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地道藏酸奶
來到雪頓節,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吃酸奶。我們知道酸奶,最初源於保加利亞,很久以前,以遊牧為主的色雷斯人常常背著灌滿羊奶的皮囊隨畜群在大草原上遊蕩。由於氣溫、體溫的作用及其他原因,皮囊中的奶常變餿而呈渣狀,少量這樣的奶倒入煮過的奶中,煮過的奶很快亦變酸。這即是最早的酸奶。
西藏有大量遊牧民族,他們常年生活在草原上,產生的牛羊奶在用於食用之外,還有大量剩餘無法保存,便也採用這種方法釀制了酸奶,這種營養的乳製品很快便成為西藏人最喜歡的食品之一。
藏語中,酸奶被稱為“雪”,雪頓節便是著名的酸奶節,這期間,大街小巷的人都會端著一杯當地酸奶邊吃邊看藏戲、過林卡。除開節日,酸奶也是大家平時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在拉薩城,有很多售賣酸奶的小店,也有很多流動小攤,雪白的固體酸奶裝在雕刻有花紋的小竹筒裡售賣,大家全部圍坐在攤前吃酸奶,饒有趣味。除了這種竹筒盛著的酸奶外,也有紙杯和塑膠杯裝的,這兩種方便攜帶。
吃過拉薩酸奶的人,第一感覺是無法言喻的酸,酸得掉牙,酸得皺眉,直至要舀上半碗白糖才能調出酸奶的美味。究竟這種讓人一嘗難忘的酸奶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它和內地酸奶的製作又有何不同?
在街上我們遇到了在街頭賣酸奶的洛丹。洛丹售賣的酸奶在拉薩非常有名,可以說是西藏酸奶的代表。洛丹每天負責運輸酸奶到售賣點和各個零售點,而他的老婆則負責流動小攤酸奶的售賣。
細細問了洛丹才知道,這些酸奶從原材料到生產製作、最後的裝杯都由他的家人親自製成。
牛奶都是自家牛產的
西藏有大量遊牧民族,他們常年生活在草原上,產生的牛羊奶在用於食用之外,還有大量剩餘無法保存,便也採用這種方法釀制了酸奶,這種營養的乳製品很快便成為西藏人最喜歡的食品之一。
藏語中,酸奶被稱為“雪”,雪頓節便是著名的酸奶節,這期間,大街小巷的人都會端著一杯當地酸奶邊吃邊看藏戲、過林卡。除開節日,酸奶也是大家平時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在拉薩城,有很多售賣酸奶的小店,也有很多流動小攤,雪白的固體酸奶裝在雕刻有花紋的小竹筒裡售賣,大家全部圍坐在攤前吃酸奶,饒有趣味。除了這種竹筒盛著的酸奶外,也有紙杯和塑膠杯裝的,這兩種方便攜帶。
吃過拉薩酸奶的人,第一感覺是無法言喻的酸,酸得掉牙,酸得皺眉,直至要舀上半碗白糖才能調出酸奶的美味。究竟這種讓人一嘗難忘的酸奶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它和內地酸奶的製作又有何不同?
在街上我們遇到了在街頭賣酸奶的洛丹。洛丹售賣的酸奶在拉薩非常有名,可以說是西藏酸奶的代表。洛丹每天負責運輸酸奶到售賣點和各個零售點,而他的老婆則負責流動小攤酸奶的售賣。
細細問了洛丹才知道,這些酸奶從原材料到生產製作、最後的裝杯都由他的家人親自製成。
牛奶都是自家牛產的
好奇的我們,跟著洛丹來到酸奶作坊,那是個有著兩層樓的藏式小院子,而院子對面的一個小小草場就是用來養牛的。草場裡幾十頭牛,洛丹平時負責運輸酸奶和運輸養牛的草料,他的舅舅益西丹增是這個作坊的擁有者。
草場裡總共有牛80頭,可以產奶的約有40頭,他們請了幾個擠奶工,每天擠奶兩次,分別是早上5點和晚上6點,每日可以擠奶600公斤。由於這些牛全部吃的是青草、青菜葉子和附近酒廠收購的酒糟,因此健康環保,擠出的牛奶也安全放心。洛丹輕輕走到一頭牛身下,為我們示範起擠奶的動作。“這些牛都是有一定脾氣的,如果不是擠奶時間來強制擠奶,它們都會不高興。”
這時,一個擠奶工笑嘻嘻地拎著一桶新鮮的牛奶帶我們進屋參觀酸奶加工的地方。一進去,看著幾架機器,我們才知道,整個酸奶的製作過程已經機械化了。
草場裡總共有牛80頭,可以產奶的約有40頭,他們請了幾個擠奶工,每天擠奶兩次,分別是早上5點和晚上6點,每日可以擠奶600公斤。由於這些牛全部吃的是青草、青菜葉子和附近酒廠收購的酒糟,因此健康環保,擠出的牛奶也安全放心。洛丹輕輕走到一頭牛身下,為我們示範起擠奶的動作。“這些牛都是有一定脾氣的,如果不是擠奶時間來強制擠奶,它們都會不高興。”
