的石庫門,常德路的張愛玲。信手拈來的城市地標,哪一個不是集時間的萬般恩寵於一身?


來上海的遊人,一面急急地奔走在聳入雲天的高樓大廈之間,體會時光的飛速變遷;一面又緩緩地輾轉於幽深曲折的老式洋房前,感受歲月的斑駁沈澱。上海的魅力就在於把創新與懷舊鑲嵌得如此完美,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里,也有怡情悅性的悠閒消遣。下面,我要試著用張愛玲的口吻,給您沏一壺上海的下午茶——不喝上一杯地道的本土下午茶,就不算來過上海。畢竟,上海是一個華美的卻又風情藴藉的城。


您先喝上一杯茶,在茶煙繚繞中,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白色老洋房,恍惚中讓人嗅到老上海的味道。然而,白色的牆面上一道耀眼的天藍色店招提醒您,可以進門流連片刻。只用眼睛來懷舊還遠遠不夠,您要踩著蜿蜒盤桓的木質樓梯到樓上,品賞一回宋芳的下午茶。

在永嘉路出入有十多年了,對這棟臨街的、緊靠居民區入口的白色洋樓印象一直很深刻。單是店招的那款藍色(沒有一個詞能準確道出它到底屬於哪種藍,姑且稱之為天藍),給人的感覺就是潔淨透亮,能讓心平靜下來。再說櫥窗前那個穿著藍色卡其布中山裝的模特,有著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鮮明印記,一頂工作帽,一根長扁擔,提籠遛鳥的姿勢保持了近半個世紀之久,說來也並不奇怪,如今的上海就喜歡打這樣的懷舊牌。


返璞歸真:茶如君子,大道至簡

別的不說,單看“宋芳”這個名字,就有一股淡淡的茶香氤氳飄蕩。茶館主人是個洋老太,她十分喜歡“宋芳”這個地道的中國名字,不僅因為有濃稠的鄉土氣息,還在於它本身就帶著歷史的質感。宋朝,正是中國茶葉貿易開始興盛的年代。一切都因茶結緣,一切都和茶有關。毫無疑問,宋芳茶館立足上海灘最大的資本是對茶執著的愛以及其獨有的個性。


宋芳茶館的底層樓面用來展示店主精心挑選的七十多種來自中國和法國的優質茶葉,都用特製的和店招牌底色一樣的天藍色鐵皮桶陳列著。茶桶正中印著的正是宋芳茶館的LOGO——一對耕種完畢走在回家路上的夫妻,男人肩上扛著鋤頭,女人手上提著裝滿新採回茶葉的籃子。LOGO中的男人穿著對襟外套,女人披著斜襟小褂,依舊帶著五十年代的氣息。

臉上的表情從容恬淡,畢竟長久以來,茶事已實實在在地落入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中了。宋芳老太為了更好地表達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底樓對門的一面牆整齊地碼放了她從各地收集來的鏽跡斑駁的鐵皮餅乾桶,來此品茶的客人沒等品賞茶香,看到這些餅乾桶總要先驚呼一聲,喚起了小時候的記憶。

茶,穩妥地落在生活里,過往的歲月又借著茶香繾綣在口舌之間。宋芳對中國人的傳統記憶是有著心靈感應的。也許,茶不過是一種手段,透過對茶的鑽研,更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喜歡與品味。


想要更好地襯出茶品,宋芳茶館的每個茶種都有個性化的茶具。比如法國茶和俄羅斯茶,配以藍色茶壺及茶杯;中國的荔枝茶和紅茶,用白色茶具;而烏龍、普洱,必須是泥料上好的紫砂壺具。來此小坐的茶客感到無所不在的舒適宜人:竹編的鳥籠燈,木桌藤椅,裝現場烘焙甜點的藤編籃子,以及東北黑土地傳統的紅底大花布面。顏色,味道,觸感,氣氛,都是放鬆心情的享受。

這裡的服務生以本土的中年阿姨為主,親切溫和,如相處已久的睦鄰。遊客如能有閒在此消受一回下午茶,定會成為上海茶之旅中一個亮麗溫馨的點綴。

迷戀普洱:洗盡鉛華,回味悠長

藏在市井弄堂里的花園洋房大可堂,有點像老上海的大戶人家:黑色雕花大鐵門,蔥蘢的老樹與精緻的盆栽,巴洛克風格的內部裝修,古今中外各個不同時期的特色收藏,使得大可堂更像是一座古董收藏愛好者的展覽館。而大可堂的茶也襯得上這些古董,作為可以喝的古董,沒有哪一種茶能與普洱媲美,簡直是歲月的寵兒。所以,大可堂成為上海頂尖級的普洱茶會館,只有懂得普洱的人才能在歲月留存的大可堂里感受到主人對茶的一番深情。

在那些線裝書、連環畫、老傢具、陶藝鐵壺茶罐之外,真正讓人驚艷的還是那些有了年份身價的普洱。底樓軒敞的大廳里,頂天立地的櫥櫃里擺滿了從清末到解放前夕的珍品老茶,在這五十多款“號字級”珍茶對面的落地櫃里,陳列的是七十餘款從解放初期到九十年代生產的普洱茶。難怪來過此地的茶客要把大可堂說成是普洱茶博物館了。

原以為江南人偏愛西湖龍井或是各類花茶香片,就像張愛玲在她的《半生緣》里提到的六安瓜片,口味上可能更江南適宜溫潤的氣候。但在這個城市做了十年的茶客之後才知道,上海人的下午茶首選非普洱莫屬。

