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介紹
一方水土一方風物,比起西湖龍井的高雅,碧螺春的溫婉,黃山毛峰的富貴,信陽毛尖的靈秀,安徽鐵觀音的香馥,雲南普洱的醇香……老蔭茶實在是有些上不得台面,在今天重慶的多數茶館裡已經難覓它的蹤影,但曾幾何時,它卻是街頭巷尾、碼頭坡坎最大眾的茶飲,一如重慶的火鍋,不分貴賤,人們就著大盅或蓋碗,如水滸中的豪傑,演繹著它的江湖豪情。
對茶我並沒有特別的偏愛,更沒達到一日不可無茶的地步,但記憶中對老蔭茶一直揮之不去,只是以前一直叫它另一個川渝兩地普遍的稱謂“老鷹茶”。為什麼“老蔭茶”要稱“老鷹茶”,我想可能是“老蔭茶”過去屬於最大眾的茶品,市井貧民沒什麼文化,“老蔭”聽起來就是“老鷹”,於是一代代這麼誤傳了下來。
一夜春雨 滿樹青翠
農歷端午,天氣漸漸熱了起來,在小長假這樣不咸不淡的日子,約了友人來到離重慶主城不遠的永川。錯過了春天的“春茶”,錯過了谷雨時節的“雨前茶”,也錯過了清明的“明前茶”,也就沒有去那《臥虎藏龍》中的“茶山竹海”,而是選擇了永川城邊川渝交界處的松溉古鎮。
松溉這個長江邊的小鎮在過去是四川隆昌、內江一帶商賈來往重慶的物資集散樞紐,風頭不次於重慶的朝天門碼頭,隨著交通時代的發展,如今已經沈寂了下來,即使在古鎮游大行其道的今天,它仍沒有太多遊客,保持著一種平淡的原味生活。
不大的小鎮不多時就走完,下午的時光還悠長,隨便選了一個臨江老茶館,這是一個踩在木板上都感覺在晃動的吊腳樓,窗戶正對開闊的長江,條凳、方桌,感覺和這樓的年齡一樣久遠,一台破舊的電扇在頂上緩慢艱難地轉動,一隻鴿子站在窗沿,人一進去,撲騰著飛了出去。
老闆娘拿來幾個碗口大的搪瓷茶盅,沏上老蔭茶,兩元一盅,深褐的茶水下是經浸泡發脹的肥厚葉片,聞著沒有香氣,卻有一種奇妙的味道,像是久違的故人。
一方水土一方風物,比起西湖龍井的高雅,碧螺春的溫婉,黃山毛峰的富貴,信陽毛尖的靈秀,安徽鐵觀音的香馥,雲南普洱的醇香……老蔭茶實在是有些上不得台面,在今天重慶的多數茶館裡已經難覓它的蹤影,但曾幾何時,它卻是街頭巷尾、碼頭坡坎最大眾的茶飲,一如重慶的火鍋,不分貴賤,人們就著大盅或蓋碗,如水滸中的豪傑,演繹著它的江湖豪情。老蔭茶,它是重慶大巴山及巫山地區土生土長的茶葉,樹木低矮,生不擇地,不須精心培育,荒坡溝野,一夜春雨,就會滿樹青翠。正是它的貧賤卑微,才更適合重慶的碼頭文化,才更能融入重慶人粗獷豪爽的血脈。
苦如生命 甜如愛情
端午節,讓我想到了屈原,想到了他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待盅里的茶水稍涼,輕呷一口,釅釅的,有些苦澀,這讓人想起“良藥苦口”。茶不是一種藥,卻又是“萬藥之藥”,因為大家都知道茶能降血脂、安神理氣,老蔭茶更是能清熱、消炎、涼血、化食。端午節的古鎮,家家門前掛著艾草,藥香陣陣,其實,今天很多人已經不知道用老蔭茶熬水洗浴,還對殺菌止癢,消除疲乏,防痱子和青春痘也是有一定療效的。
天氣初熱,加上才走了不少路,有些口渴,再呷一口老蔭茶,苦澀過後有回甜,像吃了橄欖一般,頓覺清爽,口舌生津,難怪重慶的火鍋店,很多都會配上老蔭茶作免費飲品,因為它能解辣敗火,去除油膩。以前盛夏的山城,黃葛樹下的茶攤常擺著一溜方形玻璃片蓋住的玻璃杯,裡面就是透涼的老蔭茶,幾杯下去,比現在的可樂解渴多了,可惜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樣的茶攤了。
茶館裡,住在鎮上的老陳已經喝了好幾個時辰了,期間中午遛回家吃了個午飯,此時他杯中的茶已經很淡了,但興致不減地與人聊著家常。問他年齡,他會說自己是土改出生的,見人不解,他才說:“就是1950年生的啊”,他會跟你說起每條街的歷史,說起古鎮過去有多少廟子,說起祖上的牌坊,說起“背水街”的熱鬧,也說起現在重慶做物流的兒子……老闆娘過來續了水,他用青筋暴起的手又端起茶盅。
夕陽西下,我盅里的茶水也漸漸淡了。
三毛說過一句關於品茶的體會:“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甜如愛情,第三道淡若清風。”這話我感覺更像是說的老蔭茶,如果聯想到三毛生於重慶南岸的黃桷埡,那她說出這樣的話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Tips:
江湖豪情 剎那永久
傳統制茶一般需要經過“萎凋”、“發酵”、“殺青”、“揉捻”和“乾燥”五個步驟,“萎凋”就是使茶青中的水分消散,“發酵”是使茶青與空氣接觸氧化,“殺青”是把茶青炒熟,“揉捻”是把茶葉卷緊,“乾燥”是讓其烘乾貯存。不過老蔭茶的製作遠沒這麼複雜,日出前將樹尖上的茶芽採回,再將水倒入大鍋燒沸,把茶葉放入籠里蒸一蒸,趁熱裝入紗袋壓實扎緊,置於板上用力揉壓,曬半天後攤開陰乾,最後袋裝出售。
老蔭茶不僅製作粗獷,喝起來也豪放,沒有精緻的茶具,或蓋碗或搪瓷盅,沒有什麼燙壺、置茶,沒有高衝、低泡和分茶的雅致,不刻意,不風雅,不似茶道的審美,不似茶禪的玄妙,袍哥人家、三教九流,黃葛樹下、碼頭江邊,看滔滔江水,侃天南海北,有的只是江湖豪情。也許只有周作人對茶道的理解最適合重慶:“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