這時,一個擠奶工笑嘻嘻地拎著一桶新鮮的牛奶帶我們進屋參觀酸奶加工的地方。一進去,看著幾架機器,我們才知道,整個酸奶的製作過程已經機械化了。
牛奶檢測機是最先需要用到的,把將要製作酸奶的牛奶倒入機器內,查看牛奶的水和油脂的成分,要達到一定的比例才能製作酸奶,否則出來的味道就不正宗,這一步主要是防止有人在牛奶裡兌水;檢測完後,將牛奶通過連接的管道導入冷熱缸,600公斤的牛奶大約要加熱一個小時,然後將牛奶導入高壓均質泵,這時加入菌種和糖,由這個均質泵進行充分攪拌,將牛奶的油脂和水分、菌種等全部充分攪拌,大約需要一個小時;然後再次導入冷熱缸進行冷卻。最後一步是灌裝,在灌裝封口機上放置好杯子,隨著機器的轉動,牛奶就從冷熱缸裡裝到盒子中,並通過紫外線消毒。
這整個程式必須早上4點就起來做,一直得忙到12點才結束,這時候的酸奶還沒有做好,要發酵6~8個小時,酸奶才凝固成為最終出售的樣子。
堅持傳統,原汁原味
洛丹從11歲開始,就幫舅舅做酸奶,至今他36歲,做酸奶也已經有25年了。他告訴我們,整個酸奶作坊還沒有機械化之前,都是人工製作的。
就是在手工製作酸奶的時代,拉薩酸奶的製作方法和內地製作方式也大不相同。製作酸奶時,要先將新鮮的犛牛奶倒在大鍋裡,用犛牛糞作燃料,慢慢把奶煮沸,然後倒入特製的木桶中,加少量的舊酸奶作為引子,再存放在30攝氏度至40攝氏度的屋內,使其中的乳酸菌大量繁殖,直至乳糖分解成乳酸。隨著乳酸酸度的不斷增加,犛牛奶中的酪蛋白開始沉澱,最終凝結成嫩豆腐般的塊狀,酸奶由此大功告成,整個過程需一二天時間。
當然,手工製作比機械化要慢很多,也非常耗費人力,現在洛丹一家將規模漸漸做大,機械化生產不僅快捷,也更加注意環境衛生,洛丹他們進入生產室時,都要穿上經過紫外線消毒的工作服才能進去。
正說著,老闆益西丹增正好外出回來。他看起來年齡在50歲上下,一臉和善。益西丹增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接觸製作酸奶,但當時他並不懂得製作酸奶的技術,而只是提供自家的牛奶給一個上海來的生意人,供他做酸奶。那時候他家只有兩頭牛,因此他提供的牛奶是極其有限的,只有從鄰居家收購他們吃不完的牛奶。“但是後來那個上海人作假,在牛奶裡加入奶粉。”益西丹增從此拒絕給這個生意人提供哪怕一丁點的牛奶,開始自己做酸奶,便有了他們自家酸奶的誕生。
益西丹增的話讓我們感慨萬分,在現代人都擔心食品安全的時候,在西藏,仍然有很多如他一般的人,堅持傳統,拒絕商業利益最大化,這樣才有了原汁原味別具特色的酸奶。
一杯酸奶,承載著藏民族千百年的歷史文化和生活變遷。在拉薩明媚的陽光下,吃一口酸甜可口的酸奶,整個心情都蕩漾開來。
這整個程式必須早上4點就起來做,一直得忙到12點才結束,這時候的酸奶還沒有做好,要發酵6~8個小時,酸奶才凝固成為最終出售的樣子。
堅持傳統,原汁原味
洛丹從11歲開始,就幫舅舅做酸奶,至今他36歲,做酸奶也已經有25年了。他告訴我們,整個酸奶作坊還沒有機械化之前,都是人工製作的。
就是在手工製作酸奶的時代,拉薩酸奶的製作方法和內地製作方式也大不相同。製作酸奶時,要先將新鮮的犛牛奶倒在大鍋裡,用犛牛糞作燃料,慢慢把奶煮沸,然後倒入特製的木桶中,加少量的舊酸奶作為引子,再存放在30攝氏度至40攝氏度的屋內,使其中的乳酸菌大量繁殖,直至乳糖分解成乳酸。隨著乳酸酸度的不斷增加,犛牛奶中的酪蛋白開始沉澱,最終凝結成嫩豆腐般的塊狀,酸奶由此大功告成,整個過程需一二天時間。
當然,手工製作比機械化要慢很多,也非常耗費人力,現在洛丹一家將規模漸漸做大,機械化生產不僅快捷,也更加注意環境衛生,洛丹他們進入生產室時,都要穿上經過紫外線消毒的工作服才能進去。
正說著,老闆益西丹增正好外出回來。他看起來年齡在50歲上下,一臉和善。益西丹增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接觸製作酸奶,但當時他並不懂得製作酸奶的技術,而只是提供自家的牛奶給一個上海來的生意人,供他做酸奶。那時候他家只有兩頭牛,因此他提供的牛奶是極其有限的,只有從鄰居家收購他們吃不完的牛奶。“但是後來那個上海人作假,在牛奶裡加入奶粉。”益西丹增從此拒絕給這個生意人提供哪怕一丁點的牛奶,開始自己做酸奶,便有了他們自家酸奶的誕生。
益西丹增的話讓我們感慨萬分,在現代人都擔心食品安全的時候,在西藏,仍然有很多如他一般的人,堅持傳統,拒絕商業利益最大化,這樣才有了原汁原味別具特色的酸奶。
一杯酸奶,承載著藏民族千百年的歷史文化和生活變遷。在拉薩明媚的陽光下,吃一口酸甜可口的酸奶,整個心情都蕩漾開來。