普洱茶初入口感覺平和,剎那間便香氛四溢,迎來可人的味蕾記憶,回味悠長。喜歡喝茶的人,通常是能把心安放得穩妥的人;迷戀普洱茶的人,又是茶客中執著的、有內涵的人。說來只憑一杯下午茶,就可大抵識得茶人本色。有道是茶香自有遠客來,大可堂正成為文人雅士儒者名流聚會的首選之地。

把海派文化與茶文化結合得如此完美的大可堂,值得您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細細體味舊時光的溫潤,茶香已在這裡凝成了歲月的包漿。從一件件老器物、舊藏品之中,發散出的都是衝不淡的回憶。想象著,此時您手上正端了一杯醇厚的布朗山普洱茶,茶湯入口的瞬間,您感受到的是溪流薄霧的環繞,還是山谷的幽深疊翠,抑或只是眼前讓人陶醉的午後時光?您忘了身在煙柳繁華地,洗淨了脂粉濃妝,竟成為一個簡單至極的素心人。在緊湊的旅程里有幸在安靜中沈澱自己,這就是大可堂的下午茶時光。如果您覺得大可堂的茶文化過於濃稠厚重,我還可以向您推薦另一個輕鬆文藝的喝茶好去處。

茶禪一味:一杯茶,一本書

知道趙州禪師的喫茶去公案在先,於是,對這個茶社的解讀便落實在了茶禪一味上。這裡確實能很好地讓茶客感受茶文化的精髓——茶道。喝茶在這裡不只關注生活禮儀,也關乎以茶修身,內省修行,這也是愛茶者最高的人生哲學。喫茶去茶社通過環境的營造深入挖掘茶文化內涵,清靜的氛圍,舒適的擺設,一杯茶,一個花園,一本書,三兩個知己,一個下午,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來這裡談天,發呆,沈思,冥想,順便還可以看一看那只溫順的名叫多多的招牌貓。

喫茶去茶社給人的感覺,不只是簡單的休閒消遣放鬆小聚的去處,而多了一層審美的韻味。高桌、矮幾、蒲團、落地窗,窗下的書冊和窗外的疏竹,還有牆上的繪畫,妝點了不大的內堂,營造出頗有意趣的氛圍。從茶具茶巾茶席,到書法字畫插花,處處都體現了主人的高雅品位。半日閒趣,可蕩滌喧嘩浮躁,這裡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安定感。茶席上的那些看似隨意的鋪排擺設,在懂茶人的心上更像是一種參道。精緻清明的茶湯,透過茶器和茶葉本身創造出表裡如一的澄明閒適的人生。

在這裡,最受青睞的茶品是陳皮普洱。初喝普洱茶的人有些不適應普洱茶的味道,其原因就在於陳年普洱茶會散髮出一股特有的霉味。借著陳皮的芬芳共同發酵後的普洱茶其口感清新,能將二者的精華結合在一起,沁人心脾。此外,紅茶在滬上也擁有眾多的粉絲。精緻上等的紅茶有一種淡淡的奶香,醇酒一樣的茶湯,有一抹妥帖的落日紅,厚而不膩,能很好地祛除江南的濕氣。眼下的梅雨季,也最適宜喝正茶和各種熟普。

喝過了這幾杯風格各異、風情獨具的上海下午茶,您是否收穫了一個理想的下午?

這就是茶尖上的上海:懷舊,現代,小資。在這個多情而細緻的城市裡流連幾個下午,慢慢消磨一段安靜貼心的優雅時光。所謂的小資,是一種無需太奢侈但卻有適度從容的心態,找個地方安放自己那顆動蕩的心,屏蔽喧鬧蕩滌浮躁。

最後,還要記得到張愛玲的常德公寓前投去深情一瞥,這杯滬上下午茶不能沒有張愛玲,畢竟,她是我們望向上海的一扇窗呀。

這些地方同樣值得去:

常德路千彩書坊

千彩書坊咖啡店位於常德路195號,這是一家以張愛玲概念為主題的書咖。樓上是張愛玲的故居,來千彩書坊的人多半是衝著她來的。沿街的那一長排落地玻璃窗很是顯眼,門頭上還懸掛著老式馬車燈,傍晚時昏黃的燈光從裡面溢出,溫暖又不刺眼。推門進入,一整排書架引人注目,一本本書籍安靜躺於書架之上,書架邊張愛玲的照片還讓人可待成追憶。臨街的窗戶外是車來車往的繁華,窗里窗外,是相同的浮華。


思南公館

思南公館地處上海浦西市中心核心區域,總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毗鄰環境優雅的復興公園,東靠交通便捷的重慶南路,靜謐的思南路貫穿其中,北臨孫中山故居,中國共產黨上海辦事處周公館比鄰而居,近代歷史名人柳亞子、梅蘭芳等曾先後在此居住。在這裡度過一個美好的下午茶時光是再美好不過了。


馬勒別墅

馬勒別墅,位於現延安中路陝西南路拐角處,有一幢極具北歐風情的花園別墅。當時建造這棟別墅的原因很有趣,1926年英籍猶太人埃里克·馬勒先生的女兒在夢中夢到自己擁有一座安徒生童話般的城堡。於是埃里克·馬勒先生請來設計師根據女兒對夢中別墅的描述建造這座極具北歐風情的別墅。這裡有迷宮似的樓梯,鑲嵌著花紋的地板,與木制牆壁連成一體的咖啡色的皮沙發,拼花的彩色玻璃窗,還有外面的大草坪,圍著草坪散步,或是坐在這裡來一杯正宗的英式下午茶都是絕好的選擇。


(文/北南/)


版權所有·西藏旅遊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